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須彌山究竟是否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又到底在哪裡

2021-01-15 非凡之音

常讀佛經之人對須彌山一定不會陌生。佛教三藏十二部教典中提到須彌山的不在少數。比如,廣為流傳的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云:「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金剛經》

須彌山一詞雖然常在佛經中出現,但卻不是佛教創造的詞彙,而是源於古天竺的傳說,婆羅門教也有使用,後來被佛教所吸納採用。

須彌山,也譯作蘇迷盧山,意為妙高山,由金、銀、琉璃等七寶構成,高八萬四千由旬(由旬為古天竺長度單位,有相當於四十裡、六十裡、八十裡等不同說法),在諸山之中最為高廣,乃眾山之王,故在《金剛經》中稱其為須彌山王。

在佛法中,須彌山絕不僅僅是一座高山而已,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千世界

依據佛教的宇宙觀,十方三世有無量大千世界,也有無量諸佛,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化的區域。構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單位叫作小世界。須彌山正位於小世界的中央,周圍分布著四大部洲,還有八山八海圍繞,有一日月遍照其內,如此範圍稱作一個小世界,大致相當於太陽系,也有說法稱其相當於銀河系的。一千個這樣的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也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此看來,一個大千世界包含十億個小世界,而每個小世界中央都各有一座須彌山。

須彌山示意圖

佛教將凡夫眾生居住的範圍劃分為三界,從低到高依次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共有六天,從低到高依次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其中第一天四天王天和第二天忉利天都位於須彌山。《起世因本經》記載:「諸比丘,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諸比丘,須彌山上,有三十三諸天宮殿,帝釋所住。」由此可知,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三十三天也就是忉利天位於須彌山頂,是帝釋天所居之處。此二天稱作地居天,其餘四天位於須彌山上方虛空之中,稱作空居天。

小世界中,分布在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其中的南贍部洲也稱南閻浮提,是人類世界所在之處。人類世界所在的大千世界叫作娑婆世界,教主為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

那麼,須彌山在現實世界中究竟是否存在?又到底在哪裡呢?

關於須彌山在哪裡這一問題,自古以來在佛教內部也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有的說法認為須彌山就是指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為地球上的最高山脈,從這一點來看確實符合眾山之王的身份,但其相狀特徵與周圍環境卻與佛經中的描述不相一致。

喜馬拉雅山

也有說法稱佛陀在講經說法中提起須彌山,是為了闡揚佛法、教化眾生而採取的方便之法,目的在於使眾生破迷開悟,至於須彌山是否真實存在則無關緊要。

還有說法認為人類之所以找不到須彌山,乃是因為業力所致,人類觀察到的世界形態與佛經中的描述不同,也是因為業力使然。這就叫作循業發現,指對於同一事物或現象,眾生由於各自所造業力的不同,會看到不同的景象,產生不同的認識。

儘管說法諸多,卻也莫衷一是。既然難下定論,不妨暫且存疑。

佛光普照

修學佛法的目的,不在於探究天文地理,而在於達到徹底覺悟、實現究竟解脫。就算不知道須彌山在哪裡,也絕不影響修行。學佛之路好比攀登高山,山不在身外,而在自心中,明心見性方可登臨絕頂,徹見法性光明。

