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界觀中的四大部洲,原來我們的讀法一直都是錯誤的!

2020-12-03 如釋我聞

佛教的世界觀是繼承了婆羅門教的世界觀,並加之完善,公元前六世紀佛教首創於古印度,在佛教之前,婆羅門教的思想體系長期居於印度思想界的主導地位,那麼佛教思想中的四大部洲從何而來?在佛教思想中將人界一分為四,須彌山為娑婆世界的中心,其周圍的鹹海當中,分別有著居住不同種人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皆是梵文的音譯,並以方位區分,在讀法上分別叫做: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又叫做「四大洲」、「四天下」也可以略稱為「四洲」,然而四大部洲的名字由何而來,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這還要從佛經之中探求真理。

印度婆羅門教

在《長阿含經》中敘述,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在須彌山之外環繞七金山,七金山之外,則是廣闊的鹹海,四大洲是人間的四個天下,並分散在廣闊的鹹海之中。據《長阿含經》所講,四大部洲的分布是以人的壽命與土地面積來劃分,因為在佛家看來,人的壽命與福報是相通的,而土地面積則代表了福報的深淺。四洲中居住著不同的人類,福報地位不同,各類人之間也是完全隔絕,互不相通。其中南瞻部洲地界是普通人所居,也是能修道成佛的人所居之處;而北俱盧洲則是四大部洲之中最好的地界,只有福報最深的佛菩薩才能居住在此。

東勝神洲:

東勝神洲的梵語名為「弗於逮」,因洲人相貌端莊,華言勝身,故也叫做「東勝身洲」。能夠居住在此的人,多是福報較深,死後也不會下地獄,而是進入六道眾生「天」與「非天」輪迴,界位有所提升。以須彌山為中心,東勝神洲位東,其地形如半月狀,長度與寬度九千由旬,東勝神洲中的人身長八肘,壽命二百五十歲。

須彌山油畫

西牛賀洲:

西牛賀洲梵語名為「梵語瞿耶尼」,以其地貿易多牛寶為貨而得名。居住在此洲的多是人中殊勝,或是畜生道中的殊勝者,死後則是往生八部眾。西牛賀洲在須彌山西,因其地形圓如滿月,長度與寬度達八千由旬,故人面也如滿月,身長十六肘,壽命在五百歲。

南贍部洲:

南贍部洲梵語又譯「閻浮提」,以名為閻浮的樹林或水果而得名,贍浮為樹,提為洲,因樹立名。南贍部洲在須彌山南,是地球上的人所居之所,此洲有一顆邪惡之樹,其果味美而鮮,所食者,龍化魚、善化惡、殊化凡,毀人心智,增其惡業,因此贍部樹被視為是娑婆世界的眾惡之源。在南贍部洲,所居之人善惡、殊凡變化萬千,但如若能夠潛心修行,也是有證道成佛的機緣。南贍部洲其土南狹北廣形如車廂,所有長度與寬度達七千由旬,人面如地形,身多長三肘半,人壽百歲。

北俱蘆洲:

北俱蘆洲梵語為「鬱單越」,作為福報佛法的最深之處,是華言極勝的大洲。北俱蘆洲有一顆如意樹,發「死亡之音」告人死時,在須彌山北,是即將修成佛菩薩人的勝地。其土地方形,長度與寬度達一萬由旬,人面亦方正,身長三十二肘,壽命達一千歲。北俱蘆洲作為最好的大洲,人雖不能成佛,但死後定升天界。

佛教當中對於四大部洲的說法,不僅在地域上做出了劃分,在人的等級上也有嚴明的區分。四大洲人的修行欲望不同,其特點也有所區別,東勝神洲土地極廣、土壤肥沃;西牛賀洲多牛、羊、珠玉;南贍部洲的欲望強於其他三大部洲,作為佛陀所生之地,若想成佛,只能來此洲修行登金剛座;北俱盧洲沒有膚色、種族優劣之分,亦無悲傷啼哭,是純物慾的享受之所。佛陀對四大洲的劃分既無交集也無優劣,亦是從事物的真相上直觀傳授教法。

