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擁有悠久的歷史,二戰期間,已經出現航母的雛形,當時日本改造了一艘商船,想建造成飛機起降的平臺,好讓自己的戰機飛行得更遠,從而有了航母的影子。不過那個年代技術有限,使得航母很難獲得強大火力,和厚重的裝甲,便將它用作起飛平臺。
之後經過不斷的努力,如今航母已經成功建造,並且將它建造得更加強大,使之除去能夠搭載各種強大武器,還擁有十分厚重的裝甲,即便被一般的炮彈打中,也對它造不成什麼破壞,最多就是把它的漆給刮花。
評論現代航母的性能,不僅要看它的自衛火力,和所搭載的艦載機,還要看它的航速。目前,航母的航速通常在30節左右。為什麼是30節?如果把30節換到地面的交通工具上,速度多快?
「節」是船隻專用的航速單位,在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由於人們沒有專門的測速儀器,在海中駕駛船隻時,便用繩子來做標記,每行駛過一海裡,就用繩子打一個節,然後放到水中。隨著這個方法的使用,久而久之,「節」這個單位便誕生了,專門用來測算船隻的速度。
一般情況下,1節是1海裡每小時的速度,如果把它換算成常用單位,1節是1.8公裡每小時。那麼,如果1艘航母的航速是30節,相當於它1小時的速度還達不到60公裡。這個速度相較地面上的交通工具是很慢的,很多摩託車都能達到並超過,如果是汽車那就更不要說了,只要把油門踩中一點,就能超過它,就連現在的一些電動車,也能達到這個速度。
看到航母的這個速度,也許很多人會想「這個速度也太慢了吧」,按照地面上正常的交通工具來看,的確比較慢,不過我們還需要想想它的重量。現代的航母一般都有了七、八萬噸,美方的航母更是重,基本上都是十幾萬噸起步,所以30節的航速,在這麼龐大的重量下,其實已經很快了。
由於汽車只考慮動力,因此在外形上只需要照著流線型進行設計即可。航母則不同,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像如果按照流線型來設計,就會影響它的艦載能力、裝甲及火力,畢竟航母需要面對很強的風阻。
在航母動力方面,該武器作為重量達到幾萬噸的龐然大物,無疑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所以,即便是美國的核動力航母,也需要重視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兩艘常規動力航母就更不用說了,這是航母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現今,海軍最強大的武器非航母莫屬,不過想建造出一艘航母是很難的,首先的它的技術就十分的複雜,難以掌握,不是有錢就能動手建造。其次,建造一艘航母工程浩大,需要多家工廠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是建造不出來的,實際上很多國家都做不到這一點。正因如此,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非常的少,而我國通過長期不斷的探索,也是少數國家中擁有航母的一個國家。
每一個國家在海軍的發展上,都走得不輕鬆,我國亦然,在這條路上走得很艱難。在航母的發展上就更不用說了,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難題。好在我國沒有放棄,在相關人才的不懈努力下,成為了為數不多、擁有航母的國家。未來,我國還會建造出更先進的航母,對祖國海上主權進行更好的保衛,在相關領域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