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師父,修行過程的身心,需經歷哪幾個階段?會有哪些反應?
東華禪:首發心 重修證 滿行願
萬行大和尚答疑解惑
在座的有誰練過氣功?(有幾個人舉手、回答)
現在許多學佛的人,甚至包括許多出家人,還在修「氣」上打轉。
「氣」的反應只是最初階段,在初禪時就已經結束,超越了「氣」的反應。怎麼能把它當作根本的修行方法呢?
前幾天我去了一趟香港,他們那裡流行養小鬼。很多養鬼的人通常是到緬甸、泰國去把鬼請回來,供在家裡。
給鬼做一個高不足10公分的木盒,小鬼就住在那個小木盒裡。對小鬼來說,那個小木盒就是金鑾寶殿,空間相當大。
民間那些巫婆、神漢就是靠養這些小鬼幫他們查事情,能查一些小事,但大事查不到。
一個人信什麼,就與什麼相應;拜什麼,什麼就來接引你。最後,你就成為他的子民。
你信佛、拜佛,就與佛相應,就成為佛的子民、佛的眷屬;你信精靈鬼怪,拜它們,你就成為它們的眷屬和子民。臨終時,精靈鬼怪就會來接引你。
為什麼我們在皈依時都要發願:皈依佛競,寧捨身命,終不皈依自在天魔……?
在香港講了五堂課,最後實在不願意再講,知道講了也沒有用!
那麼多大和尚到香港去講法,世界各地的大師都到香港去講課、傳法,帶領信眾修行。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修行上,始終停留在修身體的階段呢?
看他們迷得那麼深,不講又過意不去。可是講了,他們也不改。
誰也扭轉不了這種局面!可能不同的時代就流行不同的方式方法吧。
有些修行人專門在身體上用功,也就是修「氣」,認為修氣是修行的根本。
自古以來修行都是分四個階段。
無論你用什麼方法修,你的身心都會出現這四種現象。也就是說你的身心會分四個階段出現不同的反應。
第一階段,身體上會有一種「氣機」的感受,就像有一股氣流在體內有規律地轉動。這是最初的反應。
當過了「氣」的階段,就是「光」的階段,打坐或睡覺時會看到光。這是第二階段。
第三個階段,打坐入定或睡覺時,神識可以脫離軀體。
第四個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修心態。
心態上的解脫才是真正的解脫,並非神識能出去就是解脫。
以前我講過多次,一個修行人不把自己的身體忘掉,就無法入道;不放棄世俗的功名利祿,就無法修道,也入不了道。
什麼是「境界」?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修行途中出現的種種現象,或者叫「沿途風光」。
修行途中出現的反應,不外乎身、心兩方面。如果一個人把身心都空掉了,哪裡還會出現這些現象呢?
今天給大家一個話頭回去參,「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時候生起的是什麼心?
大家記住這個話頭,回去靜坐的時候參一參。為什麼古人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一個人達到「無所住」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這時候是不是還需要生心?還是無所住時,就有一個心?
萬行大和尚簡介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踐行佛法、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4年佛學專業、7年閉關、19年建寺安僧、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國語言……
2000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國旗;2016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00年至今,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