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章然 通訊員 江水恆
最近幾天,杭州西湖景區裡的植物園很熱鬧,有種過年的氣氛。
11月7日至11月30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委員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聯合在杭州植物園舉辦「西湖秋韻」—2020年長三角菊花精品展。
整個會場布展3萬多盆、500多個品種菊花,堪稱菊花的海洋。
此次菊展除了邀請長三角10個城市的參展菊花外,其餘展出的品種菊花大多出自杭州植物園張振羽大師和他的組員之手。
養菊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杭州目前有什麼新品種菊花?
11月17日,小時新聞記者來到張振羽大師的工作室。
這裡生活著900多種菊花
照顧這些菊花要花一整年的時間
張振羽大師工作室位於西溪路上的一處苗圃。幾個拐彎之後,車子仿若進入了一座深秋花園之間,右邊是整面的月季籬笆花牆,牆內是開得正盛的深紅色月季花。
(大師工作室的幾個小房間)
工作室比想像中的更加接地氣,4個樸素的小房間是大家午休吃飯的場所。
大部分的時間,張振羽工作室的7個人,都在各自所管理的大棚中度過。
朱藝慧管理的,便是今年花展的重頭戲——菊花。
(菊花大棚)
菊花資源是在4年前正式交付到張振羽大師工作室,大菊和小菊一共900多品種,生活在這片花圃中。小菊就是平常市面上常見的菊花品種,小朵的花瓣。大菊在杭州的菊花市場上比較少見,花朵的直徑能到30釐米,特別大,花朵能比成年女性的手掌更大,「大頭名副其實」。
「現在這個時間段,菊花的花期接近尾聲,主要的工作是菊花母本的培育。」
朱藝慧打開大棚低頭進入,裡面已經有800多種1600多盆菊花母本在蓄勢待發。在有保溫設施的環境裡,作為母本的菊花品種,被齊齊剪掉了花朵,只剩下10公分左右的碧綠的綠葉杆子。拋棄了美麗,讓所有的養分在土裡面暗暗蓄力。「你看,這一株母本的腳芽已經一個兩個冒出來了,腳芽挖出進行扦插,存活率更高。」
(大棚裡的菊花母本)
母本只是菊花生命的開始。
培育出一盆好的菊花,需要經過分株、扦插、吊扎……等二三十道工序。
從最初的備土工作,朱藝慧就要開始下地幹活。「7人小組裡面只有4個男生,人數不夠,體力活我也要參加的。」穿著運動鞋的姑娘,先去周邊挖土、粉碎、拌勻、加基制,大塊大塊的土塊在汗水裡化成綿軟的鬆土。朱藝慧和其他男性組員們一樣,一般用手推車裝土運輸,土量要大,將負責的兩個1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舖滿,這才算完工。剩下的時間,等候土壤晾乾。
3-5月份,菊花剛剛扦插繁殖不久,朱藝慧又要忙起來。「幾乎每兩個小時,就要來澆一次水。」杭州的5月,天氣已經有點熱,大棚裡採用人工澆水的方式,所以每隔兩個小時,就能見到朱藝慧舉著水管汗涔涔忙碌的樣子。
「菊花是在北方生長,喜歡涼爽乾燥的天氣。」朱藝慧說,要想在溼潤的南方把菊花養好,及時澆水是一門技術活。每一盆要及時查看是否土已經幹,之後才澆水。加蓋遮陽網、頻繁澆水,都是為了菊花能更好的適應環境。
(吊扎的獨本菊)
但要說真正費時間和花功夫的工序,必須是「吊扎」。
大菊後期長高后,一根細長的杆子支撐了碩大的花朵,雖然美麗卻容易倒伏。「一根杆子吊四道繩子,保證它直立不倒伏,一盆大菊吊扎得花5分鐘。」趕上辦菊展這些關鍵時刻,一次性要吊扎近500多盆的菊花那真是很忙也很累,因為不能戴手套,朱藝慧經常被細碎的枝條劃破手指。
從11月份中旬開啟母本工作,到來年10月菊花盛開,養好一盆菊花背後的工作幾乎要費時一年。
多頭菊、獨本菊,有時候花瓣還會變色
菊花的世界很奇妙
菊花的品種很多,苗圃裡已收納的900多種,只佔到菊花世界的一部分。
