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佛陀「須彌四洲」與「宇宙銀河」世界觀不衝突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在一些佛經中,也會介紹我們所處大千世界乃至他方世界,就具體的世界來講,佛經也有極詳細的介紹,須彌山與四大部洲就是世界基礎結構。但在現代天文學上,宇宙構成又有不同說法,如從地球、月球到太陽系,從銀河系再到河外星系。這兩個敘述體系有什麼不同?是否相互衝突?

佛經所說「四大部洲」(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現代科學觀察的銀河系(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起世經》中「須彌四洲」的世界

漢語《大藏經》中有一部《起世經》,描繪了阿羅漢所見的「須彌四洲」的世界。

阿羅漢眼中的世界,是上下突出的平面。上面聳立著須彌山,須彌山外是大海水(香水海),香水海外有七重金山,七重金山被香水海隔開,七重金山的山高從內到外依次遞減。

第七重金山外是鹹水海,海中有四大部洲,東邊是弗婆提洲(東勝神洲),西邊是瞿陀尼洲(西牛賀洲),北邊是鬱單越洲(北俱盧洲),南邊是閻浮提洲(南瞻部洲),又有三千中洲、無數小洲,散在鹹水海中,這些大、中、小洲便是一切眾生的所在之處。

鹹水海之外是斫迦羅山(鐵圍山),是世界的外圍;斫迦羅山之外是太虛空,太虛空內另有《地藏經》中所說的「他方世界」。

須彌山的半山腰有日月宮殿,照耀著人間。宮殿之外有七重牆壁、七重欄楯、七重多羅行樹,都由七寶組成。

日宮殿由天金構成,「天金」是火之精華,清淨光明。日宮殿位於空中,有五種風(持風、住風、隨順轉、波羅訶迦、將行)吹著日宮殿使之不下墜,並不斷前行。日宮殿具足千光,五百光發自日宮殿側部,五百光發自日宮殿下部,千光照著四大部洲。日宮殿每六個月轉換一次移動方向,前六月向北移動,後六月向南移動,日宮殿南北移動的路線稱為「日道」。當日宮殿向北移動到北極時,日光直射須彌山上各洲大陸,大陸溫度升高,就形成了夏天,接著日宮殿轉而向南移動。當日宮殿向南移動到南極時,日光直射大洋,斜照須彌山上各洲大陸,大陸溫度降低,就形成了冬天,之後日宮殿又向北移動。日宮殿如此沿著日道向南向北移動,周而復始,日宮殿南北移動的一個周期是十二個月。

須彌山王並不隨著日宮殿而移動,是旋轉而動,須彌山所在的位置不變。須彌山王所面向日宮殿的方向形成白天,背向日宮殿的方向形成黑夜。

由於日道越往北越高,越往北越早被日宮殿的光照射,因此夏天時晝長夜短;反之冬天時,晝短夜長。春、秋兩季時,晝夜持平。

當日宮殿直射到南閻浮提洲時,西瞿陀尼洲正值日出,而東弗婆提洲正值日落,北鬱單越洲則是夜半;

當日宮殿直射西瞿陀尼洲時,南閻浮提洲正值日出,北鬱單越洲正值日落,東弗婆提洲則是夜半;

當日宮殿直射北鬱單越洲時,西瞿陀尼洲正值日落,而東弗婆提洲正值日出,南閻浮提洲則是夜半;

當日宮殿直射東弗婆提洲時,南閻浮提洲正值日落,北鬱單越洲正值日出,西瞿陀尼洲則是夜半。

南閻浮提洲人所認為的西方,在西瞿陀尼洲人看來則是東方;西瞿陀尼洲人所認為的西方,在北鬱單越洲人看來則是東方;北鬱單越洲人所認為的西方,在東弗婆提洲人看來則是東方;東弗婆提洲人所認為的西方,在南閻浮提人看來則是東方。東西如此而來,南北也是如此而來。

月宮殿由玻璃構成,玻璃是水之精華,清淨光明。月宮殿也位於空中,由五種風吹著不墜,並不斷移動。像日宮殿那樣,月宮殿也發出千種光,五百種光發自月宮殿側部,五百種光發自月宮殿底部。月宮殿的移動路線與日宮殿不同,一方面隨日道南北而行,另一方面圍繞須彌山東西而行,因此移動方向是東南、西北兩個方向。每天,月宮殿圍繞須彌山向東移動的跨度是十二度多一點,二十九天圍繞須彌山轉一圈,二十九天繞須彌山所行的度數是365度。一個月由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構成,三十日是加上了一天閏日,以使年曆計時補齊天數。

