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原道真冤魂變文曲星,崇德天皇化身大天狗:京都與日本怨靈文化

2020-12-04 櫻汐筆談

京都的歷史,就如同不知道何時會爆發的休眠火山的表層一樣,綴滿了數不清的成群結隊的「冤魂」。

在日本,每逢考試季來臨,學子們就會紛紛湧入各地的天滿宮,祈求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庇佑,能夠順利通過考試。不過,這位如今被奉為「日本文曲星」的菅原道真,回溯到平安王朝時期,其身份竟是人人聞之色變「怨靈」。

菅原道真出身於學問之家,才華出眾,得到宇多天皇的一路提拔,做到了右大臣的高位,得以與左大臣藤原時平聯合執政。在宇多天皇退位後,繼任的鵜鶘天皇更加器重藤原一族。在藤原時平屢進讒言的影響下,菅原道真逐漸被排擠出權力中心,後來更是被流放至偏遠的九州太宰府,最後鬱鬱而終。

政治鬥爭中慘敗的菅原道真,死後魂魄化為「怨靈」,專門對付那些曾與他為敵的人們。在接下來的十幾年內,京都城中異象頻生,先是皇太子保明親王、皇太孫、藤原時平等人或無故暴病而死,或遭雷擊而死,之後清涼殿落雷事件又導致數位官員當場死亡,就連鵜鶘天皇也於幾個月後病逝。

整座城中籠罩著不祥的氣息,人們紛紛傳言道真的亡靈變成了雷神,並開始對其進行祭祀。藤原一族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將道真流放之所改建成天滿宮,一條天皇本人也曾行幸天滿宮。

終於隨著時間推移,菅原道真怨靈作祟事件得以平息,加之為了向普通民眾普及做學問、寫文章的現實需要,菅原道真「文章博士」的身份被大肆宣傳,終於從給人間帶來禍患的怨靈、雷神,變成了受人敬仰的學問之神。

作為日本「四大怨靈」之一,菅原道真的身份變遷與京都這座千年古城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其他三位「怨靈」:早良親王、崇德天皇、平將門的故事,同樣牽動著京都的地位變遷。經典小說《源氏物語》中,居住在京都六條院的六條御息所生靈出竅,致使夕顏、葵之上喪命的情節,也是怨靈傳說的一種。

正如日本歷史學者奈良本辰也、高野澄在《京都之謎》中所言:「京都的歷史,就如同不知道何時會爆發的休眠火山的表層一樣,綴滿了數不清的成群結隊的'冤魂'。」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千年京都史,也是一部與怨靈有關的歷史。

《京都之謎:一座千年帝都的歷史變遷與尋謎》是奈良本辰也、高野澄合著的一本通俗歷史讀物,兩位作者以「京都」為主軸,用14個「千古謎團」串聯起從奈良到平安、從室町、江戶至明治時代的漫長時光。其中對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官場菜鳥變身學問之神、鞍馬山天狗等的解讀,都涉及到了至今仍在京都、乃至整個日本都盛行不衰的「怨靈文化」。

01 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背後:「早良親王」怨靈作祟

公元5世紀以前,京都還是一片地勢低溼、河川經常泛濫成災的區域,渡海而來的秦氏一族在當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養蠶織布,社會經濟狀況逐漸有了起色。然而,真正改變京都這座城市命運的大事件,發生在公元794年,桓武天皇決定遷都平安京,自此拉開了京都作為千年帝都的帷幕。

桓武天皇在位期間,經歷過兩次「遷都」:一次是從平城京搬到平岡京,僅僅十年後,就又搬遷到平安京。根據奈良本辰也的觀點,遷都平岡京主要考慮的是政治與宗教因素

當時朝廷上有兩大派別:天武系和天智系,二者為了皇位爭鬥不斷。雖然天智系的光仁、桓武暫時坐上了天皇之位,但考慮到天武系在奈良的勢力盤根錯節,加之奈良的佛教對朝廷滲透過深,遷都平岡京就成了必然之選。

