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由大衛·芬奇監製,蒂姆·米勒執導,已於3月15日在Netflix釋出全部18集。
本劇在上線之前就已經受到廣泛關注,頂著大衛·芬奇的名號,《死侍》導演蒂姆·米勒的加持,單單看預告片就已經讓人瞠目結舌。
上線首日,《愛,死亡和機器人》的豆瓣評分就已經激升至9.5分,其中80%的觀眾給出了五星好評。這兩名導演組成的神仙組合「誠不欺我」!
究竟是什麼讓這麼多的人在看完本劇的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地給影片打下滿分呢?
毫不誇張地說,作為一部先鋒實驗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做到了現階段動畫劇集所能達到的巔峰,它的每一集,都在突破著人們對動畫的定義和想像。
我們從未想過一部動畫可以容納如此多的風格
《愛,死亡和機器人》容納了2D、3D、CG3D多種技術風格,畫風上美漫、機甲、Q版、寫實都能找到,甚至還有獨特的「賽博中國風」。
本劇每集故事都沒有太大的關聯,風格轉換也並不會在單集當中發生,但這種風格的跳躍,卻讓人在每次點擊「下一集」時都充滿著新鮮感,這種體驗實在前所未有。
我們從未想過一部動畫可以這麼真實
《愛,死亡和機器人》中有多集是3DCG動畫,而本片對這項技術的運用絕對是超一流級別。所謂的髮絲級、毛孔級特效在不計成本的製作之下,簡直只是一項不值得吹噓的基本功。
超真實的動畫人物讓人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未來的電影還需要真人演繹嗎?
不只是人物真實,這部動畫的場景也是真實得可怕。不管是太空中,戰場上,城市裡,大到山川、樓房,小到室內的家具和裝飾,全部都幾乎無異於實景拍攝。
在觀影中,我甚至幾度懷疑這其中是不是真的混進了真人實景拍攝的片段。
我們從未想過一部動畫可以這麼「成人向」
成人向的動畫其實並不罕見,《未麻的部屋》、《銀翼殺手》都是其中的傑出作品,但本劇仍然突破了大多數人對成人向動畫的想像。
從感官到心理到內涵,一幕幕血淋淋、赤裸裸的場景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每個觀眾,讓人感覺一會兒像是在看cult片,一會兒又像是動作片,下一秒又是意味深長的哲學片。
我們從未想過一集十多分鐘的動畫可以蘊含如此巨大的信息量
《幫手》一集恰好十分鐘,卻拍出了《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等科幻巨製的質感和磅礴氣勢,還在這短短十分鐘裡探討著關於人性、生命、宇宙、抗爭等複雜議題。
《祝有好收穫》一集改編自劉宇昆的科幻小說《狩獵愉快》,融合中國風、蒸汽風、賽博朋克風,講述中國殖民統治時期人與妖之間發生的故事,同時蘊含著中式的對人與妖關係的思考以及美式的英雄主義。
《古魚復甦》將大海與沙漠融合,探討生與死、肉與靈的哲學思辨。
《當酸奶統治世界》暗諷政治與定性思維,《不一樣的歷史》探討蝴蝶效應,《目擊者》展開恐怖死循環,《齊馬的作品》回歸人類對真理的永恆追尋……
本劇每一集都短小精悍,卻以超乎尋常的腦洞將觀者引入現實以外的浩瀚思考空間,宛如動畫加強版的《黑鏡》。
前段時間,Netflix出品的《黑鏡:潘達斯奈基》首度將「交互選項」引進了影視作品,引起一片譁然;如今《愛,死亡和機器人》又通過先鋒實驗的方式突破人們對動畫的想像,讓人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動畫的上限在哪?未來的動畫究竟又會是怎麼樣的呢?
本期互動:你最喜歡《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的哪一集?
最新影視資訊,最有態度影評,盡在「反調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