由於須彌山旋轉較快,月宮殿移動速度較慢,在人看來好像月是向西而行的,其實是向東而行。

在每月初一時,月宮殿離日宮殿最近,月宮殿之光被日宮殿之光遮蓋,因此初一時看不到月亮。初一之後,月宮殿背日宮殿而行,距離日宮殿逐漸變遠,月宮殿所發的光顯得越來越明亮。到第十五日時,日宮殿在須彌山之西,月宮殿在須彌山之東,月宮殿所發的光不受日宮殿之光的影響,此時月宮殿在眾生看起來最為明亮圓滿。十五日之後,月宮殿朝著日宮殿的方向而行,距離日宮殿越來越近,所發出的光越來越不明顯。到三十日時,與日宮殿並行,所發出的光完全被日宮殿之光遮蓋。在南北方向上,月宮殿所行方向與日宮殿所行方向是相反的。

日宮殿南北移動一個周期,是三百六十五日。月宮殿南北移動一個周期,是十二個月,每月按三十天計算,是三百六十天,十二個月中六個月按二十九天、另六個月按三十天計算,則是三百五十四天,比日宮殿移動周期少十一天,三年就少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中三十天集成一個閏月,還餘三天。再過三年,再閏一個月,加上前面三天,共餘六天。再過兩年,所差的日子是二十二天加上六天,二十八天作為一個閏月。

世間的寒暑晝夜就是由此而來。

大陸上的江河,是山嶽被日光照射所蒸發的水汽匯聚而成。到了夏日,山嶽被蒸發的水汽變多,因此江河流水較急。到了冬天,山嶽被蒸發的水氣變少,江河流水變緩。

由此可見,眾生所在的世界不是自然而有,而是眾生的共業所招致的。各個世界雖然千差萬別,但本質都是地水火風。山嶽主要出於地大,月主要出於水大,日主要出於火大,空氣主要出於風大。因此,世界的本質是地水火風,即使經過因緣和合,變化結果的本質仍然是地水火風。

這個「須彌四洲」的世界觀可說是現代人最不易理解的,因為這樣一個世界和現代科學所觀察到的宇宙銀河看上去是截然不同的。但如果能夠明確了佛教的世界觀,那麼須彌四洲跟宇宙銀河之間並不衝突。

二、阿羅漢境界:不觀察須彌四洲,一觀察處處四大

《起世經》所述的「須彌四洲」是阿羅漢在不觀察時的依報環境,「四大種性」屬於阿羅漢正報環境當中的修行所得。

依報環境和正報環境,不只是在二乘聖人的身上呈現,也在任何一個凡夫的身上呈現。

依報環境是客觀的,比如說都市、人群、街道、食物等。依報環境一樣,但正報環境可能有所不同。

比如一個福報積累得多的人和一個福報積累得少的人從同一條街上走過,大環境是一樣的,但可能一陣風吹來,左邊的人吹著了,右邊的人就沒吹著。一個矛盾來了,左邊的人趕上,被人打了,右邊的人就不被人打。

對世界的起源,三乘人各有確定的理解:凡夫有凡夫的理解,羅漢有羅漢的理解,菩薩有菩薩的理解。

就凡夫而言,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轉……星球之間的關係,可以這樣確定。美國在地球的那面,我們在地球的這面……這些也可以確定。

但若回到阿羅漢層面,依據能見地、水、火、風四大種的眼光,所見到的世界就是佛經中所說的:中間是須彌山,外面有四大部洲、七重香水海,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這些境界便是阿羅漢的所見,不觀察的大境界是須彌四洲,一觀察處處是四大。

