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科學的探究和發展,人對宇宙已經不再是一無所知,用科學的方式講,宇宙是一個,有著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所有空間、時間、物質的總稱,在一次大爆炸中,宇宙不斷膨脹,如今已有138.2億年的年齡。迄今為止,以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還沒有將宇宙徹底探索清楚,但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仔細的講解過有關宇宙的問題。
宇宙到底有多大?佛法是這樣說的。
「天無二日,世無二佛」在佛法的宇宙觀中,我們處在一個叫「娑婆」的小世界,「娑婆」世界中除宏觀可見的四大部洲和一座須彌山外,還有許多不可見的地層、海洋層、大水層、大風層等,一個「娑婆」小世界,有一日一月,數以一千計的「娑婆』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達到一千個」小千世界」,再組成一個「中千世界」;最後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三千大千世界」。當達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境界時,便是一「佛剎」,一個「佛剎」當中只會存在一位佛。這便是「天無二日,世無二佛」,所以也稱之為「無量諸佛」。
在佛法中,宇宙是由眾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所組成,可見佛所認為的宇宙之龐大與複雜,這一點與現代科技所探究的宇宙觀相像,但從宇宙的毀滅與生成來看,佛所認為的宇宙,並不能用科學的手段來證明。《雜阿含經》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日,赤馬天子來向佛陀請教有關宇宙盡頭的問題,因為赤馬天子,無論怎麼走都達不到宇宙的盡頭。佛陀感嘆於他的毅力,並向他解說何為宇宙,「五受陰」為世界,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感知到的皆是世界,而六識所觸碰不到的地方,就是世界的邊境,也就到達了宇宙的盡頭。
由此可知,如若想去往宇宙的盡頭,在佛教思想中就需要做到連六意都去不到的地方,如此看來,無論是人、神、佛菩薩都無法探查佛所說的宇宙盡頭。可見在佛法中,宇宙並不是一個空間概念,已經轉化成了思想範圍上的無限,是意識範疇不可探尋的領域。對比來看,從科學角度,人一樣難以探知宇宙的邊境。關於宇宙的盡頭究竟是什麼?從佛法和科學兩方面都難以徹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