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震後餘波隻身闖震中 她為患者取回救命幹細胞

2021-01-20 華龍網

26歲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小夥患病5年,上個月終於在我國臺灣的幹細胞庫找到全相合配型,這在非親緣人群中只有1/10萬的概率。

然而,就在約定採集幹細胞的前一天,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的護士準備啟程前往臺灣為其取回幹細胞之際,臺灣花蓮在2月6日晚上發生6.5級地震。而幹細胞庫慈濟醫院的位置,恰巧就位於震中花蓮!

這一邊,位於花蓮的幹細胞配型庫、供者的情況未知,而餘震不斷,另一邊,已經進行了移植前預處理的小鄭體內抵抗力接近於零,不能再等。該怎麼辦?

如期出發!2月7日,30多歲的護士鍾瑋怡隻身赴臺,直奔震中,寶島臺灣的醫務人員和造血幹細胞供者也沒有因為地震延遲,仍然按原計劃採集幹細胞。

救命幹細胞平安抵穗,並於2月8日移植到了小鄭體內。為了挽救生命,兩岸成功地進行了一場愛心與責任的接力。

1/10萬機會

重型再障小夥配型成功

輾轉求醫多年,小鄭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早在5年前,他就被確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在外地醫院做過一次免疫抑制治療,病情曾有一定好轉,但到了去年,病情又再次明顯加重,只能寄希望於幹細胞移植。可惜,他在親屬中遲遲沒有找到合適的配型,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同時,等待著幾大幹細胞移植庫中出現合適的配型供者。

幸運的是,就在上個月,廣州市一醫院血液科收到好消息:臺灣花蓮的幹細胞配型庫中出現了和小鄭全相合的配型供者,而且願意捐獻!而在非血緣人群之間,出現全相合幹細胞的概率僅十萬分之一!

雙方馬上約定,2月7日為取幹細胞的時間。為此,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按照流程做好準備,一邊在供者的幹細胞到達前幾天,對患者提前進行預處理,一邊安排血液內科的護士鍾瑋怡買好2月7日的飛機票。

情況緊急 出發取骨髓前夜花蓮發生強震

沒想到,就在一切準備就緒、鍾瑋怡出發的前一天晚上11時,臺灣花蓮附近海域發生6.5級地震,而去取幹細胞的配型庫,恰恰就在震中的慈濟醫院!這個消息讓血液內科的醫務人員陷入了焦灼之中。醫院的情況如何?供者還安好嗎?幹細胞採集還能如期進行嗎?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對方緊急聯繫後,在2月7日接近計劃出發點之前,一直都沒有收到對方的回覆。

時間就是生命,移植倉內患者的情況也不能等待。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醫生王順清解釋:「在移植倉內已經對患者馬上預處理完了,通俗地講,就是患者本身體內的『細胞』已經被殺死,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很低,現在就是等待供著的新種子來種好,如果配型的幹細胞不能及時取回,患者可能會面臨生命危險。」

焦急的等待之中,廣州市一醫院血液內科終於迎來臺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報平安的消息,並表示工作可一如往常展開,對於此前約定的採集幹細胞計劃也將如期進行。

廣州市一醫院也信守承諾,血液內科醫護人員集體決定,「只要有一絲希望就努力過去!」鍾瑋怡按照原計劃出發!

按約赴臺 經歷多次餘震護士取回幹細胞

鍾瑋怡到達花蓮已經是2月7日晚上7時。下飛機後,她一路上看到建築物坍塌、廣告牌跌落、路面出現隆起。「我到慈濟醫院時是晚上7時45分,慈濟醫院是花蓮最大的醫院,在這次地震中承擔主要救治工作,但醫院組織搶救,秩序井然。」2月8日,這份由兩岸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採集得來的救命幹細胞順利平安抵穗,移植到小鄭體內。小鄭目前暫時穩定,仍需後續治療跟進。

鍾瑋怡說,2月7日當天,花蓮震後仍有多次餘震,當天夜裡她被手機收到的餘震警報叫醒了五六次,「感覺像坐海盜船。」她回憶,「我現在才知道後怕。」據了解,血液內科的護士到外地幹細胞庫取幹細胞是常事,鍾瑋怡平時就是一名熱心人,常常自發為科裡做移植的小患者家庭捐款。

供者和受者的兩封親筆信

雖然鍾瑋怡在當地沒有與幹細胞供者見面,但據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介紹,供者也是在震後第二天,也就是2月7日一早就如約趕來花蓮入院捐贈,非常令人感動。這位幹細胞供者也親手給小鄭寫了一封信鼓勵小鄭加油康復。手術後的小鄭則親筆給供者寫了一封感謝信。小鄭和家屬也向兩岸的醫務人員發去感謝信,感謝他們的大愛無畏。

