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的日本致書稱「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看隋煬帝如何處理

2021-01-09 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在濤濤的東海之濱太陽升起的地方有日本國,中國古代史籍稱倭國,《隋書·東夷傳》記有倭國與隋朝關係始末,日本史籍《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也記載了這段交往。此時,正值日本推古天皇時代,推古朝至大化改新這段歷史時期在日本被稱為飛鳥時代,也是大規模引進中華文明推進日本改革的時代,其初推動改革的是聖德太子。中日關係源遠流長,在隋煬帝和聖德太子當政時,兩國的文化交流有了進一步發展。

一、日本朝貢中國的歷史

日本吸收先進的中國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據說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入海求神藥,率童男童女3000米到日本福岡,現福岡市有徐福的塑像以資紀念。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在朝鮮半島設立郡縣,先進的漢文化更直接影響到日本。《漢書·地理志》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佔餘國,以歲時來獻見」的記載。其中倭奴國於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57)遣使來朝,光武帝賜予刻有「漢委奴國王」5字的金印,這枚金印於1784年在福岡市的志賀島上發現現藏於福岡市美術館。

先進的漢文化傳入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展,約在公元2世紀初,九州北部出現邪馬臺國,其第二位君主是女王,稱卑彌呼,曹魏時「譯通中國」,魏明帝封女王為「親魏倭王」,並遣使回訪。後大陸漢人為避戰亂移居日本的也不少。約在4世紀末,起於東方的大和國滅邪馬臺國並稱霸日本,甚至派兵入侵朝鮮半島,通過半島輸入漢文化。最早將中國典籍帶入日本的是一個名叫王仁的學者。他從朝鮮半島的百濟攜《論語》10卷赴日。公元538年,百濟聖明王遣使向大和國獻佛像和經論,自此佛教也傳入日本。

南朝時,大和國倭五王多次向南朝皇帝朝貢,上表自稱「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朝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請求帝「除正」,也就是要求南朝皇帝承認倭國有權統轄朝鮮半島,但由於百濟也向南朝朝貢,一直保持友好關係,宋、齊、梁諸帝只同意倭王都督5國諸軍事,而不包括百濟,倭五王求得南朝的冊封,增強了其在日本列島的威望,徵服了上百個小國,成為海上強國。

但進入6世紀後,由於大姓貴族勢力擴展,倭國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據《日本書紀》記載,公元562年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據點任那被新羅所滅,導致了長期執掌朝政的大姓大伴氏失勢。公元592年,新興的大姓貴族蘇我馬子(這名字有點喜人)暗殺了崇峻天皇,立馬子的外甥女御食炊屋姬繼位,是為推古女皇,女皇立廄戶皇子為太子,即聖德太子,與蘇我馬子共同掌政,推行改革。此時隋已統一南北,但隋對東鄰日本發生的事一無所知。

二、隋帝對日本的了解

開皇二十年(600),倭國遣使向隋朝貢,隋文帝才知道東方大海中有個倭人國,於是令有關官司尋訪倭國風俗,但從《隋書·倭國傳》所記看來,隋所獲倭國情報相當皮毛。文帝聽說倭王以天為兄,以太陽為弟,倭王天未明時出朝聽政,日出才停止處理政務,據說是要把政務委交太陽弟弟去處理,文帝覺得「太無義理」,竟高高在上以天子對臣民的口氣訓令倭王改正工作作風,這顯得相當荒唐。

其實此時的日本已發展成為一個相當文明的國家,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皆以倭為大國,多珍物,並敬仰之,恆通使往來」。執政的聖德太子年輕有為,和隋煬帝一樣很有文化素養,他曾分別向高句麗僧惠慈和五經博士覺智學習佛經和儒家經典,積極輸入大陸先進文化,倡導政治改革、推古天皇十一年,即隋仁壽三年(603),聖德太子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即按德、仁、禮、信、義、智表示官位的高低,並分別配以紫、青、赤、黃、白、黑六種冠色,每種又分大小,共12階。

官階依據功績和才能,不看門第,這有助於加強王權,推進了貴族的官僚化和以天皇為中心的官僚制的形成。第二年聖德太子義頒布了《十七條憲法》,它廣泛地綜合了中國的儒、法、道及佛家思想,強調以禮治國,以君為天,以臣為地。其中14條涉及到各級官吏的行為準則,歸納起來就是治心、治身、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顯然是直接受到西魏北周宰相蘇綽「六條詔書」的影響。《十七條憲法》是改革的綱領,為以後的大化改新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

