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第五維:這宇宙 只是個全息圖?-宇宙,天文,維度,二元性,弦理論...

2020-12-05 快科技

「我們生活在一幅全息圖中。」物理學家經常這麼說,但是這其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莫非有另外一個「平面世界的我」生活在房間的牆上?莫非我們只是超越人類理解能力的神秘五維生物的投影?假如頭腦中的一切都可以用「邊界」來解釋,那麼我們究竟生活在幾個維度上?

假如這些問題讓你夜不能寐,那麼請你往下看。

我們的宇宙是一幅全息圖

這一切要從「大統一」理論說起。

統一性對於我們理解大自然的法則是非常有用的:蘋果墜落與行星公轉遵循的法則是相同的。物質的氣、液、固三態可以用分子的不同排列方式來解釋。分子的多樣性可以理解為原子組合方式的多樣性。這些具有統一性的原理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人們發現。

而當今物理學家尋求的,是把各種不同的作用力統一起來,找到它們一致的起源,比如電力和磁力是電磁力的兩個方面,而電磁力,或它的量子力學版本,可以被統一在弱互作用力之下。

但是當前還沒有人能夠把所有已知的作用力——電磁力、強互作用力、弱互作用力、引力——成功地統一起來。

弦理論剛開始是作為一種對強互作用力的解釋出現的,但是不久後,作為夸克子和膠子理論的「量子色動力學」在這方面表現得似乎更好。當物理學家發現弦理論有對所有已知作用力——包括引力——進行解釋的潛力後,它開始成為「萬物理論」的候選者。

不過事實證明這非常困難,尤其是用弦理論來倒推標準模型作用力,於是近年來,對統一的追求逐漸被對二元性的追求取代,人們逐漸傾向於闡明不同類型的弦理論實際上是同一個已知理論的不同方面。

二元性可以理解為對兩個不同理論的關聯。我們可以把二元性當成某種特殊的統一。通常意義上的統一,是指我們把兩個理論合併成一個更大的理論,並以一定的限度將之前兩個理論的內容包括進來。

假如用二元性來關聯兩個理論,那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理論其實是相同的,只是表現方式不同。它有什麼樣的表現方式,取決於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看待這個理論。

在過去幾十年間,高能物理中最有趣的發展是在不同的時空維度理論間尋找二元性。一種是研究更高維度空間(常被稱作「體」)的引力理論。另一種是研究時空「體」邊界(也就是「膜」)的理論。這種關聯性經常被理解為與規範引力理論有一致性,同時也達到了弦理論的二元性極限。

請注意,嚴格地說這種一致是難以被證明的,但是一些已被深究且少有爭議的例子表明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經受得住檢驗。

這樣的二元性被稱為「全息」,因為它可以告訴我們,在特定範圍時空「體」內發生的一切都被編碼在該空間的邊界上。由於一定體積表面所擁有的信息與體積內部相比要少,因此體積之內所發生的事情肯定也比我們估計的要少。

就像被裝在同一個盒子裡的許多粒子,它們各自獨立,但是實際上互相之間必然有關聯。就像我們在觀察房間裡許多奔跑跳躍的孩子時突然注意到,每當這些孩子中有一個跳起時,由於某種神秘而未知的原因,另外十個孩子也會在同一精確的時刻跳起。


假如我們在不同的單元的體積內部及表面嵌入信息,那麼似乎我們存儲在體積內的信息要比表面多。但是全息理論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體積內部的構造並不是完全獨立的

二元性和全息

二元性之所以有趣是因為理論物理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近似的技巧,而它能提供新的方法。

比如每張「費曼圖」都描繪了一種粒子相互作用的過程。圖中環路越多,這張圖的效用就越低,因此物理學家先把那些效用高的加在一起,然後再加上較小的,直至它們達到預想的精度。

這種方法稱為「攝動理論」,只在效用變得越來越小,以及有更多的作用在發生的情況下才行得通。

如果是這樣,那這個理論就是「弱耦合」的,通過把結果相加得出的結論是能夠成立的。如果不是,那麼這個理論就是「強耦合」的,我們無法簡單地將結果相加,來得出想要的結論。一個強耦合粒子物理理論標準模型是無效的。

強互作用力有一種古怪的特性,被稱為「漸進自由」,意為在高能狀態下,它會變弱,但在低能狀態下,它會變強,所以我們對低能核物質了解非常少。

比如「夸克膠子漿」的行為,以及單個夸克子為何總是不能自由飛行,總是「受限」於更大的複合狀態。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所謂的「奇異」金屬,包括高溫超導體等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東西。

