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退位為象徵性上皇,越南歷史上太上皇卻和皇帝分享皇權

2021-01-08 越南古與今

日本近期天皇更替,前天皇明仁退位,德仁繼位為新的日本天皇,而明仁則成為上皇。由於現代日本天皇只是象徵,所以天皇退位為上皇只是退位罷了,並不影響日本政壇。不過從歷史來看,歷史上東亞國家常常出現的太上皇,很多都是權利鬥爭的產物,許多太上皇也是為了平衡權利而退位,形成太上皇與皇帝共治的情況,越南歷史陳朝太上皇制度就是如此。

古代的中國對越南影響很大,越南北方更是直接被中原王朝統治一千多年。宋代交趾郡自立,當地土豪建立王朝。由於交趾郡自立之初制度荒蕪,中國制度直接被這些越南王朝直接使用,而後歷代越南王朝都模仿中國,可以說越南一直到1885年被法國殖民深受中國影響越南幾千年,越南各種制度都直接移植自中國,尤其是封建王朝的制度,今天我們要講的越南歷史上的太上皇現象的就是中國中原王朝對其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制度。

乾隆帝太上皇之寶

由於越南在中國郡縣時代浸染中華文化,使得越南自己交趾國自立後也接受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制度,而其中的太上皇概念和傳統就是其中之一,在越南後世太上皇制度上,越南封建王朝還根據越南特點,延伸出具有越南特色太上皇現象,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陳朝時期長期是太上皇和皇帝共治制度。

越南河內

越南「太上皇」或「太上皇帝」自從李朝出現後,歷代陸陸續續出現。據越南官修正史《大越史記全書》載越南李朝至阮朝出現了19位太上皇,最早的一位太上皇是李朝神宗之父崇賢侯,神宗的伯父仁宗沒有皇子,當時神宗就被伯父為皇太子,李陽煥後繼位為李神宗,改元天順,即位次年就尊還在世的生父崇賢侯為太上皇,生母為皇太后,住在洞仁宮,越南這第一位太上皇后來去世,被李神宗尊奉為恭皇。李朝末年皇權旁落後李惠宗被權臣逼迫退位,立為只有7歲的女兒李佛金皇太女並禪位給李佛金,李惠宗成為太上皇。李朝時期太上皇與中國早期太上皇一樣,並不具備了皇帝的屬性,只是無權的象徵性人物。

李朝之後陳、胡則是太上皇制度的完備期,是越南歷史上太上皇出現最為集中的時期,也是太上皇最有權力的時期。陳太宗建立陳朝之初就有立親父為太上皇,多年後陳太宗為抵抗蒙古的入侵也陸續退位為太上皇,其後仁宗受聖宗禪,改元紹寶。英宗受仁宗禪,改元興隆。明宗受英宗禪,改元大慶。憲宗受明宗禪,改元開佑。皆以蠶歲受禪,中年遜位,一代傳為陳朝的家法。故而陳朝時期出現了陳太宗、聖宗、仁宗、英宗、明宗、藝宗和順宗等多位在世皇帝退位成為太上皇的現象,這一時期陳朝太上皇模仿南宋初期太上皇制度,皇帝在世必定退位居別宮,與皇帝一起處理朝政。

陳朝政府這種上皇掌權的制度是當皇帝傳位給新皇帝後,就自任上皇,繼續參予朝政。《大越史記全書》對此有詳細記載:

自夏禹傳子之後,父崩子繼,兄歿弟承,永為常法。陳氏家法,乃異於是,子既長,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聖慈官,以上皇稱,同聽政,其實但傳大器,以定後事,備倉卒爾,事皆取決於上皇,嗣主無異於皇太子也。

