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吠陀三神:火光尊、日宮天子、風神

2020-12-05 歷史國學教堂

在佛教的眾多代表人物之中,大家只知諸佛菩薩法力神通,各有寓意,卻對佛門中的護法所知甚少,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佛教吠陀三神:火光尊、日宮天子、風神。

01火光尊

火光尊,又被稱作火仙、火神、火天。為密教十二天之一、八方天之一。為東南方之守護神。於密教為重要護法神之一。密號護法金剛。此尊有各種形像,在胎藏現圖曼荼羅中,火天位於外院東南隅,為仙人形,具有四臂,右二手分別持三角印、念珠,左二手分別執澡瓶、仙杖,住於火焰中。

據《大日經》卷記載:「火天真言為「南麼三曼多勃馱喃 阿揭娜曳 莎訶『』。「南麼三曼多勃馱喃」為歸命諸佛之義,「阿揭娜曳」為火之義。以阿字為種子,以一切諸法本不生之故,即歸於金剛之智體。

「揭」乃行之義,以諸法本不生之故,雖具足萬行而無所行,故謂無師自覺,即同於大空而遍於一切處,故與「娜」字之大空同體。又以諸法無行,故於三界不動不出而至薩婆若地,故無乘及乘者,乃「曳」字之義。

又於「曳」字加三昧聲者,旨在說明此乘定慧均等。諸佛行菩薩道時,皆以如是之慧火焚燒一切心垢,而燃正法之光明,是故如實說之,即為真言。若請召時,增「伊係伊係」之字,若發遣時,則增「迦車迦車」等字。」

在金剛界曼荼羅外金剛部中,火天位於西方,身呈肉色,右手持三角印,左手執仙杖。又據十二天供儀軌所載,火天乘青羊,遍身火焰,具四臂,右二手分別持青竹、軍持,左二手分別為揚掌、持念珠,有二天女手持天花,左右並置苦行仙。此外,密教修護摩法時,先設火天壇供養火天,而後供養諸尊。

02日宮天子

日宮天子,又被稱作日天、日天子、日神。在印度將「創造力」神格化,稱為日天。後為太陽神之別稱。傳入密教後,成為十二天之一。即大日如來為利益眾生之故,住於佛日三昧,隨緣出現於世,破諸暗時,菩提心自然開顯,猶如太陽光照眾生,故稱為日天。

此天宿因布施持戒,修善奉佛,得生其中,其宮殿城郭,皆百寶所成,五風運持,不令停住,環繞須彌山半,照四大洲,所謂南閻浮提日正中,東弗於逮日始沒,西瞿耶尼日初出,北鬱單越當夜半,是為一日照四天下,除冥破暗,成熟萬物,其功實大。

在《法華經》中,此天名「寶光天子」,在現圖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作天人形,二手皆持蓮花,乘赤五馬車。有誓耶、微誓耶二妃。若於十二天圖中,則右手所持蓮花之上,尚置有三足烏之日輪。

03風神

《新華嚴經》、有云:「無礙光明主風神、普現勇業主風神、飄擊雲幢主風神、淨光莊嚴主風神、力能竭水主風神、大聲遍吼主風神、樹杪垂髻主風神、所行無礙主風神、種種宮殿主風神、大光普照主風神等十種風神之名,此十種風神各具解脫門,出現世間,可令重蓋迷障之眾生皆得解脫。」

風神,又作、風大神。為密教十二天之一,護世八方天之一。此天本為印度之風神,與日天、火天並稱吠陀三神。即給予名譽、福德、子孫、長生之神。在佛教中,為守護西北方之神。

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中,列位外金剛院之西北隅。該神皆以老人姿態出現,即白鬚,身呈赤黑色,戴冠,著甲冑,右手持幢幡,左手按腰,有時則乘麞。

好了,佛教吠陀三神:火光尊、日宮天子、風神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佛教與我國的儒教其實是在歷史上同一時間創立,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各人物正如孔子高徒一樣,所以還希望大家不要認為佛教是由西方傳入,便心生分戶、區域之分,要知道佛法無量,對於我們三教門外人來說,三教學說只要能讓自己更精進,讓生活過得更幸福就好,其餘的,何必太過執著呢!

