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的中心很可能就是佛家說的須彌山

2021-01-15 隱士申子源

現代的科學研究發現,那銀河系的星系核——銀核。銀核是銀河系中央略微凸起的部分。它是一個很亮的球狀體,直徑約2萬光年,厚約1萬光年。這個區域由高密度的恆星和星際物質組成,其中主要的是年齡大約在100億年以上的老年紅色恆星。銀核的活動十分劇烈。

通過射電望遠鏡發現,銀河系中心處有一個很強的射電源,它被命名為人馬座A。這個射電源的中心特別小,最大不大於木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有人認為,如果銀河系中心核的半徑不大於0.32616光年,即不大於0.3光年的話,就意味著這裡很可能是一個大質量的緻密天體的中心,甚至是一個黑洞。如果中心核的半徑為1.95696光年,即約2光年的話,那麼,不是黑洞的話,也該是一個質量很大的物質團,其中包含著相當於200萬個太陽質量的物質。根據1987~1988年天文衛星的觀測結果,日本科學家認為,銀心曾爆發過一個大質量的天體,或者大量超新星。

星系核是星系中心質量密集的區域,由大量的恆星、等離子體和高能粒子等組成。星系核有寧靜星系核和活動星系核兩種。寧靜星系核中有各種光譜型的恆星,可能還存在中子星、白矮星等緻密星。寧靜星系核常產生冪律譜形式的射電輻射。活動星系核具有劇烈活動現象,一般認為它的核心是一個黑洞,存在吸引力和噴流,還會發生星系核爆發。

我們再看看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如下圖: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大膽的和佛教的須彌山聯繫起來,須彌山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祂在哪裡?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須彌山(梵語: Sumeru),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

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後為佛教所採用。

傳說在須彌山周圍有鹹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須彌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構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約13公裡,即110萬公裡),山頂為帝釋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

根據《長阿含經》的說法,須彌山北為北俱蘆洲、東為東勝神洲、西為西牛賀洲、南為南贍部洲。

《起世因本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描述了須彌山的具體景象:

諸比丘,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諸宮殿,帝釋所住。三十三天,向上一倍,有夜摩諸天宮殿住。其夜摩天,向上一倍,有兜率陀諸天宮殿住。其兜率天,向上一倍,有化樂諸天宮殿住。其化樂天,向上一倍,有他化自在諸天宮殿住。其他化自在天,向上一倍,有梵身諸 天宮殿住。其他化上梵身天下,於其中間,有魔波旬諸宮殿住。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天,有遍淨天。倍遍淨上,有廣果天。倍廣果上,有不麤天。廣果天 上,不麤天下,其間別有諸天宮住,名為無想眾生所居。倍不麤上有不惱天。倍不惱上,有善見天。倍善見上,有善現天。倍善現上,則是阿迦尼吒諸天宮殿……阿 迦尼吒上,更有諸有,名無邊虛空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此等盡名諸天住處……如是之處,如是界分,眾生所住,若來若去,若生 若滅,邊際所極,是世界中,諸眾生輩,有生老死墮在……。

