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珊瑚蟲為靈感 科學家創造出利用磁鐵和光來清理垃圾的機器人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一種微小的海洋生物中獲得靈感,製造出一種由磁鐵和光碟機動釐米級機器人。由於能夠在水下抓取和釋放物體,該團隊想像了其新機器的一系列應用,包括用觸手收集汙染物,甚至捕捉細胞作為生物醫學的工具。
-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在地球軌道上,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太空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超過2萬塊。它們要是與衛星碰撞,足以摧毀衛星,並製造出更多的碎片。但太空惡劣的環境使得我們無法用一般的方法來清除這些垃圾。
-
科學家首次創造出會變形的「液體磁鐵」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創造出一種能夠保持磁場的金屬液體,他們完全是不小心地做到了這一點,有可能使「魔鬼終結者2」的變形液體機器人成為現實。研究員計劃開展新的研究,以找出液如何可以保持磁場的原因,一旦他們找出答案,他們就會開始研究如何使用這些新的液體磁鐵。研究人表示,可以將液滴「編程」成不同形狀以創造不同的工具。Russell說,他可以利用它們製作一種磁鐵「抓取器」,或者是「魔鬼終結者2」的變形液體機器人的小型複製品。
-
科學家研製出「壁虎抓手」清理太空垃圾
    新華社華盛頓6月28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28日報告說,受壁虎吸附牆壁原理啟發,他們研製出一種能夠抓住太空漂浮物體的機械抓手,有望用來清理回收威脅日益增大的太空垃圾。
-
為清理太空垃圾,中國第一個站出來,打造出「太空清潔工」!
為清理太空垃圾,中國第一個站出來,打造出「太空清潔工」!判定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可以從經濟、政治、科技等多領域觀察。這些年來,我們已經感受到中國正在慢慢變強,不再是以往的中國,實現自主獨立。曾經很多技術的研發都要依靠其他國家,如今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令其他國家刮目相看。
-
每日郵報:用雷射來清理太空垃圾
西安空軍工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天基雷射如何將大型太空垃圾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從而使它們的危害更小。Spacecraft and satellites are currently atrisk of colliding with around 20,000 trackable objects classed as debris.
-
新研究稱:已經發明了一種利用強力磁鐵模仿人腦的方法
美國一項令人震驚的新研究稱,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已經發明了一種利用強力磁鐵模仿人腦的方法。人工智慧:科學家使用磁鐵來模擬人腦在機器中的活動。圍繞人腦構建的人工智慧(AI)可以幫助機器人和電腦更好地理解物體之間的差異。例如,這項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機器人即時決定在商店購買哪些產品。人工智慧的突破還可能幫助機器人在路線規劃方面做出優化決策,這是一個被稱為旅行推銷員問題的算法難題。這項研究由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神經科學前沿》雜誌上。
-
以蛇怪蜥蜴為靈感,科學家創造可在水面上「奔跑」的兩棲機器人
一種現有機器人的新版本也能做同樣的事情,而且它還能穿越崎嶇的地形。由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的一個團隊開發,靈感來源於蛇怪蜥蜴的AmphiSTAR是該校STAR機器人家族的最新成員。最初的FSTAR(Flying Sprawl-Tuned Autonomous Robot)機器人的特點是可調節角度的展臂,一邊是輪子,另一邊是螺旋槳。
-
來自跳蛛的機器人靈感!
一個新的仿生機器人技術 「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同時關於動物如何移動、處理危險和保存能量的特別見解和觀察不僅有趣,而且對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也很有價值。 至於機器人,一個工程上的挑戰是保持在空中的穩定性和平穩著陸。這個團隊的機器人是為了看看它是否能複製蜘蛛的跳躍天賦而創造的;也就是說,他們對跳蛛使用的拖絲很感興趣。 這並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對蜘蛛在空中的身體動作感興趣。
-
人類終於要開始清理太空垃圾了
現在人類要為超過500,000個繞地球高速飛行的垃圾負責,如果我們再不積極行動起來清理大型垃圾,碰撞的危險只會越來越大。該機構計劃到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軌道垃圾收集器,這個4條手臂的機器人就像迷宮裡的吃豆子的人一樣追蹤太空垃圾。
-
日本利用電磁技術「清理太空垃圾」行動失敗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陳健】2月8日消息,據海外媒體法新社報導,今日,日本官員尷尬的宣布,日本一項實驗性質、旨在清理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的行動,以失敗告終。據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共有超過1億個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附近進行軌道運動,其中多數來自老舊衛星和火箭的碎片,對於未來人類探索太空之旅形成了威脅。日本方面在2016年12月,向一艘國際空間站的補給飛船裝配了達700米的實驗器,目的是在完成補給任務後,進行清理垃圾的實驗。
-
【前沿】來自跳蛛的機器人靈感!
