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天堂 佛教興盛——西藏藏傳佛教興旺見聞錄

2020-12-06 人民網

    清康熙年間,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讚譽藏地佛教興盛「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一晃,300多年過去了。在2015年8月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前夕,記者奔走在雪域高原,給人留下更深更多印象的除了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之外,就是那幾乎無處不在的濃鬱佛教氣息……

    夕陽西下,拉薩最喧鬧的八廓街上立時出現了一幅幅動人的「磕長頭」景觀:虔誠的佛教徒,手戴護具,膝裹護膝,沿著以大昭寺為中心的傳統「轉經道」順時針朝拜,口誦真言,三步一磕,五體投地匍匐,雙手向前直伸……當地居民次仁講到,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從遙遠的家鄉出發,靠著堅強的信念,不懼千難萬苦,一直磕到「聖城」拉薩。他說,到秋末冬初農閒時,從各農牧區來的人要比現在多得多……

    有著1300餘年悠久歷史的大昭寺,既是一座供奉眾多佛像及聖物的殿堂,也被佛教徒視為宇宙的理想模式:壇城的真實再現,其在藏地佛教信徒心目中莊嚴而神聖。寺院門前香火繚繞,酥油燈閃爍著明亮的火焰,空氣中瀰漫著桑煙的芳香。在寺院門前那塊並不寬闊的地方擠滿了原地磕長頭者,歷代信徒們的叩拜在黝黑髮亮的青石板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印痕。走進寺內,參觀者、朝拜者絡繹不絕,摩肩擦踵。記者發現,有一老者,行動極不便,由家人陪護而至,當老者拜完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被抬扶出來時,竟情不能已、熱淚橫流……

2015年度藏傳佛教晉升格西拉讓巴立宗答辯現場。  記者 扎西 攝

拉薩扎葉巴寺的轉經筒。 記者 楊慶軍 攝

    沿拉薩市金珠路一小巷入內,一條青石地板幽徑便呈現在眼前,幽徑兩邊黃色的牆上繪著寶傘、金魚、白海螺、吉祥結等八吉祥徽,拾級而上,一堆堆碼疊整齊的瑪尼石刻在山上仿佛在向山下轉經的人們闡釋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而轉經道兩旁長近千米的石壁上遍布釋迦牟尼佛、四臂觀音、藥師佛等石刻或彩繪,令人仿佛置身忽隱忽閃的靈鷲山,佛國就在眼前……早晚時分,手持經桶、念珠的轉經人流,首尾相連、蔚為壯觀。記者多次光臨此地,既為藏民族虔誠的宗教信仰所感動,也感念政府前幾年投巨資為這些信教群眾「修路、加固山體、安置防護欄等」所做的功德。

    僧人們生活的極大改善是西藏各地寺廟建設中的大事。山南地區昌珠寺僧人剛祖拉說原來的僧舍破舊矮小昏暗,冬天寒風呼呼地往裡灌,冷得讓人瑟瑟發抖,很難靜下心來念經修行,而且沒有廁所和洗澡間,吃水還要到2裡遠的河裡挑,日子過得很艱苦。現在大不一樣,記者見到,如今新修兩處僧舍,剛組拉住在其中一個兩層樓的僧舍,還配有一個綠意盎然的院子。在綠樹掩映的林芝,許多僧尼已經或正在告別「夏天熱死人、冬天冷死人、蚊子咬死人」木板房。「得病有醫保,老了有養老……」,各種困擾僧人專心修行的現實生活問題業已成為過去。

    「以戒為師,無戒無法。」現在,西藏各地寺廟對僧人的請銷假、舉辦佛事活動、財務、學習等管理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林芝喇嘛嶺寺寺管會副主任貢嘎講到,寺管會不定期要組織僧尼學習,內容廣泛,涉及有關宗教的各種政策、僧尼的各種優惠政策,法律與時政等。僧尼外出辦事,必須請假批准。舉辦大型佛事活動要根據不同的參會人數分別申請。對於僧人學習政策及法律法規等,貢嘎說,在現代社會學習這些很有必要,既有利於僧尼了解社會,也有助於對宗教教義做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以臻「深解實相,善達方便」。

    藏傳佛教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在記者走過的寺廟裡,皆能感受到黨和政府對這份文化不遺餘力的保護:對布達拉宮進行的大規模維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古建築保護史上的奇蹟,對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2008年起,國家又投入5.7億元實施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哲蚌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佛教典籍也得到保護和傳承:藏文《中華大藏經·丹珠爾》、《藏漢對照西藏大藏經總目錄》、《因明七論莊嚴華釋》等陸續整理出版,刊印大量藏傳佛教的儀軌、傳記、論著等經典的單行本。《西藏宗教源流與教派研究》、《貝葉經的整理、研究》、《活佛轉世制度》等宗教研究機構、高僧、學者的有關佛教專著都正式出版發行。