「在南通、開封等,時不時會有母本和副本雜交出新品種。」朱藝慧說,這次菊展貢獻的1000來盆菊花,一些是南通、開封的品種,一些是日本等國外的品種。
小時新聞記者也在朱藝慧的帶領下,去瞧了瞧一些在展會上大放異彩的多頭菊、獨本菊。
獨本菊是一根莖上只長一朵花,多選擇球型和煙花型,一種長得像是一顆圓潤的足球,一種是花瓣如同盛開的煙花,絲絲綻放。
多頭菊更厲害了,它屬於人工培育出的品種。
生長的過程聽起來很像是菊花歷險記,「專業術語叫做摘芯。」5月底開始,獨本菊上來一株苗,將頂芽打掉,側面冒出新芽,從一頭變成兩頭。再過一個月,再一次頂芽摘除,側芽分化,兩頭變四頭。
摘除過程持續到8月初,進行花朵篩檢,多頭菊一般只會保留5-6個頭。「經過試驗,這樣長勢比較均勻,觀賞效果最佳。」
大棚裡的白色球型多頭菊,是國外引進的品種——國華銀強大。「從外國來,名字聽起來是有點怪怪的,但是長得還是很美好。」白色的匙瓣型花瓣向上一卷,層層疊疊的蓬鬆感,得像是一朵雲或者棉花糖。5根綠杆被牢牢固定在花盆一圈,讓碩大的花球不至於擁擠在一起。
(國華銀強大)
讓人一看少女心泛濫的粉紅色多頭菊,有個很襯它的名字——桃花女神。它是管瓣型多頭菊,花瓣像一個個粗細勻稱的吸管,粉色的柔嫩花瓣輕柔舒展開。「這個是國內引進的,算是多頭菊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種。」
長相看起來不好惹的熱辣紅色多頭菊,像個野外生長的火龍果。「它叫金背大紅,是根據它的長相特徵命名的。」
更加雍容華貴,堪稱菊花中楊貴妃的多頭菊,初見的確很特別,雖然品種是菊花,但外觀和印象中菊花相距甚遠,能讓人迅速聯繫到雲捲雲舒的楊貴妃和芙蓉。「比芙蓉更加精緻,你看花瓣的走向很像是風把裙子吹起來的延伸美感。」見過不少菊花的朱藝慧,也承認它的獨一無二的美麗。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白粉色,並不一定是多頭菊本來的顏色。
「你看這一株粉葵花,最初是很清透的粉色,現在已經完全變色了。」顏色變化特別明顯的幾顆,整一個花朵都蒙上了水紅色,幾乎完全變成粉白色交雜了。
不止唐山白這株多頭菊會變色,黃色系的多頭菊——國華新然,最外層的一圈黃色的花瓣已經悄悄染上了紅色,像是被塗上了胭脂。
不過,這不是病變,「是菊花到了盛花後期,自然的色素沉澱,一般黃色的、白色的菊花變色情況較多。」朱藝慧說。
養護花花世界的他說:
付出多少回報多少,和植物的交流最簡單明了
今年,是朱藝慧在工作室養花的第十年,在張振羽大師工作室裡,朱藝慧並不算工作時間最長的。
7個人分區塊,一起負責工作室裡面荷花、睡蓮、水生植物、菊花的養護工作。組員們年紀幾乎都是80後。「就我年紀比較大一點,今年47歲,身體不年輕了,但是我還是挺喜歡自己下地做點力氣活。」張振羽說。
2011年底,張振羽帶著小徒弟們一起來到這片40畝的苗圃。負責的範圍很大,有將近600多品種的荷花,290多品種的睡蓮,100多品種的水生植物要照料。等到菊花也來了,張振羽和組員們的生活基本上都被養花所佔滿。
(朱藝慧和張振羽)
「可能就像是養孩子一樣吧,總會有各種擔心。」今年疫情期間,剛好是給荷花翻缸、菊花扦插的時間段,戴著口罩張振羽也要下地幹活,「不然的話,今年一年,這些花們都長不好了。」
2017年,浙江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等榮譽紛至沓來。
「從1989年進入杭州第一技師學院,我這一輩子幾乎都和植物打交道。」張振羽的日常生活幾乎被植物佔滿,不種花的休息時間,也是在插花,或者各個花展上溜達。
「植物是付出多少回報多少的,簡單明了。我喜歡這種簡單的交流。」張振羽說,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能一輩子幹這碗技術飯,「不心累,還能做自己喜歡的,是最滿意的狀態了。」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