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層層不同,各有凡聖

2020-12-06 歷史國學教堂

01開篇序

將老話常說「天外有天「,除了讓人知道心生敬畏之外,從字面上來說,也是表示天的外面還有天的存在。然而許多人只是知曉」三十三天「,可對於佛教中的二十八天一無所知,其實二十八天乃是由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和無色界四天共同組成,今天便為大家一一介紹:

02欲界六天

從大地水輪以下,到他化自在天,都叫做欲界,因為這裡的眾生還有情慾。自下至上,共有六天。一是四王天。四大天王,分統四大部洲,離地四萬二千由旬,宮殿齊於日月,二是忉利天,我們常稱之為三十三。中間乃帝釋所居,八方各有四大輔臣,合成三十三,故名三十三。不是自下至上的三十三。離得八萬四幹由旬。三是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每過一劫,都有火災壞之。

這裡要特別說一點是,人們常常聽到的「上天一定會賜福給你」,許多人只知道祈禱,卻不知是誰賜給你,那便是其中的忉利天王,儒家稱之為「皇皇上帝」,道家稱「玉皇大天尊」,佛家稱三十三天王、帝釋、釋提桓因,都是稱同一上帝,威權統轄四大天王。

03色界十八天

由欲界面上,有色界天在那裡。因為這上面的眾生只有色身,沒有男女的欲望。自下至上,共有十八天。一是梵輔天,二是梵眾天,三是大梵天,這三天叫做初禪,每過一劫,也有火災毀壞。

四是少光天,五是無量光,六是光音天,這三天叫做二禪,每過七劫,就有水災毀壞。七是少淨天,八是無量淨天,九是遍淨天,這三天叫做三禪,每過64劫,就有風災毀壞。十是福生天,十一是福愛天,十二是廣果天,十三是無想天,這四天至下面色究竟天共九天,叫做四禪,以上三災都達不到。

十四是無煩天,十五是無熱天,十六是善見天,十七是善現天,十八是色究竟天這五天又叫做五不還天,這十八天都修道行與禪定福樂,只不過他們中間禪定大小深淺不同罷了。

這裡要特別說一下,色究竟天上有大自在天王,威權至尊,是婆婆世界的主宰,統轄萬億他化天、萬億化樂天、萬億兜率天、萬億夜摩天,萬億忉利天、萬億四王天、萬億日天子、萬億月天子,欲界各天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能看見他的情形。

04無色界四天

由色界再上,又有四天。一是空無邊天,二是識無邊天,三是無所有天,四是非想非非想天。因為這裡的眾生色相都無,心識住於微妙禪定,所以叫做無色界。

這是三界的最高處。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幹大劫,但還不了悟「妙覺明心」。因此天福一盡,又入輪迴。以佛眼來看,總稱為未出世的凡夫。道家所說的三界,是上、中、下界,與此不同。

05結餘

相信許多人看完此篇後會非常好奇,既然佛教有二十八天存在,那麼各天在佛教的地位如何呢。最後便為大家在多做一些介紹:兩天只有凡夫住,五天只有聖人住,其餘十一天就是凡聖同居了。

兩天住凡夫,一是指初禪天大梵天王,二是指四禪中無想天人。若要問為什麼,那便是因為大梵天王不知道六道眾生是受自己的業力而輪迴不息,依靠自己的高貴,狂妄自大,說只有我能造一切天地人物,因此就生長了他的邪見。

無想天中只是外道修無想定而得到的果報,受五百劫無心之報,自稱涅槃,受報完畢,必起邪見來生墮地獄。從廣果天以上,無煩無熱等五淨居天,即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只是阿那含三果聖人所住。其餘二十一天都是凡聖同居。