然而,在平岡京的都城建設尚未完結時,平安京又變成了新的都城,影響桓武天皇決斷的主要原因,便是早良親王的怨靈作祟。

早良親王是桓武天皇的親弟弟,無奈時運不濟,捲入了新都城建設主導者藤原種繼被暗殺的案件中。幾經查證後,行兇的主謀被鎖定在了貴族大伴繼人身上,可是事件並未因此徹底平息,背後有關遷都一事的不滿情緒暗流湧動,桓武天皇認為太子早良親王也難逃嫌疑。

於是,早良親王不僅太子之位被廢黜,還被幽禁於乙訓寺中,身份一落千丈。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無辜,早良親王在發配淡路國的途中絕食而亡。

鬱憤而終的早良親王「冤魂」回到平安京,桓武天皇的皇妃、母親、皇太子等相繼病故,就連伊勢神宮都燃起了大火。面對早良親王如此怨氣深重的「冤魂」,桓武天皇這才醒悟過來,著手舉辦各種祭祀儀式,追封他為崇道天皇,還建起了崇道天皇陵和專門的神社。

只是這些「亡羊補牢」的舉措,未能真正消除桓武天皇的恐懼,為了安撫民心、穩固統治,他決定棄都平岡京,轉而將都城轉移至山城國葛野之地,並命名為平安京,取「平靜安泰」之意。

02 「最強怨靈」崇德天皇:大天狗開啟武家政治時代

早良親王的怨靈無意中改變了兩座城市的發展軌跡,京都在日本歷史的舞臺上大放異彩。但在之後的幾百年間,「怨靈」的陰影依然不時籠罩在京都的上空,除了我們開頭提到的菅原道真之外,還有一位號稱「最強怨靈」的崇德天皇。

他的形象十分特別:紅色的面龐、長長的紅鼻子,身後還有一對翅膀,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天狗」,是「天狗社會」中威懾力最強、最令世人恐懼的一類。正是這位「大天狗」,開啟了日本的武家政治時代。

天狗,作為日本妖怪體系的重要成員,其來源很可能與中國古代傳說有關。《山海經》裡有這樣的記載: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詩經·爾雅》和《史記·天官書》中,也有「天狗」的說法。

流傳到日本後,天狗不僅外形發生了變化,譜系也變得愈加複雜,形成了大天狗、小天狗、鴉天狗、木葉天狗的等級劃分,且主要生活在京都鞍馬山、比叡山等特定區域。

地位尊貴的崇德天皇之所以化身為「大天狗」,同樣是由於在權力鬥爭中落於下風。他少年登基,但僅僅23時就在父親鳥羽天皇的脅迫下退位,由鳥羽天皇與玉藻前之子近衛天皇繼位。近衛天皇去世後,皇位又交由後白河天皇,崇德天皇的權力之夢再度破滅。

對鳥羽天皇心生不滿的崇德天皇,聯合左大臣藤原賴長等發動「保元之亂」,兵敗後被流放贊岐。在流放地,他頻頻向朝廷表示懺悔之意,不過他的一腔熱情絲毫沒有打動後白河天皇與支持者們。他花費大量時間抄寫的五部大乘佛經(一說是以血書佛經),派人送往京都後,還是吃了閉門羹。

深受折辱的崇德上皇憤憤不平,他咬破手指,在退回的經卷上寫下「願為日本之大魔王,擾亂天下,取民為皇,取皇為民」等字樣,之後便不食不修,憤懣而死。

含恨而終的崇德天皇化身形象嚇人的大天狗,京都城中災禍不斷:一場安元大火,幾乎燒毀了三分之一的京都城;後白河天皇身邊的六條院、九條院等相繼病死;延曆寺僧兵衝入大內「強訴」等,都被認為是與崇德天皇的怨靈作祟有關。

