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關注
NHK紀錄片分享會
圍繞新能源汽車,最近有兩件事情攪動著世界,一是特斯拉又降價了,二是首家氫燃料車企尼古拉涉嫌財務造假。而兩家公司的名字合起來恰好就是一個科學家的名字,他就是尼古拉特斯拉,兩家獨角獸企業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以此來向這位電學先驅致敬,就像賈伯斯用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向人工智慧之父圖靈致敬一樣。
說起特斯拉,就不得不提眾人皆知的發明家愛迪生,因為他們是同一時代的弄潮兒,特斯拉只比愛迪生小四歲,早在1882年26歲的特斯拉即進入了愛迪生電話公司巴黎分公司當工程師,1884年,他帶著前僱主查爾斯·巴切羅所寫的推薦信——「我知道有兩個偉大的人,一個是你,另一個就是這個年輕人」,前往美國紐約開始在愛迪生實驗室工作,然而這兩個人並沒有成就馬恩一般的革命友情,反而是很快就分道揚鑣了,特別是圍繞直流輸電和交流輸電兩者還發生了許多不光彩的故事。
站在現在的視角看,我們知道交流電贏得了勝利,然而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交流電之父特斯拉,反而是因直流輸電敗北的愛迪生名滿天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這就不得不從技術和商業的關係來看這個問題。
我們通常認為,有了新技術,就應該馬上用它來改進現有的產品,否則商業上就會失去競爭優勢。然而,有些時候,情況卻相反,過分強調新技術的公司因為成本過高,市場對新技術不接受,反而把公司做死掉了。
愛迪生在這方面就是一個典型的既注重技術,又注重商業開發的發明家,相反特斯拉就是一個典型的技術派科學家,他研究出的無線充電技術、遙感技術、飛彈技術直到一百年後的今天才逐漸變為現實,至於太陽能發動機、無線能量傳輸技術直到現在都沒有變為現實,所以特斯拉的技術實在太超前了,超前到根本不可能在他那個時代實現從實驗室到工廠的量產,這就註定了特斯拉只能是死後多年才被人們重新發現他的價值。
他們兩者的區別,尤其在圍繞交流還是直流傳輸電的問題上,展現的凌厲盡致。按照當時美國的法律規定,專利保護期一般是17年(加上三年延長期),這期間使用別人的專利均需要支付專利轉讓費。
交流輸電技術專利的持有人正是特斯拉,而當時美國西屋公司為了引進此項技術,一次性付給特斯拉6萬美元的專利費,同時每發一度電再付給對方2美元的專利費。當時2美元是什麼概念,大約是2克黃金的價錢,這筆專利使用費無休無止地支付,把西屋公司一度逼到快要破產,最終特斯拉同意西屋出資22萬美元買斷該專利,以便推廣他的交流輸電技術。
愛迪生因為其個人的影響力,一方面在推廣他的直流電技術,另一方面利用輿論來詆毀交流電技術,事後諸葛亮們提到這個事情都會說愛迪生心胸狹窄。但片子哥想說這其實就是技術思維和商業思維的差異,從技術角度看直流電傳輸距離短,因此需要修建很多發電站,交流電優勢很明顯。
如果從商業思維來考慮的話,這實際上這是愛迪生的通用電氣和特斯拉背後的西屋電氣之間的商業競爭,如果專利的成本比發電成本還高,追求回報和收益的商人一定會選擇寧可在電路上損失掉一半的電量,而不是支付高額的專利費。
因此作為科學家的特斯拉,他認為交流輸電是優異的,他會不遺餘力地推廣他的技術。但是作為發明家兼商人的愛迪生,他首先考慮的是技術能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所以他選擇了直流技術。
天生的特質決定了兩個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注重技術和商業利益的愛迪生生前即成為了著名的大發明家,而技術超前的特斯拉直到百年後人們才重新認識了他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