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小夥患病5年,上個月終於在臺灣的幹細胞庫找到全相合配型,這在非親緣人群中只有1/10萬的機率。
然而,就在約定採集幹細胞的前一天,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的護士準備啟程前往臺灣為其取回幹細胞之際,臺灣花蓮在2月6日晚上發生6.5級地震。而幹細胞庫慈濟醫院的位置,恰巧就位於震中花蓮!
這一邊,位於花蓮的幹細胞配型庫、供者的情況未知,而餘震不斷,另一邊,已經進行了移植前預處理的小鄭體內抵抗力已經接近於零。怎麼辦?
如期出發!2月7日,30多歲的護士鍾瑋怡隻身赴臺,直奔震中,寶島臺灣的醫務人員和造血幹細胞供者也沒有因為地震延遲,仍然按原計劃採集幹細胞。
圖中穿黑色衣服者為護士鍾瑋怡
救命幹細胞平安抵穗,並於2月8日移植到了小鄭體內。為了挽救生命,兩岸成功地進行了一場愛心與責任的接力。
輾轉求醫多年,小鄭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早在5年前,他就被確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在外地醫院做過一次免疫抑制治療,病情曾有一定好轉,但到了去年,病情又再次明顯加重,只能寄希望與幹細胞移植。可惜,他在親屬中遲遲沒有找到合適的配型,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同時,等待著幾大幹細胞移植庫中出現合適的配型供者。
幸運的是,就在上個月,市一醫院血液科收到好消息:臺灣花蓮的幹細胞配型庫中出現了和小鄭全相合的配型供者,而且願意捐獻!要知道,在非血緣人群之間,出現全相合幹細胞的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
雙方馬上約定,2月7日為取幹細胞的時間。為此,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按照流程做好準備,一邊是在供者的幹細胞到達前幾天,對患者提前進行預處理,一邊是安排血液內科的護士鍾瑋怡買好2月7日的飛機票。
沒想到,就在一切準備就緒、鍾瑋怡出發的前一天晚上23時,臺灣花蓮附近海域發生6.5級地震,而去取幹細胞的配型庫,恰恰就在震中的慈濟醫院!這個消息,讓血液內科的醫務人員陷入了焦灼之中。醫院的情況如何?供者還安好嗎?幹細胞採集還能如期進行嗎?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對方緊急聯繫後,在2月7日接近計劃出發點之前,都一直都沒有收到對方的回覆。
時間就是生命,移植倉內患者的情況也不能等待。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醫生王順清解釋:「在移植倉內已經對患者馬上預處理完了,通俗地講,就是患者本身體內的『細胞』已經被殺死,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很低,現在就是等待供著的新種子來種好,如果配型的幹細胞不能及時取回,患者可能會面臨生命危險。」
焦急的等待之中,市一醫院血液內科終於迎來臺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報平安的消息,並表示工作可一如往常展開,對於此前約定的採集幹細胞計劃也將如期進行。市一醫院也信守承諾,血液內科醫護人員集體決定,「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努力過去!」鍾瑋怡按照原計劃出發!
鍾瑋怡到達花蓮己經是2月7日晚上7時。下飛機後,她一路上看到建築物坍塌、廣告牌跌落、路面出現隆起。「我到慈濟醫院時是晚上7:45,慈濟醫院是花蓮最大的醫院,在這次地震中承擔主要救治工作,但醫院組織搶救秩序井然。」2月8日,這份由兩岸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採集得來的救命幹細胞順利平安抵穗,移植到小鄭體內。小鄭目前暫時穩定,仍需後續治療跟進。
鍾瑋怡說,2月7日當天花蓮震後仍有多次餘震,當天夜裡她被手機收到的餘震警報叫醒了五六次,「感覺像坐海盜船。」她回憶,「我現在才知道後怕」。據了解,鍾瑋怡平時就是一名熱心人,常常自發為科裡做移植的小患者家庭捐款。
雖然鍾瑋怡在當地沒有與幹細胞供者見面,但據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介紹,供者也是在震後第二天,也就是2月7日一早就如約趕來花蓮入院捐贈,非常令人動容!
為這一場愛心與責任的接力
點讚~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伍仞 通訊員 魏星
圖:受訪者護士鍾瑋怡提供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