更為重要的是,數年後,平氏、源氏兩大武家集團上演了一場權力爭奪戰,在之後的數百年間,武士階層所掌握的幕府成為實質上的統治者,天皇一族則變成了政治傀儡。崇德天皇「取民為皇,取皇為民」的詛咒,似乎真的應驗了。

03 從京都到江戶:德川家康與「七十日新皇」平將門

無論是早良親王,還是崇德天皇,怨靈給人的印象以負面居多,因為他們帶來的往往是死亡、瘟疫、火災、戰亂等禍事,人們建神社、進行各種祭祀儀式的目的,是為了平息他們的怨氣,讓生活早日回歸平靜。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怨靈還會被統治者所「利用」。我們之前提到的菅原道真,從雷神到學問之神的形象演變過程,就與統治者想要向市民階層推廣讀書做學問的政治訴求緊密相關。

四大怨靈中的平將門也有著與菅原道真相似的經歷,江戶幕府的創立者德川家康,就在江戶城中建立起七座供奉平將門的神社,並將其連成北鬥七星的形狀,即所謂「怨靈結界」,祈求藉助平將門的怨念之力,守護江戶城的安寧。

對於德川家康來說,平將門是江戶的「守護神」,但對平安王朝的統治者來說,平將門曾自立為皇,做了七十多天的新皇,是個不折不扣的叛亂者。

從出身來看,平將門本是天皇家族的成員,是桓武天皇的五代孫,後來被降為臣籍並賜姓平氏。平將門一族世代在關東地區擁有領地,父親去世後,勇武過人的平將門與族中伯父等人因領地問題爆發衝突。

一樁關東地區的內部矛盾,隨著被上報至京都朝廷而不斷發酵,敵對雙方混戰不斷,平將門的勢力日漸穩固。由於對朝廷力量的誤判,以及傳說中的「巫女傳旨事件」等,平將門的反叛之心日益膨脹,決定自號「新皇」,當起了關東地區的「天皇」。

可惜,平將門的「新皇」位置還沒坐穩,就被京都派出的討伐軍所破,在被押送至京都後,最終處以斬首之刑,頭顱放在東市示眾。據說,平將門的頭顱離開身體後,仍然高聲斥罵不斷,附近的居民都覺得是在鬧鬼,半個月後有人目睹平將門的頭顱竟然飛了起來,一直向東飛至武藏國的鳥越(今天的東京)附近。

與其他怨靈一樣,平將門死後異事連連,江戶民眾為平將門建起名為「將門冢」的首冢,每年9月舉行「將門首冢年祭」,並將其奉為東國的保護神:神田神明之神。德川家康沿襲了這一做法,並且加以強化,於是,在德川時代,平將門的怨靈變身守護神,維繫了江戶城近300年的和平與穩定。

04 流行千年的怨靈信仰,與日本之民族特性息息相關

以「四大怨靈」為代表的日本怨靈文化,起源於日本奈良時代,在平安王朝時期達到鼎盛,但時至今日依然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在文學、戲劇、影視、繪畫等領域,都有「怨靈文化」的滲透。

日本淨琉璃三大傑作之一的《假名手本忠臣藏》,就以平將門的故事為藍本,進行了戲劇化的處理。《源氏物語》《保元物語》等經典小說中,留下了許多關於怨靈的記載。

魔幻小說家夢枕貘的《陰陽師》中,早良親王再次出場,回到150年後的桓武天皇時代,與陰陽師安倍晴明等上演一場人、鬼、怪的纏鬥。日本恐怖電影在全球擁有獨樹一幟的口碑,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怨靈文化的風靡。

怨靈文化在日本生根、發芽,並且擁有長達千年的旺盛生命力,不僅與奈良、平安時代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還與日本民族的特性息息相關。

有學者提出,菅原道真、平將門、崇德天皇等怨靈均出現在奈良、平安時期絕非偶然,他們產生的時間與大寶·養老律令體制的頒布大體重合。當時受到律令政府的壓榨,民眾生活本就困苦不堪,自然災害、瘟疫頻繁又使得民眾的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劇。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民眾把目光投向了「怨靈」,將供奉怨靈視為紓解苦難的途徑之一,統治者順勢加入怨靈信仰的行列,以有效轉移矛盾的焦點。

