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一時的吐蕃帝國,在信仰佛教之後,逐漸失去了戰鬥力

2020-12-04 胖子不絕秀人文

盛極一時的吐蕃帝國,在信仰佛教之後,逐漸失去了戰鬥力!

西方學者在談到古代東亞歷史的時候,常常這樣說:漢族是東亞唯一的文明民族,但是被一群野蠻民族包裹著。這裡的野蠻民族,並不是風俗上的野蠻,而是文明上的未開化。野蠻民族分為兩種,一種是遊牧民族,分布在北方和西部;一種是農耕、採集民族,分布在南方。

但是現代中國人,基本上對南方少數民族沒什麼印象。這主要是因為,在歷史上,在漢族的武力徵服、文化同化下,南方少數民族毫無還手之力,不是成為了漢族的一部分,就是被消滅,或者遷徙到了東南亞。但是遊牧民族非常可怕,他們人數很少,但是經常入主中原。

為什麼這些遊牧民族如此厲害?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生活的地區,海拔比較高。也就是說,遊牧民族的軍隊,攻打漢族的軍隊,屬於「下山」。而漢族的軍隊,要想攻打他們,屬於「上山」。東亞主要有兩個高原,一個是西部的青藏高原,一個是北方的蒙古高原。

但是,在歷史上,青藏高原的遊牧民族,進攻內地的時候比較少;而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進攻中原的時候比較多。同屬高原地區的遊牧民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區別呢?其實,在唐朝時期,青藏高原的吐蕃人,也是非常兇猛的。他們屢次劫掠大唐,侵佔了不少土地。

但是到了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吐蕃諸部,再也沒能完成統一,而且再也沒有了劫掠中原的實力。有的人覺得,這是因為佛教不吃肉,他們沒有力氣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因為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不同,他們是可以吃肉的。南朝以前,漢傳佛教也可以吃,後來就禁止了。

