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括地象》記載:天地初立,有天皇氏;《路史》中說:盤古後有天皇君,一十三人,盤古之後是天皇,天皇又稱天皇氏,據說天皇有兄弟十三人,其中有一人先發明了數字「天幹」「地支」,人們認為他是位了不起的聖人便推舉他為領袖,號稱天皇。
其餘十二人都帶領自己的部族各居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也就是說當時在地球上除了中國之外也還有其他國家,因此古人把天下十三分,而中國僅是其中之一。
中國當時最高的領導人是天皇,古越族是上古時代生活在百越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說古越語,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裡,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古越族的首領叫天皇氏,在上古時代「天」指至高無上,「皇」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的意思,「氏」用來稱呼帝王貴族等,《晉書-天文志》記載:鉤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皇大帝名叫耀魄寶,作為從混沌星空中來到盤古空間後的生命,他獲得了力量就是穩定、控制、牽引天外星辰的能力,《韓非子》說: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鬥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
據說與耀魄寶一起誕生的還有一個北鬥女神,叫維鬥,她嫁給耀魄寶為妻,耀魄寶和維鬥相互扶持共同在崑崙修煉,觀察著星辰運轉繪製了萬神圖,大致將星空劃分為了十二星域,確立了十二元辰作為星辰運轉的界限。
史書上說天皇時期的人類淡泊無為而俗自化,意思是那時的人類思想單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哺乳動物沒有太大區別,一切順其自然。
但是漢代的史學家孔安國認為,天皇、地皇、人皇之說過於荒謬,便把伏羲、神農、黃帝稱為三皇,其實三皇時期是處於上古早期的原始初民時代,比伏羲、神農、黃帝的氏族聯盟時代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