規範引力二元性對於了解這些體系有幫助,因為當一個理論具有強耦合性且難以論述時,那麼它的二元理論就會是弱耦合且較容易論述的,因此二元性本質上是為那些難以計算的理論提供了另一種簡便的轉換方法。

更高的維度

由於「邊界」理論和「體」理論的二元性關聯,它們可以用於描述同一個物理現象,因此在基本層面上是沒道理的——它們是描述一件事的兩種方法,只不過有時候其中一種方法比較容易,有時候另一種比較容易而已。

只有當我們關注一個特定體系時,問題才會變得有意義,比如夸克膠子漿或黑洞,以及粒子所在的維數。這種對粒子的描述使問題變得有意義,是因為要識別粒子通常不是那麼容易。

夸克膠子漿理論屬於邊界理論是因為它可以被描述成一個強耦合理論,因此如果你把它置於實驗之中,那你自己也會和它一同身處其中,身處於這個邊界上。我們所體驗到的「維度」概念與粒子運動的自由度有關。更加嚴密地說,可以定義為測得的「頻譜維度」,通俗地說,是粒子會丟失的方向數量。體系的強耦合性意味著這個體系無法對單一粒子的自由飛行進行準確的識別。

因此,當你在實驗中,在三個空間維度中運動的同時,夸克膠子漿的單一粒子運動只能用更高維度的理論來進行解釋。在這個意義上,實驗的一部分實際上處在更高的維度上。


相對重離子對撞機(RHIC)是能夠用相對較重的離子製造出夸克膠子漿的對撞機之一

如果我們拿天體物理學上的黑洞來做例子,情況則是相反的。我們知道粒子在黑洞附近是弱耦合的,且處於三個空間維度上。如果要在這個問題上用二元性來解釋,只有把我們的宇宙當成「體」,這樣就可以在較低的維度上形成我們的投影,與此同時,黑洞就成了「邊界」。

但是所謂的「反德希特」時空「體」擁有與我們這個宇宙相反的常量,所以無法確知在我們的宇宙中是否存在一種可以用來解釋黑洞現象的低維體系。

許多學者都在推進規範引力二元性研究,試圖將擁有正宇宙常量的空間包括在內,亦或將其排除。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努力是否有效仍然未知。所以現在我們仍然不知道在低維時空中是否存在我們的投影。

二元性和全息的實際意義

隨著技術的發展對理論的推動,規範引力二元性的實際意義大致體現在三個方面。它們是夸克膠子漿、奇異金屬和黑洞蒸發。就前兩個而言,我們的宇宙處於邊界,而就後一個而言,我們位於體宇宙內。

對黑洞蒸發的研究,能夠以連貫的數學方式,對信息逃離黑洞的方式或奇點附近正在發生的事情加以檢驗。在這個領域,當前的疑問多於答案。二元性在夸克膠子漿上的應用帶來了很多令人興奮的成果,但是最近又產生了一些問題。

這些電漿似乎沒有之前以為的那樣具有強烈的耦合性,因此二元法可能沒有期望的那樣有效。而在奇異金屬的應用方面,無論是分析還是數字模型的發展都取得了比較快的進展。

多種觀測結果已被高質量地重現,但是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哪種體系最適合。模型仍然太大,留下了太多的預測空間。在這個領域,答案多於疑問。