好了,佛教中的二十八天就為大家介紹到此,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

相關焦點

  • 佛教:28天層層有何不同寓意?漸已遺失的佛學真諦,蘊含大智慧
    」,曾經固執的以為頭頂蔚藍的天空就是「天」的全部,長大後才知原來天外世界如此奇妙,真為曾經的坐井觀天感到羞愧,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28天層層分別有何寓意?這十八天都修道行與禪定福樂,只不過他們中間禪定大小深淺不同罷了。在色究竟天上,有摩醯首羅天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大自在天王,威權至尊,是婆婆世界統轄萬億他化天、萬億化樂天、萬億兜率天、萬億夜摩天,萬億忉利天、萬億四王天、萬億日天子、萬億月天子,欲界各天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能看見他的情形。
  • 佛道中的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
    佛教: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欲界六重天、色界十八重天、無色界四重天,共計二十八天道教: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欲界六重天、色界十八重天、無色界四重天,三界之外還有四梵天、聖境四天,合計三十六重天。
  • 玉皇大帝住在第幾層天?認識佛教的宇宙觀之三界二十八天
    「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分的三個階級,分別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稱「三界二十八天」。三界的果報雖然各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是都屬於迷界,難脫生死輪迴之苦,因此為聖者所厭棄。 《法華經·譬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 天堂與地獄各有多少層?
    天堂與地獄各有多少層?(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製圖:於發文)佛教毫不懷疑天堂與地獄的存在,因為天堂與地獄,都在生死範圍的輪迴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獄,人人都有經驗的可能,甚至可說,人人都曾去過天堂地獄。
  • 敦煌稀世孤本 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之圖
    《三界九地之圖》系一豎長卷, 從下往上描繪了虛空、風輪、水輪、金輪、地獄、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宮、月宮、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等; 所謂「三界」, 為欲界、色界、無色界; 所謂「九地」, 為欲界的五趣雜居地, 色界的初禪離生喜樂地、二禪定生喜樂地、三禪離喜妙樂地、四禪舍念清靜地, 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 佛教:淨土是天界嗎?
    天界仍在六道輪迴中,淨土已超出六道之外佛教說眾生有六道輪迴,所謂「六道」,包括天、人、阿修羅、……等。其中,人、阿修羅、……等五道,皆屬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的欲界;而天道則分布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中。
  • 佛教中的三界指什麼?佛教的世界觀,修行之人都該看看!
    佛教術語中的三界指的就是三種無為解脫之道,三界可以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除此之外,三界也可以指斷界、離界、滅界,或是指法界、心界、眾生界。佛教認為在欲界的眾生,都是有情慾的,欲界有六重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從欲界六重天再往上去,就到了色界。色界共有十八層天,每高一層,福報就多一分。
  • 六道四生, 三界二十八天;佛教宇宙觀(下)
    ,眾生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分為三級: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指有食慾、淫慾、睡眠欲之處,即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及六欲天。    2. 色界:指有淨妙色法之處,即四禪天。    3. 無色界:指無有色法之處,即四無色天,或說尚存微細色法之處。    據《天台四教儀》中載,三界又分為二十八天。
  • 玉帝到底為何會上不了三十三重天,天竟然還分這麼多重
    而天上傳有分三十三重天。,而玉帝卻上不了三十三重。那麼,玉帝上不了三十三重天是真的嗎?下面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天分三十三重,宇宙神居住在最高的三十三重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居、菩提天尊住在二十四重天,玉皇大帝居住在九重天。
  • 方立天:中國佛教的宇宙結構論
    在《天部》裡集中論述了「三界諸天」即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的具體情況。〔1〕 一是欲界六天,因此界的眾生有食慾、淫慾、睡眠欲等,故稱欲界。六天是:(一)四天王天,居於須彌山周邊的半腹,均高達四萬二千由旬。〔2〕四天王分別為東方的提頭賴吒天王(持國),南方的毗婁勒天王(增長),西方的毗婁博叉天王(廣目),北方的毗沙門天王(多聞)。
  • 詳解佛教所說「六道」
    每個宗教對人的身後,各有獨特的見解;有些宗教認為身後求生天堂是永生之處;又有宗教祈求身後回歸天道的。種種的見解真是不勝枚舉。然而,佛教對人生後亦有獨特的看法。佛教認為人死是依身前所造業力(引業)牽引至六道中(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接受下一世的界報,如此輾轉受報,輪迴不停。
  • 天人壽命有多長?天上一日地上千年?
    天人壽命有多長?天上一日地上千年?(圖片來源:資料圖)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神仙、天仙,他們是長生不死的嗎?如果不是,壽命又是多長呢?我們常說的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總稱。
  • 道教把天分成了三十六重,只有修到這一層級才能長生不死!
    關於天界,中國傳統的主流觀點認為天有九重,道教吸收了這種觀念,產生了最初的「九天」說。隨著佛教將古印度神話帶入了中國,大大刺激了中國人的想像力,於是又產生了「三十二天」說,包括三界二十八天和四梵天四天。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三清天三天和之上的大羅天,由此形成了「三十六天」說。這也成為道教至今最通用的關於天界的說法。
  • 佛教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
    在無量無邊的漫長歷史中成、住、壞、空還會如此上演,無窮無盡無始無終,時間只有在這四種狀態無限循環的過程中才有意義。以須彌山的結構理解小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中心有一座須彌山,在它的山腰處有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一日一月所能照到的地方,叫做一個小世界,一個小世界包含一座須彌山、一日一月、四大部洲、欲界六天、色界四禪天、無色界天。須彌山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 佛教人物第一:仞利天宮之主,佛教第一護法神——帝釋天
    他有很多傳奇的經歷,比如娶了天界第一美女為妻,還為此和「嶽父老泰山」阿修羅王連番大戰,同時還是佛教的大護法,尤其和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緣甚深。接下來咱們就來一一介紹。在六道之中有一個「天人道」,但這只是個統稱,其實詳細又可以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界」,能夠超脫三界,就是佛教中真正的聖人了,可以不再受六道輪迴的牽引,自主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