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靠這位天才科學家20歲時的論文,你才能用手機拍照發朋友圈……

2020-12-08 騰訊網

今天是 5 月 1 日,小長假的第一天。

不知道差友們用朋友圈分享假日生活,煲各種劇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文字、圖片、聲音都是怎麼跑到你手機裡去的?這個資訊時代有沒有一個源頭呢?

有的,這一切都和一個偉大數學家有關。剛巧,昨天還是他生日。

他就是程式設計師祖師爺、通訊工程開山怪、人工智慧舅老爺、雜耍屆資深博士、信息學創世神,克勞德 · 艾爾伍德 · 香農。

不知道他的人一定在吐槽差評君吹牛,但知道的差友估計已經開始整理儀容給他磕頭了。

畢竟這只是香農頭銜的一部分,作為信息學開創者,這個資訊時代的一切科技,遠到5G AI 大數據,近到電腦手機小電影,有一個算一個,都離不開他的理論

有人這樣形容香農:「 作為信息學的創世神,在創世之日就宣布了這個學科的終點 」 。後來者一遍遍努力地證明他是對的,然後高喊祖師爺牛逼。

今天差評君就帶大家品品這個能夠和牛頓、愛因斯坦比肩的傳奇科學家。

1916 年 4 月 30 日,香農出生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小城,蓋洛德。

比起傳奇的一生,他的童年有點普通。除了愛擺弄機械,可能就剩下帥了。。。

他的父親是個醉心交際的人,沒什麼時間照顧香農。所以小香農就可以自由地和小夥伴到處找大人不要的機械材料。

靠著這些材料,小香農在鄰居家的穀倉搭了一臺升降機,還把鄰居家小女孩騙來體驗他的傑作。

但即使 70 年後,長大的小女孩都沒和人說過他的壞話。也許這就是帥比的特權吧。。。

照這樣發展香農可能成為一個民間發明家,但好在他還有個姐姐。

作為小城最漂亮的女孩,他姐姐沒事就陪他解數學謎題,小香農自然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當「 垃圾佬 」念頭也往邊捎了幾年。

差評好像找到自己數學不太好的原因了。。。

但等香農上了大學,再沒人能阻止他對機械的嚮往了,他同時選了工程學和數學兩個專業。

那時專業分的沒現在細,數學和工程學更是有些針尖對麥芒。。。

數學以抽象為美,工程系則是以應用為前提,兩方誰也看不起誰。

這讓香農在 20 歲時成了另類的雙修選手,並前往麻省理工大學跟隨範內瓦·布希攻讀電子工程學碩士。

布希這個老哥比香農還狠,他有六個學位。在他的引導下,香農逐漸成為了後來那個一人開創一個學科的神。

參加過一戰的布希此時正奉命為轟炸機瞄準器和火力控制系統研發更先進的計算機。

比起現在能運行各種程序的計算機,那時的計算機就是個弟弟,不僅算的慢,而且只能計算特定問題。

像布希發明的這臺微分分析機已經算得上當時的最強算力了,但這臺重達 100 多噸的大傢伙,算一個微分方程就得嘎吱嘎吱跑上好幾天。

那時的計算發生在眼皮底下:電力驅動齒輪、軸等機械轉動,部件的位置就是運算的結果。

這就導致用起來很麻煩。

舉個例子,如果差評君想算一個新方程,就得把機械部分全拆開,給齒輪上油,做保養,再按比例組裝到精確位置,往往建立方程就得好幾天。。。

這苦差事自然是資歷最淺的香農來做。

雖說能摸到時下最強計算裝置很爽,但天天做這重複勞動也不是辦法。於是香農開始琢磨怎麼解放自己

微分分析機全貌▼

很快他發現,分析機算的慢都怪機械拖後腿,要是全交給電路算,那速度不就快了?

雖然現在中學生都知道電路裡的電平變化可以實現邏輯運算,但這時根本沒有人想到電路能算一道數學題。

工程師不會把數學研究很深,大數學家也不會思考不優雅的機械,這事就成了死結。

但這對工數雙修的香農根本不是事,他掏出大學學過的布爾代數,用電路的開、關表示二進位的 0 和 1 ,設計了一種不用拆卸保養的電路數字計算機。

計算機靠電路中的高低電平變化就能分別表示 0 和 1 ▼

1937 年,香農把想法完善成了論文,《繼電器和開關電路的符號分析》( 「 A 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 」 )。