佛教怎樣影響了青藏高原的民族?使他們變得「溫順」了?其實,在元朝的時候,佛教傳入蒙古高原,所以到了明朝,漠北蒙古人的侵略性就大不如前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可能是佛教觀念中的「慈悲心」。因為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信仰佛教的士兵,看到這種慘狀,就不想打仗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吐蕃帝國究竟多強大?吐蕃帝國是怎麼毀滅的?
    歷史上的吐蕃帝國究竟多強大?吐蕃帝國是怎麼毀滅的?   吐蕃的確可以說陪伴唐朝走完一生,兩個帝國幾乎同時建立,交往爭鬥幾百年,又幾乎同時滅亡。唐朝的歷史大家比較清楚了,這裡就簡要介紹和分析吐蕃的興衰之路。
  •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吐蕃帝國是西藏地區歷史上第一個有著明確史料記載的少數民族政權,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吐蕃帝國的實際立國者被認為是松贊幹布。青藏高原原本分布著許多少數民族部落,後來這些部落被吐蕃帝國統一,統一之後,青藏高原地區社會經濟得到發展,中原文化的傳入使青藏地區逐漸開化,古代藏族地區也第一次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
  • 揭秘吐蕃王朝的終極密碼和預言
    祿東贊晚年聽政松贊幹布孫子芒松芒贊,穩定了吐蕃政權。祿東贊藏在密室的預言是,在松贊幹布玄孫代,名字中有赤與德的贊普是,吐蕃將成為信仰佛教的世界。松贊幹布之前,包括吐蕃在內的青藏高原上普遍信仰雍仲本教佛教,漢地佛教和印度佛教也有傳入青藏高原,但是影響範圍較小。佛形心印「卍」就起源於距今約2萬多年前的早期的雍仲本教佛教,至今被佛教各界使用。但在松贊幹布之後,雍仲本教佛教和印度佛教是共存的,吐蕃王室部分信仰印度佛教密教,與雍仲本教佛教形成兩大宗教派系。
  • 與唐朝同生同死的吐蕃帝國
    在唐朝崛起的時候,吐蕃也在崛起,在唐朝衰落的時候,吐蕃也在衰落,在唐朝四分五裂名存實亡的時候,吐蕃也一樣地方割據走向末路。在中國的歷史上總會出現一個強敵來與王朝抗衡,其他王朝外敵均在北方,唯獨唐朝徵服北方後,卻被西方的吐蕃擋住。
  • 帝國的詭詐——唐朝的反間計,吐蕃為何屢屢中招?
    大帝國的詭詐:必殺軍神論欽陵的陽謀,終結了吐蕃的一個時代》中,講到了唐朝用反間計,逼殺吐蕃軍神這次倒在反間計下的,是吐蕃另一個權臣世家「韋」氏。為什麼相同的計謀,吐蕃會屢屢中招呢?我們通過反間計成功的另外一個案例,來解析一下吐蕃君臣政治的結構。
  • 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 歷史宗教信仰
    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歷史及宗教信仰。  拉達克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歷史上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現絕大部分由印度實際控制。  拉達克面積4 5110平方公裡。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首府列城(Leh)。主要語言為藏語(拉達克方言)和烏爾都語。
  • 吐蕃強盛時期佔領過恆河流域嗎
    春秋戰國時代發羌、迷唐等羌族部落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並逐漸和當地土著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個部落。《新唐書》援引《後漢書》以來諸史籍認為「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岷間」。在西羌諸部中的發羌、唐旄早在公元1~2世紀時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其地距中原絕遠,互無往還。《新唐書》據此認定吐蕃人系發羌的後裔。
  • 吐蕃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不南下進攻印度,一舉拿下印度?
    吐蕃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不南下進攻印度,一舉拿下印度?吐蕃帝國是在青藏高原上存在過的一顆明珠,曾經它的光芒足以震懾東方,在中國古代發生過很多次遊牧文明跟農耕文明的碰撞,很多時候這些放牧的民族擁有強健的體魄,在性格上也比較的曠野,但是在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之後,開始發展農業,畢竟在古代農業才是立國之本,但是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卻實現了遊牧和農耕這兩種文明的融合,也是在歷史上很少見的。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除了在西夏佔絕對主導地位之外,藏傳佛教於整個蒙元時代也是蒙古帝國佛教的主流,元代的帝師全是來自薩迦的西藏喇嘛,管領天下釋教。於西夏和元朝,西夏人、畏兀兒人和蒙古人相繼皈依了藏傳佛教,古代畏兀兒人有近五百年信仰藏傳佛教的歷史,而西夏人,即使在進入元朝之後,也依然還是藏傳佛教徒,元初著名惡僧楊璉真迦就是西夏遺民,他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江南釋教總統」,於南宋舊都臨安(今杭州)幹出了許多令人髮指的勾當。
  •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啥卻在印度逐漸沒落,如今僅剩500萬信徒?
