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證悟的前夜,經歷了什麼?真懂的話,修行就有方向了

2021-01-15 問過藍天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在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之後,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關於他呆在菩提樹下的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七天,另一種是七七四十九天,至於到底是哪一種,在此我們先存而不論,因為我們要探討的是另外一個主題,即佛陀在證悟的前夜,經歷了什麼?

佛像

也就是說,佛陀在悟道的前幾天,即呆在菩提樹下的那幾天,到底經歷了什麼?真懂的話,對於修行者來說,也就有了方向。關於這個問題,佛陀曾如此自述,他說:

「惡魔,怯懦的人往往無法戰勝,大多會敗於惡魔之手,但勇敢者則不一樣,勇敢的人會在與惡魔的博弈之中獲得升級或升華的喜悅,我正是這樣的人,多少個日夜以來,我一直與你們(惡魔)交戰,因為我不喜歡失敗的身軀,更不願意在失敗的痛苦中苟活,我寧願在奮戰中死去。因為我看到,其它教派(如沙門與婆羅門等)的修行者,確實有太多的人因失敗而脫離修行,我真切地體會到,他們不懂得堅持修行對於探尋真理的重要性」。

所謂的惡魔,儘管瀰漫了整個宇宙,但是惡魔的本質卻來源於內心,也就是說,世間原本並無惡魔,所謂的惡魔,其實不過自己內心的產物。

換句話說,佛陀證悟的前夜,經歷的是與惡魔或心魔的交戰,而這場交戰的地點就是在佛陀的內心之中,所以,雖然只是在菩提樹下靜坐,但內心的鬥爭卻是無比的激烈。

他的這段內心的掙扎與交戰,被後世的人稱為"降魔成道",也就是說,在佛陀證悟的前夜,眾魔(惡魔)紛紛來襲,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佛陀利用法力驅散群魔,最終在黎明時分成就正覺,覺悟得道。

當然,這裡的眾魔或惡魔只是一種比喻,在佛陀的的回憶中,這些魔的本質就是人內心當中的貪慾、憂苦、渴愛、飢餓、睡眠、恐懼、疑惑、偽善與固執等,當一個人修行未悟時,這些就會以魔的形象出現,困擾著證悟者的內心,讓他們難以解脫。

這種情況,在其它的宗教也一樣存在,因此,作為修行者,只有完全驅散這些困擾,才能夠真正的證悟,也就是說,這一關如果過不了,你是無法證悟的,因此,驅散這些困擾,才是證悟的前提。

人類幸運的是,佛陀成功的驅散了這些困擾,於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八日這一天的黎明,佛陀終於徹悟,這一年,他剛35歲。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阿含經》等

