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人類尚未完全開發的區域,尤其是深海領域,我們所知道的資料是一片空白。眾所周知,海洋和陸地的面積比例是7:3,而在這70%的海洋區域中,我們人類所踏足的不過,只有5%,可見,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或許海洋還藏著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它是名副其實的「隱者」,全身完全透明,堪稱黑暗深海世界的怪物!
這種「毫無廉恥」的生物就是銀魚。這種魚類生物的別稱非常之多,不同地區對它的稱呼也是不盡相同的,比如銀條魚、炮仗魚、面丈魚等等。銀魚屬於硬骨魚綱鮭形目銀魚科,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地區。據調查,我國長江流域地區就有17種銀魚種類,因而我國也被稱為銀魚的發源地之一。
銀魚花名「千千萬萬」,但大多是依據其外表特徵而起的名。比如「玻璃魚」體現了銀魚肉質通透的特點,而「白飯魚」則說明了銀魚表皮的白。雖然銀魚品種多樣,但外表特徵大體相似。銀魚體形細長,頭扁口大,上下頜都有一排尖利的細齒,體柔軟無鱗,全身透明,但死後身體會呈現乳白色。
銀魚也有大小之分,大銀魚的體長通常在7-10公分,極少會有長到10公分以上的銀魚。但是別看成年銀魚體重僅5克,體長不足10公分,它可是掠食魚類一族,常以魚蝦為食。在幼年階段,銀魚主要以輪蟲為主,而後會吃食浮遊動物,等到成年,為肉食性魚類的銀魚會以魚蝦為主食。
在淺海地域,你很難看得見銀魚的身影,因為它們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層,在水草中棲息。而且銀魚一般都具備趨光性,只要在海底使用燈光,便可輕易地誘捕到大量的銀魚。一些人對於銀魚的來歷起了懷疑,認為它極有可能是來源於深海世界。因為深海世界亦是無光、寒冷的狀態,可早就銀魚的奇異特性。至於為何銀魚如今卻在水域中層生活,這一點就值得作深一步的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