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宇宙奧秘,了解宇宙星系之間的距離與其退行速度

2020-12-06 荒野說科學

本文乃作者荒野說科學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無論星雲距離多麼遙遠,恆星的距離都是相同的。因此,如果前者的組成粒子是太陽,那麼,正如普羅克特先生所說的那樣,如果巨大天體幾乎可以遮蓋它們的微弱光線,那其數量級一定是人們難以想像的。

如果沒有一些可靠的方法能確定漩渦形和橢圓形星雲的距離,那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當人們在洛杉磯附近的威爾遜山上安裝了 100 英寸口徑的望遠鏡之後,才確認了這樣的尺度。

望遠鏡

1923 年,埃德溫·哈勃首次證明仙女座星雲是由不同的恆星組成的。他發現,仙女座星雲的旋臂中有一些明亮的變光恆星,其光度的變化周期相同,這在我們星系中被稱為造父變星的一類恆星中是很常見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上一個十年裡,哈佛學院天文臺的亨利埃塔·斯旺·萊維斯和哈洛·沙普利已證實了所觀測到的造父變星的變化周期和絕對光度之間的緊密關係 ,絕對光度是天文物體沿所有方向所釋放的總輻射功率。視光度是每平方釐米的望遠鏡鏡片所接收到的輻射功率。

恆星

天文物體的主觀明亮程度是由視光度而不是由絕對光度決定的。當然,視光度不僅取決於絕對光度,也取決於距離;因此,在已知天文物體絕對光度和視光度的前提下,就能推斷出它的距離。

哈勃在觀測到仙女座星雲中的造父變星的視光度,並根據其周期預測出它們的絕對光度後,立即計算出它們的距離,由於視光度與絕對光度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通過這個簡單的計算方式,也可得出仙女座星雲的距離。

仙女座

仙女座星雲的距離是 900000光年,它的距離比我們星系中已知距離最遠的物體遠 10倍以上。沃爾特·巴德和其他人曾多次測定造父變星的周期與亮度關係,最終把仙女座星雲的距離提高到了 200 萬光年以上,仙女座星雲以及成千上萬個類似星雲都是與我們的星系一樣的星系,沿所有方向伸展得很遠,充滿了整個宇宙。

在星雲的銀河外性質得到確定之前,天文學家就已經能夠通過熟知的原子光譜中的已知線確定其光譜中的線了。但直到 1910—1920 年這 10 年間,洛維爾天文臺的維斯託·梅爾文·斯萊弗才發現很多星雲的光譜線稍微偏移到了紅端或藍端。

星系

很快,人們認為這些偏移是由都卜勒效應引起的,說明星雲正遠離地球或靠近地球。例如,人們發現仙女座星雲以 300 千米 / 秒的速度靠近地球,而室女座中更遠的星系團則以1000千米/秒的速度遠離地球。

起初,人們認為,這只是相對速度,說明了我們的太陽系朝著一些星系靠近或遠離一些星系的運動情況。但隨著人們發現越來越多更大的光譜偏移,所有偏移都指向光譜紅端,這種解釋便越來越站不住腳了。似乎除了一些近鄰(如仙女座星雲),其他星系正普遍與我們的星系迅速分離開來。

太陽系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星系位於某個特殊的中心位置。相反,似乎宇宙正在發生某種類型的爆炸,在這些爆炸過程中,每個星系都在與其他星系迅速分離。自哈勃在 1929 年宣布他發現星系的紅移與距我們星系之間的距離成正比之後,這種解釋被人們普遍接受。

這一觀測結果的重要性在於,我們可以根據爆炸的宇宙中最簡單的物質流動的可能情景來進行預測。我們可能會憑直覺認為,對於各個典型星系上的觀測者來說,無論什麼時間,無論從哪種角度進行觀察,宇宙都應該是一樣的。

宇宙爆炸

宇宙學原理產生的一個直接數學結果是,任何兩個星系的相對速度必須與二者之間的距離成正比。哈勃在觀察發現了星系之間的距離與其退行速度成正比的時候,其實也間接證明了宇宙學原理的真實性。從哲學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令人非常滿意的結果——為什麼宇宙的任何部分或任何方向都異於其他部分或方向?