相關焦點

  • 佛陀究竟證悟了什麼?
    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其它的經書當然也有類似的記載,那麼,佛陀所證悟的這些內容,究竟是什麼呢?大多人都把佛陀的這段話總結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並認為佛陀所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 佛陀覺悟的世間真相到底是什麼?吃齋念經就能成佛嗎?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述不一樣的佛法故事。傳說悉達多太子捨棄了王位,毅然決然的出家修行。 但是他的修行之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幾度掙扎在死亡的邊緣線上。覺悟的人就能稱之為佛陀,也就是說悉達多太子就是在這一刻成佛的。 成佛是一種狀態,或者說是一種境界,並且不是死後才能達到的,這是許多人對於成佛的誤解。佛陀告訴我們,只要證悟了「緣起」,不管他是誰,都是佛陀。
  • 萬行解惑:修行過程會經歷哪幾個階段 哪些反應
    問:師父,修行過程的身心,需經歷哪幾個階段?會有哪些反應?一個人信什麼,就與什麼相應;拜什麼,什麼就來接引你。最後,你就成為他的子民。你信佛、拜佛,就與佛相應,就成為佛的子民、佛的眷屬;你信精靈鬼怪,拜它們,你就成為它們的眷屬和子民。臨終時,精靈鬼怪就會來接引你。
  • 多次謀害佛陀的提婆達多居然在地獄裡睡覺,比三禪天還舒服,怎講
    多次謀害佛陀的提婆達多居然在地獄裡睡覺,比三禪天還舒服,怎講。佛陀和提婆達多是堂兄弟,從小的時候,提婆達多就經常和佛陀競爭。等到佛陀證悟成佛後,提婆達多就跟隨佛出家了。但是經過多年的修行提婆達多也沒有證得聖果,就想讓佛教給他申通,但被佛陀給拒絕了。
  • 路線鬥爭,佛陀在世時誰敢分離僧眾,提出什麼觀點,結局怎樣35
    這個人還真不是外人,他是佛陀的親堂弟,也是阿難的親哥哥,叫做提婆達多。有朋友讓專門講一下提婆達多,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但是是反面教材。提婆達多從小聰慧過人,可以說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位好少年。當然與佛陀相比還是差了不少。但是相對於其他人而言,提婆達多絕對是一位非常傑出和優秀的人物,後來隨佛陀出家開始修行。
  • 生活在印度:到菩提伽耶,找佛陀去(續)
    不說牧羊女晚來半天,佛陀就可能沒了命。如果牧羊女來早一點,佛陀不是餓得多少有點失去知覺,他很可能會拒絕服用任何食物,尤其是奢侈的奶製品。因為,當時的佛陀,正在苦修,他絕不願意輕易打破堅持了六年之久的修行。當年,佛陀離家修行時,其父淨飯王囑咐族親中有志修行的憍陳如等五人隨行服侍。
  • 佛教:世事無常的真相,為什麼是佛陀證悟的第一個內容?
    上一節我們講到,佛陀講法49年,只講一個內容,那就是如何解脫苦的束縛。據說佛陀的說教,並不像我們現在講課或開會一樣,有各種會議紀要等各種記錄,而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後來為了便於記憶,遂漸演變成採取偈頌的形式,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偈語。
  • 觀心得道——佛陀的內觀修行法門,直至看到宇宙的真相
    佛陀的教導實在太棒了!這個智能實在太棒了!」,但這不是親身體證的智能(修慧)。整個身心的範疇——六根以及其相對應的六塵,都有 無常、苦、無我的基本特質,佛陀要我們在自身當中體驗這個實相。要想在自身的架構內探究實相,佛陀選定了兩個範疇,一個是身體的結構,即物質的、肉身的;另一個是心理的結構,即認知(識蘊)、辨別(想蘊)、心感覺的部分(受蘊)、心生起反應的部分(行蘊)。
  • 當年在菩提樹下,佛陀在成道日,究竟證悟了什麼?
    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已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但你知道嗎,佛陀當時究竟,悟到了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佛陀,在成道日,究竟證悟了什麼,又對世人說了什麼?佛陀,在成道日當天所證悟的內容可以將之歸納為五點:.一~時間的超越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都存於當下的一念之間,具足了三千大千,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截然。
