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高僧大德:中央為西藏宗教發展指明「正見」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拉薩9月18日電 題:藏傳佛教高僧大德:中央為西藏宗教發展指明「正見」

  作者 江飛波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部分重點提出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要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近日,西藏山南桑耶寺赤松五明堪布達娃次仁對中新社記者稱,他所在的桑耶寺便是一座見證了西藏佛教與中原文化融合發展的千年古剎。

  他認為,此次座談會提出的「必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等內容為西藏宗教發展指明了「正見」。

  始建於公元8世紀的桑耶寺位於雅魯藏布江中遊,寺內建築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漢及南亞風格。達娃次仁介紹,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備佛、法、僧三寶的寺院,在藏傳佛教界擁有崇高的地位。

  他說,近5年來,西藏官方先後投入約1億元人民幣,對桑耶寺各佛殿、佛塔、修行洞等進行保護性修繕,且寺廟的僧人均納入社保體系。「上世紀,信眾經濟條件有限,供養的物資也不豐富,僧人們日子過得清苦。」達娃次仁說,如今僧人們衣食無憂,可以專心修行、弘揚佛法。

  「之前信眾來朝佛,大多只能從桑耶渡口坐船過來,路途顛簸。現在桑耶寺已經通了高速公路。」達娃次仁還提到了西藏著名的青樸修行地,目前該地有250餘位修行者和居士等,其中部分是來自中國內地的漢族信眾。

  日喀則薩迦寺擁有900多年歷史,該寺金剛上師班典頓玉系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副會長,今年56歲的他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最早「走出高原」的僧才之一。

  「上世紀90年代,我到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學習。我記得大約是2003年,我擁有了第一臺翻蓋式手機,此後我還學會了上網。」班典頓玉說,那時就覺得,世界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藏傳佛教要與時俱進才不會落後於時代。

  他向記者展示出差訪學時攜帶的筆記本電腦,「我的文件、文檔都是自己用電腦處理。」班典頓玉說,近年,他陸續在整理薩迦寺的古籍。「我整理了兩套關於薩迦寺的文集文獻,均已正式出版上市。這些文集文獻的出版,對於薩迦寺的文化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

  班典頓玉還擔任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文高級編輯,他認為,通過近年來政府保護資金的充足投入,以及相關措施的出臺,西藏各寺廟的古籍文獻正處於最好的保護時期。

  拉薩市林周縣赤龍寺第七世曲仲活佛是位「80後」,屬藏傳佛教噶舉派。他說,自己出生於林周縣農牧民家庭,自小出家,於2007年被正式認定為第七世曲仲活佛。

  曲仲認為,此次座談會提出的「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對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現實情況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他說,活佛轉世制度系噶舉派創始於13世紀,此後被格魯派借用。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冊封五世達賴;1731年,康熙皇帝冊封五世班禪。清朝政府由此正式確認了達賴和班禪活佛系統的名號及地位。

  按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製,達賴和班禪的轉世事務必須經打卦觀湖、國內尋訪、金瓶掣籤等一系列程序,最後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曲仲說,活佛轉世必須依法依規開展,只有堅持遵循歷史定製原則才能確保活佛轉世系統的健康傳承。(完)