    西藏自治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的領導告訴記者,積極探索和構建寺廟管理長效機制,是西藏自治區一直探索的一個重大課題。從2011年底開始,西藏自治區陸續選派7000多名優秀幹部駐進全區1787座寺廟,與高僧大德和僧尼代表一起組成寺廟管理委員會或片區管委會,共同落實教育、管理和服務職能。西藏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布窮認為:「2011年出臺實施的創新寺廟管理工作是一項從『管理』向『服務』轉型的工程。」多年的實踐也證明,該舉措有助於廣大僧尼潛心修法、愛國護教,極富成效、善莫大焉!

    西藏的宗教,尤其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藏傳佛教在西藏有著廣泛的群眾和社會基礎,對西藏社會的影響很大。據悉,西藏現有佛教寺廟所1700多座,住寺僧尼4.6萬餘人,活佛350餘名。

    時光飛躍,滄海桑田。雪域高原經歷著變與不變。變的是追隨著整個社會的進步,不變的是桑煙依然繚繞、佛音依然蕩漾……

相關焦點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自九世紀開始,藏傳佛教就於敦煌等地和漢傳佛教展開了很深的交流。自十世紀中至十二世紀,以新譯密咒為主體的後弘期傳統於西藏建立起來,差不多同時藏傳佛教便開始積極地在西域和中原地區傳播和擴張。除了在西夏佔絕對主導地位之外,藏傳佛教於整個蒙元時代也是蒙古帝國佛教的主流,元代的帝師全是來自薩迦的西藏喇嘛,管領天下釋教。
  • ...佛教教義闡釋論壇暨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研討會在西藏日喀則...
    9月10日,中國佛協西藏分會第四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暨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研討會在西藏日喀則舉行。論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落實區黨委、政府和吳英傑書記有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深入開展教義闡釋。論壇表彰了優秀論文作者、優秀組織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來自區內各大寺廟的20名高僧大德作了闡釋演講。
  • 藏傳佛教高僧大德:中央為西藏宗教發展指明「正見」
    中新社拉薩9月18日電 題:藏傳佛教高僧大德:中央為西藏宗教發展指明「正見」  作者 江飛波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部分重點提出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要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近日,西藏山南桑耶寺赤松五明堪布達娃次仁對中新社記者稱,他所在的桑耶寺便是一座見證了西藏佛教與中原文化融合發展的千年古剎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從永樂到明憲宗、明武宗都熱心藏傳佛教,宮廷內佛事活動頻繁。西藏僧人地位極高。明朝前期留住北京的藏僧常在兩千人以上。京內建了五塔寺、法海寺等不少與藏傳佛教相關的寺院。清帝充分了解藏傳佛教在蒙藏地區的重要影響,把「興黃安蒙」作為鞏固蒙藏邊疆的重要國策貫徹始終。尊崇達賴、班禪、章嘉、哲布尊丹巴等黃教領袖,給予崇高的地位。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白居寺舉行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專題圖片展覽
    8月16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白居寺舉行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專題圖片展覽,深入宣傳講解了藏傳佛教的歷史淵源和教派分布,著重宣傳講解了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工作的關心支持,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更加直觀的介紹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的由來和歷代中央政府對各教派主要活佛的冊封,讓廣大僧尼深刻了解藏傳佛教的發展離不開歷代中央政府支持的歷史事實
  • 珠康:藏傳佛教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
    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西藏宗教事務健康有序發展,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有力保障,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對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珠康·土登克珠生於西藏那曲縣,是第七世珠康活佛,同時,他也是全國政協常委、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身兼數職的珠康曾戲稱自己是「最忙」活佛。
  • 寫在《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頒布之際
    公元十三世紀,西藏成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下的一個行政區域。忽必烈封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後,人們開始稱西藏高僧為「活佛」。    活佛轉世制度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公元13世紀中期,蒙古大汗蒙哥冊封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首領噶瑪拔希為國師,並賜金邊黑帽和金印。公元1283年,噶瑪拔希圓寂。
  • 電影《喜馬拉雅》中的藏傳佛教
    佛教從7世紀傳入藏族地區,到現在已經與藏族人民的生活水乳相融。在此之前,藏族有原始宗教和苯教,佛教傳入之後,兩者有所整合,包括原始宗教中一些儀式性的東西等等,融入到佛教中,形成了有別於佛教和藏族原始宗教的藏傳佛教。藏族全民性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對藏族人民的影響可謂是極其深刻而久遠。 電影《喜馬拉雅》中處處可以看到藏傳佛教的印跡。
