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正在成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個中心!

2020-12-03 高校與科研

2019年最紅的企業和科技名詞是什麼?答案定是異口同聲:「華為與5G。」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一場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凸顯了一家企業的臨危不懼與大國擔當。在全球來看,華為的5G技術與部署都是領先的,在今年2月底的巴塞隆納,5G還是和另外一個主角摺疊屏一樣,是被放置在玻璃展櫃裡只可遠觀不可近玩的存在;而幾個月之後的上海,5G的推進就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華為Mate 20 X(5G)獲中國首張5G終端進網許可證,相關套餐和產品即將跟風上線。

從2G、3G,到4G、5G,數字的簡單增長背後,是電子通信技術的更新迭代。梳理中國電子通信工業從零起步、發展壯大的來龍去脈,我們不難發現,有一所高校的名字被深深鐫刻進這本時代史冊,功勳甚卓著,深藏功與名。

電子科技大學。

新中國成立初年,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將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電訊工程系、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系和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的無線電系合併,創建一所無線電大學。1955年11月,首任校長吳立人先生毅然接下軍令狀,拖家帶口來到成都,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等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在成都的一片荒地上建立起了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時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這在全國籌建大學的歷史上是空前高速的。

國家百廢待興,無線電事業一片空白,時代賦予成電的特殊使命,成電不僅接住了,扛起了,而且做到了!

4G之前的通信科技都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而5G變革,於中國、於世界都是一個裡程碑。成電對中國5G的貢獻有多少呢?

20多年前,學校一群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對研發資金微薄、技術實力不強的困境,沒有退縮,下定決心:「千難萬難,也要走在世界最前端」。他們迎難而上,從3G跟跑,到4G並跑,再到5G領跑,幹出了一系列「硬邦邦」的事:牽頭和參與承擔國家重點專項和863計劃、973計劃與5G技術相關的近百個課題,參與中國5G推進組的技術標準化工作……

這是最近成電校長曾勇在2019屆畢業典禮上的寄語致辭。寥寥數語,很難將那個艱苦而輝煌的過去描畫完整,但其中透露出的情懷與擔當,已足夠旁人一覽往昔熠熠風採。2015年,該校與華為聯合建立的中國乃至全球首個5G通信系統實驗外場投入使用,承擔了諸多5G關鍵技術的驗證工作。可以說,該校多年來在5G技術方面的積累,使得我國在這一領域不再被人「卡脖子」

2019年最火的大學專業是什麼?很多人定會脫口而出:「人工智慧!「

從兩年前阿爾法狗與圍棋冠軍之間的一場激烈鏖戰開始,人工智慧(AI)走入大眾視野。這個當下最前沿的科技領域,正聚集了世界上最發達的一些國家,若能夠在相關領域搶先一步,則意味著掌握了最新的國際競爭砝碼。

當下有一句話流傳甚廣:AI者得天下。很多企業把AI看成下一個變革的主要力量,而AI技術人才,則是主導變革的中流砥柱。然而,全球正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坑」多「蘿蔔」少。數據顯示,中國AI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供求比例僅1:10,供需嚴重失衡。

2019年3月,包括電子科技大學在內的全國34所高校獲批新增「人工智慧」專業。這是AI首次以專業名稱問世,但實際上在近幾年中,國內高校之間的AI科技比拼已經「暗搓搓」地拉開戰線。前不久,專注人工智慧行業研究的允能智庫在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相關專家的參與指導下,研究並發布《中國高校人工智慧專業綜合排名》。電子科技大學位列全國第七、中西部第一!

