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五位太宗皇帝,一個締造安寧盛世,一個被尊稱為「天可汗」

2020-12-06 煮酒論古今中外史

古代皇帝駕崩後,都要入太廟接受後代的祭祀。後輩不能直接稱呼先人的名諱,怎麼辦?那就起一個稱謂,這個稱謂就叫廟號。一般情況下,第一代稱謂太祖,以後各代都稱「宗」,太宗一般是指第二代皇帝。大多數王朝都有「太宗」的廟號,我們沒法一一對比,這裡將比較有影響力的五位太宗列出來,做個比較。#唐太宗#

漢太宗劉恆:

劉恆最突出的文治,體現在三個方面:穩固皇權、經濟振興和寬仁治國。劉恆即位時在朝中沒有根基,在這一點上他比其他四位皇帝更艱難。漢文帝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很快擺脫功臣勢力的掣肘,獨掌皇權,又沒有與功臣派發生激烈衝突,無愧於精明能幹的政治家。

在經濟方面,漢文帝輕徭薄賦,歷史上第一次將農業稅降到三十稅一。他放寬經濟管制,開放鑄幣權等,刺激了商業的快速發展,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漢文帝改革法律,廢除一系列嚴刑峻法,以黃老思想治國,寬仁為懷,締造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盛世。

宋太宗趙光義:

與漢唐這樣的盛世王朝相比,宋簡直就是一個割據政權,根本連大一統也算不上,但是宋王朝統治中國數百年,對於中國的影響深遠,所以還是有待一說。宋太宗此人,首先暫不論「斧影燭光」到底是否有篡位謀害之嫌,但是宋太宗上臺後,將趙匡胤原本整合的形勢大好的統一機會全都措施了,這是觸目驚心的史實。

這位老兄其實也不可謂不努力,但是在相對才華方面與其兄趙匡胤相去甚遠。他把自己當成了「李世民」,也想創造屬於自己的盛世,文採武功要流芳百世。所以他對內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外自己統兵親徵。造成的主要影響就是對外戰爭一敗再敗,導致宋朝不但無法收復幽雲之地,更在後面的歷史中軍事力量弱小;對內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雖然有一定成就,但是過於瑣碎細化,造成了宋王朝缺乏漢唐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質。

明太宗朱棣:

也稱明成祖,其實當時朱棣駕崩之後廟號太宗。成祖是100年之後嘉靖皇帝給改的,所以說朱棣是明太宗或者是稱明成祖都沒錯。朱棣,最初被明太祖封為燕王,就藩北平。建文皇帝繼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以加強中央權威,朱棣不服,發動「靖難之役」歷時四年,攻克南京。

建文皇帝失蹤,朱棣隨後登基稱帝。朱棣在位時,多次對外兵戰功卓著,曾經五次親徵蒙古,重創蒙古鐵騎。攻下安南,將安南重新併入明朝領土。派鄭和下西洋,命人修《永樂大典》,疏通運河,遷都北京。明朝「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是朱棣定下的!

清太宗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極,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後金和蒙古大漢。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徵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

崇德元年(中原公元1636年),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並且迫使朝鮮臣服於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已成必然之勢。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唐太宗李世民:

提到太宗人們一般最先想到的應該都會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他開創了唐初的貞觀之治,使得唐朝成為了歷史上最璀璨的一個朝代,萬國來朝,威服萬裡。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年少時期便善於騎射,聰明果斷。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

唐朝建立後,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設立文學館,籠絡四方人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皇太子。

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1]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徵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總結:

縱觀這些太宗皇帝,上位後要不就是文治要不就是武功,都帶領王朝向好的方向發展,開創王朝了新的時代,但其中最出色的還是漢太宗和唐太宗,漢太宗文治出色,帶領漢朝進入了繁榮昌盛,但武治方面還不行,靠和親穩住匈奴。相比漢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文治一點也不遜色,還要強一些,武治上開疆拓土,萬國來朝,擊敗突厥,滅亡高句麗,文治武功到了極點,所以唐太宗最強。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歷史知識,可以私信小編,小編會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資訊可關注:煮酒論古今中外史)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五位皇帝,你知道是誰嗎?
    原創|雜文趣談,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在中國歷史幾千年的長流當中,經歷過很多朝代的變遷,甚至有的時候在同一時間有幾個政權並存,皇帝更是多不勝數。那麼,在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五位皇帝,你知道是誰嗎?1.
  • 盤點天界紫薇大帝的4次轉世,一次為無賴皇帝,還一次為乞丐皇帝
    劉秀繼位之後,原本天災頻發的天下瞬間變成了風調雨順,加上劉秀得當的施政,所以國力迅速就恢復了起來,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
  • 歷史上三大想追求長生不老的皇帝,最終結局如何?
    要說歷代皇帝為了長生不老做了多大的努力,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便是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下面我們將會一個一個介紹。01 帶節奏的秦王在秦始皇囊括四海併吞八荒,一統天下之時,追求長生不老的活動也達到了一個高峰。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有276年歷史,經歷了12位皇帝,這些皇帝都有哪些特點呢,且看課代表來解析——
  • 歷史上有兩個成吉思汗,能力相差巨大
    的確,一般上來說,可以認為「鐵木真」就是「成吉思汗」,二者可以劃等號。但嚴格來說,又不是那麼回事。因為,「鐵木真」是人名,全稱是「孛兒只斤·鐵木真」,他是蒙古族乞顏部人,蒙古第一代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成吉思汗」中的「汗」,是蒙古人對於他們最高統治者的尊稱,「成吉思」是汗位的修飾語。
  • 皇帝:雨衣用什麼材料做更好啦?大臣:用瓦做最好,皇帝聽了大賞
    在古代可沒有什麼合成材料,但古人十分聰明,他們將桐油塗抹在布上製成了油衣。油衣的防雨效果當然比不得現代的雨衣,即便穿上了油衣也難免不會被打溼。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曾因為油衣滲雨的問題問過大臣。說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不會陌生。李世民乃是歷史上有名的聖君,他一手開創了享譽後世的「貞觀之治」,被後人所敬仰。
  • 史上科學成就最高的3個在華外國人,沒有第3位,康熙不可能當皇帝
    利瑪竇製作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地圖,在中國先後被十二次刻印。而且問世後不久,在江戶時代前期也被介紹到了日本。對日本地理學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北極、南極、地中海、日本海等詞彙皆出於此地圖。至今,日本仍稱17世紀至18世紀的地圖為利瑪竇系地圖。
  • 每一個王朝盛世的背後,都離不開忠臣良相的傾心輔佐
    作為唐玄宗時期的宰相,宋璟的「開元盛世」有他的功勞,他「知足常樂,知足常樂」的為官之道,真是官場的典範。前半生的李隆基可謂開明,他的行為方式就像太宗李世民那樣,親賢臣遠小人,欣賞那些直言不諱、剛正不阿的大臣。宋璟是個心直口快的大臣,每次奏疏都會直指朝代之弊,還屢次冒犯唐玄宗,搞得仕途坎坷,跌宕起伏。
  • 揭秘歷史上唯一一個猶太人汗國
    它的一個屬部,可薩突厥人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以北高加索地區、伏爾加河下遊為中心建立了可薩汗國。在可薩汗國境內,一直以來都生活著很多猶太人。猶太人被稱作是「唯一縱貫5000年、散居五大洲的世界性民族」。公元70年,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被羅馬帝國大軍攻破,聖殿被拆毀。
  •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姓氏:人口高達1億,建立9個王朝,出了59位皇帝
    事實上,單從人口數量上看,趙姓並不能算是當時的第一大姓,真正的第一大姓其實是郭姓,往後排開依次是王姓,張姓和李姓。 雖然這些大姓在我國歷史上都相當出名,直到現在都很常見。不過,他們跟劉姓比起來,還是差點意思。
  • 玄奘:一個偷渡的思想者(下)
    很明顯,這樣說是屬於神話與歷史交錯。本來,他筆下已是惜墨如金,但他卻偏偏要在這無稽之談上不吝筆墨,這是為什麼?在此,他留下了一條歷史的線索,那線索便是突厥,是突厥人在這個如花似玉的世界裡屠城,而且屠的還是在此培育「龍駒」的「龍的傳人」——中國人。中國人尋求西域寶馬,早在兩漢時期就開始了,為此,漢武帝還專門寫過《天馬歌》。詩中,馬有龍性,與龍為友。
  • 古惑仔幹掉老江湖,歷史上最被看輕的年輕皇帝
    談到宋朝的開國史,自然離不開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被譽為「一根棍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可謂是武功卓著,蓋世無雙。然而,在趙匡胤初出茅廬,在職場上打滾的時候,遇到了職場上的第一個大老闆,後漢皇帝劉承佑,一個比趙匡胤還小3歲的年輕皇帝。彼時的趙匡胤,還只是軍營裡面的一個大頭兵,一個普通的士兵,連軍官都不是,連面見劉承佑的資格都沒有。
  • 史上很憋屈的王朝,皇帝一個比一個厲害,最後還是落得滅亡的下場
    當人們談到歷史的時候,對於那些封建王朝,大多數時候是持不同的觀點。有些人對某一朝代非常喜愛、崇拜,有些人則非常憎恨這個朝代,甚至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批評。但在這些古老的封建王朝中,有一個王朝卻讓絕大多數人非常認同,而且都認為這個王朝的滅亡很可惜,這個王朝就是大漢王朝。
  • 關於乾隆皇帝的悲哀:左邊盛世右邊轉折,在夢境與現實中無法選擇
    還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歷史小說,那裡面開篇就以乾隆皇帝斬殺招魂案大臣開頭,在乾隆年間爆發了一場關於招魂案件,結果監測到了大量的大臣貪汙受賄和各種不法行為,20多個人當場被處決,而乾隆帝國的盛世也從這裡開始轉折。從這裡開始,乾隆遇到的各種各樣的西方使者的到來,首先是英國使者要求通商的協議,緊接著又是大量的西方傳教士的到來。
  • 明朝的16位皇帝,他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的帝王,也有過很多的朝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明朝的歷史。明朝的歷史共有276年,明朝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在這276年的歷史中,明朝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明朝皇帝們的名字,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名字,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1、 明朝的強盛時期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在明朝的初期,就經歷了三個強盛的時期,這三個時期分別是"洪武之治"、"永樂盛世"還有"仁宣之治"。在這三個時期的時候,明朝不僅政治清明,國力也是十分強盛的。
  • 皇帝被騙了非但不生氣,還被奉為經典案例,寫入《三十六計》
    由於遼東在海的對岸,太宗站在岸邊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頓時心中產生了怯意,這麼大一片汪洋,「朕不敢啦」。這可如何是好,皇帝不敢「蹚渾水」,將士們干著急呀。眼瞅著這大軍被擋在海這邊過不去了,這時來了一位土豪,跟太宗說,看你們三十萬大軍舟車疲憊,糧草告急,我特意備足了糧草給大家接風。於是請太宗皇帝進去「豪華餐廳」享用。
  • 熟讀「尊稱」,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五、「先」字一族:表示已去世,用於尊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先帝:稱已去世皇帝。如:先帝乃開國之君。先考(先父):稱已經去世的父親。如:紀念先父鬱達夫。先慈(先妣):稱去世的母親。如:先慈清苦。先賢:稱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如:海外遊子念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