  • 佛陀到底是什麼概念?
    但是,想不到三世多傑羌佛卻說:「我雖然正式被大聖法王們認證確認為古佛降世,其實我是什麼降世並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要讓眾生明白『什麼是修行』、能如法修持才是重要的轉世。我真正送給大家的禮物,是佛法,如能依之深入,則光明充遍,世界和平,眾生永樂,受用無窮,福慧圓滿。」我們就撇開三十大類成就不提,另選一條即可證明三世多傑羌佛是頂首巨聖。
  • 從苦行林到鹿野苑:蓮開一路體驗佛陀證道心路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 2015年11月11日上午,在結束對印度菩提迦耶金剛座的圓滿朝禮與供養千僧齋後,「蓮開一路」中國佛教海巡團繼續參禮佛陀成道聖跡。海巡團首先抵達佛陀當年成道前的苦行之處——苦行林,在團長耀智大和尚帶領下朝拜苦行洞。隨後海巡團一行朝禮了佛陀接受牧羊女供養之地的蘇伽達塔,體驗佛陀證悟無上菩提的心路歷程。
  • 他為佛陀安排了帝王式的葬體,佛陀涅槃後究竟誰是佛陀?
    他在毗舍離獲悉佛陀行將入滅的消息,又知道佛陀朝北而行。於是,他便立刻出發追從佛陀。他每到一處,都有比丘加入他的行列。他到達婆納村的時候,與他同行的人數已多至五百。他們抵達波婆城時,剛巧遇到一個相反方向而來的旅客,襟上插著一朵娑羅花。他告訴他們佛陀已在六日前在拘屍那附近的娑羅樹林入滅。摩訶迦葉的追從隨著這個消息而告終。他帶領著五百名比丘趕往拘屍那。
  • 法藏法師:略談佛法修行與佛教學術的分野
    但問題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根有據」乃至邏輯嚴謹呢? 人類沒看到的難道就表示「沒有」嗎? 自己證悟的東西,由自己心中流出而非引經論說,難道就「不是」佛法嗎? 佛陀是自己證悟的,所說的一切法,都是沒有經論可引的,請問那是不是佛法呢?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佛陀累世修行為何壽命如此之短,甚至不如一些外道仙人
    ——大般涅槃經卷三佛陀累世修行善業為何壽命如此之短,甚至不如一些外道仙人。其實釋迦牟尼佛是根據眾生因緣隨機示現教法,如同佛說處處經裡面說的那樣,佛舍餘壽命二十年,有三種因緣,一是因為世人貪著色身。二是應該說的法已經說得差不多了,要度的人也度化完了。第三是為了防止有的人謗法謗佛造下地獄重罪,所以取證涅槃。
  • 不論信佛信道,天考人魔是修行人註定要經歷的,你準備好了嗎?
    在釋迦佛還是王子悉達多·喬達摩的時候,他偷偷溜出皇宮,看到了很多令人煩惱的事情,決定出家訪道,在剛離開家的那幾年裡,他跟隨著很多很有名的修行人學習,修苦行、坐禪的功夫,可是最後都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依舊感覺這樣並非讓自己跳出輪迴的方法,經歷過苦行的他,已經瘦的只要皮包骨頭,而且長期營養不良,已經沒有力氣了,這樣的結果,完全與自己的志向相悖。
  • 佛陀詳解阿難的七個夢,預言佛教衰微的末法時代
    阿難推辭不過,提出三個條件: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他都不穿;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他不侍奉前去;三、不是去見佛陀的時候,他不去見,此外都願侍奉佛陀。目犍連和舍利弗把阿難陀的條件,轉呈給佛陀。佛陀非常歡喜的讚嘆道:阿難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為了避免譏嫌,怕別人批評他是為了物資利益才侍奉佛陀的。
  • 為什麼我們的修行也是虛幻的
    佛陀在聽了普賢菩薩,關於圓覺修行的四個問題以後,立即回答普賢菩薩到:禪修者要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所有修行都還是虛幻的。要不斷努力實證,除了要去除自己原有的所有虛幻,還要把所有佛法修行上的虛幻也要去除,直到證悟淨覺隨順的圓覺。
  • 瘟疫肆虐,天神在人間:耶穌,佛陀的凡人性帶來啟發
    除了人間天使,如果佛陀或耶穌與人同在,你是不是會感到更有信心戰勝困難挺過難關呢?佛陀和耶穌成為神,是從凡人開始的。他們的經歷或許可以成為你我信心的來源。因為歸根結底,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神性。神人共存。我們先來講講佛陀耶穌的凡人性。
  • 佛教故事:佛陀帶你上天堂下地獄
    編者註:本文摘取自南懷瑾先生講述的《圓覺經略講》,其中佛陀指出輪迴的根本就是愛欲,要出輪迴,必須先斷愛欲,但是斷愛欲之事,絕非一般人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