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漢傳、藏傳、南傳佛教,對神通的看法完全不同?

2020-11-24 金剛智慧海

佛教裡的神通並不稀罕,只要你打坐修「止」,也就是徹底安靜一段時間,就會有所體現。

但是南傳、藏傳,漢傳佛教,對神通的看法完全不同,這其中有一些原因。

釋迦牟尼佛時代,神通者太多,所以佛陀叫弟子們,不要比神通,要用智慧和道理勝出。

但是,佛陀和弟子們,其實是常常顯露神通的。佛經裡清清楚楚,包括發光、飛天、落髮、神變,太多太多。

佛經裡也承認,成為阿羅漢者,必須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最妙勝定經》中,佛陀的五百弟子成就了阿羅漢果,佛陀命其展示神通來鑑定境界,這些弟子就紛紛飛上天空,顯示各種神通來做證明。

後來主持第三次佛經結集的目犍連帝須,也在阿育王面前引發一個地震,表明自己阿羅漢的身份。

南傳現代的馬哈希尊者、蒂帕嬤尊者、阿姜查、阿姜念……無一不是大神通的人。

看他們的傳記,很多分開河流,把海水變成淡水,變成牛奶,在天空行走,分身,變成水變成火的事跡。

只是在南傳佛教的區域,這種神通比較多,人們不會覺得驚異,也不太說起。

甚至有的師父,還專門叫弟子練一點神通,以利於做一點事情,度化一些特別因緣的人等等。

他們對神通就像玩具,想有就有,想仍就扔。蒂帕嬤怕神通影響涅槃,就再也不顯現了。

而藏地的成就者,把神通作為修為、證量的一個旁證,所以也並不排斥。

很多高僧大德,都會常常顯露神通,如大寶法王、法王如意寶、阿秋仁波切等,也是神仙一般的存在。

他們可以利用神通轉世,還有龍洋仁波切讓鋼針在嘴裡打結,英國人拍下來的空中移動巨石,扎巴仁波切巖石裡取出伏藏。

特尼仁波切空手捏扁玻璃酒瓶,大寶法王在石頭上按下手印,堪欽才旺仁增肉身飛上天空,阿察活佛死後弘化等,簡直不要太多。

因為藏民文化不高,說道理不一定太見效。但他們很淳樸,看到僧人的本事,就會死心塌地,跟隨修學。

其實大德們顯現神通,也是讓人們思考空性的意義。如果外境是實有自性的,那麼又怎麼會有這種神變呢?

然後,我們漢地佛門之中,為什麼對神通特別排斥呢?最普遍的說法是追求神通會入魔。

其實祖師們追求神通的很多,現在的好多成就者也專門修煉過,並不太存在這些問題。

事實上,排斥神通和我國古代的法律,有極大關係。因為在古代,神通人士很容易被朝廷視作妖孽,後果特別嚴重。

古代有很多次底層老百姓造反起事,都會借法術,借神通來爭取人心,領頭的也往往有點特異之術。

所以,各朝各代,都把妖術惑眾當成大逆,嚴加防範,一旦發現會禍及九族。

唐代有位大禪師鄧隱峰,他見兩軍交戰死傷慘烈,故在兩軍之上,飛空而行,嚇得兩支軍隊當即停戰。

回家之後,也只得立馬涅槃。還被他妹妹罵,「生前破犯律法,死後顯異惑眾」。

所以直到現在,顯露神通,仍然被視為外道,視為怪異,其實也是人云亦云。

如果我們仔細看大德的傳記,你會發現虛雲長老、宣化上人,也都時不時的,露過兩手。虛雲長老足不沾地飄行,宣化上人的他心通超度附體等,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作為成就者,只要不是故意顯露能力,而是為了度化剛強眾生,神通就是菩薩行道的利器和法寶。

有誰攻擊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或者濟公上人、大寶法王的神通威力嗎?那就是大菩薩在神通度化。

但是我們在開始修行時,如果心裡有對神通的過分嚮往,特別是想用神通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則修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障礙。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神通是修行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就像隨著修行,你會變得安靜、口味清淡、不喜歡金錢一樣,沒什麼值得開心和炫耀的就好。

真要有一天,你也有那麼一點神通了,證明你的妄念之心漸趨平靜,五蘊六根得以澄清。

這是值得恭喜的事情,說明你的「止」,也就是熄滅妄念修得不錯,但也僅此而已,離成就還差十萬八千裡。

我是「金剛智慧海」,輕鬆聊佛法,絕對原創,絕不雞湯。萬般艱辛,只為每天,帶給您真正的佛法之光。

您可以關注,查看其他文章,也可以轉發,進行法布施。在此合十感恩,敬祝幸福吉祥!