該校的人工智慧發展由來已久,最早是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機器人研發。三代"美女"機器人——"芙蓉小姐""天府姑娘""成蓉小姐"都曾在我國機器人研發歷史上產生過較大影響。其中,"天府姑娘"是我國第一個用電腦控制行走的機器人,"成蓉小姐"是我國第一臺仿人形聲控智慧機器人。

如今,成電校園中處處可見AI產品:體育館中參與訓練的「小羽」,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夠完全自主與人互動的羽毛球機器人,曾與鮑春來、姚明、王勵勤等體育健將切磋球技;幫助截癱患者重新站立實現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鋼鐵俠」,是我國成為繼美國、以色列、日本之後第四個成功研發外骨骼機器人國家的標誌;圖書館裡穿梭忙碌的「小販」,是一種可以在公共場合自主行動的全新零售機器人……

除了上述這些多次登上央視的「黑科技」,這裡還有更「硬核」的景觀。2018年12月7日,全球首顆"一星雙核"架構的AI商業衛星「TFSTAR號」順利發射升空,其上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參與設計開發的第二代星上AI平臺。

不可否認,近年來電子科技大學在通信、計算機、自動化、材料、機電、生命科學、數學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學科方向取得的重要成果「井噴式」爆發。該校順勢於2018年9月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匯集了30多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傑出人才;2019年2月掛牌成立國內首個從事AI衛星研究的科研機構。

5G與AI相輔相成,那麼兩者融合會如何?專業人士早已預想,「AI和5G是兩場技術變革的歷史性機遇」,他們將傳統的「技術+」(如網際網路+)說法換成了「X」,即「5G X AI」。兩種科技歷史性交匯,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帶來怎樣顛覆性的變革?

歷史可以總結,但來者卻無從想像,至少目前的已知和視野限制了人們,甚至是最頂尖的科學家也無法清晰勾勒出一個「5G X AI」的未來輪廓。就像曾經4G初來乍到,誰也不曾料想到,它會促進餐飲事業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支付方式改變、外賣事業發展)。

但驚喜的一點是,中國將在這場顛覆性的變革中佔據主導地位;立於兩種前沿科技的交匯點電子科技大學,或將成為下一場「科技大爆炸」的中心

「瘋狂」地仰望星空,更需要嚴謹地腳踏實地。求實求真,這也是電子科技大學的學校精神之一。60多年前,成電開墾了我國電子信息高等教育的荒蕪土壤,首創我國若干電子通信類專業,成為「中國民族電子工業的搖籃」,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之後列入首批國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如今是更是稱雄電子信息領域的唯一一所985高校。

何以稱雄?自然是靠學校獨一無二的實力。在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4個學科獲評A類,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學科為A+,A+學科數並列西部高校第一。

部分學科評估結果詳細排名:電子科學與技術:獲評A+,並列全國第一信息與通信工程:獲評A+,並列全國第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獲評A,並列全國第五,西部第一光學工程:獲評A-,並列全國第五,西部第一儀器科學與技術:並列全國第八,西部第二生物醫學工程:並列全國第八,西部第二軟體工程:居全國前20%,西部第二管理科學與工程:居全國前20%,西部第三工商管理:居全國前20%,西南地區第三機械工程:居全國前30%,西南地區第三材料科學與工程:居全國前30%,西南地區第三控制科學與工程:居全國前30%,西南地區第一公共管理:居全國前30%,西南地區第二

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數學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學穩居前1‰,排名全球第65位。

該校擁有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數量在985高校中處於前列;以數十個科研平臺構建了軍事電子科研、以國家各類基金為代表的基礎研究、與企業合作為主體的應用技術研究「三足鼎立」的科研架構,「十一五」以來取得獲國家級、部省級科技成果獎勵300餘項,發表SCI/SSCI論文45000餘篇,授權專利4800餘項。2018年度,該校3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並列全國高校第25位。

4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領銜,IEEE Fellow 20人,「萬人計劃」入選者21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計劃12人),國家特聘專家158人(含青年特聘專家入選者87人),「長江學者」37人,傑青、卓青、優青獲得者36人等300餘位國家級傑出人才組成重量級陣容,共同耕耘著成電這片學術土壤。2018年,16名學者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入選人數居全國第四、亞洲前十位。