怨靈文化,契合了民眾在特定時期的信仰訴求,但從根源上來說,日本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匱乏、且經常遭受地震、颱風等災害侵襲的島國,人們對待生命的態度始終有消極壓抑的一面。

他們信奉超自然的力量,對死後的世界有著豐富的想像,於是有了「八百萬神明」的說法,以及神道教信仰。人們寄希望於這些超現實的因素,以擺脫現實的窘境和對死亡的恐懼,怨靈文化便有了長久生存的深厚土壤。

奈良本辰也、高野澄在《京都之謎》中,關於「天狗」有一段精彩論述,他們說:鞍馬的妖魔鬼怪世界,成為京都人的心裡被撕扯開的一個空洞,而充斥在這個空洞裡的,就是那些棲息於此的天狗們。

換句話說,天狗之於京都,怨靈之於日本,無非是填補人們內心空洞的一個虛幻存在。然而,也正是這些真真假假的妖魔神怪,構成了日本傳統文化別具特色的一面,也讓京都這座古老城市增添了一重不乏魔幻的魅力色彩。

相關焦點

  • 日本鬼怪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大天狗被陰陽師美化過,真實面目差別也...
    到了平安時代,日本已經將鬼、靈、妖、怪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及其獨特的鬼怪文化(妖怪文化),平安時代也就成為日本鬼怪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妖魔鬼怪們自此從傳說變為了真實存在的信仰。 大天狗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民間流傳的大天狗身材高大,面色為赤色,有著長長的鼻子,因能力強大被列為大妖。坐落於京都鞍馬寺的天狗雕塑,才是日本大天狗的「真實面目」。
  • 細數日本鬼怪,最後一種恐怖令人髮指!
    日本號稱千妖之國,妖怪枚不勝數,日本人又把妖怪分門別類,著稱《日本妖怪大全》、《百鬼夜行》等。看到有人提問妖怪分類,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妖怪的情況1、付喪神類付喪神是一種日本的妖怪傳說概念,指器物放置不理百年,吸收天地精華、積聚怨念或感受佛性、靈力而得到靈魂化成妖怪。如文車妖妃、唐傘小僧、塵冢怪王,就是器物化為鬼怪。
  • 日本版騎士?日本的特殊階級 武士階層的崛起
    所謂「令制國」,是大化改新之後日本朝廷按照「律令」陸續設置的地方行政區劃,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大化改新之後,日本古代的地理分為五畿七道,六十六個令制國,"五畿"指京畿(都城附近 即平安京 今日本京都)區域內的五個令制國,又稱"畿內"或"五畿內"。具體指山城、大和、河內、和泉、攝津。畿內為帝都所在地。
  • 《鎌倉物語》——日本妖怪大圖鑑!
    《鎌倉物語》同為東亞文化圈,日本跟中國一樣,都有著濃厚的妖怪文化。借著《鎌倉物語》上映之機,下面我們來詳細說說日本文化裡的這些妖怪們。現在請妖怪們一一隆重登場!大天狗大天狗是日本最廣為人知的妖怪之一,傳說是由崇德天皇化身而成,同時中國的《山海經》中也有記載天狗,並描述它是像狐狸般的動物。
  • 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日本第二組世界遺產系列郵票第三至六套小全張上,展現的都是古京都歷史遺址景觀,分別發行於2001年6、8、12月和次年2月。京都從公元794年起直至1868年明治維新,一直是日本天皇御所的所在地,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日本歷來不設法定首都,而以天皇所在地為實際的都城)。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1994年,古京都歷史遺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道教:奎星、文曲星、武曲星