此時的日本佛教已廣泛流行,各地都興建了高大的寺廟,著名的法隆寺建築樣式深受隋朝影響,據考古發掘報告,日本最近在奈良縣發現了飛鳥時代的百濟大寺正殿遺址,其規模東西長36.2米,南北寬27米,為歷來所稱道的法隆寺的兩倍,從出土瓦片年代判斷,應是日本最早的皇家寺院,據日本文獻,百濟大寺是早期天皇創建的集飛鳥時代建築工藝技術最高成就的宏偉工程,有九重塔,這表明當時日本已具備很高的文明並已出現強大的皇權。

正是此時的隋大業三年(607),遣隋使大禮小野妹子(應該不是真妹子)被派往中國。同來的還有通事(翻譯)鞍作福利,《隋書·倭國傳》記載了大業三年倭國「遣使朝貢」,並記其使者朝貢時所言:「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使朝拜,兼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宋史·日本傳》也記聖德太子「遣使泛海至中國,求法華經」。

三、日本遣隋使的傲慢

遣隋使向隋煬帝遞交的國書,卻一改先前以中國王朝臣屬自居,請求冊封的做法,倭王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這反映了雄心勃勃的倭國執政聖德太子要推行平等自主的外交政策。隋煬帝接到國書自然是「不悅」,定於一尊被四夷尊為「聖人可汗」而傲視一切的隋煬帝,決不會允許夷王與自己平起平坐。

但對以海相隔的絕域遠夷卻也無可奈何,只好對負責接待遠夷朝貢的鴻瀘卿說:「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即讓下面的官署將不識禮義的蠻夷擋駕於外,當然,隋煬帝當時更不知道上國書要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倭王竟是一個女人,否則更要氣壞的。

《隋書·倭國傳》記「倭王姓阿每,寧多利思比孤,號阿輩雞彌」,可能是推古女皇御食炊屋姬的訛讀。大業四年(608)三月辛日(十八日),倭國與百濟、赤土等國使者一起向隋煬帝「貢方物」,受到煬帝的正式接見,煬帝將小野妹子和百濟、赤土使者擺在一起,接受朝貢,仍然是把倭國放在藩屬朝野外臣的位置,時小野妹子可能是因為名字容易受人嘲笑,故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蘇因高。

四、隋煬帝派使出訪日本,大受歡迎

令小野妹子驚喜萬分的是,這年四月隋煬帝派文林郎裴世清為使,一行13人,同倭國、百濟使者一道,取道百濟出使日本。朝鮮《三國史記》也記:「百濟三十世武王九年春二月,遣使入隋朝貢,隋文林郎裴世清奉使倭國,經我國南路」,又據《隋書》記載,裴世清與小野妹子啟程,經過百濟之後,「行至竹島,南望聃羅國,經都斯麻國,向在大海中,又東至一支國,又至竹斯國,又東至秦王國,其人同於華夏」。

秦王國可能是日本列島上接受漢文化很深的小國,或中國移民聚居地,裴世清疑以為是古書上所記「夷洲」,但不能斷定。後「又經十餘國,達於海岸,白竹斯國以東,皆附庸於倭」。這反映了日本列島諸侯林立的狀況,隋使到達筑紫(今北九州),日本朝野得知後異常歡欣。據《日本書紀》記載,大和朝廷得知隋使到來立即派吉士雄為特使前往迎接,聖德太子還命令在難波(今大阪)修築迎賓館供隋使下榻。裴世清一行在吉士雄導引下於六月十五日航抵難波,即內大和朝廷派出的35艘銀裝「餝船」迎入賓館,受到殷勤款待,小野妹子則先行晉京飛鳥(奈良)秉報。

據說,小野妹子奏稱隋煬帝回致推古天皇的國書途經百濟時被掠,這就是所謂「國書遺失」事件。日本學界有人認為倭王的國書自稱「日出處天子」令隋煬帝「不悅」,煬帝的回書可能措辭嚴厲地加以訓斥,故小野妹子不敢呈交,偽稱被百濟掠去。另一種意見認為隋使裴世清本人帶去了致倭王的國書,煬帝沒有必要另修國書,封交小野妹子帶回。當時隋、倭國力相差懸殊,日方大可不必也沒有力量與隋煬帝分庭抗禮,其意不過是想藉助平等外交,提高日本皇室的權威,削弱國內大姓和地方「國造」的勢力。然而,隋使裴世清一行在難波一住就是50來天.於8月3日才被迎至飛鳥。