作為一所以工科見長的高校,成電從不固步自封,以對待新科技的態度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尤其在基礎課程方面,建成了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精品開放課程、精品教材。18門課程入選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數目居全國第四;獲5項2018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居全國第18位,西南地區第一。

今年5月18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就關注了該校針對工科數學教育模式的改革措施,並舉例國家級教學名師黃廷祝教授的《線性代數與信息科技》《隱身飛機與線性方程組》《人臉識別、圖像處理與線性代數》等視頻公開課,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數學與一系列高精尖科技之間的關係,被電子科技大學ACM在線評測平臺(CDOJ)線上學子奉為金課。

在這樣的創新氛圍中,「學在成電」蔚然成風。每年約5500人次參加科技競賽課程學習、培訓及競賽,在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中名列全國第一;在2012-2016年、2013-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中均名列全國第三;在2014-2018年中國高校學科競賽評估中位列全國第四

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特等獎9次,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獲特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2015年獲最高獎「高教社杯」,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四年都獲「滿貫」。在亞太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s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國際基因工程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國內外重要學科競賽中,該校學生同樣大顯身手。

每年,數十位諾獎得主、教授學者來校演講,「成電講座」星光閃耀,遠近聞名,搶一張入場券甚至比「12306」還難;該校科研樓前的廣場常見學生不小心掉的實驗用電路板,撿起的人往往心照不宣;畢業季比最美畢業照先登上熱搜的,都是集體保研的「學霸宿舍」、深造率飆高的「學霸年級」……

這些流傳甚廣的校園傳說,都一一印證著該校學生的「學霸」作風。更有甚者,連用人單位內部都這樣評價,「不少學生本科學歷,而在有的方面能力不亞於博士」。其來源大概是曾經有成電學子面對谷歌面試官「變態」的算法題目,敲鍵如飛,驚呆眾人。或許這就解釋了該校就業情況一直保持優秀的原因。穩定在96%以上的就業率,居全國重點高校前列;主要去向遍及國家電子信息科技領域和軍事電子研究的各種重要崗位。以京東方電子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東升、國虹通訊董事長萬明堅、前華為技術董事長孫亞芳為代表的一大批成電校友,支撐起了民族電子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半壁江山。

在2019年4月武書連發布的《2019中國大學本科就業質量排行榜》中,該校獲評A++級,位居全國高校第九、中西部第一。

該校應屆畢業生有15%左右的學生可以獲得推免資格,免試進入國內知名高校及研究所攻讀研究生。2018年學生深造比例達66.94%,去向包括國內外各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深造率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八位。

1600多株銀杏樹裝點金秋,但電子科技大學不止是「中國最美銀杏大學」;15個食堂、3個西點屋,豬蹄、雞爪、冰粉、串串、烤腦花等校園美食火到歐洲,但電子科技大學不止是「中國最會吃的大學」;刷臉系統、AR設施、智慧機器人遍布校園,但電子科技大學不止是「中國黑科技最多的大學」……在風雲變幻的科技領域,電子科技大學正在成為下一個「大爆炸」的中心!

關注「高校與科研」,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原創解讀!

