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宣布人工智慧獨立設系:與電子工程、CS並列 3位大牛明年1月上任

2021-01-12 前瞻網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MIT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的組成部分,該研究所最大的學術部門——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EECS)近日進行了拆分和新的領導層重組。

拆分後,該部分將分為3個系(學科群):電子工程(EE),計算機科學(CS),人工智慧與決策(AI+D)。這意味著,人工智慧獨立設系了!而EECS將繼續把MIT在計算機科學、AI與機器學習、電氣工程方面的積累和決策系統結合在一起,發揮更顯著高效的協同作用。

一分為三各自獨立,但協同效率會更高

據悉,該計劃目的在於提供一個更強大的基礎來增強現有計劃,創造新的機會,並增加與研究所其他部門的聯繫。

「很難想像沒有電子工程的工程學院和沒有計算機科學的計算機學院。」麻省理工學院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院長Dan Huttenlocher表示,「我們希望這種新配置的創建不僅在EECS內部,而且在整個校園和各個學科之間都實現高度協作的方法。」

該計劃要求每個被稱為「教職人員」(faculty)的部門表示其與傳統學術結構的區別,每個部門均由教職人員負責管理,以領導各自領域並為EECS的總體領導做出貢獻部門負責人將繼續監督跨領域事務。這三個系主任和EECS主任將分別向施瓦茲曼計算學院院長Dan Huttenlocher和MIT工程學院院長Anantha Chandrakasan匯報。

根據最新任命,電子工程(EE)由EECS原副系主任、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Joel Voldman負責;計算機科學(CS)由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教授Arvind;人工智慧與決策(AI+D)由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教授Antonio Torralba負責。

「這種重組將為每個部門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權,」Chandrakasan院長表示:「學院將專注於教職人員的招募、指導、晉升、學術課程和社區建設。」

自2018年以來,Asu Ozdaglar一直擔任EECS的負責人,未來她將繼續擔任該職。她還是工程學方面的傑出教授、信息和決策系統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並成為新任命的計算學院學術副院長。

在她的任職期間,Ozdaglar倡導了各種舉措:例如課程創新,以跟上對計算機不斷增長的興趣;創建了新的聯合專業,例如6-14(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和數據科學);以及EECS中的後起之秀,為有興趣從事計算機工程和電氣工程等學術職業的女研究生和博士後講習班的研討會。

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EECS的副系主任Joel Voldman將擔任電氣工程學院的系主任。作為電子和微系統技術實驗室研究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Joel Voldman的研究重點是為生物學和醫學開發微流體技術,重點是細胞分選和免疫學。此外,他還共同開發了兩個EECS入門課程:6.03(通過醫療技術向EECS入門)和6.S08/6.08(互連嵌入式系統),最近還幫助修訂了6.002(電路和電子)。

Charles W.和Jennifer C. Johnson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教授Arvind將擔任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一職。Arvind的研究重點是使用一種稱為「受保護的原子動作」的形式主義,對複雜數字系統(包括微處理器和加速器)的規範和綜合。他領導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計算架構團隊,並且是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計算機協會的Fellow。他於200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並於2012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託馬斯和格爾德·珀金斯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教授安東尼奧·託拉爾巴(Antonio Torralba)則被任命為人工智慧與決策學院系主任。Toralba是CSAIL的首席研究員,大腦、思維和機器中心的成員,也是MIT Quest for Intelligence和MIT-IBM Watson AI Lab的負責人,他獲得了2008年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獎。在2009年IEEE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會議上獲得最佳學生論文獎,並在2010年獲得JK國際模式識別協會頒發的Aggarwal獎。2017年,他獲得Frank Quick學院研究創新獎學金和Louis D. Smullin優秀教學獎。

3位負責人將於2020年1月1日上任

諮詢委員會則由EECS教職員工組成——Ozdaglar任主席,其餘成員主要還有Hari Balakrishnan,Marc Baldo,Duane Boning,Tommi Jaakkola,Patrick Jaillet,Dina Katabi,Jing Kong,Tomas Lozano-Perez,Alan Oppenheim,Daniela Rus,Armando Solar -Lezama,Collin Stultz,Ryan Williams和Daniel Hastings。該諮詢委員會的目的是確定領導這三個部門的候選人。

