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佛陀對弟子說:「要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不要攀緣;心若不斷攀緣,煩惱就難斷,陷入輪迴六道,要斷除六道輪迴的苦,一定要斷除攀緣的心。佛陀其他弟子聽到了,就趕快去請教佛陀:佛陀!您的教法是不是要我們斷絕外緣,不能跟眾生攀緣?佛陀說:「我所說的是要斷除攀緣之心――對人我是非的執著、對名利地位的不斷追逐,這就叫做不斷攀緣心。心不要攀緣——要用心去付出、去施捨而能無掛礙、無執著;能做到三輪體空,這才是真布施,若心有執著、掛礙,就叫做攀緣心。
真正修行人決定不攀緣,決定不貪戀名聞利養。對於「緣」,要分得清清楚楚。要清淨這個「緣」,不要汙染這個「緣」。清淨緣,是沒有貪心;染汙緣,是有貪心。出家人可以受供養,但不可貪供養;不貪圖供養,才是真正佛的弟子學佛的人,五欲需要,隨緣隨分,不強求,不攀緣,隨分隨力,遇到有這個機會我們就做;沒有了,不去找,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事來了我不退讓,我把它盡心盡力做好,這叫隨緣做,不去找事做。找事做,那是好(hào)事,不是好事。
攀緣,你那個心怎能清淨?如果這個緣太多,找的人太多,你要有智慧,請別人去做去。這好!不要什麼事情都攬著自己來做,那個麻煩就大,怕的是把你的清淨心給擾亂了。世間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有顆清淨心,不胡思亂想 ,不攀緣生活;人 空手而來,空手而回,這之間的一切都是生命的恩賜,這些恩賜沒有一樣是壞的,我們都該心懷感恩。
佛在菩提樹下觀照緣起而開悟。所謂緣起,也就是說:諸法由因緣而起。通俗一點說:一切現象,一切事物的出現或者生起,都是相對依存,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任何事物或者現象,如果離開相互之間的關係和條件,都不會出現或者生起;放下你的主觀念想,不受身邊負能量的影響,這就是最積極,最正確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