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助力「鯤龍」踏浪騰空

2020-08-22 電子科技大學

似魚翔淺底、如鷹擊長空,能摶風九萬、可擊水三千——2020年7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成功實現海上首飛。作為構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拼圖,「鯤龍」海上首飛的成功,距離其投身一線實用又近了一步。

在四川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技計劃長期支持下,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聯合電子科技大學等產學研單位,突破了機頭模塊化交付、機載無線電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出AG600機頭和通信導航系統,為「鯤龍」成功「出海」和水陸兩棲飛機的大型化、系列化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

「鯤龍」首飛成功 成電師生歡欣雀躍

AG600與運-20、C919並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一款水陸兩棲飛機。7月26日上午,AG600飛機在青島團島附近海域輕盈入水,圓滿完成首次海上起降科研試飛。

當天,密切關注「鯤龍」試飛情況的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新概念飛行器智能製造研究中心」的師生通過新聞報導觀看了試飛的整個過程,內心的喜悅難以言表。「能為鯤龍的研製做出成電人的貢獻,我們感到十分自豪!」航空航天學院院長李輝教授表示。

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與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長期開展產學研合作,自2014起「新概念飛行器智能製造研究中心」團隊參與到「鯤龍」的機頭研製、航電國產化等項目中,用電子信息為「鯤龍」添智賦能。

新概念飛行器智能製造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波教授表示,團隊在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機頭的模塊化劃分、裝配工藝、裝配過程仿真、適航技術、一體化航電體系結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積累。這次參與「鯤龍」的相關項目,與總體單位協作攻克了相關技術難題,充分證明了團隊著力打造「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科研方向的正確性。

機頭模擬仿真

科研育人並重 團隊取得多重收穫

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團隊老師們充分參與,尤其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深度參與進來,通過做「真科研」和基於真實工程的新工科培養,同學們得到了很好的學術訓練和能力成長,從而使團隊在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獲得了多重收穫。

「我們的長處是電子信息,短處是對航空航天領域的具體需求和技術了解不夠深入,但是,在參與『鯤龍』的研究過程中,老師們都能快速地學習、準確地把握航空航天行業的具體需求,很快實現默契合作」,團隊劉民岷副教授表示,「這對團隊今後更好地開展校企合作很有幫助!」

更令團隊高興的是,團隊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深度參與項目研發,獲得了良好的學術訓練,也極大地拓展了學術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劉民岷說:「在科研一線,同學們還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很受感染和鼓舞!」

校企合作、科研育人,還進一步增強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據了解,這些優秀學子畢業以後,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等業內頂級單位的人才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家航空製造和航電龍頭企業均為航空航天學院院級研究生培養基地。

通過校企合作與科研育人,團隊也獲得了學校的集體榮譽:在今年電子科技大學第四屆研究生優秀導學團隊評選中,團隊脫穎而出,成為學校三個榮獲「優秀導學團隊獎」之一的團隊;同時,在電子科技大學2018-2020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評選中,團隊的研究生新概念飛行器與力學研究中心黨支部獲評「先進黨支部(學生)」。

聚焦重大需求 牢記初心風雨兼程

「鯤龍」入海,意義不凡。據了解,「鯤龍」AG600具有速度快、機動性好、搜索範圍廣、搜索效率高、安全性好、裝載量大等特點。它「能吞能吐」,既可在水面汲水,也可在陸地機場注水,最多載水12噸;單次投水面積4000餘平方米,一次性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

「鯤龍」的海上首飛,對填補我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能力建設需要具有裡程碑意義。尤其是在水上救援和森林滅火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國家應急體系「空中利器」。

同時,它還可通過系列化發展和改進改型,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運輸等任務需要以及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緊急支援等任務的需要。專家表示,作為全球在研的最大水陸兩棲飛機,「鯤龍」的「誕生」不僅是我國航空技術發展的必然,更是國家戰略需求的體現。

李輝表示:「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國家重大工程,做真科研、作真貢獻,不僅是電子科技大學的戰略選擇,也是航空航天學院的初心和使命。」據了解,2020年7月30日,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一款噴氣支線飛機ARJ21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稻城亞丁機場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擴展試驗試飛,其中就有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的貢獻。

