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並非佛陀發明 而是佛陀發現的宇宙人生真相

2020-11-23 騰訊網

法爾如是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本來就是宇宙自然的法則。這法是宇宙所本有,非釋迦牟尼佛所創造、所制定。佛陀常說:「法爾如是。」意思是,他說的法在自然的法則上本來就是如此。但這法,是釋迦牟尼佛以他至高無上的智慧所發現的。

佛發現了人生宇宙的奧秘,因而自我解脫成了至尊偉大的覺者。但佛陀不因此獨善其身,更發願把這個奧秘向眾生宣說,希望眾生依他所說的教法,去學習之,以洞明此奧秘,同時去修持以成為覺者。這就是世尊說法的本懷,如宇宙般宏大的慈悲心懷。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走近佛教》

相關焦點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佛教:世事無常的真相,為什麼是佛陀證悟的第一個內容?
    上一節我們講到,佛陀講法49年,只講一個內容,那就是如何解脫苦的束縛。據說佛陀的說教,並不像我們現在講課或開會一樣,有各種會議紀要等各種記錄,而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後來為了便於記憶,遂漸演變成採取偈頌的形式,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偈語。
  • 佛學第二講——佛陀領悟的宇宙人生真理「緣起性空」是什麼?
    這個偈子完全與佛陀說的「緣起性空」理論一致,一切都是「空」的。「空」的解釋與道家的「無」不是一個意思,「性空」的意思是「不存在,不是真的不存在,而是沒有自性,不能自己做主;」「緣起」的意思是說:「這些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通過某些機緣巧合暫時聚合在了一起,他們也註定會快速消散」,所以「空」是一個聚合名詞,「緣起性空」也是佛陀領悟出的宇宙人生真理之一,我們世俗人講的「緣分」,就是從這個高大上的佛學概念裡面來的。
  • 佛陀覺悟的世間真相到底是什麼?吃齋念經就能成佛嗎?
    佛陀告訴我們,只要證悟了「緣起」,不管他是誰,都是佛陀。 但要知道的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到並不是如何成佛,也不是如何往生西方,而是這個世間一切萬法的不變真理——緣起。不懂「緣起」,不學「四聖諦」,所有的佛法修行都是空中樓閣,也算不上真正的修行,緣起是世間生壞的真相
  • 夢境能預示一個人的因果,佛陀千年前已經說過,怎麼用佛法解夢?
    很多佛弟子的夢境通常會圓融著佛法在其中,如果用解夢堪輿之術去解讀未免不透徹佛法深理。就連佛陀也曾經為侍奉他二十七年的阿難解讀夢境,為他解讀了佛弟子常常做到的七大夢境。第一夢「夢見大江海水都被烈火燃燒起來,而且火焰直衝天上!」佛陀告訴阿難:這是象徵著未來僧團中的比丘,惡向膽邊生,缺乏善心,為貪供養彼此鬥爭,這就如同澄清的海水變成了火海一般。
  • 當年在菩提樹下,佛陀在成道日,究竟證悟了什麼?
    眾生隨著業力在生死之流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常人不知心已為時,其實生死不是兩個而是同一件,是表面上看起來生命的誕生,有種種的形相種種的歡喜。生命的隕落有種種的傷感,種種的悲哀。如果醫務者的心智去觀察那麼一切皆為虛妄,死亡只不過如同舊屋殘破剝落,搬了新家而已。身體好比房子,損壞了就換一個好身體,如是而已。事實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並非真正的生死也並非真正的死。
  • 佛陀的一番話說出世間真相
    迄今為止,以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還沒有將宇宙徹底探索清楚,但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仔細的講解過有關宇宙的問題。宇宙到底有多大?佛法是這樣說的。「天無二日,世無二佛」在佛法的宇宙觀中,我們處在一個叫「娑婆」的小世界,「娑婆」世界中除宏觀可見的四大部洲和一座須彌山外,還有許多不可見的地層、海洋層、大水層、大風層等,一個「娑婆」小世界,有一日一月,數以一千計的「娑婆』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達到一千個」小千世界」,再組成一個「中千世界」;最後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三千大千世界」。
  • 佛陀究竟證悟了什麼?
    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其它的經書當然也有類似的記載,那麼,佛陀所證悟的這些內容,究竟是什麼呢?大多人都把佛陀的這段話總結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並認為佛陀所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 佛陀到底是什麼概念?
    三世多傑羌佛的成就表顯的是佛法的智慧,是無以窮盡的,尤其是內明一類,即含攝三藏和密典、宇宙有為法和無為法無窮盡的真諦。本書所列三十大類是:1. 認證祝賀類;2. 三世多傑羌佛的聖跡佛格類;3. 頂聖如來的聖量類;4. 百千萬劫難遭遇無上甚深佛法類;5. 楹聯類;6. 書法類;7. 金石類;8. 詩詞歌賦類;9. 金剛除病針類;10. 治病類;11. 製藥保健類;12. 玄妙彩寶雕類;13.
  • 佛陀傳:外道的挑戰