相關焦點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是世界上二支不同的大乘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承襲印度大乘佛教初期的顯乘教法(般若乘),而藏傳佛教則更多接受了印度大乘佛教晚期的傳統,即以密乘佛教(金剛乘)為主要特色。漢、藏佛教於歷史上曾有過很深的關聯,互相間有過很多的交流和影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至今依然擁有不少明顯的共性。
  • 從唐卡展看藏傳佛教的圖紋與「淨域虔心」
    從現場的唐卡可以欣賞與解讀藏傳佛教中的一些圖紋。唐卡中的男女神祗擁抱與歷史信息在談到唐卡之前,不妨先簡單了解一下佛教的體系,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南傳佛教,並稱三大佛教體系。這一簡單的劃分法主要從其流傳的地域以及典籍所使用的語言考慮。其中,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而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漢藏語系佛教的傳承與相互交流 佛教誕生於印度的五六百年間,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盛行,主要尊奉《四阿含經》等小乘經典與別解脫戒,並南傳到斯裡蘭卡及緬甸、泰國等南亞、東南亞各國,因經論所用語言為巴利語,故這一系佛教又被稱為巴利語系佛教,又名南傳佛教。
  • 談談漢藏佛教交流的重要性,詳解其中教徒的幾個錯誤觀念!
    編輯:藏傳 vs 漢傳很多華人在佛教圈多年之後接觸到了藏傳佛教,旋即被其佛學院系統所吸引,或年年參加請法團到印度在某些大師坐前聽受五天到十天的某部大論,或努力地學習藏語想要懂得辯經、上佛學院,這些對於法的欲求都是非常值得讚賞的
  • 2019年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這是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第九次舉辦藏傳佛教教義闡釋研討會,已經成為藏傳佛教教義闡釋的陣地、學術交流的平臺、成果展示的窗口。來自西藏和四省藏區各教派知名寺廟的負責人和藏語系佛學院師生代表,來自新疆、內蒙、河北、陝西、遼寧等省區的藏傳佛教人士代表,來自上海、福建、陝西、雲南等地的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人士代表,以及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家學者、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經師和學員代表共百餘人參加開幕式。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這些殿堂內滿供著藏傳佛教神像、佛塔、佛經、祭法器,組成了紫禁城中一個神秘的藏傳佛教世界。故宮佛堂香爐中的灰還是滿滿的,幾百年來沒有動過,如同一個凝固的歷史空間,它最真實地反映出清帝對藏傳佛教的信仰實況。清帝何以對藏傳佛教情有獨鍾?有政治上的緊密聯繫原因,也因滿族民族文化與蒙藏民族更為接近,藏傳佛教講究密宗修煉,可以快速成佛,所以更合清代帝王的口味。
  •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有人說他只是發揚了佛教,真相究竟如何呢?
    佛的梵文為Buddha,意為「覺悟」,漢譯音為「佛陀」,這就是釋迦牟尼和佛教的由來。證道的釋迦牟尼廣收弟子,廣大門庭,由於他的教義淺顯易懂,所以發展很快,這一時期大家思想一致,行動一致,也被稱為「和合一味」時期。但在釋迦牟尼死後一百年,佛教卻發生了分裂,。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作為藏傳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藏區為什麼會出現道家文化特色的「九宮八卦」圖案,並以此作為護身符?而且從佛教理論而言,佔卜、算卦等是佛經明文禁止出家比丘不許從事的活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這要從兩方面說起。
  • 佛教:學佛的人,哪些必須吃素?如何判斷?學佛吃肉有什麼後果?
    一般漢地和藏區,信佛的人都認同吃素,因為可以少傷害動物,培養慈悲心。但不信佛的人抬槓,植物也有知覺,吃動物不慈悲,那吃植物不也一樣?其實吃不吃素,並非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修的是什麼,該不該吃素。假如你學的是漢傳佛教,前面說過,裡面是三分佛教七分天道,天道喜歡清靜,你就吃素最好。
  • 聖潔天堂 佛教興盛——西藏藏傳佛教興旺見聞錄
    記者發現,有一老者,行動極不便,由家人陪護而至,當老者拜完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被抬扶出來時,竟情不能已、熱淚橫流…… 2015年度藏傳佛教晉升格西拉讓巴立宗答辯現場山南地區昌珠寺僧人剛祖拉說原來的僧舍破舊矮小昏暗,冬天寒風呼呼地往裡灌,冷得讓人瑟瑟發抖,很難靜下心來念經修行,而且沒有廁所和洗澡間,吃水還要到2裡遠的河裡挑,日子過得很艱苦。現在大不一樣,記者見到,如今新修兩處僧舍,剛組拉住在其中一個兩層樓的僧舍,還配有一個綠意盎然的院子。在綠樹掩映的林芝,許多僧尼已經或正在告別「夏天熱死人、冬天冷死人、蚊子咬死人」木板房。
