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

2020-09-29 天體生物學

【作者:黃姤】

雖然造父變星的辦法可以在測量天體距離的領域裡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適用範圍畢竟是有限的,對於那些最遙遠的星系需要用一種更加有效的辦法去測量它們的遠近,而這個辦法就是——「紅移法」或者叫做「星系譜線紅移法」。

哈勃定律」——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

「哈勃」是一位時代的巨人,他在天文學裡面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他首先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開創了星系天文學這個新的方向,更重要的哈勃還發現了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稱為「哈勃定律」,在天文學研究裡面,很少以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某一個定律的,哈勃定律就是裡面為數極少的一個範例,哈勃定律的應用直接開創了觀測宇宙學。

哈勃在星系研究裡面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其中有一項叫做「星系的分類」,因為在研究星系的過程裡面,人們發現星系的形態紛繁複雜,哈勃對它們進行了形態上的甄別把它們歸成了不同的類別,稱為叫做「哈勃音叉圖」或者叫做「哈勃星系分類圖」,在音叉的柄上面分布的是「橢圓星系」,在音叉的兩端分別是「旋渦星系」和「棒旋星系」,所以哈勃就利用這種形象的分類法把星系分成了「橢圓星系」、「旋渦星系」以及「棒旋星系」這幾個不同的類別。

圖解:星系分類

哈勃的貢獻遠不止此,上述提到他最重大的貢獻是發現了「哈勃定律」,1929年他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非常短只有6頁,但這篇文章在觀測宇宙學裡面起了開創性的貢獻,論文所展示的最重大的成果就在一張圖上面,圖的橫坐是星系的距離,圖的縱坐標是星系遠離退行的速度,根據這些觀測的數據點哈勃發現它們兩者之間的遵循一個正比例的關係,於是就用了一個公式「V=HD」,速度等於常數乘以距離,這個常數用H來表示也就是哈勃名字的首字母稱為叫「哈勃常數」,其實哈勃最初得到哈勃定律的時候,他所估計的哈勃常數大小遠遠超過我們今天現代精確測量的值,從公式本身來講哈勃定律最初的結果其實是錯誤的,但是它所反映的物理的事實是對的,哈勃定律說明離我們越遠的星系它向後退行的速度就越快。

哈勃定律是現代大爆炸宇宙學的根基

實際上在得到哈勃定律的過程裡面,也有不少的天文學家起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些天文學家都是巨人陰影下的英雄,今天主要介紹2位英雄:

  • 第1位「斯裡弗」

斯裡弗在星雲光譜研究領域起了開創性的作用,其它人的貢獻無法與他相作比擬,其實哈勃定律裡得到的星系的距離和退行速度,這個退行速度實際上主要來自於斯裡弗的觀測結果,而斯裡弗的觀測發現有很多星系光譜裡面的吸收線與在實驗室裡面得到的相同元素的譜線位置並不完全吻合,它們不同程度都向紅端也就是向更加長的波段發生了偏移,根據「都卜勒效應」就反映了星系在遠離我們,遠離的速度就反映了譜線位移的程度,因此斯裡弗實際上是第1次得到了或者說系統性地得到了星系譜線位移這樣一個事實。

而其實斯裡弗的貢獻還不僅限於這些,他還首次發現了星系的轉動,因為星系整體在遠離我們,如果去觀察星系裡面的細節會發現它不同的位置遠離我們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其實這反映了星系本身的在轉動,所以得到的速度是星系退行速度和它轉動速度的綜合,他甚至還得到了一個更加有用的結論,就是他發現了銀河系的「本動」。相當於一個天體和它周圍的一批鄰居作為一個小集體,在這個集體裡面它自身所產生的運動。

舉例說明:

在高速公路上你開著一輛車在行駛,在你周圍也有其他的汽車,如果你開的車和其他的汽車保持一樣速度的話,那麼這個時候你看到你前後左右的車和你的距離是不變的,如果你的汽車的速度比其他車的速度更快的話,那麼這個時候你會看到你前方的車離你越來越近,而後方的車離你越來越遠,這個速度就稱為「本動」。

斯裡弗在研究不同方向星系的譜線位移,發現星系退行的方向其實是有一定的選擇性的,這個選擇性它真實的物理原因實際上是由銀河系的運動是造成的,如果銀河系在運動的話,就說明銀河系其實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銀河系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這個觀點比哈勃發現河外星系早了8年,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斯裡弗這些貢獻並沒有被世人普遍承認。

