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帝釋天,乃三十三天之天主,賞罰萬民善惡邪正,真護法神也

2020-12-06 歷史國學教堂

01開篇序

在很多人對於佛教的歷史文化認識中,只知道有滿天諸佛菩薩隨緣普度眾生,所以在去寺廟燒香拜佛時,亦是以拜佛菩薩居多,然而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與我國的儒家學派是同一時間誕生,所以在這千百年的傳承之中,亦有許多深具寓意的代表人物不被世人所熟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帝釋天,乃三十三天之天主,賞罰萬民善惡邪正,真護法神也:

02帝釋天

在古印度,「帝釋」是大神,由於修布施等福德,遂升忉利天,且成為三十三天之天主,是眾天神的領袖。後來佛教上所說「釋提桓因」就是這位帝釋;在《愣嚴咒》中所說「南無因陀羅耶」也就是帝釋天。

根據佛教宇宙觀,從「欲界」到「無色界」,由下至上而論之,一共有二十八重天;其中包括欲界六重天、色界十八重天、無色界四重天。帝釋天所主宰的「三十三天」實為欲界第二重天,梵名「忉利天」,譯為「三十三」。

其處位於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居所,四面各有八天,總共三十三天。其實這裡所講的「三十三天」是「忉利天」的三十三個區域,而非三十三層。

帝釋天雖在天上作天主,但在佛教中是一位護法神,乃「天龍八部」之一,居須彌山頂善見城。據諸經論所載,原為摩伽陀國婆羅門,「釋迦」是姓,「能」的意思;「提桓」是「天」的意思;「因陀羅」是「帝」的意思;合起來即是「能天帝」、「天帝」。

佛教傳入中國後,源於三教合一的思想,帝釋天在形象和民間信仰上逐漸與道教的玉皇大帝相融合。據諸經論所載,帝釋天原為摩伽陀國之婆羅門,又被稱作天帝釋、天主,於古印度時稱因陀羅;入佛教後稱為「帝釋天」。

相傳釋尊成道後,帝釋天成為釋尊之守護神。佛陀升於忉利天為母說法時,帝釋天手持寶蓋,任佛陀之侍從。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乘白象,右手執三鈷杵、左手置於胯上。於密教胎藏界外金剛院中,另有神王形等各種造像。

佛教思想認為,帝釋和人間的人沒有根本分別,他也有淫慾、飲食、睡眠這三種欲望,只不過不像一般俗人的欲望如此深重。

因為欲界眾生平日過著極為享樂的生活,平均壽命又極長,而在這種「無憂無慮」的狀況下,天界眾生很容易產生「貪、嗔、痴」的顛倒妄想而背離正道,所以一旦臨到「天人五衰」的境界,反而很少有不墜入惡道的。

因此,在「六道」當中,「天道」誠然只有樂沒有苦,但此「樂」也是有增有減、有生有滅的「無常」,並非究竟解脫。

此類記載是印度自吠陀以來至佛教時代,將其因陀羅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其於佛教中之地位與梵天同為佛教之護法主神,乃十二天之一。鎮護東方,居於須彌山頂之忉利天,其城稱善見城。左右有十大天子侍衛其側。

帝釋天於每半月之三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萬民之善惡邪正,若聞世間眾生惡多,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則愁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增益。

若聞多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則皆大歡喜諸天眾增益,阿修羅眾減損。又若多修德精進不怠者,則敕伺命增壽益算,反之,則不復營護之,或奪其命。

03

好了,佛教:帝釋天,乃三十三天之天主,賞罰萬民善惡邪正,真護法神也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如有補充還請留言。最後想說的是,這些看似神話傳說,您可以不信,但切莫不敬,須知神目如電,一切皆有因果輪迴!