我們再次確定天文學家的確是在觀察宇宙的某些有分量的部分,而不僅僅是觀察巨大的宇宙漩渦中的一個局部漩渦。反之,我們可以根據推論,假設宇宙學原理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推斷出距離和速度之間的正比關係,如上一段內容所述。這樣通過簡單測量都卜勒偏移,就能根據極遙遠的物體速度推斷其距離了。

參考資料:《宇宙的秘密》、《宇宙起源》

相關焦點

  • 星系退行速度的大小和星系距離之間的關係
    「哈勃定律」——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哈勃」是一位時代的巨人,他在天文學裡面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他首先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開創了星系天文學這個新的方向,更重要的哈勃還發現了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稱為「哈勃定律」,在天文學研究裡面,很少以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某一個定律的
  • 如何從星系的退行速度推斷出星系距離?
    問:科學家如何確定宇宙的年齡,以及遙遠星系的距離(以光年或公裡為單位)。我當時理解紅移決定退行速度,但是我不明白它與距離之間的關係。答:答案很簡單,但是解釋起來有點複雜。這個答案在一段時期被眾人所熟知,即星系距離和它的退行速度是成比例的,被稱作哈勃定律,哈勃於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對此進行了觀察演示。原理在於,如果你假設宇宙是均勻的,各向同性的,那麼哈勃定律也可以通過理論預測出來。星系的退行速度與星系距離之間的比例常數即稱之為哈勃常數。
  • 宇宙中超光速的困惑:宇宙膨脹與退行速度!
    哈勃定律中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如果宇宙是無限的,當距離大到一定的時候,速度必定要超過光速。事實上,並不需要假設宇宙無限,在現今可觀測的距離範圍,退行速度已經超過光速。光速不變和光速不可超越,是狹義相對論的假設條件。其中涉及的距離及時間概念都需要在平坦的閔可夫斯基時空中來理解。
  • 哈勃定律: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
    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指出,如果光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會使觀察者接收到的光源波長發生變化。如果光源離我們而去,我們接收到的波長變長,如果光源朝我們而來,我們接收到的波長變短,這種現象稱為都卜勒效應。對於可見光來說,波長變長,就是往紅光方向移動,所以光源離我們而去時叫做紅移。
  • 為什麼遠處星系比近處星系的移動速度快,是否預示宇宙存在中心?
    哈勃根據這種光譜現象,推斷出距離地球越遠的星體,其遠離地球的速度就越快,從而為證實宇宙不斷膨脹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宇宙膨脹的速度1929年,哈勃根據長期的觀測,根據星系退行速度、與地球距離之間的關係,測算出二者存在的正比規律,並給出了測算值H=500,這個值就是哈勃常數。
  • 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
    「哈勃定律」——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哈勃」是一位時代的巨人,他在天文學裡面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他首先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開創了星系天文學這個新的方向,更重要的哈勃還發現了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稱為「哈勃定律」,在天文學研究裡面,很少以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某一個定律的
  • 宇宙最快星系,遠離速度達2.3倍光速,為什麼它沒有違背相對論?
    這讓不少的朋友難以理解:為什麼這個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能夠達2.3倍光速,難道這不違背相對論嗎?可事實上,它並不違背相對論,這是為什麼?要弄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要對相對論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很多人只知道相對論限制了物體的速度只能達到光速,可是卻不明白這個限制它是有前提條件的。
  • 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退行速度就越快,是什麼在讓宇宙加速膨脹?
    20世紀初,一位名叫埃德溫.哈勃的物理學家通過分析星系光譜,得出了「大部分星系都在遠離地球」這一結論,而後愛因斯坦根據這一結論,修正了自己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刪掉了其中用於「維持宇宙穩恆態」的宇宙學常數。
  • 宇宙最快星系,速度可達2.3倍光速,為什麼沒有打破相對論?
    最近的河外星系離銀河系只有幾萬光年,最遠的河外星系位於上百億光年之外。在這些星系中 ,它們的光譜大都顯示出紅移,而且距離越遠紅移值越大。這意味著河外星系都在遠去,而且距離越遠,遠離速度越快。 如果河外星系離銀河系足夠遠,它們的退行速度甚至可以超過光速。然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指出,任何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那麼,星系的退行速度是如何超光速的呢?
  • 為什麼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會在膨脹的宇宙中相撞?
    另一方面,當年哈勃的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正在膨脹。既然如此,為什麼仙女座星系還會靠近銀河系,並與銀河系發生碰撞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宇宙的膨脹是怎麼回事。所謂的宇宙膨脹,其實是指空間本身的膨脹。宇宙中的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銀河系,並不是因為那些星系本身的運動造成的,而是因為星系之間的空間持續膨脹,才導致星系之間互相遠離。下面以氣球為例,簡單來說明一下空間膨脹。