Voldman,Arvind和Torralba將於2020年1月1日開始履職。EECS教授,EECS教授、CSAIL的Commit編譯器研究團隊負責人、現任副系主任Saman Amarasinghe將繼續擔任目前職務,直到新的負責人開始工作為止。

「感謝在搜索委員會中任職的每個人,並感謝Amarasinghe教授的出色領導和對EECS的的貢獻。我們祝賀Asu,Antonio,Arvind和Joel擔任這些重要的新角色。」Chandrakasan院長表示。

「我們期待與該部門的新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合作,以幫助使EECS更加強大,從而為我們的學生和MIT社區,乃至更廣泛的範圍,帶動並領導這一迅速變化的學科領域,」 Huttenlocher補充道。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MIT人工智慧獨立設系!拆分EECS為EE、CS、AI+決策三部分
    郭一璞 發自 中關村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MIT的AI院系獨立了。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和電子電氣、計算機相關的研究內容此前都是在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EECS)進行的。現在,MIT把這個重要的系給拆了,分成了三個子單元,也可以理解為三個系:EE:電氣工程,負責人是EECS原來的副系主任、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電子研究實驗室和微系統技術實驗室首席研究員Joel Voldman。
  • 麻省理工學院最大學術部門重組,AI 獨立設系
    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EECS)屬於麻省理工施瓦茨曼計算學院(MIT Stephen A.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是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學術部門。為了能為現有機構提供更強大的基礎、提升創造力,並增強每個學科之間的聯繫,近日,EECS 宣布將進行重組。
  • US News全美人工智慧研究生院排名:CMU第一,MIT第二
    3月20日,US News發布2019美國最佳研究生院排名,本文重點介紹該排名的計算機科學部門,以及其中「人工智慧」這一分支的排名。新智元報導來源:US NewsUS News 的大學排行榜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一直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
  • CycleGAN作者朱俊彥宣布重返CMU,擔任助理教授
    安妮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AI領域年輕學者朱俊彥,即將有新的職位調動。朱俊彥此前多次合作的Ming-Yu Liu、CMU副教授Jian Ma等多位同事送上祝福。至此,這位AI大牛在博士後生涯結束時的去向終於塵埃落定。朱俊彥其人在年輕一代AI研究者中,朱俊彥是大神一般的人物。
  • MIT大牛Gilbert Strang新書:《線性代數與從數據中學習》搶先看
    銅靈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經典教材《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線性代數導論》)的作者Gilbert Strang教授又要出新書了。去年11月19日,這本書已經提上了出版日程。官方表示本月中旬將印刷。MIT大牛出品還未出版就受到這麼多關注,也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Gilbert Strang是業界知名大牛。
  • MIT延長常規申請截止時間至1月6日
    MIT麻省理工學院在官網上宣布將延長常規申請截止日期,從1月1日延長到1月6日。    MIT招生辦也將在12月24日至1月3日放假,期間將不再回復申請人消息。  文中提到,考慮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一方面必須給申請者更多的時間來處理問題。另一方面文中透露在過去的幾周裡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已經連續加班審查申請者的資料,忙的暈頭轉向,不知道這是否說明今年MIT的早申請也有了大量增長?  在MIT之前有多所美國大學也宣布推遲申請截止時間。
  • 2400門課:MIT開放迄今最全CS+電氣工程課程
    這所已有 150 多年歷史的知名學府,近日放出了 2400 門課程資料,其中也包括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的多門公開課。課程連結:https://ocw.mit.edu/course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這些課程最早可追溯到 2001 年秋季,一直到 2019 年春季,分為兩個等級:「研究生(Graduate)」和「本科生(Undergraduate)」,供不同階段的學習者自選。
  • MIT EECS 重組,電氣工程與計算機領域最強陣容來了!
    【圖片來源:MIT NEWS 所有者:MIT NEWS】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由工程學院和史蒂芬· A ·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聯合成立,下設三個交叉方向:電氣工程(EE)、計算機科學(CS)、人工智慧與決策(AI