從史書所記實際情況來看,大和朝廷不僅對隋使裴世清的接待十分隆重,而且態度誠懇、謙恭。隋使進抵京城飛鳥,先是受到推古女皇派去的小德阿輩臺為首的官員數百人的隆重歡迎,設儀仗,鳴鼓角。後10天又受到大禮哥多毗為首的200餘騎的郊迎。

八月十二日入朝,聖德太子和諸王大臣頭戴金髻花,身穿綿繡綾羅出宮迎接,裴世清呈上隋煬帝致倭國國王的國書:「皇帝問倭皇,使人長吏大禮蘇因高等至具懷,朕欽承寶命,臨御氐宇,思弘德化,覃被含靈,愛育之情無隔遐邇,知皇介居海表,撫寧民庶,境為安樂,風俗融和,深氣至誠,遠修朝貢,丹款之美,朕有嘉焉。稍暄比如常也,故遣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指宣往意,並送物如別」。隋煬帝仍以凌人之氣把倭國看成為修職貢的屬國,以天子口氣嘉獎倭王。

國書稱日本天皇為「倭皇」,甚為可疑,估計是後來日本使臣篡改,將王改為皇就像國書被劫事件一樣,《日本書紀》出於拾高天皇的需要,也存有大量不實之辭。

沒有史料記載裴世清見到的是女王還是太子,隋一直不清楚君臨倭國的是一位女主,但《隋書·倭國傳》記倭王會見隋使時「大悅」,態度十分謙恭誠懇,說:「我聞海西有大隋,禮義之國,故遣朝貢。我夷人,僻在海隅,不聞禮義,是以稽留境內,不即相見,今故清道飾館,以待大使,冀聞大國惟新之化」。在這裡倭王根本沒有擺出「日出處天子」的架子要與隋煬帝分庭抗禮,而是自稱夷人,稱大隋是禮義之邦,而自己是不聞禮義的蠻荒之地,要虛心向文明大國隋朝學習,甘為藩臣。

裴世清當仁不讓,代表隋煬帝撫慰倭王說:「皇帝德並二儀,澤流四海,以上慕化,故遣行人來此宣諭」,云云。禮畢,隋使被引至賓館休息。當然,這段記載是隋朝的一面之詞,裴世清回命時是否貶低對方抬高自己,也未可確知。

撇開禮儀不談,隋、倭互使總的來講是友好的。約1個月後裴世清向倭王辭行歸國,聖德太子於是設宴為隋使踐行。九月十一日啟程時,倭國又任命小野妹子為遣隋使,吉士雄為副使,鞍作福利為通使,另有4名留學生,4名學問僧,作為第二次遣隋使團陪同裴世清回國。據《日本書紀》,這次大禮小野妹子轉呈的國書用漢語書寫:「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使人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至,久憶方解,季秋薄冷,尊何如想清戀,此即如常,大禮乎那利等往,謹白不具」。這是日本首次以「天皇」名義向中國王朝致書。

應該說,隋朝時的中日文化交流取得了重大成果,隋煬帝對促進日中邦交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煬帝優容倭國遣隋使,對倭王的「無禮」採取了少有的克制寬容態度,並主動派出使團回訪日本,沒有計較兩次國書東、西皇帝對稱的問題。當然,隋煬帝並沒有承認倭國主的天皇地位,而是仍然視為朝貢藩國。隋煬帝畢竟是一個很有心計的政治家,他的權杖既無法伸向島國日本,也就只能忍氣吞聲適可而止。