  • 第2位「赫馬森」

這是一個非常有傳奇性的天文學家,他是一位輟學的天文學家,在他14歲的時候他去參觀了威爾遜天文臺,從此他就愛上了這個地方,他就不再讀書了到天文臺去做運送建築天文臺器材的騾夫,另外還做天文臺的看門人,後來他逐漸地成為了天文臺的觀測助理,赫馬森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心靈手巧,所以他很快就成為威爾遜天文臺首屈一指的觀測天文學家,哈勃後來做更大範圍的譜線紅移測量的時候主要依靠的助手就是赫馬森,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赫馬森甚至比哈勃做出了更多的貢獻。

赫馬森通過觀測更多精確的測量所得到的哈勃關係圖,這個時候星系的分布與哈勃關係就非常吻合了,比哈勃當初得到的粗略結果要精確很多,他的觀測結果確立了哈勃定律的有效性。

哈勃定律與宇宙膨脹理論的關係

哈勃定律所描述的是星系退行速度的大小和星系距離之間的關係,那麼哈勃定律是不是真的反映星系在遠離我們呢?是什麼造成了星系的退行?

天文學家相信哈勃定律其實跟我們整個的宇宙的結構有非常密切的關聯,首先可以利用哈勃定律去度量星繫到底離我們多遠,只要對某一個星系測量了它譜線的紅移量,就可以用哈勃定律去把距離測定出來,我們今天得到宇宙裡面的星系分布或者說宇宙裡面的大尺度結構,主要依賴於星系紅移的測量,知道了距離就可以研究星系在宇宙裡面時間上的演化。

一般來講天文學現在相信造成星系退行的原因並不是星系真實的運動,它其實是由於宇宙的膨脹所造成的,從斯裡弗的時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我們測量到的絕大部分星系它們都在退行,如果這種現象是由於星系本身運動造成的話,應該會發現至少一半左右的星系在向著我們運動,大約另外一半的星系在背離我們運動,但是我們現在看到除了近鄰的幾個星系之外,絕大部分星系都在遠離我們,所以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由於宇宙膨脹而造成的。

舉例說明:

我們去吹一個氣球,氣球上的花點會隨著氣球的膨脹而相互遠離,花點之間的距離會變得越來越遠,但其實那些花點並沒有發生真實的運動,它是由於參考系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膨脹宇宙這個觀點對於人們的宇宙觀產生了非常大的衝擊,因為在那以前人們都認為宇宙應該是永恆不變的,包括像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承認這一點,但是膨脹宇宙的發現就徹底地否定了這樣的觀點,愛因斯坦在引力場方程應用到研究宇宙結構演化的時候,為了保證這個宇宙是一個靜態的、不變的,他人為地加入了一個稱為宇宙學常數這樣一個物理量,但是他知道宇宙膨脹這個事實之後就非常後悔,他認為引入宇宙學常數是他一生中所犯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後來宇宙學常數又有了新的物理含義。

既然宇宙現在在膨脹,如果讓時間倒流回溯到過去的時刻,宇宙必定曾經處於一個非常小的物理狀態,宇宙應該有一個起點,時間也一樣會有一個起點。

可能有人對這個推論會有些懷疑,如果宇宙是一個氣球的話,這個氣球目前很大,如果讓氣球回歸到很小的一個狀態,那個時候宇宙可能會變得非常熱,可能在內部會有非常大的壓強會抵抗它收縮這樣一個趨勢,但事實上並不完全是這樣子的,儘管宇宙在過去曾經非常熱,但實際上熱或者是能量,本身也意味著質量,而質量又意味著引力,所以引力在宇宙的過去曾經佔據了主導地位,所以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是大部分天文學家的一個共識,這就是所謂的現代大爆炸宇宙學。

(黃姤)結語:哥白尼革命

哈勃定律的發現,對於人們的宇宙觀的改變起了非常重大的促進作用,正如著名的宇宙學家惠特羅所說:「猶如400年前的哥白尼革命,哈勃已經重大地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