作者:襲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經藏,演暢法音,匡扶世道淨人心。

(本文系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教稱有三千大世界,億萬小世界。這也是佛教的整體世界觀。根據佛經記載,須彌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周圍有四大部洲。在這個世界中存在三十三天,四大部洲,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鐵圍山等等傳說中的區域劃分,在各個不同的層面上還存在著不同的時間線,有的一天等於四大部洲50年,有的一天等於1600年,時間線各不相同。
  • 佛教說的須彌山就在喜馬拉雅山所在的位置!
    那麼這樣觀察下來所得到的結論究竟是什麼呢? 很多情況下,我們對佛教經論所產生的懷疑甚至誤解皆來源於我們自己未曾真正深入經藏。其實俱舍等相關經論當中說得非常清楚,人所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四大部洲為主;而次第環繞著須彌山的七座金山中的七重海水則是龍王所居之地。那處於中心位置的須彌山又是誰的住處呢?——四大天王天等天人!這不是我自己的猜測或斷言,而是佛經裡的公論。
  • 外星人存在又添鐵證,古佛教揭示外星人存在,位置也被佛教標明
    外星人是否存在,當今科學界還沒有一個共識。支持外星人一定存在的人認為,宇宙中至少有兩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約有兩千五百億顆恆星。這樣算下來,宇宙中應該約有五千萬億億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根據概率可以算出,在如此大的基數之下,宇宙中肯定是存在外星生命的。而反對這一說法的人的論據則十分簡單,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可以證明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
  • 佛說阿彌陀經析.169 為什麼佛教說中心是須彌山呢?
    在上方世界諸佛讚嘆中,第十尊代表佛也是上方世界最後一尊代表佛,《彌陀經》六方諸佛中的最後一尊佛,就是如須彌山佛。須彌在本經中出現過多次,以須彌為號的佛陀也非常多,為什麼佛陀比較偏愛須彌呢?一個世界的中心就是須彌山,日月和眾星都圍繞須彌山,四大部洲圍繞須彌山分布,天道因須彌山而有,六道因須彌山而得成,可以說一個世界若沒有須彌山這個絕對中心是不堪成立的。
  • 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中描述的宇宙是真的嗎?
    「須彌山就是黑洞,除了黑洞之外,不知您對佛教解釋宇宙空間的論述是否有所了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簡單聊聊佛與宇宙的關係:佛教的宇宙觀與地心說日心說截然不同,儘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宗教枷鎖昂然前行。但是就目前的科學發現來看,卻和佛教的宇宙觀越來越吻合。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芥子須彌山這些在佛教中如何解釋
    老陽按:以前看武俠小說,經常能看到一花一世界,後來學佛了才知道這是佛教術語,那麼這些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引用南懷瑾老師文章為例,向大家說明。【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
  • 銀河系的中心很可能就是佛家說的須彌山
    有人認為,如果銀河系中心核的半徑不大於0.32616光年,即不大於0.3光年的話,就意味著這裡很可能是一個大質量的緻密天體的中心,甚至是一個黑洞。如果中心核的半徑為1.95696光年,即約2光年的話,那麼,不是黑洞的話,也該是一個質量很大的物質團,其中包含著相當於200萬個太陽質量的物質。根據1987~1988年天文衛星的觀測結果,日本科學家認為,銀心曾爆發過一個大質量的天體,或者大量超新星。
  • 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佛教四大部洲探源在《關於崑崙、伊甸園和阿耨達山的比較》一文中,已經詳細論證了一神教裡面的伊甸園、中國的崑崙山和印度的阿耨達池其實是同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魯文佐裡山。由此推理,可知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中國所記載的聖地是同一個地方,也就是說世界文明是一元發端,百花爭豔,並不存在多地發源。
  • 佛教常識:「南贍部洲」到底在哪裡,又與人類有什麼關係
    那麼娑婆國土和南閻浮提究竟各自指的是什麼?二者之間又有什麼關係?依據佛教的宇宙觀,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邊界,其中有四大部洲和七山八海,並有一日月遍照其內,如此範圍稱為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包含小千、中千、大千三種「千世界」,因而又稱作三千大千世界。由此可知,三千大千世界不是指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指一個大千世界。
  • 龍是否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它們可能生活在哪裡
