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看電視
本文作為第三眼,也是最後一眼,是筆者已經失去按集分析的興趣,迫不及待地要把核心亮點拋出來。
在《隱秘的角落》的後幾集,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背叛
2、斯德哥爾摩效應
3、靈魂拷問
人性的善與惡,像兩片不同的薄如蟬翼的餅,一片疊加一片,如千層餅一般疊加在一起。當你想把這個千層餅分開時,卻發現絲絲相連,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這部劇有多牛?
你現在知道了。
全劇美中不足的,確有一處敗筆,我在文末才能告訴你,謝謝。
數學家笛卡爾借本劇能火一把,著實是一種幸運。
這個數學家的兩個版本的故事,讓朱朝陽對張東升產生了某種情結。
張東升和朱朝陽都經歷過「背叛」式的人生。
張東升殺人,遵循某個規律,先付出關心,然後是被背叛。
他的善,沒有得到回應,沒有真誠。
他在殺人之前,妥妥是個受害者。
他的善,每次都在罪惡前做一次鋪墊,這就是他人生中的「千層餅」。
殺人在張東升的世界裡形成了慣性,似乎殺人能夠解決他的所有問題。
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只要阻止他的,都會成為死人。
這也是他曾經想放過3個孩子,還幫助他們的真實原因。
也是發現了嚴良和朱朝陽留一手後,他歇斯底裡要殺人的真實原因。
張東升手上拿著刀具,一邊說話,一邊削皮,看似淡定,其實充滿著殺氣。
朱朝陽是個厲害的角色,他對張東升發出的靈魂拷問:你讀書,就是為了殺人麼?直擊痛點。
關於朱朝陽的靈魂拷問,本劇出現了2處和父母的對話,都是直擊痛點的!
當朱朝陽能出其不意的把嚴良翻倒在地時,我們再次驗證了他是個用腦子解決問題的人。
這部劇,有一部分就是朱朝陽和張東升在用智商角力。
在這部劇中,張東升看似冷血,然而充滿著某種悲憫。
他的性格目前可以歸納為:縝密、情緒自控能力強,遇事冷靜。
為愛殺人,終不得,這種悲劇性的浪漫,最終還是無奈。
這裡是張東升心思縝密的表現。
張東升正在極為細密的檢查警告信的來源。
在被警告時,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驚慌失措,而是理性的檢查。
在得知自己殺人的行為被人錄下視頻時,張東升的這個動作還蠻經典的。
這個手勢,把鼻子和嘴巴都捂住。
捂住鼻子,以免呼吸因緊張而急促,捂住嘴巴,以免因緊張而長大嘴巴來促進呼吸。
這是個很自控的手勢。
正如在1-5集中張東升所表現的,彬彬有禮,情緒不外露。張東升是個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人。
這雙鞋子的鏡頭表達,取代了一段床戲。
高,實在是高。
這部分作為修飾朱朝陽母親的人設,再好不過。
在聽到同事們討論別人偷情時,母親就決定和情人分手。
而在朱朝陽的描述中,母親在知道朱朝陽父親出軌時,主動要和父親離婚。
這是母親的人設,她非常愛惜自己的面子的。
也是朱朝陽母親婚姻的問題之一。
因為孤獨,朱朝陽向嚴良和普普打開了心門,義無反顧的幫普普解決問題。
嚴良也是因為在福利院受到了普普的溫暖,決定幫她鋌而走險。
因為掌握了張東升的犯罪證據,這3個孩子開啟了違法之路而不能自拔。
這當中也顯現了社會中不得已的悲哀,他們在努力去解決大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而普普的最大能量是拉攏了朱朝陽和嚴良,最後再加上張東升。
繼母王瑤是個狠角色。
奪夫,為女報仇。
等見識了她的弟弟王立,就知道為什麼她這麼狠了。連小姑娘朱晶晶都帶著一股狠勁。
這些狠,朱朝陽完全不是對手。
他被王瑤打,被王立差點整死。連被朱晶晶踩上一腳也只能保持沉默。
當王立被張東升殺死時,張東升何嘗不是個解救自己的英雄?
張東升靠殺人要回到正常的生活。
在希望破滅後,
他誘惑朱朝陽殺了自己,為父親報仇。而這一切獲得了嚴良的直接阻止和警方的間接阻止。
嚴良是這裡最理性的角色。
從他複製張東升的殺人證據開始,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張東升伏法。
張東升和三個孩子之間發生了某種莫名的效應。他們之間機緣巧合的形成了一種互助。
斯德哥爾摩效應:也叫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我們看下情結的形成過程:
1、張東升為了拿回自己的三十萬,順便救了朱朝陽,為了自保殺了王立。
2、為了追蹤王立,他車載了普普,得知了普普用錢的真相後,他選擇了幫助普普來換取保守秘密。
3、張東升在一個瓢潑的大雨日,收留了普普和嚴良住在自己的房子裡。
4、普普和嚴良親眼看到張東升被高利貸逼迫還錢。
以上就是著名的斯德哥爾摩效應。
所以,如果有受害人會嫁給對自己犯過罪的人,與之產生某種情結,從心理學上講是完全合理的。
然而這並不表明是一種原諒,而是某種矛盾,這種矛盾會在某種誘因下讓矛盾進一步激化。
這場朱朝陽的靈魂的拷問,發生在他無意中發現父親包裡已經打開開關的錄音筆。
父親果然懷疑自己就是兇手。
朱朝陽在這個發現之後,很平靜的和父親談起了父母離婚時的情況,一步步的把父親引到內疚。
最後這句話,我很想和妹妹進行交換,因為如果死的是我,你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這段朱朝陽和父親的對話,堪稱經典。
相比,他和母親道出父母離婚的真相是源於父母彼此的自私時,前者誅心。後者,刺骨。
朱朝陽雖然武不能敵,卻是個吊打靈魂的高手。
本劇的敗筆之處,就屬普普這封信了。
朱晶晶的死,原本與普普有極大的關聯,是普普把晶晶騙到5樓的。朱朝陽的本意是不想讓普普欺負晶晶。
而這封信居然是普普表示會幫朱朝陽保守秘密。
根據人物的性格,此處邏輯存在著瑕疵。
這是真正的片尾,大字寫著:獻給童年。
(黑色僅為懷舊,不要多想了。。。)
童年,代表著每個人都有著不成熟,有待成長的一面。
把本劇獻給童年是因為,
我們的童年會發生很多對對錯錯的問題。
童年要面對父母的忽略、錯誤決斷、保護、自私……
「進步」和「改變」這是一條荊棘的路。
當你被坑、背叛、被侮辱、被欺負、被壓抑,被無中生有,被抹黑……
你的選擇是什麼?
本劇,並沒有告訴你,你該選擇什麼,但是,告訴你,你不該選擇什麼。
最後,用這張劇照來結束我的分析。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力去爭取自己的快樂。
這個快樂不是建立於他人的痛苦之上。
我希望閱讀本文後,你們和我一起去追尋這樣的快樂。
我們這個分析影視劇的欄目叫《心眼看電視》,會一直在這個微信號上做出分享。
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做一種堅持,用心靈去看電視,讓思想獲得升華。
我是和大家一起看電視的喬木。如果你想分享你的分析也可以給管理員留言。
《隱秘的角落》前幾集原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