才 21 歲的香農,給全世界工程師上了堂電路設計課,「 諾,以後設計電路用我的方程就好了。 「

這是電氣工程師們第一次有公式當方法,你品,你細品。

直到現在,這篇文章還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碩士論文,沒有之一。。。

布希也注意到了這個低調做人,囂張做事的天才小夥,開始有意識地鍛鍊香農。

為了讓香農的數學繼續進步,他還拉下老臉去求隔壁數學系讓香農攻讀博士學位。

甚至香農的博士論文要研究遺傳學,他都沒反對,還找關係讓香農接觸國家機密級的資料。

忘了說了,布希也被叫做物理將軍,是廣島原子彈背後的男人▼

香農也給力,他的博士論文直接搞出了領先當時 10 年的成果。要知道之前他連遺傳學的書都沒摸過,全靠一年的學習與資料。

不過,香農也因此失去了心愛的飛行課,校長親自以 「 天才 「 為理由禁止香農進入駕駛艙。

這也導致香農一畢業就從麻省理工開溜了,幾經輾轉來到貝爾實驗室。

科學聖地 - 貝爾實驗室▼

就是那個發明了電話、電晶體、 c 語言、 unix 等一系列技術的貝爾實驗室。如果上世紀什麼厲害發明你不知道來源,直接丟給貝爾實驗室,八成沒錯

可就算在這,香農還是碾壓級別的,有時候同事不能跟上他的思路。香農只好一個人做研究。

香農在貝爾實驗室依然地位很高▼

因為少了其他人參與,他的研究一不小心太超前了。。。

1947 年,香農發表了《 一個通信的數學理論 》(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資訊理論 ),開創了信息學。

這篇文章厲害到發表沒不久,直接啟發兩個其他領域的大佬找到新方向。。。

同時它還是人類歷史上被引用最多的論文▼

資訊理論雖然難,但其實就是兩件事,什麼是信息?怎麼傳輸信息

之前大家都認為信息的核心是內容。香農卻說,你們都錯了。

數學的思維讓他把信息抽象成結果:信息,就是不確定性的減少

「 過去可知卻不可控,未來可控卻不可知 」▼

舉個例子,「 差評君很帥 」這句話,是不是信息呢?

這得看這句話有沒有讓你對一件事的不確定減少了。

如果是資深差友,這句話就在講一件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沒有削減任何不確定性。

但如果是不知道這件事的差友,聽到這句話,就會恍然大悟,奇怪的知識增加了!這時候這句話就是信息了。

再舉個例子,一副撲克 52 張,取一張做底牌,最多猜 51 次就能猜到正確答案了。

每猜錯一次,沒被猜過的牌就變少了,這就是香農說的不確定性在減少

當然假如猜對了,不確定就直接歸零了。。。

在這個過程中,每次猜牌的對和錯,都是信息

對和錯,是與非,都是二選一。

說白了就是香農十年前就解決的 0 和 1 問題

每個 0 和 1 就代表了一個確定的信息,稱為 1 bit 。把一個問題分成無數個是非題,那文字、圖片、聲音,都能用開關狀態表達。

讓小姐姐們能住在硬碟、在屏幕上表演,靠的就是這位爺的資訊理論

當然要用數學去考量信息,那總得把信息量化吧。

於是香農定義了一個「 信息熵 」,信息熵越大,信息的不確定性就越高。

通過度量不確定程度,從側面把信息量化了。

信息熵公式▼

比如祖師爺自己就算了下,每個英語單詞的信息熵只有 2.62,遠低於漢字的 9.6。

比如一個「 草 」字,估計差友們都能給出好幾種解釋。。。

這也就是為什麼英語交流的不確定性就比中文要小。

我們總是喜歡把重要的事情重複三遍,因為總擔心別人會誤解自己的意思。那時候大家也覺得信息根本沒辦法做到無損傳輸。

香農用這個公式證明了,在一定條件下,不僅信息能無損傳輸,還能在不損失信息量的前提下變著法子壓縮著傳輸。。。連壓縮的效率都直接給定好。

於是香農成了程式設計師的祖師爺。。。

這篇文章不僅影響了計算機,香農還用它教人們怎麼玩通訊技術。

今天我們用的寬帶、 手機信號,都是根據他的理論研究的。。。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 5G 的下載速度很快,可他在 70 多年前就已經把 5G 的下載速度給定好了。

C 是信道容量,即無損傳輸的最大速率▼

別說 5G,不管以後發展什麼通訊技術,都可以通過這個公式去計算速度。

這篇文章甚至影響了文科領域,傳播學還把從這篇文章衍生出的「 香農 - 韋弗定律 」奉為研究傳播路徑的經典。

一條新聞從發出到出現在你屏幕上的過程,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這篇文章在第二年直接改了名:《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資訊理論),一字之差,就是學者和宗師的區別。

那發表資訊理論以後,香農幹嘛去了?