  • 電子科技大學,正在成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個中心!
    數據顯示,中國AI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供求比例僅1:10,供需嚴重失衡。2019年3月,包括電子科技大學在內的全國34所高校獲批新增「人工智慧」專業。這是AI首次以專業名稱問世,但實際上在近幾年中,國內高校之間的AI科技比拼已經「暗搓搓」地拉開戰線。
  • 「終極收藏」AI領域你不能不關注的大牛、機構、課程、會議、圖書...
    訂閱, 5M 觀看)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N3xxRkmTPmbKwht9FuE5ATwo Minute Papers(60K 訂閱, 3.3M 觀看)https://www.youtube.com/user/keeroyzDeepLearning.TV(42K 訂閱, 1.7M 觀看)
  • 華為榮耀往事-電子工程專輯
    當時華為首次推出旗下榮耀品牌手機,並在後續3年中發布8款機型,成為華為在「網際網路手機」領域抗衡小米的殺手鐧。2ngEETC-電子工程專輯2013年12月16日,《榮耀系列從華為品牌獨立》,成為獨立運作的品牌專攻電商。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餘承東當時在其微博上公開表示,《獨立後將推出兩款榮耀手機3C和3X》,它們會比小米和紅米手機更有競爭力更超值。
  • ...重慶|華為|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南京大學|都有為|重慶電子工程...
    市科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2日14時45分訊(記者 伊永軍)作為2020重慶英才大會分論壇活動之一,11月21日,第二屆重慶國際新一代信息通信論壇在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舉行。100多位院士、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一代信息通信前沿科技發展,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
  • 高校近五年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統計:清華南大位列前二...
    在本榜單中,清華大學是唯一一所每年都能獲獎的高校,其中2016年位3篇、2017年位2篇,2018~2020年各有1篇博士論文獲獎,數據極為華麗,說明清華的實力極其雄厚!南京大學有4篇博士論文入選,位居高校第二位,其中2019年有2篇優秀博士論文入選,也是除清華外,唯一一所一年間有2篇優秀博士論文入選的高校。
  • 令人趨之若鶩的CS到底是啥?英美名校計算機專業大PK
    然而,根據職友集數據,截至 2020年08月,計算機科學相關崗位月平均工資仍達1.3w元。那麼計算機科學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在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相關項目的長度從1到4年不等。不僅包括算法、軟體工程、人工智慧等常規領域,在語言學,生物學,醫學,量子基礎和量子計算等領域也有跨學科研究。牛津對語言的要求比較高,雅思要求總分7.5,每個小分都要達到7;託福則需達到110。
  • 全美人工智慧學院哪家強?CMU、MIT、斯坦福位列前三
    技術的孵化場、誕生地是全球頂尖大學內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哪些大學正在積極準備領導這場革命?近日,一項關於全美頂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生課程的新研究揭示了這一答案。以下排名都是基於能反映出每個項目質量的統計數據和調查問卷,以及專家和學者對項目進行評估後的綜合排名。
  • 全世界搞化學的超級大牛 學化學的不能錯過
    每一個領域總有那麼幾個人讓人佩服,商業精英如此,化學界的科研大牛們同樣吸引大家的眼球。  他們都取得了哪些卓越的研究成果?對你的課題有什麼樣的幫助?  今天給大家搜集了部分化學界的超級大牛,並給出了課題組網址,搞化學的不能封閉,有空去牛人那兒看看吧......
  • 2018年圖靈獎發布 三位人工智慧先驅獲獎
    3月27日,ACM(美國計算機協會)宣布,有「深度學習三巨頭」之稱Yoshua Bengio、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共同獲得了2018年的圖靈獎,這是圖靈獎1966年建立以來少有的一年頒獎給三位獲獎者。ACM同時宣布,將於6月15日在舊金山舉行年度頒獎晚宴,屆時正式給獲獎者頒獎,獎金100萬美元。
  • 深度學習自學指南:6個月,從基礎知識到模型構建
    原作:Bargava安妮 編譯自 Medium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給你6個月的時間開始學習深度學習,能夠達到怎樣的程度?在這篇文章中,數據科學培訓老師Bargava就帶你半年入門深度學習。在這份攻略中,我將給大家講講零基礎入門深度學習可行性強的資料和學習方法。
  • 在MIT 有哪些東西是本校學生司空見慣,外人覺得匪夷所思?
    1.KevinHacking!MIT的學生一個個都是「咖啡因攝入狂」,面對沉重的課業負擔,各式各樣的惡作劇首當其衝成為校園裡最受歡迎的減壓方式。在麻省理工,Hacking 又名「當學生閒的蛋疼時」,惡作劇越複雜艱巨,越富於冒險性和探索性,學生幹起來就會越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