  • 隨著宇宙星系團距離的變遠,宇宙溫度反而在升高,這是怎麼回事?
    也許是受到了暗物質能量的驅使,也許是受到宇宙誕生爆炸力的影響,宇宙一直處於膨脹狀態,所有物質都在不斷分離,星系之間的距離正在擴大,並且分離速度還在加快中。儘管我們無法感受到宇宙在膨脹,但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宇宙奧秘。
  • 距地球320億光年的星系,速度可達2.3倍光速,它跟相對論相悖嗎?
    我們都明白,宇宙有多麼的浩瀚,而宇宙星系之間的距離是以光年為基本單位的,銀河系的直徑達10萬光年,而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也有幾萬光年的距離。在動輒以光年為單位的浩瀚宇宙中,光速根本不算什麼,可以說在宇宙面前,光速也只是算是龜速。即使我們的飛船以光速飛行,我們也無法走遍銀河系,無法走出銀河系,更不要說探索整個宇宙了。
  • 宇宙中存在引力,星球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小嗎?
    ;第三種就是位於大部分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例如人類的第一張黑洞照片,拍攝的對象就是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之外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引力是維持宇宙天體系統的重要作用力,因為引力的存在,才能形成複雜的天體系統。按照常規的理解,引力有著吸引的作用,那麼宇宙中的天體應該會越來越近才對。這種思想實際上是符合常規的,關於宇宙演化的模型,哈勃最先發現星系紅移的現象並提出哈勃定律,認為距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快。
  • 仙女星系和銀河系都是宇宙大爆炸產物,為什麼會相互接近?
    ,發現它們在相互退行,退行的速度與距離成簡單的線性關係。我們的宇宙實在是太大了,據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宇宙中存在兩萬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現在的可觀測宇宙直徑有930億光年,未來這一數字還會增大。根據現在的哈勃常數值,大約每隔326萬光年,星系相互退行距離才增加7公裡秒。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同屬一個本星系群,距離只有250萬光年(有說230萬光年)左右,即使有相互退行速度,也增加不了7公裡/秒,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科學家分析了842個星系,發現宇宙的膨脹速度在各方向都不一樣
    自從1929年美國的天文學家哈勃觀測到宇宙中各星系都在相互遠離後,逐漸得出了「宇宙正在膨脹」的學說,膨脹速度是超光速的,並且各個地方、各個方向的膨脹速度是均勻的。這是天文學家哈勃等人在1929年通過觀測宇宙中的星系後,發現各星系是在不斷的飛速相互遠離,並且相距越遠,遠離速度越快。於是後來的科學家們總結出來一個結論:「宇宙膨脹說」,我們所在的宇宙就像一個大氣球一樣正在不斷的超光速膨脹,並且各個地方是均勻的。
  • 浩瀚的「宇宙」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行星」之間距離的呢?
    在宇宙中擁有著無數的天體,這些天體距離地球動輒上百萬光年乃至上億光年,那麼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天文學家到底是如何測量出天體之間距離的呢?測量天體距離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太陽系內可以通過雷達測量法,也就是對金星、火星等行星發射無線電脈衝,然後接受反射的回波,從而計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而測量太陽系外的恆星時,就要通過三角視差法來進行測量。
  • 宇宙在不斷膨脹,為何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還要在40億年後相撞?
    宇宙膨脹是空間在膨脹,在空間中的物體會有相對移動速度,兩個物體可以相互遠離,也可能相互靠近,仙女星系和銀河系就屬於相互靠近的情況。宇宙大爆炸理論能很好地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根據天文學家獲取的數據,目前宇宙膨脹速度(哈勃常數)為:H=67.80±0.77km/s/Mpc;其中Mpc表示百萬秒差距,1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也就是說在宇宙中相距326萬光年的兩點,因為宇宙膨脹導致的退行速度為67.8km/s,隨著距離的增加,相對退行速度是線性增長的。
  • 如何精確地衡量宇宙擴張速率,當前宇宙模型或存在根本性缺陷?
    比如,星系之間彼此分離的運動也是膨脹的表現之一,當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她們退行的速度反而會變得更快。因此,測量宇宙的膨脹率變成了宇宙探索的重中之重,退行速度和星系距離之間的關係就是所謂的哈勃定律,而通過該定律所得出的「星系退行率」就是哈勃常數,即宇宙膨脹的速率,這個值也在科學家們的觀察中不斷被修正。
  • 宇宙的距離階梯:我們是如何測量浩瀚宇宙的大小
    她指出,天文學家們已經發展出一整套天才的工具和手段,不僅用於計算地球到太陽系內其他天體的距離,也同樣能夠被用於測算星系之間的距離甚至是整個可觀測宇宙的大小。測量所有這些距離的手段被稱作「宇宙距離階梯」(cosmic distance ladder)。這個階梯的第一級是最容易的,而在今天,這一級階梯也廣泛藉助於現代先進技術。
  • 既然宇宙中存在著萬有引力,星體之間的距離會變得越來越小嗎?
    早在300多年前,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定量的形式解釋了宇宙中任何有質量的物質之間,都存在著引力的作用,這種「萬有」的性質逐漸成為人們認知宇宙的發展和演化,以及揭示星體運行規律的「萬能鑰匙」。按照萬有引力定律,宇宙中兩個物體間的萬有引力數值,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從這個表達可以看出,引力屬於一種長程力,理論上距離得再遠的兩個星體,其本身都會存在引力的作用,使之具有相互靠近的趨勢,只不過受到其它星體引力的幹擾,星體最終的運行狀態取決於所受到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