越南古都河內皇城

陳朝這一上皇與皇帝共同掌權的初衷是源於陳朝建立之初陳氏兄弟共同掌權,當時年幼的陳太宗父親陳承和叔父陳守度的主導下受妻子李昭皇禪讓登基為帝,建立陳朝,陳太宗年幼並不懂朝政,因而立父親陳承為上皇,與叔叔陳守度輔政。在上皇去世後陳太祖才親政。陳朝建立之初這種上皇制度杜絕陳朝皇室內部傾軋、避免兵權旁落,有效的鞏固了陳氏統治地位。之後陳太宗主動退位成為太上皇,上皇理政這一制度後得到鞏固。當時陳太宗鞏固上皇制度其實也是受到時局的影響,陳朝初年,正值蒙元興起,蒙古大軍曾三次入侵陳朝,陳朝為了抵抗蒙古軍進而太上皇制度,太上皇和皇帝及陳朝宗室擁兵以拒蒙元軍。

陳朝時期太上皇為表示與皇帝不同,大多退位後移居故鄉天長府即墨鄉。最初陳太宗返回故鄉即墨行宮居住,改即墨鄉為天長府,即墨行宮為重光宮,同時又建造重華宮,以供皇帝來朝居住。從此後,歷代陳朝太上皇帝都住在天長府重光宮。

陳朝時期太上皇正式稱為太上皇帝,如陳太宗退位後的尊號是顯堯聖壽太上皇帝,而非之前是太上皇或者上皇。陳朝時期太上皇擁有與皇帝一樣類似的權利,如封爵及傳到政令等。這主要是因為陳朝的太上皇名義上是退位,但是實際上掌握著政權,皇帝並不是陳朝的最終決策者,反倒是太上皇才是真的的決策者。

對此當時陳朝人在《南翁夢錄》一書就曾有記載陳朝皇帝其實類似世子,太上皇才是真正的國王。

陳家舊例,有子既長,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北宮,以王父尊稱而同聽政令,其實但傳名器,以定後事,備倉促爾。事皆取決於父,嗣王無異於世子也。

越南《大越史記全書》也曾道出陳朝太上皇擁有實權:

帝雖有天資之美,然以弱齡嗣位,國政皆出於上皇。

當時太上皇不光擁有皇帝權利,甚至還能限制皇帝的權利,如《大越史記全書》就曾記載太上皇幹涉皇帝任命翰林學士:

有鄧龍者,帝之近臣。文學優瞻,爵至下品,嘗預銓注,帝欲以為翰林學士,上皇止之。

除了官員的任命皇帝需要得到太上皇首肯,甚至陳朝時期太上皇還可以左右帝王的廢了。如陳仁宗成為太上皇之後,深感陳英宗好玩打算廢除他,《大越史記全書》對此有詳細記載:

興隆七年,上皇自天長府回京師,朝官皆不知之。帝飲菖蒲酒劇醉。上皇徐行,遍觀宮殿,自辰至巳,官人進膳,顧視不見帝。怪問官家而在,宮人自內促起,帝不覺。上皇大怒,及還天長,詔百官,明日俱至天長府點集,違者論罪。未時帝始醒。宮人以聞,帝大懼。

當時英宗害怕趕快到太上皇居住的天長府請罪,而太上皇則表示:「朕有別子,亦可嗣位,朕在爾尚如此,況後日乎。」要求英宗規規矩矩理政,不然隨時可以有皇子取代。

陳朝末年,陳廢帝就曾因為得罪太上皇陳藝宗的寵臣胡季犛就被廢除,《大越史記全書》對此有記載:

(廢帝昌符十二年)十二月六日,上皇假幸安生,令殿後扈衛,尋令祗侯內人召帝謀國事。帝未膳而行,侍候惟二人而已。既至,宣內詔曰:「昨者睿宗南巡不返,用嫡為嗣,古之道也。然官家踐位以來,童心益甚,秉德不常,親暱群小,聽黎亞夫、黎與議譖誣功臣,扇搖社稷,可降為靈德大王。然國家不可以無主,神器不可以久虛,可奉迎昭定入繼大統,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對於陳朝太上皇廢立皇帝,後世越南史家吳士連就曾說「其立也由上皇,其廢也由上皇」。