他做了只機械老鼠,這個老鼠會通過不斷學習自主走迷宮。。。

機器學習實錘了。

香農還做了一臺下棋機器人,天天抓同事給機器人當陪練。

。。。

對,借著對這倆小玩意的思考,他成了達特茅斯會議的發起人,催生了人工智慧革命。。。

香農就像是個外掛,遇題解題遇事平事。

什麼事對他都像 1+1 一樣簡單,還能順手整出套方法,告訴別人遇到這事該怎麼辦。

直到晚年,香農終於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敵 - 雜耍。

這個帥老頭居然一本正經地寫篇教人科學地雜耍的論文《雜耍的科學範疇》( Scientific Aspects of Juggling )

也許這是第一次有人這麼嚴肅的去做雜耍這件不嚴肅的事吧。。。

甚至他還做了臺雜耍機器人,就因為他的手太小了,沒法同時玩五個球。。。

雖然解決了無數難題,但傳奇總會落幕,香農在 2001 年因阿茲海默症去世。

這時的人們以為吃透了資訊理論,逐漸讓 bit 進入普通人生活。可數字世界越完善,我們就越發現。這些年信息領域的所有進步,其實早都寫在 1947 年的資訊理論裡,我們只是在不斷地為祖師爺的牛逼做註腳而已。。。

