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開始興起的大航海時代中,水手們一開始並沒有可靠的測量儀器來在茫茫大海上測量航速
於是水手們發明了一種比較簡單易行的方法:找一條非常長的繩子,在繩子上面每一段大約相等的距離上打一個結,再將打好結的繩子從船尾處隨水流放入海中,這樣就可以根據單位時間內水流帶走了多少個繩結,來計算這段時間內船航行了多遠的距離,從而計算出當前的航速
這也就是「節」的來源,節是一個從英文中翻譯過來的單位,對應的英語單詞是「knot」,也就是「繩結」的意思。是一個一開始專門用於航海,現在也應用在航海領域的速率單位
我們陸地上計算距離時一般以「公裡」為單位,但船隻在海上航行時,距離一般以「海裡」來測量,兩者之間的關係為:1海裡=1.852公裡
1節等於1海裡/小時,也就是1.852公裡/小時,換算成米/秒的話,大約是0.514米/秒,所以目前大型艦船滿航速的30節左右,也就是每小時可以航行大約55公裡
最快的超大型貨櫃船舶可以達到25-32節的速度。一般散貨船在12-17節之間,,雜貨船一般在15-17節之間,目前大的艦船像航空母艦,飛彈驅逐艦等等航速多為30節左右,而小型艦船像飛彈快艇、魚雷快艇等小型軍用艦艇的航速多為40到6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