這可以看出,當時太上皇權利實際大於皇帝,朝廷最終的決定是太上皇而非身為帝王的皇帝。

河內

對於這種太上皇權利高於皇帝的事實,陳朝大臣對此也都是認可的,如陳聖宗太上皇時與陳仁宗一起抵抗蒙元軍,當時越軍在白藤江之戰中勝利,越軍將領戰後俘獲元軍統帥烏馬兒以及昔戾基玉,獻之於上皇陳聖宗,而非當時的皇帝陳仁宗。陳朝末年權臣胡季犛討好太上皇陳藝宗,最終手握大權,這都是因為當時太上皇擁有至高的權威。

終陳一朝,這種常態化和制度化太上皇現象對越南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兩帝存在共同理政,最終確保陳朝江山穩固。

陳朝上皇制度對後世越南王朝也有莫大的影響,如篡位的胡朝及莫朝為了政權穩定,也模仿陳朝時期太上皇制度,建立太上皇和皇帝共治的制度。甚至在黎中興朝時期,把持朝政的鄭主也出現了獨特的太上王制度,直接影響了越南的歷史發展。

相關焦點

  • 退位也閒不下來,86歲高齡的日本明仁上皇又有了新研究成果!
    明仁上皇作為魚類學會會員,從1963年以來,已經在該學會的會刊上發表過29篇論文,還有4篇在其它單位發表的論文,合計共33篇。另外還有「日本產魚類大圖鑑」、「小學館的圖鑑Z 日本魚類館」關於蝦虎魚部份的著作,書裡頭書的魚,也是他親手畫的。除了魚類以外,他還發表了「在皇居裡的狐狸的食性與季節變動」、「皇居裡的狐狸之果實採食長期變動」等論文。
  • 日本歷史上有8位女天皇,為什麼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3位女皇:北魏的元姑娘、陳碩真和武則天,但被歷史承認的只有女皇武則天一人。相比中國,日本歷史上的女天皇要多得多。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好像日本是一個男尊女卑觀念很強的國家。但實際上,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低。
  • 唯一來過中國的日本天皇要退位了 日媒稱明仁訪華意義非凡
    海外網4月30日電 今天(30日),現任日本天皇明仁將正式退位。明仁主張「國與國之間親善友好」,他在位期間共訪問過36個國家,是兩千年來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訪華的日本天皇。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明仁承擔著接待外國「國賓」及訪問外國的「皇室外交」工作。自即位以來,從1991年訪問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3國起,到2017年訪問越南為止,明仁總共訪問過36個國家。
  • 控制日本天皇的神秘機構,幾代天皇夫婦都被它折磨……
    他們貴為皇族,卻處處受限,連平凡人家最起碼的溫情都不能隨意流露;雅子甚至曾經被當成生育機器,患上嚴重的抑鬱症;德仁天皇愛護妻子,卻又根本無力保護。這不僅是德仁夫婦的悲哀,這是幾代日本天皇共同的無奈。德仁的爺爺裕仁天皇,被逼得差點離婚;剛剛退位的明仁天皇,在年輕時候也曾和妻子含垢忍辱。這一切,都是因為受制於一個神秘的政府機構:日本宮內廳。
  • 越南阮朝皇帝不娶異教徒,阮有氏蘭是異教徒,為何被立為皇后
    越南阮朝皇帝不允許娶異教徒為妻子,而且不允許生前封皇后。可為什麼,阮有氏蘭是異教徒,竟然嫁給了阮朝皇帝,而且還的生前被封為皇后呢?他在詔書中說道:「未來的皇后,在她的身上結合了西方的優雅和東方的魅力,我們在一個場合遇到她,相信她和我們的同伴和同類是相稱的,我們確信她的行為和榜樣完全配得上帝國第一婦女的稱號。」此外,阮福晪還在大婚不久,便打破祖制,封阮有氏蘭為皇后。也許有人疑惑,皇帝封皇后,這實在是太正常的事了。可是在越南,皇帝在位時,他所迎娶的女子,只能被封為妃嬪。
  • 日本第一代天皇是誰?日本的特點是什麼?他們是怎麼崛起的?