全息理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領域,也是個數學領域。大量的堅實理由和一致性表明,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一幅全息圖,但是通過我們的三維現實究竟能夠看到什麼?我們的旅程和研究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我們是高維生物的一個投影——生活在全息宇宙意味著什麼?
    物理學家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息圖中,但他們的意思是什麼?房間的牆上是否有一個平面世界的我?或者我是一個神秘的五維存在的投影,超出了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我腦子裡的所有東西都可以用它的邊界來描述,那麼我實際生活在多少個維度中?如果這些問題讓你夜不能寐,我有答案。
  • 宇宙理論之爭!弦理論最終會被M理論統一嗎?
    它們也都要求我們的宇宙有10個維度:通常的3個空間維度,1個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緊湊的維度,它們很小,因此在亞微觀尺度上捲曲在一起。在所有的理論中,弦振動的方式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物質世界,從自然的力量到物質的構成,再到物理常數本身。但當我們一旦涉及到物理理論時,細節就變得尤為重要,而且五種相互競爭的弦模型在細節上有所不同。
  • 宇宙的真相是弦理論嗎?
    敲擊特定音符的特定長度的弦獲得光子的特性,而摺疊和以不同頻率震動的另一弦起夸克的作用,等等。除了馴服重力之外,該框架還證明了其解釋所謂的基本常數(如電子質量)的潛力。下一步是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描述字符串的摺疊和移動,理論家希望,以及其他一切將遵循。但最初的簡單性是以意想不到的複雜性為代價的 - 字符串數學在熟悉的四個維度(三個空間和一個時間)中不起作用。
  • 天文猜想!科學家聲稱宇宙是全息圖,它完全改變了場景!
    全息宇宙原理的支持者說,這個想法讓專家們能夠解決愛因斯坦理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矛盾。例如,如果宇宙是一個全息圖,它將為科學家提供一個「二元性」,他們可以在其中一個模型中解決在另一個模型中似乎不兼容的問題。史丹福大學(Stanford)物理學家、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倫納德·蘇斯金德(Leonard Susskind)說:「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並不認為這是胡亂猜測。
  • 宇宙只有三維嗎?更高維時空存在嗎?宇宙會不會只是它的全息投影
    我們的宇宙可能成為全息圖嗎?全息圖是人類所能創造的最有趣的"平面"物體之一。通過將一組全三維信息編碼到二維表面上,全息圖會隨著視角的改變而相應地更改其外觀。我們目前對宇宙的理解的許多外延表明,空間三維可能只是我們所能感知到的三個維度;維度實際上可能不止這些。
  • 弦理論是什麼?宇宙只是投影影像?
    弦理論只是一種尚未證實的分支理論,按照弦理論的推測,宇宙存在十個維度,與愛因斯坦的四維時空理論不同。但是宇宙的本質,與其說是一種投影影像,不如說是人類的視覺假象。畢竟宇宙是投影影像過於玄幻,也不真實。愛因斯坦曾嘗試利用空間解釋一切,我們所看到的宇宙萬物,只是空間的摺疊扭曲,從而利用空間來解釋一切,形成大一統理論,但是愛因斯坦失敗了,沒有完成統一基本力的大一統理論。愛因斯坦嘗試利用空間解釋一切,而弦理論,嘗試利用「能量弦線」解釋一切。
  • 宇宙沒有更多維度,我們可能生活在二維全息圖中?感覺太燒腦了!
    宇宙沒有更多維度,我們可能生活在二維全息圖中?感覺太燒腦了!根據玻色子弦理論,弦理論的原始版本是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根據理論所說,宇宙實際上有25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忘了那些額外的維度吧——我們生活在二維全息圖中!又有瘋狂科學家,發表了令人震驚的言論,並且他們還能拿出數據和理論!全息宇宙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指出構成我們的三維現實的所有信息,空間、物質、時間等等,實際上都包含在其邊界的二維表面中。
  • 科學實驗發現更高維度的宇宙,其實「先知」只是個五維生物而已!
    現代物理「弦理論」認為,基本粒子都是由一維的弦組成。弦以不同的形式振動,生成了不同維度的空間。作為「物理的終極理論」而提議的理論,M理論提出了宇宙中共有11維的空間。而我們人類是生活在四維空間的三維生物。也有科學家提出宇宙中的維度是無限的。
  • 宇宙或許只是一張全息圖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息圖中嗎?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奇特的理論暗示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一個全息圖。根據當前的全息原理,需要一個二維的平面,這個平面內擁有能夠描述三維圖像的所有信息。自1997年以來,科學家就開發出基於宇宙理論的全息理論,現在這一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科學家已經能夠展示建立在全息理論基礎之上的宇宙間如何進行工作。
  • 宇宙的維度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嗎?弦理論是萬能理論嗎?
    眾所周知,弦理論是物理學家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解釋一切的理論。科學家希望所有的力,所有的粒子,所有的常數,所有都能處在一個理論框架下,而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微小的,振動的弦的結果。事實上理論家們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究這個想法,他們首先意識到的是,要讓這個理論起作用,就必須有比我們習慣的四個維度更多的維度,這想法聽起來相當瘋狂!