供者:雖然不知道您的任何一點資訊,但能夠與您配對到,這緣分也真的非常奇妙!想當初只是因為在等人,旁邊恰巧有驗血配對的活動,做了五年也沒消息,但去年年底收到配對成功的通知時真的很驚訝!也二話不說決定要捐!因為能有這個救人的機會是多麼有福報的一件事。希望您接受了我的捐贈之後,身體不會排斥,病情也能日漸康復,真誠地祝福您,加油!等病好了,就可以到處走走看看……不論捐贈的過程有多不舒服,能幫助您就一切值得!辛苦了,繼續加油把身體照顧好吧。沒問題的。

受者:敬愛的好心恩人,您好!在臺灣地震的危難時刻,感謝您仍然無私地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雖然我和您從未謀面,但您已是我的恩人、我的親人。您的高尚義舉,我們全家人將一輩子銘記在心……我的家人朋友也都以您為榜樣,等我好了也要去做一名志願者,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貢獻綿薄之力。您的這份博愛和善良對於病中的我彌足珍貴,愛心無價,感恩之至。正是這偉大的奉獻,我才有了生的希望和可期待的未來。因為您大愛的付出,換來一個生命的重生,感謝您!好人一生平安!(記者伍仞通訊員魏星)

相關焦點

  • 花蓮地震第二天,這位廣州護士為何只身前往震中?為這場愛心接力點讚
    然而,就在約定採集幹細胞的前一天,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的護士準備啟程前往臺灣為其取回幹細胞之際,臺灣花蓮在2月6日晚上發生6.5級地震。而幹細胞庫慈濟醫院的位置,恰巧就位於震中花蓮!這一邊,位於花蓮的幹細胞配型庫、供者的情況未知,而餘震不斷,另一邊,已經進行了移植前預處理的小鄭體內抵抗力已經接近於零。怎麼辦?
  • 幹細胞療法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風暴,成新冠重症患者救命稻草
    間充質幹細胞憑藉著免疫調節機制、抗炎作用、修復受損組織等特性,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為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帶來新希望。  那麼,間充質幹細胞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它是如何助力新冠肺炎治療的?我國的研究進展走到哪一步了?
  • 小夥為血癌患者捐獻骨髓 渝滬兩地上演生命接力
    眼看著孩子病情一天天惡化,他們把唯一的希望寄託於通過中華骨髓庫找到相配的造血幹細胞。但在無血緣關係的人群中尋找到合適幹細胞供者的機率僅有十萬分之一,很多患者等待了兩三年也沒能等到合適的造血幹細胞。想要如願以償,談何容易。兩個孩子是不幸的,但他們又是幸運的。在十萬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中,中華骨髓庫在重慶分庫中成功找到了與他們骨髓配型相和的志願者苟林和沈海。
  •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廣東呼籲市民捐骨髓
    昨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呼籲市民「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時報訊 (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楊小粵 通訊員 宋忠雷 林豔芬) 昨日上午,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聯合舉辦「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採集活動。
  • 幹細胞注射號稱「包治百病」 10萬元一針無療效
    偶然一次在網上看到北京一家部隊醫院用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廣告時,袁靜就像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網上說幹細胞是萬能細胞,可以修復失去的胰島細胞,從根本上治療糖尿病,實在是太誘惑人了。」  對於那些絕望的患者和家長而言,更是如此。袁靜在2011年1月撥通了北京一家部隊醫院幹細胞治療中心的熱線電話,對方告訴她,幹細胞治療對她女兒的糖尿病是肯定有效果的,而且年紀越小,效果越好。  「我的孩子還這麼小,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試一試,作為家長的心情,都是這樣的。」袁靜說。
  • 昨日震後餘震...
    昨日震後餘震...周邊城市:震中300公裡範圍內有12座大中城市,最近為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距震中約134公裡。震中地形:震中5公裡範圍內平均海拔約677米。據「今日俄羅斯」(RT)援引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消息說,當地時間5日晚,在加州裡奇克雷斯特附近的死亡谷國家公園一帶發生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在其官方推特上給出的震級初步判斷為7.1級。
  • 大地震的震後影響會有多長時間?
    在一次大地震後它的震後影響會持續多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2015年2月出版的《Geology》雜誌上,並被選為該期的「亮點論文」(Featured Articles)。該研究得到中國和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英國皇家學會等共同資助。
  • 新疆女孩為北京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點燃他人生命
    11月28日,布爾津女孩方亞(化名)為北京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新疆紅十字會供圖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日電 (紅會)近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的女孩方亞(化名)為北京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用生命種子,點燃他人生命希望。
  • 在她把造血幹細胞送達的瞬間 急切等待的父親眼淚撲簌簌落了下來
    那時她第一次聽說了「造血幹細胞捐贈捐獻」。「如果配型成功,能救人命。」她記下了。  2010年9月10日,工作後的第一個教師節,潘克勤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潘克勤為什麼要做這些?  因為潘克勤深知,疾病帶給一個家的傷痛有多大。潘克勤小學六年級時,父親確診為大腸癌早期,需要做手術。正因為有很多親朋好友的幫助,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總算挺了過來。