    如今日本依舊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為何一個「鳥不拉屎」的島國,能成為發達國家,要解釋清楚其中的緣由,不得不解剖一下日本的歷史。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就需要看看這個國家的文字,日文就是日本的文字。日文是從中國唐朝偷過去的,當時日本屬於奴隸制國家,文字根本沒有,他們來到中國後,發現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便偷走了中國文字,回到自己的島國,研究琢磨,弄出了一個山寨版的中文,這就是日文的由來歷史。所以,日本有一個特點:凡是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要有,特別是好的東西,自己必須要擁有,如果沒有,就要想方設法地去偷去搶。如中國古代有皇帝,日本沒有皇帝,怎麼辦呢?
  • 日本版騎士?日本的特殊階級 武士階層的崛起
    院政時代 是日本歷史上繼攝關政治之後的一個時代。共有100多年 。白河天皇為對抗攝關,退位為太上天皇。日本稱之為上皇,出家的上皇稱之為法皇。居住在院(白河院)。依靠中下層武士,招募軍隊,建立朝廷百官,頻頻頒布院宣,成為政務的仲裁者。對抗藤原氏。以後天皇多遵循此例。
  • 中國歷史上超過80歲的五個皇帝,最後一個的年齡能讓你懷疑人生
    1.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元朝的建立者,蒙古鐵蹄滅宋後,他積極吸取漢族文化,首創行省制度,也是一世霸主,他在位35年,活了80歲。2.宋高宗 九子康王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與金軍對抗數十年,在南宋風雨飄搖之際仍能守住祖宗江山,實屬不易,他也是活到81才逝世。3.武則天 中國歷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政治手段極強,欲望也是極大,她在退位後活到了82歲的高齡。
  •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溥儀退位之後,究竟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溥儀在退位之後,手中沒有一兵一卒能夠調動,也沒有在民國政府中擔任官職。但是憑藉著末代皇帝的影響力,溥儀的身邊仍然圍著一大幫滿清遺老。這些滿清遺老擁有一定的社會財富和社會地位,他們都希望藉助著溥儀東山再起,是溥儀的鐵桿支持者。
  • 日本公主身份尊貴,為何還會遭同學霸凌退學?其實天皇也無能為力
    2019年10月德仁天皇正式登基成為日本第126代天皇,至今日本的天皇制度已經延續了2860年,但是在這千年歷史裡日本卻從來沒有改朝換代過。自明治維新後,天皇制度得到完善,日本的天皇如同原來中國的皇帝一般,擁有掌控天下的權利,受萬人敬仰。
  • 揭秘日本二二六兵變:打著尊皇旗號的兵變,為何被天皇本人鎮壓?
    二二六兵變一、明治以來的制度設計明治維新建立了二元制君主立憲,和舊幕府相比,天皇絕對握有實權,但皇權不能輕易發話。明治維新以天皇為旗號倒幕,所以明治元老們自然要妥善安置作為國家象徵的天皇。天皇侍從長鈴木貫太郎重傷未死。叛軍還封鎖了陸軍省、陸軍參謀本部、警視廳,並進一步佔據霞關(日本中央政府各省廳駐地)、報社等地,一時間政變似乎真的要成功。那麼為什麼駐京軍隊會譁變?這是和日本歷史傳統、現實分不開的。
  • 日本天皇御用「黃櫨染御袍」染色配方來自我國唐朝
    日本天皇御用「黃櫨染御袍」>日本當地時間22日下午1時許,德仁身穿傳統服裝「黃櫨染御袍」,登上象徵皇權的「高御座」,由古裝侍從呈上作為皇位象徵的劍和璽,宣告即位。根據記載,黃櫨染御袍是以黃櫨木的樹皮與蘇木染色而成,為中國唐朝年間由日本遣唐使傳回日本。後經平安時代的嵯峨天皇頒布政令,才將黃櫨染御袍確立為天皇專用的服裝。
  • 二戰日本究竟錯在哪裡?麥克阿瑟為你深度分析
    知子莫如父,麥克阿瑟就是現代日本之父。此言不虛。看看麥克阿瑟的別稱就知道了:「藍眼睛天皇」、「太上皇」、「聖帥」……善於服從的日本民族,對佔領他們的盟軍司令,用崇拜二字,不足以表達人性的弱點。這太簡單,沒有觸及日本的核心弱點。(日軍投降)麥克阿瑟分析後,從日本歷史政治上找到了因果邏輯。戰後的日本首相是吉田茂,他曾向麥克阿瑟說,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全世界的經濟大蕭條,導致了軍人執政。「從本質上講,日本是一個民主國家。」(吉田茂)麥克阿瑟說,你錯了。
