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有8位女天皇,為什麼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

2020-12-04 顏威說歷史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3位女皇:北魏的元姑娘、陳碩真和武則天,但被歷史承認的只有女皇武則天一人。

相比中國,日本歷史上的女天皇要多得多。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好像日本是一個男尊女卑觀念很強的國家。

但實際上,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低。古代日本曾說「女性是太陽」,可見古時日本女性的地位是極其高的,讓人敬仰。而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日本歷史上曾一度出現8位女天皇。

這八位分別是: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謙天皇、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

其中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是江戶時代出現的,除這兩位外,其餘的六位全部在飛鳥、奈良時代。大約從公元592到770年間,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裡。

其中,公元592年到公元710年為飛鳥時代;公元710年到公元770年為奈良時代。大約相當於中國的北周晚期、隋朝和唐朝時期,也就是中國歷史上關隴勳貴統治的這一段時期。

細分來說,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天皇屬於日本飛鳥時代,元明天皇橫跨了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元正天皇、孝謙天皇為奈良時代。

總之,這六位女天皇集中出現於這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被稱之為日本的「女帝時代」

我們疑問是為何飛鳥、奈良時代集中出現女天皇呢?

當然,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回答什麼是飛鳥時代和什麼是奈良時代?

飛鳥時代其實得名於奈良縣的飛鳥地方,當時的都城藤原京,亦即現今的明日香村。

公元710年,日本景雲元年,元明天皇將都城從藤原京(飛鳥)遷往平城京(奈良),奈良時代正式開始。

也就是說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的叫法沒什麼別的含義,就是根據地名而來的,「飛鳥」和「奈良」這兩個地方。

為了深入分析為何這一時期女帝的集中出現,我們還有必要了解一下兩個時代的歷史。

其實,日本以前並不叫「日本」,而叫「倭」,飛鳥時代「日本」才開始叫日本,「天皇」才開始叫天皇。

飛鳥時代大約是中國的南北朝時代。眾所周知,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興盛,佛教思想在中國廣為傳播,並且傳到朝鮮半島。而在這一時期,佛教通過百濟也傳到了日本。

隨著佛教的傳入,在日本掀起了風雨,當時日本朝廷兩大貴族蘇我氏和物部氏借著佛教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

蘇我氏支持佛教,物部氏則支持傳統的神道教,於是雙方發生激烈衝突。

公元587年,衣折戰役中,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取得對朝廷的控制權,佛教也在日本興盛起來。

之後蘇我氏為了鞏固自己的家族地位,將有姻親關係的皇族女性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她提名聖德太子,即馬廄門王子為攝政,進行了以加強皇權為核心的政治改革。

同時,蘇我氏還殺害了聖德太子的兒子山背兄皇子。蘇我氏的我行我素,遭到了皇室人員的不滿,結果蘇我氏的核心人物蘇我入鹿被謀殺,隨之蘇我氏專權也結束了。

隨後孝德天皇即位,頒布大化改新詔,推行大化革新,皇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權臣和外戚消失後,日本皇室內部又陷入到了爭權奪利。

公元672年,天智天皇駕崩,兒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與其爭位,爆發戰爭,史稱壬申之亂。大海人皇子在岐阜縣擊敗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

公元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飛鳥時代結束,奈良時代到來。奈良其實我們比較熟悉,奈良時代,中國的唐朝如日中天,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來唐朝學習。

奈良時代末期,日本皇權旁落,外戚幹政,武士開始出現。

總之,日本「女帝時代」的出現和佛教、日本貴族爭鬥、與隋唐的外交聯繫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日本這些女天皇和中國歷史上的女皇武則天有著本質的不同。

女皇武則天完全是自己的野心,她想當皇帝,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皇帝。

日本這些個女天皇的出現完全是社會的需要,是一種過渡的狀態。當皇權交替的交接出現危機時,為了避免大規模的流血,保證政權的和平交接而出現的。

實際上,日本對女皇並不排斥,日本的創世中就有女性。

日本是由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這對兄弟共同創造了這個世界,有男有女。這跟中國的不一樣,中國是盤古開天闢地,至於盤古是男是女,一般認為是男的。

飛鳥時代,日本跟中國的夏商時期一樣,是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這種制度一度導致在當時的日本出現皇位繼承候選人並列的情景。而各大候選人以及背後的豪族為皇位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加劇了權力交接的複雜性。為了避免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出現政治上的混亂,就出現了女帝。

日本的豪門貴族通過與皇室成員進行婚姻的綁定,來分走一部分皇族的權利。在6世紀以前的日本,大部分天皇的母親都是貴族。這些貴族女性嫁入皇室之後,就會聯合自己的家族來試圖掌控皇室。