而太陽系,也就是地球所在的位置,就是小世界諸天的南瞻部洲,對應銀河系的位置,是不是很想像。

很多信佛的人關於十方世界(小世界諸天)根據佛教的描述,形象的勾畫出三十三層天的形象。

以及下面的圖: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銀河系,會更加的立體直觀。

相關焦點

  • 須彌山,就是蘇美爾山
    佛經上說:須彌山是世界中心最高的山!佛經上還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以前人們不明白,那麼高大的山怎麼會在芥子一樣的世界中?現在人們看了旅行者號探測器拍的照片就懂了,地球在照片中就像芥子一樣微小,須彌山(蘇美爾山的音譯)就是地球上古時期最高大的山峰。芥子是非常小的植物種子,圓球形顆粒,這句話也透露出地球是圓球形的。上古時代,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叫盤古大陸,劃分為四大部洲,四大部洲的方向也是地球反方向自轉前的方向。
  • 就佛經中「須彌山」問題與道友展開之爭論二
    道友:按你所說的那套天體運行系統,規定一個範圍,月球離地球近,在地月系範圍,沒有太陽,它的軌跡是繞地球運轉,而在太陽系,又是另一套運行系統,那麼請問,在此系統之內,月球是脫離地球單獨圍繞太陽轉還是在圍繞地球旋轉的系統之上由地球帶著圍繞太陽轉;同理銀河系系統,太陽月亮都在圍繞銀河系轉動的時候,地球在幹什麼,是不是脫離太陽系不圍繞銀河系中心轉動?
  • 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中描述的宇宙是真的嗎?
    「須彌山就是黑洞,除了黑洞之外,不知您對佛教解釋宇宙空間的論述是否有所了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簡單聊聊佛與宇宙的關係:佛教的宇宙觀與地心說日心說截然不同,儘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宗教枷鎖昂然前行。但是就目前的科學發現來看,卻和佛教的宇宙觀越來越吻合。
  • 佛教說的須彌山就在喜馬拉雅山所在的位置!
    佛教說的須彌山就在喜馬拉雅山所在的位置!,人們為什麼不相信佛經裡面好像與我們人類所見不一樣的描述?唯一的原因或者理由無非就是我們人類見不到而已!我們天天念叨的都是我們眼見如何如何、耳聞如何如何,但佛陀分明在經論當中說得清清楚楚:此非人所見之境界!但我們還是非常固執而習以為常地將我們人的所見所聞作為衡量宇宙萬有的標準。
  • 佛說阿彌陀經析.169 為什麼佛教說中心是須彌山呢?
    在上方世界諸佛讚嘆中,第十尊代表佛也是上方世界最後一尊代表佛,《彌陀經》六方諸佛中的最後一尊佛,就是如須彌山佛。須彌在本經中出現過多次,以須彌為號的佛陀也非常多,為什麼佛陀比較偏愛須彌呢?一個世界的中心就是須彌山,日月和眾星都圍繞須彌山,四大部洲圍繞須彌山分布,天道因須彌山而有,六道因須彌山而得成,可以說一個世界若沒有須彌山這個絕對中心是不堪成立的。
  • 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起世經》裡的這一段,描寫了在須彌山的周圍有四大部洲,分別是弗婆毗提訶、瞿陀尼、閻浮提、鬱多囉究留,也就是東勝神州、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這四個州分布在須彌山的四個方向,其形狀分別是半月形,滿月形,車廂形和四方形。在對東勝神州和西牛賀洲的形狀的記載有兩個版本,在上圖中,東勝神州是半月,在上面的引文中西牛賀洲是半月。
  • 1分鐘帶你了解佛門大須彌山、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
    首先,我們到的第一站叫做大須彌山。這座山又名叫彌樓山、妙光山,大須彌的叫法是印度婆羅門的術語,後來被佛教引用。這座山號稱位於世界的正中心,在佛教徒的心中,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叫法就是由此而來。而大須彌山就位於世界中心一小世界的中央。
  • 佛教常識:須彌山究竟是否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又到底在哪裡
    常讀佛經之人對須彌山一定不會陌生。佛教三藏十二部教典中提到須彌山的不在少數。比如,廣為流傳的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云:「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須彌山,也譯作蘇迷盧山,意為妙高山,由金、銀、琉璃等七寶構成,高八萬四千由旬(由旬為古天竺長度單位,有相當於四十裡、六十裡、八十裡等不同說法),在諸山之中最為高廣,乃眾山之王,故在《金剛經》中稱其為須彌山王。在佛法中,須彌山絕不僅僅是一座高山而已,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芥子須彌山這些在佛教中如何解釋
