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區解放門街道地處老舊城區,棚戶區和老舊小區居多,道路狹窄,基礎設施陳舊。面對這樣的情況,解放門街道以老舊街區為修復單元,與高校攜手成立「挽起褲腳」城市研究站,循序漸進開展「微更新」,在被遺忘的棚戶區形成了一條全新的街景線。
街區更新設計1——「遇見·梧」
在東六路與尚儉路十字路口,道路幾經修整擴寬後,一顆泡桐樹矗立在馬路中間成了視線焦點,它好像街道裡歷史線上的觀察員,對往來的人群訴說著解放門的歷史。2019年底,解放門街道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以這棵泡桐樹為更新中心節點,打造「遇見·梧」為主題的街區更新設計,開啟了城市改造新模式。
「高校老師擔任『社區規劃師』,參與到城市有機更新中,在西安尚屬首例,作為『社區規劃師』,不僅僅是設計師,更是社區的一分子,聽取居民的想法,在保留社區的煙火氣和依存感的同時,讓街區更美麗,大家生活的更方便、更舒適,這是我們的責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老師董蘆笛說。
解放門街道街區有機更新概念規劃源自街道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風景園林系的合作,由尚儉路——東六路街區有機更新方案衍生出的「遇見梧」街區,得到了文化企業和景文旅的認同與參與,並牽線搭橋進一步引入「西安溫度」項目方以公益微改造方式介入坤中巷貓街區2.0升級版改造。
街區更新設計2—坤中巷貓街區
據了解,貓街區由坤中巷內老太太徐素珍庇護流浪動物的故事引發靈感,街道和學校、企業的「解先生」和設計師們通過街景設計和公益改造創造街區文化節點以改善棚戶區微環境,改善人與街區的關係,並通過街景為棚戶區「引流」,最終促進棚戶區整體改造更新的啟動實施。
如今,坤中巷道路兩旁,主體帶有貓爪圖案的導視柱、解憂雜貨鋪、喵喵屋、貓咪圖案景觀牆等獨特可愛的元素映入眼帘,生動的設計、絢麗的色彩、可愛的圖案,和一牆之隔的坤中巷小學裡朗朗讀書聲,給靜謐的巷子帶來了新的無限活力,也讓居住在這裡多年的居民們對這條巷子有了新的認識。居住多年的王阿姨說道:「現在我們這裡有了解憂雜貨鋪、貓爪圖案導視柱......說起來也奇怪,經過的時候多看兩眼好像煩惱就沒那麼重了。」
解放門街道的「遇見梧」街區——貓街區——「小巷微光」在被遺忘的棚戶區形成了一條全新的街景線,串聯起街區與棚戶區,後期的時光隧道文化牆將靜靜地講述棚戶區的歷史故事,述與那些想聽故事、探究老城區歷史的人們。
華商報記者 馬群
作者/來源:二三裡資訊西安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