相關焦點

  •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教稱有三千大世界,億萬小世界。這也是佛教的整體世界觀。根據佛經記載,須彌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周圍有四大部洲。在這個世界中存在三十三天,四大部洲,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鐵圍山等等傳說中的區域劃分,在各個不同的層面上還存在著不同的時間線,有的一天等於四大部洲50年,有的一天等於1600年,時間線各不相同。
  • 孫悟空、張大千與佛教世界觀
    世為時間,界為空間,世界觀中我們則剛所說的是宏觀之界,下面我們將聊一聊佛教的微界觀和時間觀。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佛教有四派:一切有部、經部、唯識宗與中觀派。為便於我們理解佛經和提高認知,我們都講一講。(一)一切有部的觀點一切有部認為:外界的山河大地、房舍以及肉身等所有的粗大物質,都是由微塵所組成的。
  • 世界史:印度的社會與世界觀,那教與佛教的共同點,印度文明形成
    我們在此不想討論耆那教和佛教的複雜教義,大雄和佛陀的原初思想很難與後來附加給他們的東西區別開來。但是,我們沒有理由推測佛教或耆那教在其產生初期經歷過類似於基督教脫離猶太教的搖籃時所經歷的根本性的重構。那教與佛教有許多共同點,二者都主張無須祭司和獻祭就能得到救贖;都以大量得到教化的特別執著的追求者,或「和尚」為中心,由他們吸引大批義務不太繁重的俗人。
  • 《金剛經》中的故事—佛教的世界觀,三千大千世界
    《淮南子.齊俗訓》中載:「往古來今謂之宙, 四方上下謂之宇。」可以看出,「宇」與「界」對應,「宙」與「世」對應。不過一般我們所說的「世界」,偏重於空間的涵義「界」。宇宙一.世界佛教這樣定義一個「世界」,「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即日月周行所能照耀的地方為一世界。比如,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即是一世界。
  • 卓新平:佛教中國化三部曲 中國文化豐富佛教世界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當我們在談論佛教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雖然創立於古代印度,卻興盛於中國。千百年來,佛教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生活都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相互衝突和交融中,佛教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國佛教文化。佛教為什麼在中國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影響?佛教的中國化經歷了怎樣的過程?中國佛教對世界又意味著什麼?
  • 寡婦失節,不如老妓從良,來自佛教的奇葩世界觀,根源在儒家文化
    在濟公的故事中蘊含了很多佛教的哲學思想,其中不乏中外混合的產物。這些既來自於佛教哲理,又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的哲學思想,很大程度上成為民間百姓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節我們就來談談其中比較奇葩的一種世界觀。中國古代有種說法叫做「寡婦失節,不如老妓從良」,咋一看似乎與佛教沒有啥關係。然而我們追根溯源的探討這句話的來歷,卻發現他與佛教的善惡哲學觀有著很深的淵源。
  • 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這些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中關於文明之初的記載實際上都是源自上古文明,只是由於選擇的重點不同,描寫的角度不同,故而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一如白色光經過濾鏡析出七彩一樣,上古文明在世界各地綻放出了百花齊放的絢麗。《起世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諸比丘。須彌山王北面有洲。名鬱多囉究留。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而彼人面。
  • 什麼是菩提心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佛教的本質,不是宗教,而是至善圓滿的生命教育 ;簡單地說,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時間上,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講我們眼前現實的生活,以至無盡的世界;佛教的教育,是系統性的教育,是自利與利他相統一的教育。
  • 《西遊記》世界觀中,「化胡為佛」是在貶低佛教嗎?
