原標題:愛迪生是電動車之父?愛迪生是特斯拉的老闆?
如果只讓你說出一個有關於電動汽車的名字,我想很多人都會說「特斯拉」!那麼問題來了,特斯拉究竟是個什麼鬼?一個人名?一個自創詞?還是大怪獸「哥斯拉」的大表哥?
想要知道答案好似只能去問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或者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了,他們說特斯拉這個名字其實源於一百多年前那個叫特斯拉的傢伙(同名同姓),您說埃隆是在向特斯拉致敬也好,蹭人家熱點也好,其實特斯拉和「特斯拉」本質上沒有半毛錢關係。
■愛迪生是「電動汽車之父」?
一百多年前特斯拉先生的故事先放一邊,我要先說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愛迪生(Thomas Edison),殊不知這位將世界點亮的「地中海老人」其實是真正意義上電動汽車的發明者。
愛迪生一直堅信「電,是未來」,因為所有的石油最終都會被人類從地底抽出地面,直至枯竭。所以老爺子也就把一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電」。
根據英國Essex公司Bob Burrell的說法,「愛迪生終究還是把手伸向了電動汽車。」因為就算是現在的我們,也很難將愛迪生這位大發明家歸入汽車圈。拿現在的案例形容,就好像是易車的李斌去做蔚來、樂視公司去做樂視汽車一樣。因為與其說他是個發明家,其實不如說他是個商人,愛迪生指著這些專利發家致富。
不過愛迪生這個科學領域的「老炮」造起電動車來易如反掌,他在1912年就成功研發出了電動汽車。Burrell在《星期天快報》寫到:「他(愛迪生)製造了三輛電動汽車,其中一輛從蘇格蘭開到了倫敦。最後一段旅程兩地之間的距離是170英裡(約273公裡)。」
愛迪生製造的電動汽車續航裡程達到了273公裡,這讓現在那些續航連300公裡都達不到的車企感到汗顏(事實上現在很多電動汽車的續航都達不到300公裡吧)?然而愛迪生的電動汽車在一個世紀之前就能實現這樣的壯舉了。
當然,愛迪生製造的電動汽車的科技就連現代汽車最低級的(哪怕是「老得樂」)都無法比擬。愛迪生的電動汽車只是採用了兩節15伏電池和一臺30伏電動機。不過這臺車25英裡(約40公裡)/小時的最高時速在當時還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
愛迪生用他的影響力,將電動汽車的理念公之於眾。它的電動車標價300英鎊(通貨膨脹後,以今日匯率計算,約1萬美元)。如果放在今天,愛迪生憑藉這款車又會發一筆橫財。但昨天不是今天,當時的石油大亨和政客們絕不會允許這樣的東西阻礙他們發財,加之愛迪生的電動車「過於安靜、溫柔」,主打了女性市場(曾試圖打入男性群體,但失敗了)。最終,愛迪生的電動車並沒有締造一個新時代。
■1912年之前的電動「汽車」
在愛迪生發明第一輛電動汽車之前,實際上已經有許多人曾嘗試研發以電力為能源的載具了。1830年到1900年之間,匈牙利、美國、荷蘭、英國、法國、奧地利和德國,都有人曾製造出電動汽車。
1830年代開始,蘇格蘭人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就開始研製電動汽車。歷經「九年如一日」的鑽研後,他終於在1839年將電動「汽車」研究成功。不過這款車的電池不能充電,所以只是成為了它客廳中的擺設,客人來了顯擺一下,說:「看!沒有馬也沒有牛,但它移動!」
1890年,生活在愛荷華州的化學家威廉·莫裡森(William Morrison)申請了一項電動車專利。前輪驅動功率為4馬力,最高時速為20英裡(約32公裡)/小時。它擁有24個電池組,每80公裡充電一次。莫裡森的發明雖然沒有最終實現量產,不過他卻激發了更多發明家的創造力。
比利時人卡米爾·傑納茨(Camille Jenatzy)在1899年春天研製出了一款時速達100公裡/小時的電動賽車,並為它取名為「La Jamais Contente(永不滿足)」 。這輛車成為了當時時速最快的電動車,它使用一臺25千瓦的電機,La Jamais Contente使用的是由米其林提供的賽用輪胎。
■愛迪生是特斯拉的老闆?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99%的努力加上1%的靈感,但那1%的靈感才是最重要的。」愛迪生和特斯拉這兩個人,就是這句話最好的印證者。愛迪生在科學方面並沒有什麼天賦,所以他一直在感慨擁有那1%靈感的人。而特斯拉與愛迪生相反,特斯拉是一個極具天賦的科學家,他曾經說過:「我可以把世界劈開,但我不會那麼去做。」
上圖這位消瘦的老紳士就是特斯拉。1882年,這位出生在克羅埃西亞、年僅26歲的年輕人來到了愛迪生電話公司巴黎分公司擔任工程師。1884年,特斯拉的僱主查爾斯·巴切羅寫了一封推薦信給愛迪生,信上說:「我認識兩位偉大的人,一個是你,另一個是你眼前的這位年輕人(特斯拉)。」
愛迪生看完推薦信後僱傭了特斯拉,而特斯拉也因此踏上了美利堅的國土。
愛迪生曾經對特斯拉說:「如果你能完成發動機和發電機的改進工程,我將付給你5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00萬美元)。」特斯拉因愛迪生的這句話日夜加工,終於有一天完成了對發動機和電機的重新設計。而當特斯拉向愛迪生索取5萬美元時,愛迪生只回答他了一句話:「你不懂我們美國人的幽默。」
以特斯拉當時每周18美元的薪水,賺5萬美元他需要工作53年。而當特斯拉要求加薪至每周25美元遭到拒絕後,他向愛迪生申請了離職。
離開愛迪生之後,特斯拉致力於研究交流電。在特斯拉研究交流電成功後,交流電將取代愛迪生發明的直流電(直流電不利長途傳輸,且電價昂貴)。愛迪生意識到了特斯拉發明的交流電對自己公司的威脅,於是買通美國某些州政府官員,把當地死刑由絞刑改為交流電電刑。
不僅如此,愛迪生還花錢讓媒體大肆報導交流電的危險,這一度讓當時的民眾對交流電懷有畏懼之心。
直到特斯拉拿到了芝加哥世博會的會展權、向世界證明了交流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這場世紀「電戰」才以特斯拉的完勝而告終。如果以交流電的市值(2美元/馬力)計算的話,當時的特斯拉如果精於商場的話,很有可能成為歷史上最有錢的人。不過特斯拉性格古怪,且不善經營,公司在出售了交流電專利權後不久宣告破產,他本人也窮困餘生。
■邦點評
愛迪生和特斯拉這兩個偉大的人的命運都不那麼完美,但二位對於科學、尤其是電能的貢獻是無限的。如果愛迪生和特斯拉能看到今天的「世界第二次電動汽車革命」,他們會發明出什麼樣的東西來?現在的人們還會因續航裡程或者別的什麼而頭疼嗎?
不,不對!就算他們活到今天,也未必能為現在的新能源科技做出什麼貢獻。因為他們龍虎相爭,最後只會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