相關焦點

  • 剛剛,「電子科技大學」上太空了
    今天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電子科技大學新聞中心供圖拍攝:電子科技大學 陳偉據校方介紹「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所實力最強?
    到底哪所大學最強,怎麼從這三所大學裡選擇呢? 獨角獸數學課堂角角老師,帶你從社會影響力、地理位置、優勢學科、等級排名來分析下三所大學的實力較量。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 電子科技大學,前身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由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是響噹噹的「國防七子」之一。
  • 電子科技大學助力「鯤龍」踏浪騰空
    在四川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技計劃長期支持下,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聯合電子科技大學等產學研單位,突破了機頭模塊化交付、機載無線電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出AG600機頭和通信導航系統,為「鯤龍」成功「出海」和水陸兩棲飛機的大型化、系列化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
  • 研究型科技大學——浦項科技大學
    浦項科技大學成立於1986年,在短暫的20餘年的時間裡迅猛發展,以「提供最好的教育,進行最尖端的科學研究,服務國家乃至全世界」為其辦學理念,如今已發展成為了世界頂尖的研究導向型科技大學。目前在校生規模近800人,訪問學者和研究員74人,教授231名。全校校園面積165公頃,位於韓國東南的一個沿海城市,設施一流。浦項科技大學是目前韓國工科實力最強的大學之一。
  • 名校名院巡禮:電子科技大學之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期推送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讓我們一起相約成電,向未來進發!目前,本專業除了擁有「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外,還依託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省部級平臺,建立起良好的軟硬體條件,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人才培養基地。2008年,該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在2012、2017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綜合排名第一。
  • 來看下電子科技大學的熱門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作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及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和電子信息領域唯一的985大學,在這份熱搜榜單中,涵蓋9個熱門專業,本期我們將一起來看看電子科技大學的熱門專業。!!前方重點!!
  • 默克宣布投資打造全新綜合性「默克電子科技中國中心」
    · 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宣布新增投資1800萬歐元(約1.4億人民幣)建設該中心· 將成為默克在全球範圍內最新、產品覆蓋最廣的綜合性電子、產品覆蓋最廣的綜合性電子科技中心,進一步戰略性布局電子材料領域和投資中國市場。
  • 走進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目前,電信學院已成為培養高素質電子信息類、物理學類等教學及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為山東省及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同時擁有共建的電工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多個國家級教學質量平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群獲批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物理實驗中心為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 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電子科技大學一博士獲PCIM Asia 2020最佳論文獎!
    會上,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鄧高強的論文《Thermal Management for Buck Converters Using Co-packaged GaN Power HEMTs》榮獲大會唯一「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
  • 「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記者丨樊英 許雯圖據電子科大官方微信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是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與微納星空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電子科技大學號: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11月6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箭13星,其中包含一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根據信息顯示,「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
  • 上海科技大學教授楊暘:尋找無線通訊下一個奇蹟
    面對英國布魯內爾大學面試官的提問,楊暘給出的答案是:「下一篇。」  如今,楊暘的身份是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主任。  時隔12年,他依然清晰地記得出國前的那段電話面試,並激勵著他在國內無線通訊領域締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 ...訪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測試中心主任孫建林教授
    【導讀】「什麼是『示範中心』?『示範』是被別人看,要有借鑑與推廣價值。」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測試中心主任孫建林教授這樣告訴記者。  (4)成立聯合實驗室,引進頂級實驗設備,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工作  材料實驗中心與美國Quantum Design公司聯合成立中國演示中心實驗室,配備了價值620萬元人民幣的綜合物性測量系統,該設備可在低溫強磁場環境下對材料進行磁、電、熱學性能的綜合測試,是目前國際上材料物理研究最先進的儀器設備。
  • ...四川|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西南交通大學...
    獨立學院正在成為歷史。今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需要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具體到四川,省教育廳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四川還有8所獨立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他們將怎麼轉設
  • 電子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術氛圍
    電子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個在學術氛圍上更好?這兩所學校本不在一個層次上,中間有較大差距。即使是在學風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風超好。 網絡中有傳言:「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中科大」。這話不是沒有原因的。
  • 電子科技大學(四川)機械工程專業考研信息匯總(含報錄比)上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趕緊來看看吧! 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和「985」大學,也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也是電子信息
  • 電子科技大學2人登上2020福布斯中國精英榜!
    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童鑫研究員和2016級孫強強博士入選"科學和醫療健康"30歲以下精英榜。"校百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2014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師從王志明教授,獲加拿大魁北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雙博士學位。
  • 剛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換帥,鄭曉靜下,查顯友上
    查顯you2019年2月22日上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南校區辦公樓210報告廳舉行幹部教師大會,宣布教育部黨組關於學校黨委書記任免的決定張東剛在會上宣布了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書記的任免決定,查顯友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鄭曉靜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