    那麼龍到底存不存在 ,如果真的存在,它們又可能生活在哪裡?龍是極有可能存在的。首先,龍的形象從幾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了,古人對龍的樣貌有著清晰的描述。《爾雅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古人不可能憑想像創造出一種動物,必然有其原型,古人的想像力沒有那麼豐富。
  • 佛教的宇宙觀之須彌山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水;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七千大泥梨,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王,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這是說,一「小千世界」的內容就是一世界的內容的一千倍(千為虛數,形容很多。)。
  • 須彌山,就是蘇美爾山
    佛經上說:須彌山是世界中心最高的山!佛經上還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以前人們不明白,那麼高大的山怎麼會在芥子一樣的世界中?位於四大部洲中心的是須彌山,緊鄰西牛賀洲的印度大陸,「須彌山」這個名字就是後來佛教對古印度文明(蘇美爾文明)資料中的「蘇美爾山」的音譯。此山高約六千米,就是後來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式山脈。
  • 神秘的岡仁波齊,原來是佛教的須彌山,恆河水的發源地
    也許真的是神山,我這樣的肉體凡胎不太容易到達吧,但它神秘的傳說總是吸引著我的好奇心。初次了解岡仁波齊山,是源於那部類似於紀錄片的電影。對於我這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是很難體會到那些祖輩都傳承一種信仰的靈魂境界。上百裡的山路,徒步走過去,一步一叩拜,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岡仁波齊就是他們心中的佛。這種五體投地的叩拜方式,也是對體力的一種考驗。
  • 就佛經中「須彌山」問題與道友展開之爭論二
    如果釋迦只是以一物為參照物,而這個宇宙不以之意志為轉移,那麼,他不是唯心論是什麼?2.為什麼日月圍繞須彌山轉,地球不圍繞他轉?你每天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就證明了「地心說」為真理,應該是地球圍繞太陽轉麼?古代獨立的天文體系就能證明他是對的麼?既然八萬四千不是確切數字,那麼又哪來的四萬二千、兩萬一千,一萬二千,六千、三千的確切數字?
  • 黑洞的秘密|佛教早已看穿《佛說大千世界變相圖》揭秘整個宇宙……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科學與佛教佛教對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系有所不同,通常我們認為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的,太陽是太陽系的絕對中心。
  • 人類到底起源於哪裡?佛法告訴你答案!
    人類到底起源於哪裡?在佛教宇宙觀裡,既非天神創造,也非生物進化。佛陀在《起世經》中明確指出,地球上的人類乃由光音天的天人們演化而來!什麼是光音天?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佛教的宇宙觀和生命觀。
  • 佛教故事: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目犍連尊者一急,就用神通把須彌山搬來鎮壓。可是壓了又壓,還是無法平息這波濤洶湧。兩位尊者只要趕緊回來稟告佛陀。這個時候,佛陀正在用齋,就輕輕拈起一粒米飯對他們說:「河水翻湧,是因為龍王讚嘆窮人能夠極盡布施的願心,你們把這粒飯拿去,就可以鎮住了。」阿難尊者很好奇,問佛陀:「佛陀,為什麼那麼大的須彌山都鎮壓不住,而一粒小米飯就可以鎮壓住那樣大的驚濤駭浪?」
  • 星雲大師:佛教的時空觀 第二篇·空間(須彌納芥子 微塵容虛空)
    2、須彌納芥子「須彌」,由須彌山轉借而來,喻指極大的空量。佛教的宇宙觀主張:宇宙是由無數個世界所構成,須彌山是聳立於一小世界中央的高山。據《立世阿毗曇論、數量品》卷二記載:「須彌山周遭為須彌海所圍繞,高為八萬由旬,深入水面下八萬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圍有三十二萬由旬,繼之為八山,山與山之間,隔著七海……」由此轉喻為極大的意思。
  • 愛因斯坦最神秘預言:科學的終極歸宿是佛教
    愛因斯坦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學這種直覺的智慧,是一切真正的科學動力。世界上如果有什麼真正的宗教的話,那就是佛教。」「未來的宗教是一種宇宙宗教。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
  • 外星探索愛好者:告訴你UFO到底是否存在?
    在人類歷史的文明當中,總有那麼一群不知姓名的外來生物,他們的名字被命名為UFO和外星人,而他們乘坐著飛船來到地球上 有的是帶著善意而來,想要探索人類文明 有的則是帶著惡意而來,想要侵佔地球引發人類戰爭 而這也是我們在美國科幻大片中最常看到的場景,那你是否會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