  • 日本天皇為何經歷千年不改,而中國朝代大多只能維持短短幾百年?
    2019年,日本德仁天皇正式即位,改元「令和」。至此,他成為了日本第126代天皇。尤其是中國的皇帝,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道,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 菅原道真冤魂變文曲星,崇德天皇化身大天狗:京都與日本怨靈文化
    不過,這位如今被奉為「日本文曲星」的菅原道真,回溯到平安王朝時期,其身份竟是人人聞之色變「怨靈」。菅原道真出身於學問之家,才華出眾,得到宇多天皇的一路提拔,做到了右大臣的高位,得以與左大臣藤原時平聯合執政。在宇多天皇退位後,繼任的鵜鶘天皇更加器重藤原一族。
  • 《大秦賦》嬴子楚歷史原型:做質子八年,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
    《大秦賦之天下》嬴子楚歷史原型:做質子八年,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文/無計讀史在熱播劇《大秦賦之天下》中,由辛柏青主演的「嬴子楚」讓觀眾頗為佩服。佩服的不僅僅是這個角色,還有辛柏青的好演技。嬴子楚在歷史上也是個有名的國君,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父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而嬴子楚這一生起落,有三個人推波助瀾了。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嬴子楚,也就是歷史上的「秦莊襄王」。嬴子楚原名「異人」,父親是「秦孝文王」贏柱,母親是「華陽夫人」,生母是「夏姬」。
  • 「帕克」探測器第四次近日飛行 與太陽距離和飛行速度均刷新紀錄
    希臘交通部出臺新規敢阻礙主幹道的罰你沒商量希臘交通部日前出臺新規定,在希臘高速公路和國道上阻礙交通的司機或企業,將被處以最高達100萬歐元的罰款。根據交通部提交希臘議會的一項法律草案顯示,如果司機在一級或二級公路網的任何部分路段阻塞交通超過1小時,全部涉事方都將承擔責任而受到處罰。
  • 歷史上五位太宗皇帝,一個締造安寧盛世,一個被尊稱為「天可汗」
    劉恆即位時在朝中沒有根基,在這一點上他比其他四位皇帝更艱難。漢文帝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很快擺脫功臣勢力的掣肘,獨掌皇權,又沒有與功臣派發生激烈衝突,無愧於精明能幹的政治家。在經濟方面,漢文帝輕徭薄賦,歷史上第一次將農業稅降到三十稅一。他放寬經濟管制,開放鑄幣權等,刺激了商業的快速發展,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日本明仁天皇是個科學家!
    據日媒報導,日本明仁天皇8日在視頻講話中表示,由於身體原因,很難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暗示他可能提前退位。
  • 日本刀的鄙視鏈:收藏軍刀的都是「人傻錢多」
    後鳥羽天皇作品1183年,佔據日本關東地區的源氏家族軍隊逼近京都,平家軍隊不戰而退,帶走了安德天皇和三法器。源氏家族就把4歲的後鳥羽天皇推上皇位。靠著抓鬮贏得皇位的後鳥羽天皇不甘心當武士的傀儡,一直和源氏幕府明爭暗鬥。後鳥羽天皇在爭權奪利之餘還非常喜歡造刀,而且技藝極好,還在退位後的1208年創建了「番鍛冶」制度。因為這個制度有皇室的參與,所以也叫「御番鍛冶」。該制度是後鳥羽上皇集中全國各地造刀名家,在山城國乙訓郡水無瀬(現在大阪府三島郡水無瀬宮)集中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