  • 她的幹細胞,讓陌生者獲得重生
    如果有一天,你的造血幹細胞能夠拯救他人,你會挺身而出嗎?莫菊英,就是近日劍河縣首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主人翁,她跨省拯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幹細胞現場雖素未謀面,她卻義無反顧。作為一位醫務工作者,一位母親,她更知生命珍貴。
  • 我的造血幹細胞終於可以派上用場,去挽救一條生命了
    圖為完成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成雨(左二)。河北新聞網12月3日訊(記者馬南)作為一名產科醫生,她迎接過無數新生兒。這一次,她用自己的造血幹細胞令一位血液病患者獲得新生。今天,38歲的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產科醫生成雨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第49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報名這麼久,終於可以救人了」圖為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成雨。今天上午,記者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見到了正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成雨。
  • 為救小女孩他毫不猶豫 捐完造血幹細胞又捐淋巴細胞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蔡櫻柳 見習記者 黃伊娜 通訊員 王宇徵 熊文靚)一部《我不是藥神》,把白血病帶進了人們的視野,讓大家看到了這些吃藥維持生命的白血病患者的痛苦和艱辛。但要想擺脫白血病,光靠吃藥是不夠的,有些患者可能還需造血幹細胞移植。  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機率很低,有些患者一生也沒能等到。
  • 我省成功捐獻40例造血幹細胞
    今年8月,經中華骨髓庫系統檢索,安麗麗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篩配型成功。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青海省分庫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撥通了她的電話,向她詳細講解造血幹細胞捐獻全流程。了解到血液病患者的病痛和對新生的渴望後,她當即表示願意配合。  安麗麗同意了,她的父母卻猶豫了。她沒有妥協,努力和父母溝通,告訴他們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沒有壞處,是一件能救命的好事。
  • 白血病人急等救命 骨髓捐獻者臨時變卦
    一名白血病患者好不容易找到與其初配成功的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但是,在患者經濟極度困難,而且付出了8000多元的高分辨配型檢測費並配型成功的情況下,志願者卻突然拒絕捐獻救命的造血幹細胞。如今,面臨重生希望的破滅,白血病患者傷心欲絕,企圖放棄治療。憤怒的患者家屬則準備把志願者告上法庭。
  • 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到底有無損害?
    2009年,嘉興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許棟正在捐獻中 本報資料圖片  專業指導嘉興市紅十字會 牛紅梅 嘉興市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 主任醫師 郭曉珺  28歲的年輕父親、大橋鎮人丁春元日前不幸罹患白血病,其妹妹在淘寶網上開設店鋪為哥哥募捐,引起廣大網友和嘉興市民的廣泛關注。
  • 加利福尼亞州6.4級地震:震中距離洛杉磯大約240公裡
    據央視新聞報導:美國加州南部地區當地時間4號上午10:30,北京時間5號凌晨1:30,發生地震,美國地質勘探局測定為芮氏6.4級,震中在裡奇克雷斯特附近,洛杉磯有震感。據美國國家海嘯預警中心報告,沒有海嘯風險。此次地震的震中距離洛杉磯大約240公裡。6.4級地震發生後,不斷有餘震,據CNN報導至少有四次較大的餘震。
  • 前沿科學:幹細胞療法有望為抑鬱症患者「排憂解難」
    導語:科學發展至今已有了巨大突破,幹細胞療法的發現與發展為人類的醫學理念帶來了巨大的轉折,面對日益增多的抑鬱症,幹細胞療法有望為其「排憂解難」。幹細胞的應用推進了抗抑鬱的發展,幹細胞療法具有調節情緒、抗抑鬱的作用,為抑鬱症患者「排憂解難」,成為幹預抑鬱症的潛在有效方法。幹細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低免疫原性,在中樞神經系統既可參與神經免疫調控也參與神經元分化及神經營養因子分泌,修復腦部受損組織;又可發揮廣泛的免疫調節作用,抑制中樞神經炎症反應,促進小膠質細胞轉化為Arglhigh的抑炎狀態,改善抑鬱症狀。
  • 捐獻造血幹細胞,他與時間賽跑救助白血病患者
    醫生為範寶強做捐獻前準備工作。隨著採集袋中收集的造血幹細胞容量不斷增多,範寶強與身邊的醫生愉快地交談著。「這些造血幹細胞很快就能輸給患者吧?」「這一袋夠不夠啊?」「希望需要的人能儘快好起來!」……「就像一次時間比較長的獻血,不需要打麻藥,沒有什麼疼痛。」當筆者問範寶強感覺如何時,他一臉雲淡風輕。醫生進行採血。
  • 90後大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和淋巴細胞 兩次"出手"挽救同一名患者
    就是這個略顯瘦弱的身體,剛剛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壯舉——在7個月內,21歲的他為同一名患者先後捐獻了造血幹細胞和淋巴細胞。事實上,李溢新也是廈門迄今為止,唯一一位既捐獻造血幹細胞又捐獻淋巴細胞的志願者。
  • 患者的福音!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胚胎幹細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並具有分化為體內所有組織的能力,是一種高度未分化的細胞。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尚處於臨床Ⅰ期在研階段。在我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臨床研究項目計劃將400萬個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腦內,這也是我國首個使用胚胎幹細胞的臨床試驗,也是全球首個使用受精胚胎的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