相關焦點

  • 既然有月宮那麼是否也有個日宮呢?看看佛經上市怎麼說的
    日宮實際為方型,遠看則成圓形。此處的日宮,即是我們常說的太陽。 【日宮情況】 複次諸比丘。其彼光明日大宮殿。縱廣五十一踰闍那。上下四方。周匝正等。七重牆壁。七重欄楯。七重多羅樹。普皆圍繞。雜色間錯。以為莊嚴。彼諸垣牆。
  •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何鬥不過印度教,而遠走他鄉,長篇一探究竟
    我們所熟知的佛教,本身起源於印度,這不免讓我對佛教為何在印度衰落起了興趣。印度宗教起源-吠陀時代-吠陀教演化為婆羅門教公元前1500-600年是印度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階級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吠陀時代」。《吠陀》是印度雅利安人的聖典,共分四部《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因婆吠陀》,稱為《吠陀本集》。
  • 運城文史:池神廟三大殿之池神、太陽神、風神
    三大殿是池神廟主殿,橫軸排列,並列尊位,這在全國廟宇建築史上是不多見的。三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四周圍廊。唯中殿較兩側殿為大,重簷歇山頂。下簷柱頭鬥拱四鋪作單下昂,上簷鬥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柱頭與轉角鋪作製成鴛鴦交首拱,殿內梁架製作規整,設有藻井。殿頂筒板布瓦覆蓋,黃、綠、藍三彩琉璃彩剪邊。
  • 佛教根本·之一·核心教義(還原佛教的本來面目)
    非雅利安族的原住民則成為被剝削的「首陀羅階級」:被稱為「一生族」——也即不被「神」放在眼裡的人;沒有任何社、經地位。如《摩奴法典雜種種姓》所說:「僧侶、武士與商人種姓是三個再生族種姓;第四種姓——奴隸種姓僅有一次出世。」祭職說:人與社會的首要義務是祭祀;而吠舍不能自祭,須由婆羅門「代禱」。(吠陀文化認為:祭祀功德可以回向。
  • 印度神童預言全球災難,吠陀佔星的靈魂檔案!
    吠陀佔星學只是吠陀文明中的一小部分,而吠陀文明擁有一套體系完善的宇宙哲學,即對宇宙萬物的理解。吠陀意為知識,是印度宗教,哲學和文化的大雜燴,相當於我們東北菜的亂燉,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往裡面一丟,吃的很爽。而偉大的佛教又起源古印度,所以吠陀文明既博大精深又錯綜複雜。
  • 原神額外風神瞳有什麼用
    在原神中,玩家們需要收集風神瞳來對七天神像進行升級,只有升級七天神像,玩家們才能在後續體驗到更加完整有趣的遊戲劇情設計。因此不少玩家致力於收集神瞳,但是後來發現,在升級完成後竟然多出一個神瞳,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印度神話最早的階段是吠陀神話,吠陀神話中國的主神叫做因陀羅(Indra),他是主神,同樣也是雷神和戰神,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是雅利安人信奉的神,因為北歐神話中,同樣是雷神和戰勝的奧丁也是主神,但是因陀羅很快就沒有了地位,隨著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的開展,所崇拜的神逐漸發生了變化,吠陀神話中火神阿耆尼(Agni)演變成創造神梵天(Brahma),而兇猛異常的樓陀羅(Rudra)演變成破壞神溼婆
  • 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溼婆毗溼奴各有何能力 他們形象如何
    印度教三大主神,指印度教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Brahma)、溼婆(Shiva)和毗溼奴(Vishnu)。梵天是創造之神,宇宙之主;溼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溼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梵天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淨天,華人地區俗稱四面佛(印度佛教中的大梵天王諸神眾,特指色界初禪天之主,又稱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創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創製者。與毗溼奴、溼婆並稱三主神。他的坐騎為孔雀(或天鵝),配偶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認為是智慧之神。
  •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為何如今信奉的人不多了