下一步,團隊將抓住機遇,聚焦「十四五」期間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深化與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海特高新、中國民航二所等業內頂尖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合作,在包括CR929飛機在內的國家重大工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踏浪而來 一飛沖天——「鯤龍」AG600現場副總指揮趙靜波詳解其...
    「鯤龍」AG600海上首飛。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其踏浪騰空那一刻,人類自古「飛天入海」的夢想終於成真。「鯤龍」AG600現場副總指揮趙靜波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上天為鯤鵬,入海為蛟龍,「鯤龍」由此得名。
  • AG600,工大助力!
    「鯤龍」AG600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馭風入海,踏浪騰空!「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
    今天,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10時18分,AG600宛如一條東方巨龍,再次迎浪騰空,直插雲霄,圓滿完成海上起飛。
  • 鯤龍」出海,陝西智慧貢獻力量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隨後在完成了迴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昂起等一系列動作後又如一條東方巨龍再次迎浪騰空在完成既定試飛科目後AG600飛機10時49分順利降落在日照山字河機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飛行試驗任務型號研製取得重大進展而在「鯤龍
  • 「鯤龍出海」成色幾何?離投身一線還有多遠?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昨天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首次完成海上飛行。這是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成功之後,「鯤龍」AG600的海上首飛。昨天上午9時28分,「鯤龍」AG600從山東日照山字河機場滑行起飛,在空中飛行28分鐘後順利抵達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10時14分,「鯤龍」AG600穿雲破霧,平穩地貼著海面滑行。迴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昂起,再次迎浪騰空,直插雲霄,圓滿完成海上起飛。
  • 鯤龍AG600模擬器-鯤龍AG600模擬駕駛艙-鯤龍AG600模型
    鯤龍AG600是一種水陸兩棲型飛機,是一種除了能陸上以外還能在水面起落、航行和停泊的飛機。與陸基飛機相比,水上飛機既有飛機的一般布局特徵,又有船舶的船體線性特徵,船體形機身形狀特殊,不可能具備陸基飛機那樣良好的氣動外形。
  • 國產飛機「鯤龍」出海!起飛瞬間超燃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隨後在完成了迴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昂起等一系列動作後又如一條東方巨龍再次迎浪騰空海上起降環境更為複雜多變飛機既要克服高鹽度潮溼環境還要應對水體密度差異、海面波濤浪湧等新情況「鯤龍
  • 「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隨後在完成了迴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昂起等一系列動作後,又如一條東方巨龍,再次迎浪騰空,直插雲霄,圓滿完成海上起飛。在完成既定試飛科目後,AG600飛機10時49分順利降落在日照山字河機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飛行試驗任務,型號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 天問一號升空、「鯤龍」AG600首飛成功……大國重器印證我國科技創新的銳意突破
    央廣網北京10月1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年,雖然有疫情的幹擾,但在科技領域,從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到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著陸,從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首飛成功到量子糾纏實驗跨越「千裡」,從上天到入地,這些大國重器前行的步伐印證著我國科技創新的銳意突破
  • 哈工大做出四足機器人「踏浪」,大戰ROBOCON賽場!
    其中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四足機器人便深深吸引了我的眼光。 本文由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隊長提供技術支持,機器人大講堂作者小木編輯整理 近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四足機器人成為很多高校與公司爭相研發的機器人項目。其中一些國外公司與高校的明星產品,頻頻刷爆我們的朋友圈。
  • 天問一號、鯤龍600相繼登場!暢談中美科技較量
    繼貿易戰、輿論戰、金融戰之後,還有科技戰。7月26日,科學界來了個雙喜臨門,鯤龍600海上試飛順利通過,網絡上再次充滿掌聲。很多朋友問我,這些科技是幹嘛的,為啥值得高興,既然聊到這裡,傑哥就當仁不讓了。天問一號是一項火星探測工程,對,你沒看錯,火星。
  • 「鯤鵬」「鯤龍」「領雁」被人民日報點名:太會起名了
    11月25日人民日報發布一組大國重器的名字評價:充滿詩意航空工業所屬「鯤鵬」「鯤龍「鯤龍」的傳說代代流傳,是人類一直以來對保護神的想像和寄託。「鯤龍」有魂,這一世的它化身國之重器,守護一方水土和美麗家園。「鯤龍」翱翔九天,暢遊四海,昭示著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非凡性能和卓然地位。「鯤龍」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一次可最多汲水12噸,可在距離樹梢30到50米高度處進行投水。
  • 兩棲飛機「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本報青島7月26日電 (記者趙展慧)今天上午,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鯤龍」AG600飛機是為滿足我國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需要,首次按照中國民航適航規章要求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飛機,具有速度快、搜索範圍廣、安全性好、裝載量大等特點。本次海上首飛,為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系統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礎。
  •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所實力最強?
    文/獨角獸數學課堂角角老師 導讀: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三所是國內最頂級的理工類大學,也是近年來最受高三學生的關注的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都不低,到底該怎麼選擇?哪所大學實力最強?
  • 剛剛,「電子科技大學」上太空了
    今天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電子科技大學新聞中心供圖拍攝:電子科技大學 陳偉據校方介紹「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