因此,佛在《起世經》中所描述的「須彌四洲」並非凡夫所見的世界,是與凡夫不同層次的世界觀,與現代科學所觀察的「宇宙銀河」的世界並不矛盾。

相關焦點

  • 佛陀三種世界觀 就問你宏不宏大!
    從佛教的主體思想來看,佛教並不著重揭示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具體大小範圍等知識。因為了解這些對解決生命的終極意義並無太大的幫助,甚至會給人們帶來迷茫。 但從輔助佛法修持,作為眾生步入解脫所必須了知的知識角度,佛陀在經典中講述了三種不同的宇宙觀。在接受常規知識教育的一般人看來,這三種宇宙觀的說法可能並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互相牴觸的地方。
  • 佛教世界觀中的四大部洲,原來我們的讀法一直都是錯誤的!
    佛教的世界觀是繼承了婆羅門教的世界觀,並加之完善,公元前六世紀佛教首創於古印度,在佛教之前,婆羅門教的思想體系長期居於印度思想界的主導地位,那麼佛教思想中的四大部洲從何而來?在佛教思想中將人界一分為四,須彌山為娑婆世界的中心,其周圍的鹹海當中,分別有著居住不同種人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皆是梵文的音譯,並以方位區分,在讀法上分別叫做: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又叫做「四大洲」、「四天下」也可以略稱為「四洲」,然而四大部洲的名字由何而來,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這還要從佛經之中探求真理。
  • 佛教的宇宙觀之須彌山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所照臨的一世界或一國土,是佛教宇宙的基本單元。由此進一步,我們再來看看佛教常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乃整個佛教宇宙的構造。一千個世界或一千個國土,組成一個較大的單位,稱為「小千世界」。《長阿含經》說:佛告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
  • 佛教說的須彌山就在喜馬拉雅山所在的位置!
    問:近現代科學發展至今,很多人會覺得以佛法的世界觀並不能夠回答現代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種種疑問與困惑;科學的世界觀在很多方面都與佛教的世界觀不盡相同甚至大相逕庭。對此,我們該如何思維? 答:對佛教世界觀因不了解而產生懷疑很正常,這些懷疑來自於各個不同階層的民眾,特別是燻修過所謂科學世界觀的人更容易生起此類懷疑。
  • 佛教故事: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有一天,他倆聽說佛陀率領弟子在附近託缽乞化。夫妻倆懂因果,清楚自己此生之所以貧困,是因為前世不懂得布施。現在好不容易等到佛陀來此地教化,怎可以失去此次大好時機。於是他倆就商量著決定布施佛陀,為自己種福田。可是家裡幾乎一無所有,拿什麼布施呢?丈夫想了想,說:「不管怎樣,我們寧可餓死也不能錯失這個機會。我們現在唯一尚且完整的東西就只有這條衫褲,我們就拿它供養佛陀吧。」
  • 佛說阿彌陀經析.169 為什麼佛教說中心是須彌山呢?
    在上方世界諸佛讚嘆中,第十尊代表佛也是上方世界最後一尊代表佛,《彌陀經》六方諸佛中的最後一尊佛,就是如須彌山佛。須彌在本經中出現過多次,以須彌為號的佛陀也非常多,為什麼佛陀比較偏愛須彌呢?一個世界的中心就是須彌山,日月和眾星都圍繞須彌山,四大部洲圍繞須彌山分布,天道因須彌山而有,六道因須彌山而得成,可以說一個世界若沒有須彌山這個絕對中心是不堪成立的。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為什麼人類的宇宙飛船飛不出太陽系?
    宇宙究竟廣大到什麼程度,真的無有邊際嗎?太陽系之外到底有什麼?我們人類目前科技,不管如何去探索宇宙,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也只有九百三十億光年,這對於龐大的宇宙來說簡直就是冰山一角,況且人類至今都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在1977年,美國為了更好地探索太陽系外的事物,發射了旅行者一號,然而至今旅行者一號都沒有飛出太陽系。那麼有人記載過太陽系之外的世界嗎?有!
  • 《金剛經》中的故事—佛教的世界觀,三千大千世界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金剛經》—依法出生分什麼是世界?在《楞嚴經》卷四中佛陀給出了解釋:「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佛陀對「世界」的解釋與中國古代對「宇宙」的解釋很類似。
  • 佛陀的一番話說出世間真相
    隨著人們對科學的探究和發展,人對宇宙已經不再是一無所知,用科學的方式講,宇宙是一個,有著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所有空間、時間、物質的總稱,在一次大爆炸中,宇宙不斷膨脹,如今已有138.2億年的年齡。迄今為止,以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還沒有將宇宙徹底探索清楚,但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仔細的講解過有關宇宙的問題。宇宙到底有多大?佛法是這樣說的。