導語READ一個新的仿生機器人技術「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同時關於動物如何移動、處理危險和保存能量的特別見解和觀察不僅有趣,而且對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也很有價值。在德國漢堡舉行的IROS年會上,類似動物的機器人運動做出了這樣的貢獻。
-
如何「科學」地清理太空垃圾?
這些高度運行的太空垃圾對太空飛行器以及航天員存在著巨大的威脅,一旦與正在運行的衛星相撞,將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1991年12月,俄羅斯已經廢棄的人造衛星「宇宙1934」與飛船「宇宙926」釋放出的一大塊物體相撞,隨即發生爆炸。 2009年2月10日,美國一顆通信衛星與俄羅斯一顆已經報廢的衛星在西伯利亞790公裡上空相撞。
-
英國科學家研究出微生物燃料電池及機器人
英國的科學家日前研究出了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以及能夠自我供給功能的機器人,使得微生物成為一種未來的可持續性的能源。這種樣子笨拙的機器人可以將任何有機物質分解轉換成電能供自己使用,人們未來可以派它去條件惡劣的災區執行搜尋倖存者的任務,由於機器人會自動利用環境中的一切有機物為自己供能,所以不必像使用普通電池那樣擔心它能量耗盡。
-
the ocean—海洋破爛王的清理計劃!
而19歲的荷蘭少年Boyan Slat卻不這麼認為,他堅信自己五年內就可以將全球海洋中的200億噸塑料垃圾清理乾淨。面對如此豪言,甚至是「狂言」,不少科學家持保留態度,但堅持還世人一個「無塑料海洋」的Slat卻用自己的方式開始證明它的「清理海洋計劃」並非空談,反而將成為改變世界的壯舉!
-
科學家首次創造出人工「化學進化」
原標題:科學家首次創造出人工「化學進化」 科技日報訊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研團隊在不使用DNA的情況下首次創造出可進化的化學系統,向創造人造生命的可能邁進了一大步。相關論文發表在本周一的《自然·通訊》上。
-
如何科學地清理太空垃圾?
這些高度運行的太空垃圾對太空飛行器以及航天員存在著巨大的威脅,一旦與正在運行的衛星相撞,將帶來毀滅性的後果。1991年12月,俄羅斯已經廢棄的人造衛星「宇宙1934」與飛船「宇宙926」釋放出的一大塊物體相撞,隨即發生爆炸。2009年2月10日,美國一顆通信衛星與俄羅斯一顆已經報廢的衛星在西伯利亞790公裡上空相撞。
-
為清理海洋垃圾的 「寧波行動」點個讚
為清理海洋垃圾的 「寧波行動」點個讚 2017年12月13日 08:44:16來源:中國寧波網-寧波日報以塑料垃圾為例,其一旦入海,全面分解需花數百年時間。這些垃圾對海洋動物構成致命威脅。近日有報導稱,一條鯨魚在挪威西岸海灘擱淺後死亡,科學家在它的胃裡找到30種廢棄塑料。 危害這麼大,為何鮮見相關清理行動?因為海洋垃圾隨波逐浪,漂浮不定,難以劃分歸屬,因而誰都可以不認帳,誰都可以不負責。
-
科學有效地清理太空垃圾,刻不容緩!
美國提出了太空碎片清除系統,通過把大氣氣體脈衝發射到目標碎片必經路線上,增加太空垃圾的摩擦力,令其下降墜落到地球大氣層裡。利用雷射使太空碎片焚毀俄羅斯則計劃於2018年開始研發名為「掃除者」的太空飛行器,用以將太空垃圾送到更高的空間軌道上或者送往地球降落在太平洋海域。
-
活顯示器要來了?科學家利用細菌,創造出「活的」液晶!
液晶廣泛應用於顯示器等技術中,這些技術通過操縱液晶方向來顯示整個光譜中的顏色。在傳統顯示器中,液晶是固定均勻的,沒有缺陷。但是這種靜止可以通過向晶體中添加細菌來改變,創造出科學家和工程師所說的「活的液晶」:可以自主行動的材料。當細菌在液晶周圍遊動時,會產生可用於工程目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