    有了文曲,豈能沒有武曲?便又憑著想像創造了一個武曲星。於是北鬥七星便有了另一套稱呼,其中第四星為文曲星,第六星為武曲星。在《封神演義》裡,比幹被封為文曲星,竇榮為武曲星,皆屬北鬥星官。在民間信仰上,只局限在某某人是文曲星下凡之類,卻始終沒人能見到文曲星的本相,如果試著想像,總應該是個「三星」中的福神模樣吧。
  • 隨方設教 | 勾陳天皇大帝是太上老君在星的化身嗎?
    北極帝座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鉤,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星中最明即是天皇大帝,是普天星辰宿曜之帝,位同北極樞紐,亦隨天而轉,神曰曜魄,故又稱曜魄寶君。又因北鬥北鬥輔弼二星均不可見,有的道經認為人如果能在觀望北鬥時看到輔弼二星則留形住世,長生神仙。天皇大帝,是南極至真,炎火之祖,勾陳之精。蓬頭黑面,人首蛇身。口吐黑炁,盤繞崑崙。總持萬化,節制雷霆,九天所主,三十六禽。上都九天,日月星辰。中統五嶽,城隍威靈。下通河海,十二泉扃。北酆九壘,水陸陽冥。神拒者滅,鬼拒者刑,命令到處,莫敢不遵。
  • 日本興衰多少事,盡在京都二條城
    到京都旅遊二條城是一定要去的,這座建於1603年的建築,曾是日本第一任德川幕府將軍的寓所,其豪華氣派的建築風格,已經超越了皇宮,成為德川家族權力的象徵,同時也說明了天皇權力的衰退,因此二條城是一座與日本政治和歷史文化最緊密相關的建築,許多日本歷史上的大事件,都與這個建築有關。
  • 從《地縛少年花子君》,看日本的「怪談文化」
    此外,比較有名的《四谷怪談》,講述一個被丈夫拋棄並殺害的苦命女子阿巖化作怨靈復仇的故事。不僅出現了三大怪談之一的《牡丹燈籠》,還出現了日本怪談文學之父日本籍英國人小泉八雲。他從日本民間故事中受到啟發,並從有關怪談文學及戲劇作品中得到靈感,結合現代寫作,以英文的形式寫成短篇故事,集結成《怪談》,小泉八雲是日本怪談文學鼻祖,是他首次將日本文化裡種種志怪集合整理,讓民間口口相傳的怪談成為文化。小泉八雲也是日本文化走向西方最重要的傳播者之一。
  • 柯南追尋線索的鞍馬山,天狗守護的鞍馬寺,傳奇武士的習武之地
    一條仙兒姐叨叨叨日本有著「山嶽信仰」,就是對大山的崇拜,而「天狗」就是守護日本神山的神秘之子的形象。日本的天狗與中國的天狗不太一樣,中國的天狗最多就是吃個月亮。可是日本的天狗,既學習佛法,又修持法力,所以日本的天狗既不會下地獄也不會修成正果擺脫輪迴,算是亦正亦邪的妖怪,它們只能存在於自己的天狗道裡,而天狗的等級要比其他妖怪的地位稍微高一些呢。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日本妖怪代表「唐傘小僧」▋中文的「鬼」與日本鬼大不同!凡是人類死後無形體的「冤魂」、修行成精的「動物」,甚至久置荒廢的廢棄物,只要是人類無法解釋,又看不見也摸不到的魔、靈、精、怪,全部統稱為「妖怪」。日本妖怪大多擁有猜忌、嫉妒、毀恨的性格,反映出人類將自己的黑暗面投射到妖怪的形象上。② 中文的「鬼」不是日本鬼!日本的「鬼」長得像金角銀角中國人一說到「鬼」,浮現腦海的往往是類似像貞子的白衣黑長髮女鬼。
  • 日本「孔子」? 這些究竟是誰?帶你了解日本傳說中的眾神
    說到日本的八百萬神明,大家估計或多或少都會知道一些,日本的動漫,小說裡面也經常會有提及。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幾位,在日本神仙圈裡,比較厲害的神比較出名的神。 第一位不得不說的就是三貴子之一的天照大神!
  • 日本京都5大景點揭秘,有3處是世界文化遺產,沒白去
    導語:日本京都5大景點揭秘,有3處是世界文化遺產,沒白去京都是傳統日本的代名詞,這個國家的很多寶藏都集中在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城市中。對於想要了解日本舊社會樣貌的遊客來說,京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遊客容易把京都和東京混為一談,其實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城市,之間有2個小時的車程,算是不遠不近。京都三面環山,距離大阪有40公裡,在過去的1000多年來都是皇帝和日本的首都,與我國古代的唐朝有些類似。現在的京都已經發展成了集文化、政治和手工藝為一體的現代化城市中心。雖然當時因為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城市遭受了多次的破壞,但幸運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倖存活了下來,才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模樣。