  • 佛陀的世界觀:愛是一切的答案
    如果說這世間有什麼是可以永恆的,那一定是那超越時間空間的精神與愛,它不隨物質的變化而消失,只會與星辰日月同輝。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心覓菩提,放棄了榮華富貴,放棄了名利財權,只為了救護無量無邊的眾生。
  • 佛法並非佛陀發明 而是佛陀發現的宇宙人生真相
    法爾如是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本來就是宇宙自然的法則這法是宇宙所本有,非釋迦牟尼佛所創造、所制定。佛陀常說:「法爾如是。」意思是,他說的法在自然的法則上本來就是如此。但這法,是釋迦牟尼佛以他至高無上的智慧所發現的。 佛發現了人生宇宙的奧秘,因而自我解脫成了至尊偉大的覺者。但佛陀不因此獨善其身,更發願把這個奧秘向眾生宣說,希望眾生依他所說的教法,去學習之,以洞明此奧秘,同時去修持以成為覺者。
  • 網友拍攝銀河星空照片現巨大人臉 佛經揭秘外星人真相(圖)
    而這小千世界有很多個,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也即指宇宙間有大量類似銀河的星系。佛陀在起世經中詳細講了北俱盧洲人的情況:「諸比丘。北俱盧洲人。發紺青色。長齊八指。人皆一類。一形一色。無別形色可知其異。諸比丘。北俱盧洲人。悉有衣服。無有裸形及半露者。親疏平等無所適莫。齒皆齊密。不缺不疏。美妙淨潔。色白如珂。鮮明可愛。諸比丘。北俱盧洲人。若有饑渴須飲食時。便自收取。不耕不種。自然粳米。清淨鮮白。無有糠糩。取已盛置敦持果中。復取火珠。置敦持下。眾生福力。
  • 這才是宇宙的真相?
    佛陀,大概是古往今來,最準確的」預言家「, 他的話, 但凡科學可以證實的部分, 都被證明準確無誤, 例如胎兒在母腹十月生長的過程,例如一瓢水裡八萬四千蟲(微生物)……」預言「準確率如此高的先知,他所道出的宇宙真相, 是不是值得我們認真體味?下面這段視頻,用震撼的畫面,清晰的講解,帶你走進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開示的宇宙世界。
  • 佛教常識:須彌山究竟是否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又到底在哪裡
    常讀佛經之人對須彌山一定不會陌生。佛教三藏十二部教典中提到須彌山的不在少數。比如,廣為流傳的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云:「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起世因本經》記載:「諸比丘,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諸比丘,須彌山上,有三十三諸天宮殿,帝釋所住。」由此可知,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三十三天也就是忉利天位於須彌山頂,是帝釋天所居之處。此二天稱作地居天,其餘四天位於須彌山上方虛空之中,稱作空居天。小世界中,分布在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
  • 就佛經中「須彌山」問題與道友展開之爭論二
    如果釋迦只是以一物為參照物,而這個宇宙不以之意志為轉移,那麼,他不是唯心論是什麼?2.為什麼日月圍繞須彌山轉,地球不圍繞他轉?你每天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就證明了「地心說」為真理,應該是地球圍繞太陽轉麼?古代獨立的天文體系就能證明他是對的麼?既然八萬四千不是確切數字,那麼又哪來的四萬二千、兩萬一千,一萬二千,六千、三千的確切數字?
  • 佛教的世界觀和輪迴觀(終於懂了)
    有佛的世界是少數,絕大多數世界沒有佛陀住世,數量巨大的世界沒有佛法蒞臨。  3、小世界  我們知道3千大千世界是10億個小世界組成;1個小世界是這樣定義的:一日一月一須彌山,四大海,四大部洲,這樣的一個基礎格局算是一個小世界。
  • 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中描述的宇宙是真的嗎?
    「須彌山就是黑洞,除了黑洞之外,不知您對佛教解釋宇宙空間的論述是否有所了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簡單聊聊佛與宇宙的關係:佛教的宇宙觀與地心說日心說截然不同,儘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宗教枷鎖昂然前行。但是就目前的科學發現來看,卻和佛教的宇宙觀越來越吻合。
  • 10.23宇宙戰爭拉開序幕《第二銀河》CG首次曝光!
    《第二銀河》是紫龍遊戲旗下Black jack Studio研發,遊戲融合了RPG和SLG元素的開放世界太空星戰手遊,遊戲擁有原創的歷史背景和世界觀,講述人類為了躲避災難向太空逃離後開放世界,自由探索廣袤宇宙在《第二銀河》遊戲中,運用了星系驗算繪製技術,幾近真實的模擬了太空的宇宙環境,還原了宇宙中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