  • 2019年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央西藏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斯塔,全國人大常委、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院長嘉木樣活佛,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鄭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副會長直貢瓊倉活佛,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全柏音、中國西藏雜誌社社長公保等嘉賓出席開幕式。
  • 藏傳佛教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考試在拉薩舉行(圖)
    2006年度藏傳佛教學經僧人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終考立宗活動暨頒證儀式現場    2006年度藏傳佛教學經僧人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終考立宗活動上的激烈辯經    佛協西藏分會會長珠康·土登克珠在致賀詞
  • 你所不知道的藏傳佛教吉祥八寶圖(圖)
    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視為名聲遠揚三千世界之象徵,即象徵著達摩迴蕩不息的聲音,也代表佛陀之語,故法會之際常吹鳴海螺。 寶瓶 藏語稱"崩巴"。藏傳佛教寺院中的瓶內裝淨水(甘露)和寶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樹。藏傳佛教認為寶瓶象徵著阿彌陀佛,因而也象徵著靈魂的永生不死,代表佛陀之喉嚨。
  •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實現了活佛轉世管理的法制化
    2007年7月18日,國家宗教事務局頒布《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並於同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 楊永純: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是「行動的法」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將國會通過的「2020年西藏政策與支持法案」籤署成「法」。這是美方炮製的又一部以法之名幹涉他國內政的惡法。該法案將中國國家依法規制藏傳佛教轉世傳承的規範體系承認為「轉世制度」,卻對制度產生的歷史事實、法理邏輯、倫理基礎、制度精義等表現出罕見的無知。
  • 從唐卡展看藏傳佛教的圖紋與「淨域虔心」
    從現場的唐卡可以欣賞與解讀藏傳佛教中的一些圖紋。唐卡中的男女神祗擁抱與歷史信息在談到唐卡之前,不妨先簡單了解一下佛教的體系,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南傳佛教,並稱三大佛教體系。這一簡單的劃分法主要從其流傳的地域以及典籍所使用的語言考慮。其中,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而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
  • 藏傳佛教活佛也分等級?排名地位大公開!
    2005年中國政府發布的《中國宗教概況》稱中國境內現有藏傳佛教寺院3000餘座,經認證的活佛有1700 餘人;2013 年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西藏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則稱西藏目前有活佛358 名。但是四川省藏傳佛教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煒明介紹說,如果把各教派寺院自行認定的以及各種假冒的活佛加在一起,其數量恐怕早已過萬。
  • 藏傳佛教「拓然巴」2019年招考在四川甘孜熙日森佛學院舉行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拓然巴」高級學銜2019年招生考試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佐欽寺熙日森佛學院舉行。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於1987年創立,以專門培養藏傳佛教愛國愛教高級人才。該院「拓然巴」藏傳佛教學銜制度,繼承和借鑑了藏傳佛教各教派傳統學銜的晉升制度,得到了藏傳佛教界的廣泛認可。
  • 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迪慶梅裡雪山
    梅裡雪山是藏傳八大神山之一。(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盧海林)大多數人到了德欽,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到梅裡雪山。來過的人都說,看到梅裡雪山,任何人都會受到強烈的震撼,這種震撼來自心靈深處。
  • 「西藏文化集」地處內陸高原,這種海螺卻成了藏傳佛教「聖物」!
    在藏傳佛教中右旋海螺被認為是和平、安謐的象徵,能為人們帶來幸福美滿,更被認為是佛陀教義至高無上的象徵。《大日經》中記載:「汝於今日,轉於救世輪,其音普周遍,吹無上法螺」。,但西藏人民對海洋卻有著無限嚮往。
  • 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
    噶丹·松贊林寺是 雲南 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藏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和很多景區一樣,松贊林寺依靠景區的區間車進出,寺廟很大,依山而建,參觀寺廟需要爬很高的樓梯,寺廟裡面有專門講解的人員,應該也是藏傳佛教的信徒,講解員會專門帶你從一定規律的門進出。從而向你灌輸藏傳佛教的思想理論,個人感覺這樣的灌輸方法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如果接受不了一些說法和做法會比較壓抑,所以進入寺廟參觀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信仰自由,敬畏神明。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星象符號
    太陽(藏文:Nyi-ma)月亮(藏文:Zla-ba)作為我們世界主要的發光體,太陽和月亮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星象符號之一。傳統的藏族會將紅色或者金色的太陽視作陰性的智慧,而白色的月亮則代表了陽性的慈悲或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