而此時隋煬帝對外徵討的重點已經轉向了與隋接壤的高句麗,他知道倭國與高句麗素來不和,在拉攏濟、新羅的同時,也刻意拉攏倭國,或可引為外援,至少可以牽制高句麗,所以,隋煬帝派遣裴世清出使日本,可以看成是針對高句麗的一次重大外交舉動。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覺得日本國旗難看?可能和圖案無關,和此意義有關
    說起日本這個和我們自古以來就有著無數恩怨糾纏的國家,因為近代發生的侵略戰爭,導致了我們看日本的印象非常不好。而其實中國古代歷史上對於日本的幫助是非常大,早在隋朝和唐朝,當時落後的日本來到中國,慷慨無私的隋朝人和唐朝人,教會了日本人很多對於日本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比如將漢字傳入日本,讓日本有了文字。遣唐使到唐朝而且就連日本這個名字,也是在公元7世紀時,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
  • 揭秘日本國名由來:稱「倭」曾讓日本人高興
    2004年,中國西安發現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誌。墓誌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墓志銘顯示「日本」國號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現。兩千多年前,漆器傳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紋飾精美,獨創蒔繪術和描金漆,逐漸被世界所知,Japan成為漆器的英文名,並用來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歡日語發音,使用英文「Nippon」或 「Nihon」來稱呼日本,這一發音據說帶有古代漢語對「日本」的讀音。戰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古代中國還常以「扶桑」來表示日本。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這一國名是如何得來的,日本的全稱又是什麼
    日本古稱「倭國」。我國漢代的史書稱日本人為「倭人」,唐代的史書稱為「倭奴」。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成為了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古代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上引文獻均未作說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詩經·小雅·四牡》云:「四牡 周道倭遲。」
  • 《夜天子》葉小天為什麼被叫夜天子 名字有什麼代表意思
    《夜天子》葉小天為什麼被叫夜天子 名字有什麼代表意思  在網劇《夜天子》中葉小天一開始只是個普通的小牢頭,而且痞裡痞氣的,非常不穩重。但是最後卻成了人們敬重的土司,負責守護人民安寧。還被稱為夜天子。那麼這個夜天子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解讀莊子]遠離名利場:許由為何不願當天子?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這一段就舉了個例子,引用了許由不願居天子之名這個典故,證明「聖人無名」。許由是潁川陽城人,是堯帝的老師。這裡說堯有心把天下讓給許由。
  • 石海:蝸牛將推出《天子》《九陰真經》
    【17173現場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航海世紀》一炮而紅的蘇州蝸牛,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於去年推出了《舞街區》這款產品,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機甲世紀》成功打入機甲文化濃厚的日本市場,並開展了在北美的自主運營。公司在過去的一年也成長顯著,整體都朝著規模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運營團隊日趨成熟,開發團隊日趨專業,這一年是蝸牛八年來成長最快的一年。
  • 日本國家的名字是我國一個女人起的,為何起這個名字?萬萬想不到
    日本國家的名字是我國一個女人起的,為何起這個名字?萬萬想不到文丨都都和你聊歷史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如今一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這個名字不僅富有深刻意義也是獨一無二的。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據《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是我國古代皇帝起的。因為日本是個小國,為了不讓自己被其他大國滅掉,所以他們經常依附於其他大國。在秦朝,我們稱日本為東夷,之後,日本想要擺脫這種歧視,在漢朝時,派了很多使臣來到我國講和,示好。當年漢朝地大物博,所以日本想依附我國。
  • 什麼是天子五路?看看中國古代「天子」的專屬座駕也許你就明白了