    佛陀覺悟之後,隨著聲名的遠播,僧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甚至其它教派(外道)的弟子也改宗歸換教,皈依佛陀的僧團。我們知道,在古老的印度這塊土地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教派,雖然這些教派人數不一,有些僅有一百多位弟子,如舍利弗和目犍連他們,也有一些有千百位弟子,如迦葉三兄弟等,但是,這些教派大多都自成一派,對於宇宙人生有著獨特的見解。儘管這些見解並非佛教意義上的究竟,但是卻促使古代印度思想產生百花齊放的局面。
  • 佛陀竟然也會生病?盲目的信仰和祈禱是「心外求法」!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是無數苦海眾生心目中的導師,為了五濁惡世的終生,佛陀將自己覺悟的法門傳給了後人,這是佛陀的初衷,也是佛陀一生都在追求的偉業。但是當佛法變成宗教之後,許多人不再把佛陀當做是覺悟的人,而是把他神明化,當做一個可以依賴和信奉的對象,諸事皆靠佛菩薩,反而忽略了自己,這是佛陀最不提倡的心外求法。在佛陀傳入我們國家之後,經歷了年前的傳承,變成了佛教上獨有的一支——漢傳佛教。漢傳佛教非常重視民眾的信仰,一些帝王也會把佛教當做統治的一種手段。這也讓真正的佛法變了味道。
  • 佛陀三種世界觀 就問你宏不宏大!
    從佛教的主體思想來看,佛教並不著重揭示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具體大小範圍等知識。因為了解這些對解決生命的終極意義並無太大的幫助,甚至會給人們帶來迷茫。 但從輔助佛法修持,作為眾生步入解脫所必須了知的知識角度,佛陀在經典中講述了三種不同的宇宙觀。在接受常規知識教育的一般人看來,這三種宇宙觀的說法可能並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互相牴觸的地方。
  • 佛陀解釋外星人形態
    ,這一發現震動全球,再次引發又一輪探索外星生命的熱潮話題。北俱盧洲眾生雖然壽命一千歲,沒有中夭現象,所以不同於南閻浮提的有情眾生,他們非常安逸快樂,因為貪著享樂而不受教化,所以聖人不去那裡說法度生,北俱盧洲的眾生也無緣聽到佛法。在我們的各大寺廟裡都有的韋馱菩薩,號稱三洲感應,即是除去沒有佛法的北俱盧洲。
  • 佛陀法力廣大,魔王波旬為什麼不害怕,甚至到跟前耀武揚威?
    熟知佛教歷史的人們在知道佛陀的同時也會知道魔王波旬的,因為他和佛陀有著好幾段的故事,一個是佛陀開悟前夕,魔王波旬的幹擾,再者是佛陀涅槃前波旬的跑到佛前要求佛陀進入涅槃,甚至揚言在未來要讓自己的徒子徒孫進入寺院中破壞佛陀的法。
  • 誰是宇宙第一活人,聖經,一本佛陀老子見證,人生與神的話語的書
    關於人生來去宇宙真相,或許,每個人自出生以來都有著相同的問題與疑惑。「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許多的問題答案,我們總習慣性從書中尋找。在某些時候,人們篤信書本知識的真理,因此而踏上了「書山有路勤為徑」的人生學習之路。然而,有一天,人們也在書中發現了,人活一世的種種苦痛,身不由己的七情六慾。有時候,讀了很多書,反而越讀越不明白自己。我們還要不要繼續讀書?
  • 瘟疫肆虐,天神在人間:耶穌,佛陀的凡人性帶來啟發
    佛教經典很多並非佛陀原創,只是他運用自身能力,將已有最高智慧結晶形成系統,加上自己的闡釋,使之流傳開來。這與耶穌的經歷相似,耶穌很多教義都來自猶太教,猶太教教義中有很多出色語句,耶穌借用這些俗語,並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使之更貼近大眾,從而得以廣泛接受。
  • 佛陀的世界觀:愛是一切的答案
    因為當時的沙門只能救度少部分人,並且方法不能被所有人接受,所以佛陀走上了苦修的道路,希望可以找到解脫的道路。因為其自身就在塵世中感受到了痛苦,並且久思不得其解,所以他由內心的召喚,走上了修行的道路。在宮中享受著榮華富貴,但他也常在思考,這世間是否還有比宮殿奢華生活更有意義的人生,但最重要得到是他生來就有一顆慈悲的心,看到眾生的痛苦,他覺得這便是是他一生的責任,一生的追求。
  • 佛陀講述外星人的生命形態
    因為類似太陽的恆星僅我們銀河系就有上千億顆,而類似銀河系的星系也已發現了超過10億個,這種情況下,認為僅僅太陽系行星的地球有高級生命,是完全不成立的。關鍵只在於我們能否找到外星人並與他們交互。美國為此特意投入巨資成立了「尋找地外智慧生命研究所」(SETI)專門尋找外星生命,只是目前還未有真正意義上的發現。事實上,在科學家們發現地外文明之前,我們現在就可以通過佛經了解地外文明。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佛的堂弟提婆達多也曾自稱和佛都是「母族成就」;季羨林認為「喬達摩」不是姓氏,而是古印度貴族依照習慣從婆羅門氏族借用來的。悉達多(Siddhāttha;Siddhārtha)又作「悉達」、「悉陀」、「悉多頞他」等,義譯有「財吉」、「成利」、「一切義成」等。一般認為這是釋迦牟尼在俗家時的本名;也有認為是後人的假託。
  • 佛陀給的困惑很多年的問題的答案,十四無記
    不過他認為哲學應將解決人類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切身問題列為首要課題,將哲學運用於解決這一問題的實踐,對人生起到實際有益的重大作用,而不應不顧人生切身的根本問題而去在那些用思辨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上鑽牛角尖。釋迦的究竟意趣,是通過修行實踐超越思辨哲學的極限,去體證超越言語思慮的終極真實。而終極真實,實際上也是多家哲學家所共同探討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