    他說,諸佛菩薩不是偶然到達這個解脫境界,是「住」在那裡,還不是小乘的「定」在那裡。定和住,在佛經上是兩個概念,不可以相互替代,定只是一個點,譬如旋轉中的陀螺,雖然在動,但是中心在一點上,就是定。住就不然,那個陀螺也不轉了,就擺在那裡不動了。佛經說須彌山,是我們這個世界中最高大的山,一般人認為,就是這個地球上的喜馬拉雅山,我是不同意的。
  • 佛教的宇宙觀之須彌山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水;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七千大泥梨,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王,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這是說,一「小千世界」的內容就是一世界的內容的一千倍(千為虛數,形容很多。)。
  • 揭秘:佛陀「須彌四洲」與「宇宙銀河」世界觀不衝突
    編者按:在一些佛經中,也會介紹我們所處大千世界乃至他方世界,就具體的世界來講,佛經也有極詳細的介紹,須彌山與四大部洲就是世界基礎結構。但在現代天文學上,宇宙構成又有不同說法,如從地球、月球到太陽系,從銀河系再到河外星系。這兩個敘述體系有什麼不同?是否相互衝突?
  • 佛教故事: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丈夫想了想,說:「不管怎樣,我們寧可餓死也不能錯失這個機會。我們現在唯一尚且完整的東西就只有這條衫褲,我們就拿它供養佛陀吧。」於是,夫妻倆便歡歡喜喜地把唯一的衫褲布施出來,這讓佛陀的弟子很是為難,弟子們互相推諉,一個個掩鼻而避,不願接納。最後,阿難尊者拎著這條衫褲請示佛陀:「佛陀,這條衫褲實在是不能穿,還是丟掉吧?」
  •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須彌感應篇》是空間法則功法
    現實中,苦逼的普通人遍地都是,生活在各個夾縫裡,為了生存而拼搏著,隨時都可能面臨難以克服的困難,就像浮萍一樣。現實中,也有生活風光無限的成功者,擁有各種「根」,但也要不時應對各種情況,一輩子都在升級的路上。對於級別,每一級對下面的各級都是碾壓的存在,升級到一個界面的頂級,還要面臨壽命的壓力。
  •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教稱有三千大世界,億萬小世界。根據佛經記載,須彌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周圍有四大部洲。在這個世界中存在三十三天,四大部洲,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鐵圍山等等傳說中的區域劃分,在各個不同的層面上還存在著不同的時間線,有的一天等於四大部洲50年,有的一天等於1600年,時間線各不相同。
  • 大話西遊2「流沙河」「須彌山」這兩個場景大部分的玩家沒聽過
    大話西遊2這遊戲裡究竟有多少個地圖,小蘇並沒有仔細統計過,不過今天我要說的這個地方,我估計百分之九十九的玩家沒有去過。各位先別覺得我在吹牛,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流沙河這個地方是大話2裡的放逐之地。比天牢、地牢這些懲罰都嚴格。
  • 西遊記說的都是真的,河圖洛書就是太陽系設計圖
    仔細觀察銀河系,可以發現銀河系有四條旋臂,分別是獵戶座旋臂、英仙座旋臂、人馬座旋臂和三千秒差距臂。 銀河系也有自轉。太陽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旋轉一周約2.5億年。 銀河系有兩個伴星系,分別是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 除銀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稱為河外星系。太陽處於與銀河系中心距離約27,700光年的位置,位於獵戶座旋臂內側。
  • 我們常說的「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古人的宇宙觀讓人驚嘆
    小千世界是由極多的小世界組成,而每一個小世界它的形式基本都是相同的,中央有須彌山,其下分別為地輪、金輪、水輪、風輪,風輪外面就是虛空了。而這座須彌山形狀很特殊,它是上下很大,中間很小,很像一個沙漏。日月環繞在山腰,四天天王分別在山腰四面。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山七重海間隔環繞,在山海外還有鹼海,鹼海外則是大鐵圍山。
  • 黑洞的秘密|佛教早已看穿《佛說大千世界變相圖》揭秘整個宇宙……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這就是黑洞。這張令人驚奇的黑洞照片,是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到的,該黑洞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