    什麼是天子五路?看看中國古代「天子」的專屬座駕也許你就明白了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什麼是天子五路?看看中國古代「天子」的專屬座駕也許你就明白了。相信大家在平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都了解過皇帝所坐的馬車吧。甚至在我國早年一部專門講述禮儀的集大成者,周禮裡面有著明確詳細的記載,周禮將天子所坐的車分為五大類,後人也稱之為「天子五路」。這五路車非別稱之為「玉」「金」「象」「革」「木」。作為天子,每走動一步都是一個王國的象徵。所以古時候的天子因為去的地方不同,去做的事情的不同,所以將乘坐的車分為了如此之多的種類。在這五路車之中,前三種,在天子出行的時候乘坐。
  • 問道解惑 | 太陽和月亮只是日天子和月天子手中的日輪和月輪嗎?太陽和月亮的運行軌跡是天體宇宙自然運轉規律的體現嗎?
    問:太陽和月亮只是日天子和月天子手中的日輪和月輪嗎?
  • 日本如何認識、學習外來文化:邊仿邊學、取捨有道
    日本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的反應,一度讓大批中國網友「看不懂」,各種猜測紛起。讀一讀剛剛出版的《日本的世界觀:兩百年的變遷》,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他們的種種選擇。馬裡烏斯·詹森是20世紀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史研究者之一,《日本的世界觀》英文版最早於1980年出版,是作者三次講演的記錄。
  • 武陵源區:霧裡尋覓天子山 醉美仙境張家界
    霧裡的天子山如夢如幻。萬齊松 攝霧裡的天子山如夢如幻。萬齊松 攝霧裡的天子山如夢如幻。萬齊松 攝霧裡的天子山如夢如幻。萬齊松 攝霧裡的天子山如夢如幻。萬齊松 攝紅網時刻張家界1月5日訊(通訊員 庹級明)2020年新年伊始,湖南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天子山雲霧繚繞,如夢如幻,沁人心脾。
  • 《瓊林宴圖》:天子門生的榮耀
    《瓊林宴圖》:天子門生的榮耀 2018年10月18日 16:51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李熊熊 字號 內容摘要:「瓊林宴」與「鹿鳴宴」,是中國古代與科舉考試有關的兩大名宴。
  • 佛教吠陀三神:火光尊、日宮天子、風神
    在佛教的眾多代表人物之中,大家只知諸佛菩薩法力神通,各有寓意,卻對佛門中的護法所知甚少,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佛教吠陀三神:火光尊、日宮天子、風神。「揭」乃行之義,以諸法本不生之故,雖具足萬行而無所行,故謂無師自覺,即同於大空而遍於一切處,故與「娜」字之大空同體。又以諸法無行,故於三界不動不出而至薩婆若地,故無乘及乘者,乃「曳」字之義。又於「曳」字加三昧聲者,旨在說明此乘定慧均等。諸佛行菩薩道時,皆以如是之慧火焚燒一切心垢,而燃正法之光明,是故如實說之,即為真言。
  • 92年前洛陽金村驚現8座東周天子墓,5年被盜空,絕世珍寶流失海外
    連續幾天暴雨,金村一處農田出現塌陷露出一個大洞。一個膽大的村民鑽入洞中,竟發現編鐘,原來農田地下隱藏著古代大墓。雖經千年歲月侵蝕,可敲打這套編鐘依舊聲音洪亮,雷雨天氣金村地下轟鳴,就是編鐘與雷聲頻率一致,天上地下共鳴所致,還有串井現象也因地下古墓產生。
  • 朱家天子真不是吹的,炎帝朱襄氏時可就穩坐華夏江山了
    在我華夏歷史上可是有一個十分有名的朱家天子時代,它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創建者是一個平民小混混朱重八,更因為他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廣納英豪,並且一舉成功後,信守諾言分封了天下英豪眾多為王。其實你別看這一代的朱姓子孫朱重八確實落魄,但朱姓氏族在這之前並不是沒有為王過,而且最遠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炎帝時代。
  • 希行、天子等四位人氣作者的小說在本周完結了,書荒的你看了嗎?
    本身多寫古言類型,而且多為大女主文,成績最好的可能還是2016年所寫的《君九齡》一書。那個時候在起點,這本小說的知名度還是非常高的。其後的《大帝姬》、《第一侯》成績要弱一些,至於這本《問丹朱》也只是百萬字出頭。我個人沒看過具體的內容,但看到過希行自己的一些說明,這似乎是一本甜蜜向的戀愛爽文,如果有看過的小夥伴不妨說說。
  • 隱秘的天子:除了周平王,西周竟然還有一個末代天子周攜王
    但是根據《竹書》和其他古籍記錄周幽王去世後還有一個個周平王並存的天子—周攜王。那麼周攜王就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網上有不少周攜王的介紹,但是有不少是屬於網文性質。所以今天筆者就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來復推一下。(一)隻言片語的記載首先關於要說的是關於周攜王的事跡記載的非常少,僅僅有《竹書紀年》還有《清華簡》以及左傳有隻言片語記錄。
  • 歷史上最「囂張」的6句詩詞,太狂妄,第一句除李白外無人敢喊!
    你看那仙霧繚繞之處,是仙人的殿宇。而仙人撫過我的頭頂,為我綰髮,於是我變成仙,註定長生。這是李白的狂放,」詩仙「之名,從來名不虛傳。第五句: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這是李白的義氣,是李白寫給他朋友的詩。我可以為朋友而以肉身祭白刃,也可以在滾滾紅塵中沾染了滿手鮮血。
  • 天子酒·民族龍以6980元/箱徵服高端小酒愛好者
    一款由宜賓五糧液有限公司出品的天子酒·民族龍近期引起很多愛酒人士的關注與熱議:只因該高端小酒的壇體乃高溫無光釉燒制而成,晶瑩如玉,且有二龍戲珠於瓶身之上,半隱半藏之間靈動非凡。瓷壇呈半球狀,從側面看宛如黑夜中的半輪明月。而半月壇的設計則寓意著心空一半,則無驕縱自滿;虛懷若谷,則能淡泊名利的君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