相關焦點

  • 佛教人物第一:仞利天宮之主,佛教第一護法神——帝釋天
    01仞利天之主,掌管三十三天帝釋天,在佛經中也常常被稱為「釋提桓因」或者因陀羅,翻譯過來就是天帝,或者天界主宰。不過他確實也擔得起這個霸氣的名字,因為他本就是仞利天宮之主,掌管三十三天,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地居天的主人。這裡我們要先簡單介紹一下天界的範圍,我們中國習慣稱為上天或者天界,認為那裡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由玉皇大帝或者是老天爺來掌管,但在佛教的劃分中則要複雜得多。
  • 佛入滅時,梵天、魔波旬、帝釋天各在盤算什麼?
    此觀點深為梵天所認同,因此佛將涅槃時,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大梵天王(也有經稱三千大千世界之主是大自在天,即溼婆神)就曾作是念:「此世界及諸眾生,是我所作,是我所化。」然而,梵天有奪回三界六道至高領導權的想法被佛查知,立馬被叫過去訓話。彼時,佛問梵天:「你覺得三千大千世界,萬事萬物都是你所造作,你所化現的嗎?」
  • 佛教: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層層不同,各有凡聖
    然而許多人只是知曉」三十三天「,可對於佛教中的二十八天一無所知,其實二十八天乃是由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和無色界四天共同組成,今天便為大家一一介紹:02欲界六天一是四王天。四大天王,分統四大部洲,離地四萬二千由旬,宮殿齊於日月,二是忉利天,我們常稱之為三十三。中間乃帝釋所居,八方各有四大輔臣,合成三十三,故名三十三。不是自下至上的三十三。離得八萬四幹由旬。三是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每過一劫,都有火災壞之。
  • 佛教常識:須彌山究竟是否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又到底在哪裡
    常讀佛經之人對須彌山一定不會陌生。佛教三藏十二部教典中提到須彌山的不在少數。比如,廣為流傳的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云:「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須彌山,也譯作蘇迷盧山,意為妙高山,由金、銀、琉璃等七寶構成,高八萬四千由旬(由旬為古天竺長度單位,有相當於四十裡、六十裡、八十裡等不同說法),在諸山之中最為高廣,乃眾山之王,故在《金剛經》中稱其為須彌山王。在佛法中,須彌山絕不僅僅是一座高山而已,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玉帝到底為何會上不了三十三重天,天竟然還分這麼多重
    而天上傳有分三十三重天。,而玉帝卻上不了三十三重。那麼,玉帝上不了三十三重天是真的嗎?下面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隱含三十三天之數。佛教所講的三十三重天,計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重天:劇照欲界六天
  • 《金剛經》中的故事—佛教的世界觀,三千大千世界
    《淮南子.齊俗訓》中載:「往古來今謂之宙, 四方上下謂之宇。」可以看出,「宇」與「界」對應,「宙」與「世」對應。不過一般我們所說的「世界」,偏重於空間的涵義「界」。宇宙一.世界佛教這樣定義一個「世界」,「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即日月周行所能照耀的地方為一世界。比如,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即是一世界。
  • 陰陽師:源賴光口中的忉利天,天人來自佛教,那就是善男無疑了
    這次更新的鬼王之宴劇情中實在有太多細節,策劃也在文案之中悄悄埋下伏筆,只等玩家去發掘。就比如此次源賴光口中提到的忉(dao,一聲)利天,天人來自忉利天,忉利天到底是什麼地方,這些種種跟善男又有什麼關係?且聽我為你慢慢敘來。
  • 佛教:28天層層有何不同寓意?漸已遺失的佛學真諦,蘊含大智慧
    」,曾經固執的以為頭頂蔚藍的天空就是「天」的全部,長大後才知原來天外世界如此奇妙,真為曾經的坐井觀天感到羞愧,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28天層層分別有何寓意?中間為帝釋所居,八方各有四大輔臣,合成三十三,故名三十三。不是自下至上的三十三。離的八萬四千由旬。三是夜摩天,此天位於空居天之最初層,距閻浮提十六萬由旬。四是兜率天,此天的內院即是彌勒菩薩的弘法度生之處。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兜率天人壽為四千歲;其身長二裡。
  • 玉皇大帝住在第幾層天?認識佛教的宇宙觀之三界二十八天
    一般常說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便是勸人出離三界,勤求解脫涅盤之樂。南為增長天,住須彌山琉璃埵,由毗留勒 叉天王統領鳩盤荼(厭魅鬼)、薜荔多(餓鬼)二部。北為多聞天,住須彌山水晶埵,由毗沙門天王統領夜叉、羅剎(速疾鬼)等二部。四天王天的各部合稱天龍八部。 □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的須彌山頂,中間為善見城,天主為釋提桓因,四方各八天,共為三十三天。