相關焦點

  • ...佛教教義闡釋論壇暨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研討會在西藏日喀則...
    9月10日,中國佛協西藏分會第四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暨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研討會在西藏日喀則舉行。論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落實區黨委、政府和吳英傑書記有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深入開展教義闡釋。論壇表彰了優秀論文作者、優秀組織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來自區內各大寺廟的20名高僧大德作了闡釋演講。
  • 珠康:藏傳佛教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
    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西藏宗教事務健康有序發展,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有力保障,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對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珠康·土登克珠生於西藏那曲縣,是第七世珠康活佛,同時,他也是全國政協常委、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身兼數職的珠康曾戲稱自己是「最忙」活佛。
  • 聖潔天堂 佛教興盛——西藏藏傳佛教興旺見聞錄
    記者多次光臨此地,既為藏民族虔誠的宗教信仰所感動,也感念政府前幾年投巨資為這些信教群眾「修路、加固山體、安置防護欄等」所做的功德。     僧人們生活的極大改善是西藏各地寺廟建設中的大事。山南地區昌珠寺僧人剛祖拉說原來的僧舍破舊矮小昏暗,冬天寒風呼呼地往裡灌,冷得讓人瑟瑟發抖,很難靜下心來念經修行,而且沒有廁所和洗澡間,吃水還要到2裡遠的河裡挑,日子過得很艱苦。
  • 藏傳佛教活佛也分等級?排名地位大公開!
    實際上「仁波切」的意思是「珍寶」,語境與漢語的「上師」「高僧大德」相似。凡是修行有所成就的高僧都可以稱為仁波切,但仁波切不一定是活佛。2005年中國政府發布的《中國宗教概況》稱中國境內現有藏傳佛教寺院3000餘座,經認證的活佛有1700 餘人;2013 年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西藏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則稱西藏目前有活佛358 名。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此尊造像運用了漢地製作佛像的藝術手法,如多層寬扁蓮瓣的仰覆蓮座,蓮座後背光滑無蓮瓣,是一尊有「至元二年」題記的珍貴的藏傳佛教造像。元朝中央政權在建立全國統一的事業中十分重視任用西藏的政教領袖,薩迦派首領取得元帝室的敬信和支持,薩迦五祖八思巴被封為帝師,掌管總制院。總制院1264年設立,專門管理全國的佛教及西藏地方行政事物。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白居寺舉行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專題圖片展覽
    8月16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白居寺舉行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專題圖片展覽,深入宣傳講解了藏傳佛教的歷史淵源和教派分布,著重宣傳講解了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工作的關心支持,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更加直觀的介紹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的由來和歷代中央政府對各教派主要活佛的冊封,讓廣大僧尼深刻了解藏傳佛教的發展離不開歷代中央政府支持的歷史事實
  • 藏傳佛教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考試在拉薩舉行(圖)
    2006年度藏傳佛教學經僧人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終考立宗活動暨頒證儀式現場    2006年度藏傳佛教學經僧人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終考立宗活動上的激烈辯經    佛協西藏分會會長珠康·土登克珠在致賀詞
  • 藏傳佛教密宗裡的一種材質特殊的法器,由高僧的骨頭製成的嘎吧啦
    還有關於藏地的眾多神秘傳說,有緣人可以在拉姆拉錯神湖看見自己的前世,布達拉宮下是否真的有通往香格裡拉的通道,希特勒為什麼兩次派手下來西藏調查。今天來了解一下材質特殊,普通人敬而遠之,而信徒虔誠供奉的--嘎吧啦。這是一種藏傳佛教密宗裡一種由人骨製成的法器,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恐怖,一般人還沒這個資格呢,唯有高僧大德的頭骨眉輪骨、指骨製成的才叫嘎吧啦。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明永樂皇帝曾邀請大量著名的西藏喇嘛來內地傳法,分別賜封給他們「法王」「教王」和「國師」等顯赫的稱號,準許他們常住北京傳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漢譯藏文密教文獻,大部分都出自明代。明初很多著名的漢族高僧,如智光國師等,實際上也是藏傳佛教的傳人,漢藏佛教於明代得到了更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 寫在《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頒布之際
    一、歷代中央政府對活佛轉世的管理    「活佛」一詞最早出現於元代,藏語稱「朱古」(sprul-sku),是「朱貝古」(sprul-pavi-sku)的縮語,意為「幻化」或「化身」。公元十三世紀,西藏成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下的一個行政區域。忽必烈封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後,人們開始稱西藏高僧為「活佛」。
  • 日喀則佛教協會深入定日縣宗教領域開展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日喀則市佛教協會會長班典頓玉帶隊的日喀則市佛教協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宣講團到定日縣開展宣講活動。    宣講會上,班典頓玉結合自身體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刻解讀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重要意義及「十個必須」「四件大事」「四個確保」「五個有利於」的豐富內涵。
  • 2019年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央西藏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斯塔,全國人大常委、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院長嘉木樣活佛,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鄭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副會長直貢瓊倉活佛,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全柏音、中國西藏雜誌社社長公保等嘉賓出席開幕式。
  • 讓你見識藏傳佛教最高禮儀
    △班禪在扎什倫布寺接受高僧大德朝拜攝影宋家麗 藏傳佛教最高禮儀 班禪大師這次回到駐錫地,僧人是以藏傳佛教最高禮儀迎接的。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供奉於此的佛祖釋迦牟尼和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宗喀巴的佛像虔誠叩拜,並與眾僧共同念誦經文。然後,他回到寢宮拉讓殿。 當天下午16時許,在扎什倫布寺日光殿,班禪登上法座,接受了扎什倫布寺管委會僧人成員、高僧的虔誠朝拜。班禪為他們一一摸頂賜福,賜贈護結,並帶領高僧進行了誦經祈禱。
  • 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將在央視播出
    佛教在線訊 高清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即將在央視4套播出。本片以寺院的幾度興衰、法師的跌宕命運和法脈的波折傳承為線索,第一階段製作完成的46集(每集30分鐘)是從百餘個選題中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22座寺院和3位法師為主題,涉及漢傳佛教四大名山、八宗祖庭、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 楊永純: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是「行動的法」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將國會通過的「2020年西藏政策與支持法案」籤署成「法」。這是美方炮製的又一部以法之名幹涉他國內政的惡法。該法案將中國國家依法規制藏傳佛教轉世傳承的規範體系承認為「轉世制度」,卻對制度產生的歷史事實、法理邏輯、倫理基礎、制度精義等表現出罕見的無知。
  •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實現了活佛轉世管理的法制化
    這是我國政府貫徹實施《宗教事務條例》,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又一重要舉措。十幾年過去了,我國關於藏傳佛教活佛的法規舉措已日趨完善,活佛轉世制度得到充分尊重和完整傳承。  獨創。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為解決教派和寺廟首領傳承,依據西藏古老的靈魂觀念和佛教特有的化身理論而創立的一種特有的傳承制度。  嚴謹。活佛轉世中最為重要的3個宗教儀軌:祈禱轉世、問卜和觀看聖湖顯影、密訪遴選。  金瓶掣籤。
  • 藏傳佛教「拓然巴」2019年招考在四川甘孜熙日森佛學院舉行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拓然巴」高級學銜2019年招生考試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佐欽寺熙日森佛學院舉行。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於1987年創立,以專門培養藏傳佛教愛國愛教高級人才。該院「拓然巴」藏傳佛教學銜制度,繼承和借鑑了藏傳佛教各教派傳統學銜的晉升制度,得到了藏傳佛教界的廣泛認可。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印度金剛乘佛教盛行,主要尊奉《大日經》、《金剛頂經》及密法儀軌等經論,並盛行於我國西藏、內蒙古地區和蒙古國,因經論所用語言為藏語,故這一系佛教又被稱為藏語系佛教,又名藏傳佛教。印度三個時期形成的小乘、大乘、金剛乘佛教,後後含攝前前,雖然都名為佛教,但教理教義和修行方式等宗教形態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