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稿】磷脂醯絲氨酸的生物學意義 | 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
論文標題:Biology of phosphatidylserine (PS): basic 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in immunolog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cancer
期刊: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作者:Ray Birge, 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 USA. David Calianese, 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 USA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Cell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ing 期刊歡迎您向我們正在徵稿的專題特刊「Biology of phosphatidylserine (PS): basic 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in immunolog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cancer」投稿。
以下我們將為您介紹該專題的具體徵稿要求,歡迎點擊此處了解更多徵稿要求並閱讀專題中已經發表的研究內容。
為了維持細胞膜電位並完成活細胞所必需的重要的生物化學功能,生物膜中的脂質需要在磷脂雙分子層中不對稱分布。其中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和鞘磷脂(sphingomyelin,SM)等磷脂主要分布在細胞膜外,而磷脂醯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醯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磷脂醯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則分布在膜內。雖然PS不對稱(即PS在膜內)在內穩態狀態下可以維持,然而在一些生理或病理條件下整個組織會垮掉,進而導致膜的生化特性發生巨大改變。最典型的有,PS重新分布到細胞質膜外表面的話,就標誌著細胞會被識別、吞噬並最終被吞噬細胞降解。然而這一現象並不僅僅出現在經歷細胞凋亡過程的細胞中。事實上,很多情況下(即細胞應激或激活狀態下)PS外移會短暫發生,但並不標記細胞使之被吞噬細胞吞噬,相反,它卻調節著細胞的激活狀態和各種生理功能。
過去研究疾病生物學、病原學和疾病發生時,人們的重點在於識別基因突變和有用的蛋白生物標記,而其他的大分子,尤其是磷脂,沒有得到廣泛的關注。然而,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PS調節異常在各種疾病中都有嚴重的免疫學後果,這些疾病包括慢性炎症、癌症、抗磷脂症候群,以及病毒感染和疾病病原學。例如,已有證據證明在許多實體腫瘤類型中,PS外移是腫瘤微環境中細胞基本的表現,這說明PS可以作為很有潛力的生物標記和治療靶點。最後,暴露在病原體(病原體包括寄生蟲、病毒和不同種的細菌)外表面的PS可以被強行控制,用於進入宿主細胞,同時將免疫應答向著有利於控制疾病進程的方向調節。
本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專題特刊的目的在於關注PS的生物功能和其在各種疾病中的病理學作用。本特刊會著重強調近期發表的研究和覆蓋PS研究各個方面的綜述。
專題論文速閱
Biology of phosphatidylserine (PS): basic 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in immunolog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cancer
磷脂醯絲氨酸(PS)的生物學:基礎生理學及其在免疫學、傳染病和癌症中的意義
TIMs, TAMs, and PS- antibody targeting: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TIM,TAM和PS——靶向抗體:對癌症免疫治療的影響
Apoptotic mimicry as a strateg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asitic infections: parasite- and host-derived phosphatidylserine as key molecule
作為應對寄生蟲感染的策略——凋亡模擬:寄生蟲和宿主中產生的磷脂醯絲氨酸為關鍵分子
SapC-DOPS – a Phosphatidylserine-targeted Nanovesicle for selective Cancer therapy
SapC-DOPS——磷脂醯絲氨酸靶向納米囊泡用於癌症治療
TAM receptors, Phosphatidylserine,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TAM受體,磷脂醯絲氨酸,炎症和癌症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