    有朋友認為書中「化胡為佛」之說,另有其意,並非指的是老子教化釋迦覺悟證道,相反指的是老子拜釋迦為師。其實這部小說的創作,並非是嚴格依照宗教體系,而是以民間傳說和民俗信仰為基礎創作的。朋友以為,化胡之說源出的《老子化胡經》是違經,作者不可能參考,何博士不以為然。
  • 佛教的世界觀和輪迴觀(終於懂了)
    這也是《普門品》裡提到的「念念不空過」的意思,如果每個念都不空過,都能察覺,這是活在當下,這是把握了當下;過去已經過去沒有意義,未來還沒有到來也沒有意義,只有當下是一切的存在證明。從時間概念上來說我們活在3維中,對4維是能感知卻不能操縱的。
  • 章魚哥筆記解讀王通《通知》這本書,讓你了解道家和佛教的世界觀
    我們在第一章的第二節知道了 信息就是變化的記錄和傳遞。作者在本節提出了一個新的世界觀,作者王通認為: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和信息組成的。另外作者還給我們科普了一下我們中國的道教和佛教的世界觀:道家把一切能量的儲存和傳遞方式統稱為「氣」,把一切信息的儲存和傳遞方式統稱為「靈」。
  • 亞里斯多德世界觀,幾乎都是錯誤的,為何還統治了西方1500多年?
    另外,他還認為白色是一種最純淨的光,其他彩色的光都是不純淨的,這個觀點也是17世紀牛頓最終推翻的。甚至他還提出,女人的牙齒天然比男人少兩顆等等錯誤的觀點。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這麼一個滿口錯誤觀點的人,怎麼可能是偉大的科學家呢?
  • 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須彌山山腰上有一座山,山上有四個山頭,四大天王各居一山護一部洲(四大部洲,即東勝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其中,持國天王居住在須彌山山腰東部黃金堙,負責守護東勝神州;增長天王居住在須彌山山腰南部琉璃堙,負責守護南瞻部洲;廣目天王居住在須彌山山腰西部白銀堙,負責守護西牛賀洲;多聞天王居住在須彌山山腰北部水晶堙,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他們最常見的形象就是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
  • 世界地圖:俄羅斯沒有那麼大, 歐洲真的超小, 我們以為的世界一直都是錯誤的...
    我們平時看到的地圖上的世界都是錯誤的!這是我們從小以為的世界▼因為目前採用的「橫麥氏投影地圖」其實是來自1569年一個地圖製作者製作的連google map都是採用這個樣式這種地圖裡的各個國家大小都嚴重失真...
  • 這麼多年都叫錯!蛋撻的正確讀法你讀對了嗎?
    不僅我沒想到,你沒想到,就連「蛋撻」自己都不會想到有一天竟然會因為「蛋撻」兩個字的讀音而喜提熱搜。咦,蛋撻不是讀dàn tǎ嗎,小滴讀了20多年,從小讀到大!現在你和我說,蛋撻的讀音是dàn tà而不是dàn tǎ!
  • 99%的玩家都讀錯了!
    在夢幻西遊的世界中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和北俱蘆洲!相信有不少玩家對四大部洲都十分的了解!恐怕諸位一閉眼就能想出夢幻西遊的布局圖!那麼你們是否知道這四大部洲的正確讀法呢?我敢說有99%的玩家絕對都讀錯!
  • 佛教中的人,為何喜歡雙手合十?原來寓意如此重要!
    佛教中的人,為何喜歡雙手合十?原來寓意如此重要!杭州有個名叫葉洪五的孩童,九歲時突然遭噩夢侵襲,驚坐而起,吐血不止,病倒了。他一直未能痊癒,任家裡用了多少辦法,都治不好。洪五聰明伶俐,家人都非常疼愛他,看他病重不愈,非常擔心,不是送來財帛,就是送來珍貴的藥材。但是他的病情仍未有半分起色。他的祖母暗暗傷心,遂傾盡所有的財帛買物放生,想要積累功德,沒想到洪五反而因此痊癒了。弘一法師借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不要將錢財看得太重,太過愛財,心情鬱結,連疾病都不容易痊癒,而錢財一旦被當成身外之物,人自然就會變得輕鬆,百病不生。
  • 佛教中的三界指什麼?佛教的世界觀,修行之人都該看看!
    佛教術語中的三界指的就是三種無為解脫之道,三界可以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除此之外,三界也可以指斷界、離界、滅界,或是指法界、心界、眾生界。佛教認為在欲界的眾生,都是有情慾的,欲界有六重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從欲界六重天再往上去,就到了色界。色界共有十八層天,每高一層,福報就多一分。
  • 佛教的世界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佛教的觀念是:一切萬事萬物的存在,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一切萬事萬物的毀滅,也是因緣和合而毀滅的,沒有無緣無故產生的任何事物,也沒有無緣無故毀滅的任何一種事物,這就是佛教的基本觀,也叫做緣起觀。客觀世界可以分為現象和本質。現象的因果不虛稱之為俗諦;本質的體性皆空稱之為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