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事無常的真相,為什麼是佛陀證悟的第一個內容?

2021-01-15 問過藍天

上一節我們講到,佛陀講法49年,只講一個內容,那就是如何解脫苦的束縛。

據說佛陀的說教,並不像我們現在講課或開會一樣,有各種會議紀要等各種記錄,而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後來為了便於記憶,遂漸演變成採取偈頌的形式,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偈語。

佛在菩提樹下

也就是說,佛法的傳承方式,最初是以偈頌的形式,這就是我們後來讀佛經時,會感到朗朗上口的真正原因。

如佛教的「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當你用心去體會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十幾個字,其實也是一段偈頌,更何況「三法印」的內容,事實上,就是檢驗佛法的唯一標準,這也是佛陀臨入涅槃時,特別囑咐阿難尊者說,即:

「一切法若與三法印相違的,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說,也是不了義;若與三法印相契合的,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也可視同佛說」

也就是說,只要符合「三法印」,就算不是佛親口所說,也是佛法;凡是不符合「三法印」,就算是佛親口所說,也不可能是佛法。

佛在菩提樹下

由此可見,佛陀偉大的人格魅力,即依法不依人。

或許正因為如此,佛陀所宣說的佛法,才穿越了歷史的迷霧,至今依然在影響人們的言行,這在人類文化的歷史上,確實是一個奇蹟。

因此,佛陀的覺悟,在人類的文明史上,確實是一個大事件,一個具有劃分時代意義的大事件。

那麼,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的第一個內容是什麼呢?

我個人的看法:他所證悟的是世事無常的真相!

佛講法圖

為什麼如此說呢?