    梵天是印度教中創造和給予的神。在印度教神話中,世界是由梵天創造的。神的誕生三階段神的誕生標誌著宇宙起源的意識開始以物質偶像的形式出現。當溼婆揭示了實體,宇宙開始了一個永恆的運動,溼婆是一切的起因,因為有了溼婆,所有的業力也開始聚集。
  • 方舟生存進化風神翼龍怎麼抓 風神翼龍馴服方法
    但是這種方法我沒試過,這裡主要講兩個人如何抓風神翼龍。 【必備物品】 1.一隻高負重和耐力的坐騎(老鷹或古神翼龍),耐力越高越好,這決定了你能在天上飛多久(我記得我是用的3000耐力的老鷹) 2.長管步槍 麻醉鏢。
  • 盤點鬥羅大陸七怪成長之路——風神
    主角:白沉香(排行老八);純敏系——七環後轉為敏攻系武魂:尖尾雨燕第一部分:進階之路第二部分:神祇傳承——風神九考(傳承地是極北之地風神谷)>部力量;風刃,是能夠二次攻擊的,第一次切割,第二次,爆炸;一次耗費我魂力的百分之六十,以後每提升三級減少10%,同時,可以製造出五百道風刃,每一個都有本體100%的力量,以後魂力每提升兩級,數量增加五十個;第九魂環十萬年魂技:風雲禁魔,差距三級以內,抵消任何幻境隱身精神屏蔽潛伏效果,使用時不消耗魂力,一天最多可以使用三次
  • 佛教:帝釋天,乃三十三天之天主,賞罰萬民善惡邪正,真護法神也
    帝釋天雖在天上作天主,但在佛教中是一位護法神,乃「天龍八部」之一,居須彌山頂善見城。據諸經論所載,原為摩伽陀國婆羅門,「釋迦」是姓,「能」的意思;「提桓」是「天」的意思;「因陀羅」是「帝」的意思;合起來即是「能天帝」、「天帝」。佛教傳入中國後,源於三教合一的思想,帝釋天在形象和民間信仰上逐漸與道教的玉皇大帝相融合。
  • 佛教是不是有神論?佛陀是佛教中的「神」嗎?還有佛?
    今天想聊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佛教到底有沒有所謂的神或上帝存在?如果有神,那神是誰?如果沒有,那佛和佛陀又算是什麼?小時候經常見別人佩戴玉佩,還有一句俗語這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所以一直以為觀音和佛就是佛教裡的神仙,而且還是多個神仙。但後來數次聽別人說,佛教是無神論的,更別說多神論。那就好奇了,什麼是無神論?是指沒有那所謂的神仙嗎?
  • 古印度阿育吠陀女體按摩技法
    「Ayurveda」為梵文,中文一般譯為「阿育吠陀」或「生命吠陀醫學」,阿輸吠陀是梵文,由兩個字合成的:Ayur意指「生命」,Veda意為「知識」,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梵天先把阿育吠陀傳授給醫學之神孿生的雙馬童(Aswins),他們又傳授給專司雷雨的天神因陀羅(Indra)。因陀羅傳授給在人間修行的賢達之士,他們再傳授給他們的後代和弟子。
  • 孟婆的前世今生:她本是堯帝的女兒,死後被封幽冥之神,造迷魂湯
    而關於孟婆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最早的記錄顯示,孟婆本是堯帝的女兒,是一代風神,因為行走總會有風雨相隨,又因為它是古代帝王之女,人們便叫她「孟婆」,算是一個尊稱。《山海經》:「帝女遊於江,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其帝女,故稱孟婆。」這時候的孟婆還不是掌管生死輪迴的幽冥之神,而是負責行風布雨的風神。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星象符號
    太陽(藏文:Nyi-ma)月亮(藏文:Zla-ba)作為我們世界主要的發光體,太陽和月亮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星象符號之一。傳統的藏族會將紅色或者金色的太陽視作陰性的智慧,而白色的月亮則代表了陽性的慈悲或者方法。
  • 「拜太歲」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嗎?
    近期,有網友吐槽說,有的佛教寺院在給信眾做「拜太歲」法事。按照傳統的觀念,都覺得應該道觀做這類法事才比較說的過去,但有的佛教寺院做這類的法事活動,就被認為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那麼,首先讓我們料了解一下什麼是太歲。
  • 敦煌稀世孤本 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之圖
    ,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此圖系依據唐玄奘所翻譯的重要佛教經典著作,《阿毗達摩俱舍論》(簡稱《俱舍論》) 所繪製。《俱舍論》是公元4 至5 世紀時印度佛教哲學家世親菩薩的著作, 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過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圖》是玄奘弟子宣傳俱舍學說時所用的一種圖解講義稿,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佛教思想史圖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