貴族和皇室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跟中國歷史上的東漢後期很像,當皇帝年幼的時候,太后掌權,太后依靠背後的外戚勢力。皇帝長大後,利用宦官進行奪權運動,清除外戚勢力。

日本皇室也是,貴族將自己家族的女性加入皇室,為了鞏固權力,進行廝殺,甚至將自己家族的女性推上天皇之位。

總之,都大同小異,說白了都是權力的遊戲罷了。日本女帝時代的出現是日本各大豪族與豪族之間、豪族與皇室之間較量的必然結果。

奈良時代之後,隨著儒家文化、佛教思想的影響以及日本武士階層崛起之後,男權社會和物力社會到來,女天皇現象隨之消失,寥寥無幾。

相關焦點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平安時代 日本的飛鳥奈良平安時代,在中國恰好是最為鼎盛的、擁有強盛的國力和高度文明的唐朝時期。 唐朝服飾絢麗多彩 這也歸因於印染技術的成熟,而當這一技術傳入日本之後,女子對和服的顏色也有了很多的要求。款式:唐朝的女裝有一種叫做襦裙服,是一種十分基礎的常服。日本的和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演變來的,當然由於是從吳地傳入日本所以又被稱為和服。
  • 日本擬設皇女制,允許出嫁的皇族女性再回宮,日本會出現女皇嗎?
    現在日本政府擬定皇女,給出嫁的皇女以公務員身份,給她們補貼,這就表明皇族要重新吸收她們。 三、歷史上的女統治者 皇女制度的出臺,緊跟在德仁確立弟弟文仁為繼承人之後,這不禁讓好事者浮想聯翩。因為從歷史上看,日本的確有漫長的女皇繼位史。 最著名的女統治者就是卑彌呼(真實時間不知,大概在2-3世紀)。
  • 在奈良的綿綿青山間,尋訪大唐的背影
    已經在中國消失的唐代氣息,這裡依然保存;奈良又好像是一處生動的歷史活化石,展示著東方文明過去的模樣。在奈良,我下塌的地方可以遠眺氣勢恢宏的平成宮遺址。帝國宮殿遺蹟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公元8世紀日本首都國泰民安的氣象,揭示了受中國唐文化影響的日本奈良時代的政治和文化變遷。
  • 菅原道真冤魂變文曲星,崇德天皇化身大天狗:京都與日本怨靈文化
    正如日本歷史學者奈良本辰也、高野澄在《京都之謎》中所言:「京都的歷史,就如同不知道何時會爆發的休眠火山的表層一樣,綴滿了數不清的成群結隊的'冤魂'。」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千年京都史,也是一部與怨靈有關的歷史。
  • 奈良景點排行榜,奈良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奈良市 奈良市在日本的中部地區,是日本的歷史名城,也是奈良縣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奈良縣最大的城市。這裡非常具有魅力,是日本的千年文化古都,擁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沉澱,被譽為是東方的羅馬。日本人也叫奈良為精神故鄉及絲綢之路的東方終點。這裡還有很多只有在古都奈良才能感受到的精彩項目,是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
  • 日本奈良、大阪.散步趣
    奈良、大阪.散步趣每年都要有一趟日本的小旅行,是我跟老大旅行多年的默契,連續兩年都去了東京之後,這次選擇重返熱情的關西,到奈良、大阪走一走。因為太晚才換機票,只能選在相對冷門的9 月出發,不是櫻花季也沒有紅葉可看,剛好把行程重點放在奈良跟大阪,細細地賞玩了奈良的廟宇及法隆寺、重遊了10 幾年前跟好友冠一起去過的USJ 、還剛好遇到日本職棒補賽,讓我們有機會到甲子園棒球場看了場熱鬧的阪神與巨人之戰。行程的最後就在大阪市內散步,帶老大重遊大阪幾個重要的景點,還留了一整天在道頓崛、心齋橋一帶逛街,買得好開心。
  • 日本天皇退位為象徵性上皇,越南歷史上太上皇卻和皇帝分享皇權
    日本近期天皇更替,前天皇明仁退位,德仁繼位為新的日本天皇,而明仁則成為上皇。由於現代日本天皇只是象徵,所以天皇退位為上皇只是退位罷了,並不影響日本政壇。不過從歷史來看,歷史上東亞國家常常出現的太上皇,很多都是權利鬥爭的產物,許多太上皇也是為了平衡權利而退位,形成太上皇與皇帝共治的情況,越南歷史陳朝太上皇制度就是如此。
  •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日本—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古都奈良的歷史遺蹟」是指奈良市地區的古蹟,包括6座寺院和原始森林等8處遺蹟。從古至今,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搖籃,特別是在工藝、文學和產業方面。由於奈良得到世代天皇的庇護,佛教首先在奈良繁盛起來。公元752年東大寺大佛塑成,使佛教的影響力達到了頂點。
  • 中國國寶級唐刀「水龍劍」,被日本收藏後,竟成日本天皇的佩刀
    我國古代有一位知名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傳聞他所鑄的劍,不僅色澤光亮,還削鐵如泥,純鈞和湛盧均出自於他之手,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這十大名劍,均失去下落,目前有跡可循的最出名的,當屬水龍劍,不過這種劍也只是在唐朝,興盛一時,此後也在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了。
  •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中國學者根據《史記》和《淮南子》,結合《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推斷徐福就是神武天皇。  然而胡煒權老師說在日本方面,雖然日本有近40個與徐福有關到歷史遺蹟,徐福到傳說也流傳在現今到日本。但是考究這些歷史遺蹟,不少都是在江戶時代才建好,提到到最早到關於徐福到日本史料,也要到8世紀。距離中國到秦漢時代公元前二百多年已經有千年之遙,為什麼?