  • 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五臺山,也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經常免費收到最新的文章,完全是免費訂閱。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華山並稱為四大佛教名山,素有「金五臺,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並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規模宏大的寺廟建築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臺為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
  • 傳承:素食和放生是漢傳佛教環保的福音
    這中間,多數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佛教。但是,也有人從佛典中找出證據,提出異議,認為佛教並不是環保主義的支持者。異議者所依據的佛典僅限於上座部佛教聖典,所以,觀點的偏頗是難免的。事實上,漢傳佛教中就有兩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是於環保直接有益的,它們分別是素食和放生。的確,就環保而言,早期佛教並不是像某些人所認為的那樣理想。
  • 九宮八卦牌明明是道家產物,為何卻在藏傳佛教中盛行?
    在藏傳佛教中九宮八卦牌很是受眾,信眾感覺用各種材料製作會有相應的法力,尤其是天鐵類外來物質,助其避禍驅邪,至於佛教為何對五行八卦如此青睞就不得而知了。下面欣賞一些藏地的九宮八卦牌子,單純地感受一下這種作品的漆古之美吧!西藏大年份黑漆古藏傳九宮八卦牌,為保護用銅鑲嵌一圈,包漿渾厚,磨損到位,模版清晰,用黑白藥師與老蜜蠟珠子搭配編一根小繩,有緣人們品一品吧。
  • 盛極一時的吐蕃帝國,在信仰佛教之後,逐漸失去了戰鬥力
    盛極一時的吐蕃帝國,在信仰佛教之後,逐漸失去了戰鬥力!西方學者在談到古代東亞歷史的時候,常常這樣說:漢族是東亞唯一的文明民族,但是被一群野蠻民族包裹著。這裡的野蠻民族,並不是風俗上的野蠻,而是文明上的未開化。
  • 佛教界必讀:從雞足山隱修僧看佛教精神的回歸
    因為,佛教隱修僧,絕非只此一人。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即便人所不知,祖國的林泉山間也從來不乏隱修人。有人指責漢傳佛教在大陸斷了修行的傳統,但大陸的隱修僧卻日復一日在修行。也有人擔憂臺灣佛教環境過於「高大上」,但來自寶島的叢林苦修者從未中斷過修行的腳步,甚至成為最後的堅守者。
  • 在藏傳佛教中,一處補生彌勒佛坐像有什麼特殊含義{一}
    但在藏傳佛教中,源於佛像繪製經的彌勒形象,卻有著更深刻的哲學含義……彌勒(梵文Maitreya,藏文Jampa)意為「慈心」,故亦稱為「慈氏」。按照大乘佛教觀點來看,彌勒其實於無量劫以前早已成佛,但現在住在兜率天內院淨土中,待將來時機成熟的時候,即應眾生之因緣而在未來人間,龍華樹下示現如同釋迦牟尼佛那樣的成佛事跡。
  • 桑耶寺:一座象徵佛教宇宙組成基本單位「一世界」的寺院
    藏傳佛教寺院從建築角度而言,和漢地寺院建築秉承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沿中軸線兩側呈對稱性布局不同,絕大多數都有著因地制宜的地域特色,藏傳佛教寺院或是依山而建,或是在平壩草原上一字攤開,且整座寺院為開放式——一般來說除了大寺院的經廓具有部分圍牆功能外,寺院鮮有圍牆。
  • 珠康:藏傳佛教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
    此外,佛教典籍也得到保護和傳承:藏文《中華大藏經·丹珠爾》、《藏漢對照西藏大藏經總目錄》、《因明七論莊嚴華釋》等陸續整理出版,刊印大量藏傳佛教的儀軌、傳記、論著等經典的單行本。《西藏宗教源流與教派研究》、《貝葉經的整理、研究》、《活佛轉世制度》等宗教研究機構、高僧、學者的有關佛教專著都正式出版發行。
  • 電影《喜馬拉雅》中的藏傳佛教
    佛教從7世紀傳入藏族地區,到現在已經與藏族人民的生活水乳相融。在此之前,藏族有原始宗教和苯教,佛教傳入之後,兩者有所整合,包括原始宗教中一些儀式性的東西等等,融入到佛教中,形成了有別於佛教和藏族原始宗教的藏傳佛教。藏族全民性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對藏族人民的影響可謂是極其深刻而久遠。 電影《喜馬拉雅》中處處可以看到藏傳佛教的印跡。
  • 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須彌山山腰上有一座山,山上有四個山頭,四大天王各居一山護一部洲(四大部洲,即東勝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其中,持國天王居住在須彌山山腰東部黃金堙,負責守護東勝神州;增長天王居住在須彌山山腰南部琉璃堙,負責守護南瞻部洲;廣目天王居住在須彌山山腰西部白銀堙,負責守護西牛賀洲;多聞天王居住在須彌山山腰北部水晶堙,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他們最常見的形象就是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