他用智慧洞悉了未來,然後告訴了人類方向。

相關焦點

  • 天才科學家,靠他20歲時的論文,你才能用手機拍照發朋友圈!
    不知道差友們用朋友圈分享假日生活,煲各種劇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文字、圖片、聲音都是怎麼跑到你手機裡去的?這個資訊時代有沒有一個源頭呢?有的,這一切都和一個偉大數學家有關。剛巧,昨天還是他生日。他就是程式設計師祖師爺、通訊工程開山怪、人工智慧舅老爺、雜耍屆資深博士、信息學創世神,克勞德 · 艾爾伍德 · 香農。
  • 全靠這位「巨浪」,我們才能用上5G
    曾被國外主流媒體評價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目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博的「95後」曹原,在新一期的學術雜誌Nature上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地以作者身份連發兩篇論文。少年班、24歲博士、在知名學術雜誌發表論文,每一個單獨拿出來都是天才的標誌。
  • 什麼是天才?或許你也可以!
    很多人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也有很多人想知道科學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特別是那些非常成功的科學家、名聲超出了其專業領域之外的科學大師們——他們經常被稱為天才,他們的事跡被到處傳頌,甚至到了有些誇張的地步。然而,如果我們更多接近他們一些,更多地了解他們一些,就會發現,天才可能並沒有那麼神秘。費曼(R. P.
  • 【新年App指南】用這 10 款應用拍照,你也可以自信地發朋友圈
    關於拍照這件事,朋友圈裡是這麼說的:1. 進餐時,晚輩不能先動筷子,要等長輩拍完照,才能夾菜。2. 曬年夜飯的時候,讓長輩先發朋友圈,長輩發完要及時點讚.……用這些 App,不用很麻煩很累就能在朋友圈秀出美好僧活,美食、風景和自拍,各取所需排排坐吃果果不要鬧。
  • 這位15歲的女天才科學家引起全球轟動
    這位15歲的女天才科學家引起全球轟動,卻因為害怕被母親看到而拒絕接受央視採訪?一定是每個人都會羨慕那些天才,好像他們不需要努力就能成功,天才在腦力方面比其他普通孩子要好,他們的思維能力非常活躍,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想法。在中國裡,有這樣一位女性天才,她的名字是談方琳。
  • 俄羅斯天才科學家解讀榮耀拍照算法,榮耀Play3沿襲強大拍照基因
    這位神秘嘉賓是一位俄羅斯天才科學家,他通過從統計學出發,增添了精細化的參數選取策略,縮短了降噪算法的預處理過程,讓RAW域降噪算法可以配合超高ISO,在人眼可接受的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圖像拍攝。 在本次攝影大講堂上,這位天才科學家也實時連線,與到場的專家、教授和浙大同學、花粉進行了溝通,分享自己是如何通過數學方法解決了手機夜拍降噪難題。
  • 去男友家,把長在樹上的「西瓜」拍照發朋友圈後,大家都沸騰了
    去男友家,把長在樹上的「西瓜」拍照發朋友圈後,大家都沸騰了。一般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會在自己家的院子裡種一些蔬菜和樹,比如葡萄樹、棗樹什麼的,都很常見。而是前段時間我去了男朋友老家,在他老家的院子裡發現一棵樹,這樣的樹我從來沒有見過,十分好奇,拍了幾張照片發了朋友圈,想讓大家都看看。第一眼看見這棵樹的時候,我十分的吃驚,我還以為是西瓜呢,心裡很納悶,西瓜不是長在地上的嗎?怎麼這棵樹上生長出西瓜了呢?還以為是新品種呢,因為不好意思也沒有問男朋友沒過一會,我又打開手機翻看朋友圈,大家都沸騰了!
  • 天才!14歲進中科大,18歲讀麻省理工,22歲當選十大科學家
    天才少年,我們見過不少,那些在學校裡連續跳級,最終被北大、清華等名校少年班錄取的,不在少數。但是,要做真正的天才,不僅僅只能是曇花一現,還需要不斷綻放光彩,才能被人們認可。還有一點,天才,要能夠造福於社會,要能夠為國效力,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貢獻!
  • ...22歲解世界難題,有望成最年輕諾獎得主,這位中國天才科學家牛!
    兩年讀完初高中課程,14歲時以理科總分669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到MIT攻讀電氣工程學博士……曹原永遠都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同時,該雜誌也以令人聞風喪膽的高達90%的斃稿率而聞名,相當於十位科學家一起投稿,僅有一人可能會被選中。能夠在《自然》發表論文,可以說是全世界每一個科技工作者的夢想。因此,當22歲的曹原在《自然》連發兩篇論文時,不僅一戰成名,其論文成果更被形容為「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
  • 誰是朋友圈王者?2014年度手機拍照橫評
    我跟你說:用手機拍4K視頻,請認準vivo Xshot。你們想自拍的話叫上我就行了,語音拍照、手勢拍照、眨眼拍照,不管你曾經出過多麼嚴重的車禍,我們都能讓你輕鬆自拍。人們常說手機拍照室外一條龍,室內一條蟲,都從包裡出來吧,拼細節和噪點的時刻到了。
  • 拍照姿勢:教科書般的16個擺拍技巧,瞬間美翻你的朋友圈!
    相信大家很多人每次拍照都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每次的拍照,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去鏡頭前擺姿勢!除了萬年剪刀手可還有其他好看有自然的姿勢嗎?今天小編就帶來倪妮教科書般的拍照擺拍技巧,讓大家美美的裝扮朋友圈。
  • 為什麼有人牴觸拍照,而有人大小事都要拍照發朋友圈?
    為什麼有人牴觸拍照,而有人大小事都要拍照發朋友圈?
  • 跟男友吵完架 女孩割開手腕拍照發朋友圈
    一名20多歲的女孩與男友吵架後割腕,將傷口照片發到朋友圈,同小區的業主看到後趕緊通知了物業人員,物業人員趕緊報警,等大家找到自殺的女孩時,發現女孩的傷口已經包紮好了 …… 近日,南京板橋派出所民警處理了這起警情,並對當事女孩進行了批評教育。
  • 真帶你"裝B"帶你"飛" 手機創意拍照教程(全文)_蘋果 iPhone 6S...
    首先放上張成品,當你在朋友圈看到懸空的照片時,好奇的他一定會想知道你是怎麼做到的?雙手自然忍不住點個讚。現在大多數手機都配備了全景模式,利用這個模式就能拍出創意十足的照片。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個男人也同樣如此,辦公室內勾心鬥角,你我不讓,看來還是安靜的做一個美男子比較重要。  這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怎麼讓人知道你過得比他們好?  放在以前,你想證明自己過的好,敲鑼打鼓,甚至上個報紙上電視才能讓人覺得這貨真有錢。
  • 年僅22歲的中國天才科學家,解決了物理學科的百年難題
    3月5日,《自然》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重磅論文,這是該雜誌創刊149年歷史上的首次。曹原也成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該雜誌上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而1997年,我國「量子學之父」潘建偉院士第一次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時27歲。1999年,我國結構生物學領軍人物施一公第一次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時,也已經32歲。
  • 這位印度數學天才,重塑了西方百年數學,數學技能公認一百分
    在近代世界數學史上,亦可能是整個科學史上,有一位最具天才的、最奇怪的數學家,他就是印度人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說他是天才,是因為他連高中都沒有上過,幾乎全部靠自學,卻重塑了西方百年數學;說他奇怪,是因為他慣以直覺或者跳步推導出公式,不喜歡證明,但事後往往被別人證明是正確的。
  • 物理天才:20歲上哈佛,34歲時突然去世
    人們總說天才和普通人是不同的,除了天才們的驚人發現和突出貢獻,天才在某些方面也跟常人不一樣,傳說愛因斯坦四歲才會說,稍微專業點說他這是語言發育遲緩,但是愛因斯坦大腦的發育程度確沒有幾個人可以比擬,雖然他們智商超越常人但是有人的命運並不是很好,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關於我國天才的真實故事
  • 女生拍照都能用的pose,簡約不做作,拍照自然美美的
    不論有事沒事,愛拍照的女生都很喜歡拿起手機拍拍拍,尤其是最近的雙旦佳節,大家也仍不住拍幾張美美的照片發朋友圈,那麼有沒有女生拍照可以通用的姿勢呢?有的,下面我就跟大家介紹7個女生拍照都能用的pose,簡約不做作,拍照自然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