    現如今佛教在中國擁有不少信徒,但是在印度卻逐漸消失了,大部分印度人都信仰印度教。印度領導人訪問中國的時候,還經常拜訪中國的佛寺,還向中國贈送了印度的佛像。東漢時期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公元68年東漢都城洛陽建立第一座佛寺,因為當時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著佛經來到洛陽,因此這座佛寺被稱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官方修建的寺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歷來被中國佛教徒視為「祖庭」。佛教傳入中國後迅速開枝散葉,並且通過中國傳入了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反觀佛教起源地印度,佛教卻逐漸沒落了,這是為什麼呢?
  • 全盛時的吐蕃可與唐朝相匹敵,那它是怎麼走向滅亡的?
    盛極一時吐蕃曾經攻入過唐朝都城長安,最終又是怎麼滅亡的呢? 吐蕃王朝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是由松贊幹布所建。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就是嫁給了松贊幹布,文成公主給吐蕃帶來了大唐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使得吐蕃與大唐的關係變得親密。
  • 神秘吐蕃王朝,軍事實力完虐大唐,為何迅速覆滅回原始部落
    說起吐蕃,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尤其在看一些歷史片、武俠片,就經常會提到吐蕃的一些人物和事件,歷史上神秘的吐蕃王朝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政權呢?為何在鼎盛時期又會迅速瓦解呢?首先看看吐蕃的領土面積,8世紀末至9世紀初,吐蕃的疆域達到極盛,西起蔥嶺(今帕米爾高原)與大食(即興起於西南亞地區的阿拉伯帝國,東至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西至大西洋)接壤,東至現今甘肅省隴山、四川盆地西緣,北起天山山脈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與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與天竺接壤。
  • 阿拉伯人建立帝國後,戰鬥力為何會迅速下降,學者:安逸使人墮落
    從公元七世紀初期開始,曾默默無聞的阿拉伯人開始崛起,這些在沙漠中過著樸素生活的遊牧民,在信仰的號召下集結在了一起,將利劍指向了東方的波斯帝國和西方的拜佔庭帝國。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民族,在面對強大的帝國軍隊之時,卻常常會以少勝多,當阿拉伯人佔領拜佔庭帝國和波斯帝國一座又一座城市之後,已經沒有人敢輕視他們了。而當時的阿拉伯人之所以非常驍勇善戰,除了信仰之外,也和他們的民族性格以及生活環境有關。
  • 大唐帝國最遺憾的一場戰役,決定了之後千年的亞洲版圖(上)
    此後,唐朝在西域和中亞與吐蕃、突厥等民族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並且一度佔據上風,勢力範圍最遠擴張到了鹹海沿岸,直逼西亞。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經過了多次戰爭和政治鬥爭,阿拉伯半島上的各個部落逐漸統一成了一個阿拉伯人的穆斯林國家。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國建立了。   從建立初期開始,阿拉伯帝國就顯示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他們迅速擴張,很快打敗了拜佔庭和波斯,徵服了歐亞大陸上大量的民族,最終橫跨歐亞非三個大洲,成為了擁有廣闊疆域的大帝國。
  •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為什麼穆斯林可以在短時間內徵服拜佔庭帝國?
    而伊斯蘭文明的興起和發展則是一個神奇的事情,在穆罕穆德歸真之後開始的阿拉伯帝國大徵服,在僅僅一百年的時間裡穆斯林便幾乎掌控了世界。要知道阿拉伯帝國興起的時候只是在新月沃土上的小城鎮,而它的周圍面對的則是強大的拜佔庭帝國和薩珊帝國。
  • 世界頂級科學家潘宗光:我為什麼信仰佛教?
    「通過多年來的學佛,我深刻體會到,佛教不是一種單純的信仰,而是一門深奧淵博的哲學。『佛』是覺悟了的人,他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萬物的神,他是眾生最優秀的導師。」「在這之前我對佛教是不了解的,認為它可能是迷信的、消極的、不科學的。看了很多佛經之後,我開始認識到,佛教完全不是迷信,而且是非常科學的。」「雖然佛教和科學是兩個不同的範疇,但在我看來,兩者背後都貫穿著對因果的探索和學習。或者說,佛教與科學對因緣的探索是不謀而合的,甚至有異曲同工之妙。」
  • 大唐女皇和她的帝國
    最終,阿拉伯帝國打敗笈多帝國,於700年佔領了中亞。660年,松贊甘布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帝國。670年唐高宗即位後,吐蕃帝國開始侵擾大唐邊界。673年,唐高宗派遣名將薛仁貴率領10萬大軍與10萬吐蕃軍在大非川會戰,吐蕃軍以損失5萬的代價全殲唐軍。大非川戰役後,吐蕃軍趁機進攻河西走廊,於678年奪取河西走廊。之後,吐蕃開始進攻寧夏,並於680年佔領寧夏。
  • 唐朝最大的敵人,幾次攻陷長安,吐蕃帝國為何實力這麼強?
    ,兩邊雖然是互有勝負,但是吐蕃是直接就多次把長安給攻破了,這可以說是李唐常屈辱的事情了。整個吐蕃在西南地區可以算得上是最強的了,而且在當時整個世界來說,它也能夠和唐比肩的強國,處在那個位置的吐蕃還和西部最強的阿拉伯有過多次的交手,可以說也是它的存在間接幫助了唐避免了和阿拉伯直接的衝突,那麼這個吐蕃為什麼就能有這麼強的實力呢?
  • 「西藏文化集」地處內陸高原,這種海螺卻成了藏傳佛教「聖物」!
    另外,除實物法螺以外,右旋海螺圖案還廣泛存在於寺院、民居之中,或單獨使用,或與吉祥八寶中的另外七寶共同出現,成為凝聚了西藏同胞信仰的重要吉祥圖案之一。從實用到象徵海螺在西藏古文化中,並非一開始就是具有祈福寓意的聖物,而是歷經千年時間逐漸從實用器物轉變為凝聚信仰的「西藏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