  • 此人出訪日本,天皇為了借種不惜把都太子妃送去!
    最後到達了日本的京都地區,當時的日本還是天皇掌握大權的時期一切都由天皇說了算。天皇當日設宴款待了裴世清一行,雙方互相客套了幾句,裴世清一時興起,喝的有點兒上腦,被送入房中休息,這下就該談正事兒了。 裴世清著人掌燈之後,自己的房間中竟然出現了三個美女,姿色本來就不差,也打扮的極為妖豔,簡單交流(裴會日語)之後,裴大概知道了這是怎麼回事兒,這日本天皇是把自己的公主和剛剛過門的太子妃都送上門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大隋使臣代表的是大隋朝的威嚴,自然是可以照單全收的。
  • 北鬥星、文曲星、奎星、魁星、文昌星,到底有什麼區別?
    共七顆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前四顆天樞、天璇、天璣、天權星組形如勺鬥身,古曰魁。後三顆玉衡、開陽、搖光星組形如勺鬥柄,古曰勺。因此,北鬥星在民間也簡稱鬥柄星、也叫鬥魁星。究其原本,北鬥星包含的是七顆星,鬥柄星包含的是北鬥星中的三顆星,鬥魁星包含的是北鬥星中的四顆星。北鬥星的名氣之大,被受民間敬仰與崇拜,因果有二。
  •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日本—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從古至今,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搖籃,特別是在工藝、文學和產業方面。由於奈良得到世代天皇的庇護,佛教首先在奈良繁盛起來。公元752年東大寺大佛塑成,使佛教的影響力達到了頂點。奈良的寺院,可以說是博物館,因為它們擁有許多自古遺留下來,可稱作無價之寶的佛像以及許多傑出的藝術作品。奈良有"東方的羅馬"之譽,日本人稱奈良為"精神故鄉"和"絲綢之路的東方終點"。
  • 怪論俠義(次章)原來包公並非文曲星下凡,而是奎木狼轉世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包公是文曲星下凡,這是千百年來固有的觀念。直到科技昌明的今天,很多地方的學子在高考前都會拜包公,就是為了自己在高考時有個好的發揮。然而我這篇文章似乎有點挑戰傳統,也有人會覺得我這是在譁眾取寵。當然我這麼說自然是有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小說《三俠五義》中對包公誕生過程的描述。我根據描述查了一些資料,認為包公是奎木狼轉世比文曲星下凡更加貼切。
  • 大宋朝有6個神仙下凡,文曲星下凡成了包拯,第5個是真的沒聽過
    1第一位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是霹靂大仙下凡,這個霹靂大仙是誰我查了一下,在道教中還真不太好找。他曾經指點過沉香,就是斧劈華山的那個孩子。在《南遊記》中提到過一個,他是哪吒手下,在於光華帝星打的時候有段對白,哪吒問:「看你有何神通?」靂靂大仙曰,「小將 能驅得五方蠻雷打人,他若與我戰,我便 打殺那賊。」
  • 《成語文曲星》第21答案是什麼 第21至30關答案匯總
    導 讀 微信小程序上有很多趣味類的成語小遊戲,成語文曲星就是其中的一款,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成語文曲星第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