天文學家一代一代經過自己的努力,對宇宙有了更加深入的見解,哈勃定律反映了整個宇宙在膨脹,說明宇宙是處於一個變化的狀態的。

推薦閱讀

我叫【黃姤】,創作有關(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

相關焦點

  • 星系退行速度的大小和星系距離之間的關係
    【作者:黃姤】雖然造父變星的辦法可以在測量天體距離的領域裡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適用範圍畢竟是有限的,對於那些最遙遠的星系需要用一種更加有效的辦法去測量它們的遠近,而這個辦法就是——「紅移法」或者叫做「星系譜線紅移法」。
  • 星系距離和空間膨脹的解讀
    如果文獻上說,一個遙遠星系離我們的距離是110億光年遠,要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這個星系的光需要110億年的時間才能到達我們地球,那是通過測量星系的紅移效應唯一能確定的事情。在光發射出來的時候,是在110億年前,這個星系那時非常靠近我們,也許只有幾十億光年。而當該星系的光最終到達地球的時候,它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可能已經大於200億光年。
  • 「宇宙紅移」可能是由星系運動引起的,而不是膨脹的空間?
    當我們觀察一個遙遠的星系時,來自星系的光要麼由於空間膨脹而紅移,要麼實際上星系正在遠離我們。那麼我們如何區分宇宙紅移和都卜勒紅移?宇宙的超遠視圖顯示星系正以極快的速度遠離我們。在這些距離上,星系看起來更多、更小、進化程度更低,而且與附近的星系相比,它們會以更大的紅移後退。當你看著天空中一個遙遠的物體時,可以通過觀察它的光來了解它。恆星將根據它們的溫度和速度而發光。
  • 第1個發現星系光譜線紅移的人
    這點需要跟大家著重地說明一下,在我查到的很多書本和資料中都說哈勃是發現星系紅移的那個人,這是十分不準確的,因為斯裡弗在哈勃之前就已經發現了許多星系的紅移現象。    赫馬森當時已經是威爾遜天文臺最優秀的觀測天文學家了,有了他的幫助,哈勃就能夠從繁重的、耗時的觀測工作中解脫出來,進行更多的思考和計算,兩人還進行了分工,赫馬森負責測量眾多星系的光譜紅移,他們就測量星系的距離,到了1931年,兩人測量了大量氫氣的速度和距離,並將每個星系的速度與距離的關係繪製在。
  • 如何從星系的退行速度推斷出星系距離?
    問:科學家如何確定宇宙的年齡,以及遙遠星系的距離(以光年或公裡為單位)。我當時理解紅移決定退行速度,但是我不明白它與距離之間的關係。答:答案很簡單,但是解釋起來有點複雜。這個答案在一段時期被眾人所熟知,即星系距離和它的退行速度是成比例的,被稱作哈勃定律,哈勃於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對此進行了觀察演示。原理在於,如果你假設宇宙是均勻的,各向同性的,那麼哈勃定律也可以通過理論預測出來。星系的退行速度與星系距離之間的比例常數即稱之為哈勃常數。
  • 紅移可以解釋星系在遠離我們,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紅移呢?
    什麼原因導致哈勃紅移?是光波隨著宇宙的膨脹被「拉長」了,還是因為遙遠的星系遠離我們而產生的光的都卜勒頻移?簡而言之,都是。都卜勒頻移解釋是對「拉伸光」解釋的線性近似。從一個視角切換到另一個視角相當於(彎曲的)時空中坐標系的變化。
  • 探求宇宙奧秘,了解宇宙星系之間的距離與其退行速度
    他發現,仙女座星雲的旋臂中有一些明亮的變光恆星,其光度的變化周期相同,這在我們星系中被稱為造父變星的一類恆星中是很常見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上一個十年裡,哈佛學院天文臺的亨利埃塔·斯旺·萊維斯和哈洛·沙普利已證實了所觀測到的造父變星的變化周期和絕對光度之間的緊密關係 ,絕對光度是天文物體沿所有方向所釋放的總輻射功率。
  • 紅移和宇宙大爆炸有什麼關係?
    為了感受紅移,最好遠離光線(雙關語)。短的接近光稱為藍移,而長的後退光稱為紅移。所以紅移是離開你的光。 在電磁頻譜上,紅光具有低頻,藍光具有高頻。所以當光遠離我們時,它就會向光譜的紅端移動。如果它向我們移動,它就向藍色移動。 這和宇宙學有什麼關係呢?大爆炸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大多數東西都在遠離我們。離我們越遠,它們移動得越快。
  • 星系紅移解釋的背後宇宙無限的可能?
    這種宇宙圖景至少從哲學和美學上看更讓人可以接受!現在我們就從星系紅移新解來討論光度學佯謬與引力佯謬的統一解決方案!我們把星系紅移看作是源於遙遠星系處於以它為中心的封閉勢場中,它相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束縛態!而這種束縛淵源於遙遠星系與它周圍星系的全部物理聯繫之作為關係範疇的相互作用!就像原子核中的質子與中子一樣!
  • 你需要知道「紅移」和「藍移」
    由於光的速度是聲音的100萬倍,因此只有快速移動的物體才能出現紅移或藍移。通過1929年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這種現象讓科學家提出了宇宙膨脹的想法。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第一個將宇宙紅移現象和宇宙膨脹聯繫到一起,哈勃望遠鏡的明星就是為了紀念這位科學家。
  • 你需要知道「紅移」和「藍移」
    聲音和光:  聲音的波長變化效果,最早在1800年被提出,由於光也有波長,這意味著光也能和聲音一樣產生波長的伸展和收縮。由於光的速度是聲音的100萬倍,因此只有快速移動的物體才能出現紅移或藍移。通過1929年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這種現象讓科學家提出了宇宙膨脹的想法。  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第一個將宇宙紅移現象和宇宙膨脹聯繫到一起,哈勃望遠鏡的明星就是為了紀念這位科學家。