  • 大運河文化帶上的明珠——高旻寺天中塔
    天中塔始建於清治八年,由吳惟華主持修建,用以鎮鎖運河、緩運河水患,為江北之萬民折求和平安定、風調雨順等,天中塔建成後因塔而建塔廟,開啟了清代高旻寺的建寺史,也為文人墨客提供了創作靈感,留下了眾多詩詞歌賦。
  • 聖母瑪利亞是天主之母,有什麼《聖經》根據?
    公教會稱瑪利亞為「天主之母」(Mother of God),明顯不是稱她為「天主聖父之母」或者「天主聖神之母」,因為這兩位都未有如天主聖子般,從女人取得肉軀而降生為人。
  • 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
    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文/舒放淨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生存系統。在了解淨土之前,我們先說一下有關「天」的種種概念,這有助於理解淨土。佛教裡的天,大致有三層意思。第一是指天界。天界,也就是指六道輪迴中的「天道」,是整個輪迴六道中的最高級別。天道一共有二十八種,通俗解釋就是二十八層。這二十八層天,分處在佛教所說的三界之中。我們有句口頭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佛教關於世界範疇劃分的一個概念,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 惠安石雕三十三觀音大型石雕三十三尊觀音雕像寺廟佛像雕刻
    石雕三十三觀音雕像是由天然石材來雕刻的,石雕三十三觀音並非化現各種形象,而是觀音菩薩本身不同形貌,而且不是密宗式變化形相,只是以姿態、場景與所持法器來區別。何以又稱三十三身之數,這應與《普門品》、《楞嚴經》所述觀音應化數有關。
  • 敦煌稀世孤本 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之圖
    》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此圖系依據唐玄奘所翻譯的重要佛教經典著作,《阿毗達摩俱舍論》(簡稱《俱舍論》) 所繪製。《俱舍論》是公元4 至5 世紀時印度佛教哲學家世親菩薩的著作, 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過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圖》是玄奘弟子宣傳俱舍學說時所用的一種圖解講義稿,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佛教思想史圖像資料。
  • 樊神父第6課~天主實有~論天主,創造宇宙萬物~五路論證 第四路無限美善第五路四因【完】
    就是人和天神這兩類受造物服從天主的旨意的時候,遵守天主的誡命的時候,就是倫理上的善。違反主的意願,違反天主的誡命的時候,就是倫理上的惡,善惡自由。人可以選擇善也可以選擇惡,天神天使可以選擇善也可以選擇惡。所以這兩類受造物都有善惡自由,但天主沒有這種自由,天主沒有善惡自由,天主是必然選擇善,絕對不會選擇惡。他的本性是善,所以天主沒有善惡自由。
  • 此人堪稱西遊記中第一人,女媧、盤古、道教始祖、佛教始祖皆是他
    以《西遊記》觀為例天界由三十三重天而建,老君作為道教始祖,其住在天界的最頂端三十三重天離恨天的名叫兜率宮,其地位顯而易見吧!如果這還沒有看出什麼來的話,那麼我再看看太上老君在《西遊記》中的四大頂級身份吧,簡直逆天,無人能及,絕對是西遊裡的第一人。
  • 趣談平行宇宙存在的證據:夢、先視感、佛教三十三層天,雙縫幹涉
    b,先視感指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佛教有三十三層天,希臘神話中有天界、人界、海界、冥界、魔物怪獸界及人間界。(天有三十三層天,孫大聖只能捅破一層天。)三,現代科學實驗證據。
  • 淺談觀世音菩薩(附:三十三觀音聖像)
    妙善在普陀修行九年得到大成,後來又「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壺甘露以生萬民」,「有左善才為之普照,右龍女為之廣德」,即使左右童子。後來太上老君又上表玉帝,封妙善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觀世音菩薩」,蓮花寶座,加封妙善父親妙莊王為善勝仙官,母親伯牙氏為勸善菩薩,姐姐妙清為大善廣殊菩薩,坐騎是青獅,二姐妙音為大善普賢菩薩,坐騎是白象。
  • 三十三觀音像,你見過幾種?
    但到後來,特別是妙善公主的傳說流行以來,漢地的觀音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學者,則直稱觀音為東方的女神。遊戲觀音告誡眾生善惡因果,皆有因果;點滴禍福不爽毫髮。現多以遊戲觀音相警戒自省。六、白衣觀音寓意:消災延命,一家平安 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敷草坐巖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或雙手結定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代表超度極樂與純淨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