  • 多元宇宙是科學理論嗎?霍金的「全息宇宙論」又是什麼?
    多元宇宙論只是尚未被驗證的科學假說。它有著嚴謹的科學推理,並不是泛泛而談的空想。多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在中日甲午海戰那年就被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之後發展出的多元宇宙學說種類冗雜繁多,暫且列舉幾個影響力較大的宇宙理論。
  • 宇宙的終極理論?弦理論以及它的11維時空
    要使弦理論繁雜的方程式可解需要使我們的空間增加到10個維度(不過在M理論出現後弦理論被增加了額外一個維度變為11維,即10維空間加一維時間),而這時弦顯現為一個扭轉轉曲的複雜微型結構。對於四維空間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超立方體了,為四個互相嵌套的立方體,其所有的鄰邊都相互垂直,所有的對邊都相互平行,每個頂點有四條線相連(相互垂直),有點像如下圖所示,而這只是在我們三維的一個投影而已。
  • 宇宙是一張全息投影圖?
    弦理論中,有個基本概念,宇宙可能是一張全息影像圖,人類每天在三維空間所感受到的一切只是宇宙最遙遠的地方的全息投影,我們感受到的宇宙其實是外界的信息,所以有可能我們的生活真的只是在宇宙這張廣闊的畫布上表演繪畫而已。你的人生就是一齣戲,是不是很浪漫。
  • 在宇宙時空中到底有多少個維度?專家:最多可達26個維度
    三維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在三維空間中,根據弦理論,空間可以從零維到十維的任意模樣,這讓物理學家很困惑,既然各種可能的維度都存在,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三維的宇宙中,這該如何解釋呢?根據五維時空模型,四維時空處於一個空間無限大負曲率的五維空間上,其中一部分引力洩露在四維時空膜上,處於四維時空的我們就發現了引力。同時,加拿大科學家提出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認為五維時空曾經存在,後來破裂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的四維時空,另一部分是我們世界所有東西的質量!這個理論解決了為什麼萬物都有質量的難題,而且還解釋了宇宙開端前的奇點。根據大爆炸理論,無限大的溫度和密度,所有物理理論都失效了。
  • 顛覆性理論:宇宙只是一幅巨大的「全息圖」?
    在你眼裡,宇宙是真實的嗎?我們對世間萬物,包括你、我甚至是空間本身的理解,真的是正確的嗎?有科學家提出了這樣的理論:宇宙可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全息圖」,我們對三維空間生活的看法,可能只是一種錯覺。這有點像全息圖的信息,它其實是儲存在一片薄薄的塑料上的。但如果說宇宙是全息圖,這可能是對我們設想的空間和現實世界提出的最為慘烈的修正。而證據則來自太空中最怪異的空間,那就是黑洞。我們可以這樣思考,假設我把我的皮夾丟進一個黑洞,那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以前認為,由於宇宙萬物,包括光都逃不過黑洞的巨大引力,因此皮夾會永遠消失。但現在看來,這或許不是故事的全部。
  • 為什麼弦理論認為存在平行宇宙?
    但試想另一種可能性,如果有非常多的宇宙同時存在,而人類隻身在其中一個宇宙,是不是就可以解釋我們的孤獨?這可能是「弦理論」試圖告訴我們的。事實上,原子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它們很小,以至於1億個氫原子排列在一起才等於你指甲的寬度。
  • 為什麼弦理論認為存在平行宇宙?
    從理論上來說,這似乎講不通,如此浩瀚的宇宙,怎麼會只有人類存在呢?但試想另一種可能性,如果有非常多的宇宙同時存在,而人類隻身在其中一個宇宙,是不是就可以解釋我們的孤獨?這可能是「弦理論」試圖告訴我們的。事實上,原子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它們很小,以至於1億個氫原子排列在一起才等於你指甲的寬度。
  • 科學家:宇宙是大型全息圖,我們都被編碼在二維
    比如兩個維度的光線相疊加,可以構成三維形式的構象,這就是真實世界的呈現方式。或許這種「錯覺」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認知,但相當一部分科學家認為:至少在理論上,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全息圖。這個細思極恐的觀念首先於20世紀70年代被提出。
  • 平行宇宙,多維度空間,怎麼用「弦理論」去解釋呢?
    弦的節點先強調一下這裡說的不是時空維度,所以不包括時間這個維度,這裡說的都只是純空間上的維度。在弦理論之前的那些物理理論,無論是牛頓的經典力學,還是麥克斯韋方程組,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們都沒有針對空間維度去進行特別的限制。那些方程無論在幾維空間都解得開,只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中,所以他們更多地被應用在三維空間上。於是在南部陽一郎他們剛提出弦理論的時候,他們也沒多想,直接拿來解釋三維空間中的現象。
  • 一統宇宙的弦理論,為何從愛因斯坦去世至今未被發現?
    他特別注意到德國人卡魯扎與瑞典人克萊恩的研究,他們倡議重力可反映出熟悉的四個時空維度,而起源於額外第五維度幾何的電磁力,則因為太過渺小,至少到目前為止無法直接看到。人們總記得愛因斯坦追尋統一場論的失敗。事實上,這項行動只是太早熟了些:物理學家首先必須了解核力,以及量子場論在描述物理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些認知直到1970年代才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