  • 英國《自然》雜誌:天文學最新研究報告對平均紅移為1的星系所釋放的原子氫的測量結果
    英國《自然》雜誌:天文學最新研究報告對平均紅移為1的星系所釋放的原子氫的測量結果(Credit: Chowdhury et al.)(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4日發表了一項天文學最新研究,報告了對平均紅移為1的一組星系所釋放的原子氫的測量結果。這是首次進行此類測量——由升級後的巨米波電波望遠鏡完成,這一成果有助人們理解星系中恆星的形成,填補了人類在星系演變和恆星誕生研究中的空白。
  • 最古老和最遙遠的星系的距離被算出,它處於可觀測宇宙的邊緣
    或者星系是在何時產生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除了想之外也沒啥辦法。但是,天文學家非常認真對待這些問題,並用出色的工具完成技術突破,來試著解答這些問題。一組天文學家使用望遠鏡觀測古代星系。通過分析數據,他們發現,目標星系GN-z11不僅是最古老的星系,同時也是最遙遠的星系。它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它定義了可觀測宇宙的邊界。
  • 哈勃定律: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
    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指出,如果光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會使觀察者接收到的光源波長發生變化。如果光源離我們而去,我們接收到的波長變長,如果光源朝我們而來,我們接收到的波長變短,這種現象稱為都卜勒效應。對於可見光來說,波長變長,就是往紅光方向移動,所以光源離我們而去時叫做紅移。
  • 浩瀚的「宇宙」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行星」之間距離的呢?
    在宇宙中擁有著無數的天體,這些天體距離地球動輒上百萬光年乃至上億光年,那麼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天文學家到底是如何測量出天體之間距離的呢?測量天體距離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太陽系內可以通過雷達測量法,也就是對金星、火星等行星發射無線電脈衝,然後接受反射的回波,從而計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而測量太陽系外的恆星時,就要通過三角視差法來進行測量。
  • 是什麼導致光線發生紅移?
    請注意,這些物體的開始距離比光在它們之間傳播所花費的時間更近,由於空間的擴大,光發生紅移,並且兩個星系的距離比交換的光子所走的光移動路徑遠得多。它們之間。1.)空間結構擴展。這是造成遙遠星系發生紅移的主要原因。光從太空中傳播,自大爆炸以來,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擴展,而擴展的空間則擴展了穿過光的波長。
  • 如果宇宙膨脹與物質擴散有密切關係,那為什麼光子會發生紅移?
    重力具有與膨脹相同的引力場,但是重力具有吸引力,這使它凝聚成恆星和星系。在空闊地區,例如恆星和星系,重力可能非常強烈,但會根據平方反比定律下降。在大約一億光年後,它比膨脹()弱。因此,真正的問題是:在兩個遙遠星系中,相隔很遠且間隔很長時間的兩個觀察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 如果宇宙膨脹與物質擴散有密切關係,那為什麼光子會發生紅移?
    實際上,我們如今確實將這種光視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種輻射已從紫外線紅移為微波。宇宙的膨脹可以類似看作反引力,是反引力的學術術語,它近似地取決於引力常數G,並且與引力的作用力大致相等。不同之處在於整個宇宙的膨脹是均勻的。重力具有與膨脹相同的引力場,但是重力具有吸引力,這使它凝聚成恆星和星系。
  • 如何測量星系間的距離?物理學教授:哈勃定律是一個強大工具
    有人問過一個問題:如何確定宇宙的年齡,又如何確定宇宙到遙遠星系的光年(或公裡)距離呢?對此我也有些疑惑。我知道紅移決定了衰退速度,但我不明白它與距離的關係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和一個複雜的答案。簡單的答案是:人們已經知道,到一個星系的距離與它的後退速度成正比。
  • M87星系黑洞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遠,怎麼知道的?
    事實上,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與星系本身距離我們的距離是相同的,約5500萬光年。那麼我們怎麼知道M87星系距離我們有多遠呢?對於遙遠的星系,我們可以通過測量它們的紅移來確定它們的距離。所有的星系都會發光,而大部分的光來自星系內部的恆星。當你把星光通過稜鏡時,它會分散成光譜。在光譜中,你可以看到被稱為吸收線的暗線。這些線條是由構成恆星的元素構成的。每一種元素在恆星的光線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吸收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知道所有的恆星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元素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