  • 日本版騎士?日本的特殊階級 武士階層的崛起
    7世紀後期(飛鳥時代後期)到10世紀。院政時代 是日本歷史上繼攝關政治之後的一個時代。共有100多年 。白河天皇為對抗攝關,退位為太上天皇。日本稱之為上皇,出家的上皇稱之為法皇。居住在院(白河院)。依靠中下層武士,招募軍隊,建立朝廷百官,頻頻頒布院宣,成為政務的仲裁者。對抗藤原氏。以後天皇多遵循此例。
  • 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日本第二組世界遺產系列郵票第三至六套小全張上,展現的都是古京都歷史遺址景觀,分別發行於2001年6、8、12月和次年2月。京都從公元794年起直至1868年明治維新,一直是日本天皇御所的所在地,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日本歷來不設法定首都,而以天皇所在地為實際的都城)。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1994年,古京都歷史遺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為什麼日本歷史上從沒有人篡奪皇位,改朝換代呢?
    和中國封建王朝經常改朝換代不同,從日本古代野史小說《古事記》所記載的日本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到日本上一任天皇明仁天皇總共經過了125任,在此期間日本的君主制沒有出現改朝換代的現象,日本的天皇也號稱「萬世一系」。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夠做到「萬世一系」, 本人覺得這一切都需要從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說起。
  • 日本天皇為何經歷千年不改,而中國朝代大多只能維持短短幾百年?
    很多人可能對126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根據日本歷史典籍記載,第一任日本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 無論是古墳時代,奈良時代,抑或是平安時代,德川幕府時期,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莫測,就算是二戰時受到了原子彈的傷害,日本皇室都可以不受影響,傳承不斷,那麼他們能夠世代傳承的秘密是什麼呢?
  • 狂妄的日本致書稱「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看隋煬帝如何處理
    此時,正值日本推古天皇時代,推古朝至大化改新這段歷史時期在日本被稱為飛鳥時代,也是大規模引進中華文明推進日本改革的時代,其初推動改革的是聖德太子。中日關係源遠流長,在隋煬帝和聖德太子當政時,兩國的文化交流有了進一步發展。
  • 一座千年歷史的日本小城,坐擁八個世界遺產,還被當作野生動物園
    談到日本的古城,也許大多數人會馬上想到京都,這座古老的首都叫「平安京」,在千百年來一直扮演著日本城市的角色,至今仍保持著古老的面貌,也是各國遊客了解日本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實際上,在離京都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更古老的城市,那就是奈良。
  • 出雲大社:日本最大神社為何要定期修繕?
    齊明天皇是進行大化改新的天智天皇的母親,她在當時的都城飛鳥(今本州奈良縣明日香村)致力於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政治體制。為什麼那時齊明天皇會掛念著遠離都城的出雲之神呢?《古事記》中記載了天皇家族忌憚大國主神的故事。(垂仁天皇的王子)終於不曾說話。
  • 二戰後日本天皇何以未被審判?
    日本第124代天皇 原子彈宣告了日本法西斯的末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讀了《終戰詔書》,向日本民眾和全世界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作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軸心國之一,日本在東南亞尤其是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現在,該是他們接受全世界人民審判的時候了。
  • 日本奈良最不能錯過的12個熱門景點,你都去過哪些?
    喜歡自然景致和歷史文化,奈良這些景點絕對是來關西不可錯過的! 東大寺 東大寺在日本的佛教界享譽盛名,其正式名稱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是日本早期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更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木造結構建築。
  • 【史海】盤點古今中外在位時間超過60年帝王 居然有這麼多位
    古往今來,全世界有過成千上萬位皇帝與國王,這些帝王們,不乏長壽之人。 那麼,全世界有多少位在位時間超長的帝王呢?我們粗略介紹一下。 二十一:日本昭和天皇 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在位63年。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壽命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