相關焦點

  • 佛陀究竟證悟了什麼?
    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其它的經書當然也有類似的記載,那麼,佛陀所證悟的這些內容,究竟是什麼呢?大多人都把佛陀的這段話總結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並認為佛陀所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 佛陀證悟的前夜,經歷了什麼?真懂的話,修行就有方向了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在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之後,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關於他呆在菩提樹下的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七天,另一種是七七四十九天,至於到底是哪一種,在此我們先存而不論,因為我們要探討的是另外一個主題,即佛陀在證悟的前夜,經歷了什麼?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佛陀詳解阿難的七個夢,預言佛教衰微的末法時代
    佛陀問夢見哪七事。——第一個,夢見江河湖海都被烈火焚燒,火焰直衝雲霄。佛陀聽後,面色一變,似有所悟地道:這預示著未來僧團中的比丘,惡逆盛,善心少,如淨水化成火焰,獲取供養,復起鬥爭。第二個夢呢?——第二個,夢見太陽將沒,娑婆世界一片黑暗,天上沒有一個星星。
  • 佛陀覺悟的世間真相到底是什麼?吃齋念經就能成佛嗎?
    正是這中道的冥想,讓他徹底知曉了世間的一切真相,也從沙門瞿曇,變成了世上的覺者。覺悟的人就能稱之為佛陀,也就是說悉達多太子就是在這一刻成佛的。 成佛是一種狀態,或者說是一種境界,並且不是死後才能達到的,這是許多人對於成佛的誤解。
  • 佛教:釋迦牟尼佛的圓寂
    學佛的人都知道,王子悉達多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證悟成佛,並在未來的四十幾年中不停地向世人傳法,最終仍不可避免的老去並死亡,即圓寂。從這個角度來說,釋迦牟尼佛也是凡人,並沒有超越生死,儘管他已經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已經覺悟成佛,但依然還是跟普通人一樣經歷生老病死。
  • 佛教是不是有神論?佛陀是佛教中的「神」嗎?還有佛?
    今天想聊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佛教到底有沒有所謂的神或上帝存在?如果有神,那神是誰?如果沒有,那佛和佛陀又算是什麼?小時候經常見別人佩戴玉佩,還有一句俗語這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所以一直以為觀音和佛就是佛教裡的神仙,而且還是多個神仙。但後來數次聽別人說,佛教是無神論的,更別說多神論。那就好奇了,什麼是無神論?是指沒有那所謂的神仙嗎?
  • 關於世界起源,為何佛陀沒有告訴我們全部的真相?
    我抬起被雷掉的下巴和他解釋道: 佛教中的五行是指菩薩自行化他的五種修行路徑,即聖行、天行、嬰行、梵行、病行。五種行持各有側重,有的是自修自證,有的是方便化他,初發心的菩薩只能隔別的修持,而對於佛陀與大菩薩而言,一行一切行,五行一心圓具無缺,即一而五,即五如一。
  • 佛教的宇宙觀是怎樣的?佛陀的一番話說出世間真相
    迄今為止,以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還沒有將宇宙徹底探索清楚,但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仔細的講解過有關宇宙的問題。宇宙到底有多大?佛法是這樣說的。《雜阿含經》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日,赤馬天子來向佛陀請教有關宇宙盡頭的問題,因為赤馬天子,無論怎麼走都達不到宇宙的盡頭。佛陀感嘆於他的毅力,並向他解說何為宇宙,「五受陰」為世界,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感知到的皆是世界,而六識所觸碰不到的地方,就是世界的邊境,也就到達了宇宙的盡頭。
  • 佛教:當年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選擇出家?真相究竟是什麼?
    是佛陀告訴我們生命最終的一個去向,這是基本的佛教的人生觀。但佛陀之所以稱為佛陀,他活著,他成佛,並不是為了告訴人們死是人生的中轉站,而是告訴我們人生活著並不是為了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活著,生命長度並不是活著的意義之所在,人生之意義之所在,是要活得明白。
  •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目的在於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
    佛教原先是流行於今天印度一帶的宗教,創始人是羅衛國的太子ー一喬達摩·悉達多。他自幼接受婆羅門的教育,在29歲時,離家外出進行修行,35歲時投身於佛教的創建之中。在傳教40多年後,於公元前486年去世,享年80歲。佛教徒又將他稱之為「佛陀」,意為覺悟了的人。
  • 多次謀害佛陀的提婆達多居然在地獄裡睡覺,比三禪天還舒服,怎講
    多次謀害佛陀的提婆達多居然在地獄裡睡覺,比三禪天還舒服,怎講。佛陀和提婆達多是堂兄弟,從小的時候,提婆達多就經常和佛陀競爭。等到佛陀證悟成佛後,提婆達多就跟隨佛出家了。但是經過多年的修行提婆達多也沒有證得聖果,就想讓佛教給他申通,但被佛陀給拒絕了。
  • 從苦行林到鹿野苑:蓮開一路體驗佛陀證道心路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 廣州佛教海巡團在苦行洞前打坐共修。(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 鹿野苑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輪處,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法顯和玄奘大師都曾來過此地參拜。
  • 佛教中「業報和輪迴」是由何而來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佛教中提到的「業報和輪迴」,這些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佛教創造的嗎?其實不是,在佛教產生之前就存在這些思想,但是佛陀證悟了,他把他悟到的東西告訴我們,就是我們現在看的佛經。那麼這些概念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們來快速的了解一下佛教產生前的一些歷史。
  • 佛法並非佛陀發明 而是佛陀發現的宇宙人生真相
    佛陀常說:「法爾如是。」意思是,他說的法在自然的法則上本來就是如此。但這法,是釋迦牟尼佛以他至高無上的智慧所發現的。 佛發現了人生宇宙的奧秘,因而自我解脫成了至尊偉大的覺者。但佛陀不因此獨善其身,更發願把這個奧秘向眾生宣說,希望眾生依他所說的教法,去學習之,以洞明此奧秘,同時去修持以成為覺者。這就是世尊說法的本懷,如宇宙般宏大的慈悲心懷。
  • 為什麼說小乘法,並不能完全代表原始佛教?
    二是指一種佛教在古印度時期形成的思潮,也就是說,佛陀入滅之後,佛弟子根據當時歷史和現實的具體情況,不完全盡信經論的說法,也不限於一個傳承與派別的束縛,而是以契經為根、以實修體證的方式、通過佛教史作為參考工具擇法進行實修,但其原則不離佛法的僧三寶的淨信,嘗試剝開並遠離一切外在形式、重新回歸世尊的本懷而形成的佛法。
  • 佛教≠迷信,佛教是「無神論」!
    學佛有十萬法門,佛陀將自己的般若智慧以佛教諸經典傳於後人,可是每個時代仍有不少人以偏執和偏信去學佛,世間多以迷信和偏見去看待佛教和三寶。佛教本身就是一種信仰、一種文化、一種宗教形式,但是佛教與其他形式的文化不同的是,佛教是建立在唯心基礎之上的「無神論」。真如聖嚴法師所講:佛教所講的無神論,是在因緣之下的無神論,佛教並不承認世界是某些神或者神力所創造,而是依循世界的業力構建之後,形成的,所以:佛教是「無神論」。
  • 佛教中雙手合十的意義
    在藏傳佛法中,有將雙掌置於頭頂、喉間、心間的方式,這是依於密乘的道理,雙掌置於頭頂,代表解開頂輪的脈結,成就諸佛的相好,尤其是成就佛陀頂髻威攝相好。雙掌置於喉間,也就是喉結附近的位置,代表著解開喉輪的脈結,具足說法六十四妙音,成就喉嚨如法螺的相好。
  • 他為佛陀安排了帝王式的葬體,佛陀涅槃後究竟誰是佛陀?
    跟著,他面對佛陀的靈柩,與五百名比丘一起俯伏在地上。他們第三拜時,柴木堆便被燃點起來。在場的每個人,不論僧俗,都合掌跪下來。阿那律尊者敲志鐘聲,引領大眾一起背誦以無常、空無自性、無執和解脫為內容的經文。經誦和鐘響交織成一片,聲音雄渾莊嚴。   火焰熄滅之後,他們在灰盡上澆上香水。靈柩被打開後,官員把佛陀的遺骨舍利放進一個金甕裡,然後安放在廟中的主壇上。
  • 佛教:為什麼不能攀緣?看佛陀怎麼說
    有一回,佛陀對弟子說:「要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不要攀緣;心若不斷攀緣,煩惱就難斷,陷入輪迴六道,要斷除六道輪迴的苦,一定要斷除攀緣的心。佛陀其他弟子聽到了,就趕快去請教佛陀:佛陀!您的教法是不是要我們斷絕外緣,不能跟眾生攀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