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河神」再現黃河口 山東出現成群海豬

2021-01-15 華夏經緯網

    新華網山東頻道電(記者劉寶森)位於黃河入海口地區的山東利津縣刁口港的漁民連日來不斷在近海發現海豬群的身影,這些成批珍稀水生動物不時地竄出海面,相互追逐,如同海洋館裡的海豚正在演出。據刁口漁港管理站副站長蔣加鑫觀察,今年海豬比去年提前20多天到來,數量也有所增加。

    海豬學名江豚,屬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海豬體色灰黑,鰭肢較寬,末端尖,呈三角形,5月份為產仔盛期,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近海。其生活習性和體態特徵在仿生學、軍事科學以及醫學等領域都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在渤海灣被漁民稱為「渤海河神」。

    漁業專家表示,前些年,由於海水汙染、黃河水枯等原因,海豬在黃河口幾乎絕跡。現在,海豬重新出現,並且數量逐年增多,主要得益於當地的生態護養和富有成效的環境汙染治理工作。

    近年來,黃河口地區積極實施生態採捕和汙染綜合治理戰略,採取休漁期與捕撈期交替運作、不同海域交替輪捕等護養方式,推廣了「以養為主、養捕結合」的生態採捕模式。同時,這一地區還嚴格治理近海汙染物的排放和禁止電拖網的使用,由海監部門進行定期巡航,加強水域保護。

    據當地漁業部門監測,目前,除海豬群外,黃河口消失多年的開凌梭、黃河刀魚等其他珍稀水生生物也紛紛再次現身。(完)

相關焦點

  • 「渤海河神」再現黃河口 山東利津刁口港出現成群海豬(圖)
    新華網山東頻道4月27日電(記者劉寶森)位於黃河入海口地區的山東利津縣刁口港的漁民連日來不斷在近海發現海豬群的身影,這些成批珍稀水生動物不時地竄出海面,相互追逐,如同海洋館裡的海豚正在演出。據刁口漁港管理站副站長蔣加鑫觀察,今年海豬比去年提前20多天到來,數量也有所增加。
  • 黃河出現珍稀動物海豬群 曾被稱為渤海河神
    黃河出現珍稀動物海豬群 曾被稱為渤海河神  《長城在線》 2007-4-30 10:33:19  (記者劉寶森)位於黃河入海口地區的山東省利津縣刁口港的漁民連日來不斷在近海發現海豬群的身影,這些珍稀水生動物不時地竄出海面,相互追逐,如同海洋館裡的海豚正在演出。
  • 黃河出現珍稀動物海豬群(圖)
    據刁口港管理站觀察,今年海豬比去年提前20多天到來,數量也有所增加。  海豬學名江豚,屬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海豬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近海,其生活習性和體態特徵在仿生學、軍事科學以及醫學等領域都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在渤海灣被漁民稱為「渤海河神」。  漁業專家表示,前些年,由於海水汙染、黃河水斷流等原因,海豬在黃河口幾乎絕跡。
  • 海豚和海豬有什麼區別?被稱為渤海河神的海豬有什麼特別之處
    現在海洋裡也生存著這麼一種生物,名叫海豬,主要分布在熱帶至暖溫帶海域,在我國主要見於渤海、黃海、長江等地區,分布還是比較廣泛的。但是以目前的觀察來看,海豬並沒有這種行為出現。它們不是「很多魚的父親」,有些雄獸還會幫助母獸帶孩子。海豬的雌獸每年十月份生產,每胎只產一個幼崽,多數情況下,雌獸會將幼崽帶在身邊撫養長大,雄獸有時候參與撫養。它們一家三口會在水中遊泳沉浮,幾乎平行,只不過幼崽更靠近雌獸一點。
  • 中國渤海近海海域汙染嚴重 生物種類明顯減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八日電(記者賈全欣)作為中國唯一的內海和最大的海水養殖基地,渤海近海海域汙染日趨嚴重,生物種類明顯減少。  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資料顯示,九十年代以來,渤海海域水體中的汙染物含量迅速增加,近海海岸的汙染範圍在迅速擴大。一九九二年,渤海水環境遭受汙染的面積不足百分之二十六,一九九五年後,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金色海豬魚
    金色海豬魚,拉丁文名是Halichoeres chrysus,別名是黃龍,英文名Yellow Wrasse,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真骨下綱、鱸形目、隆頭魚科、海豬魚屬的一種動物。在眾多的隆頭魚品種裡,金色海豬魚無疑是最頻繁出現在礁巖生態水族箱中的品種,它們不足250px的個體可以自由地在中小形水族箱中暢遊,明黃的顏色讓其在色彩繁雜的巖石景觀中格外突出。而且這種魚價格不是很高,也十分好養,非常適合沒有太多經驗的朋友。
  • 中國三大內海,渤海、瓊州海峽、西沙內水
    位於中國北方的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是中國四大海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內海,海域面積約7.7284萬平方千米。在渤海海域,等同於在中國的陸上領土,外國船隻是禁止擅自進入的。 遼寧旅順老鐵山與山東蓬萊田橫山之間的連線,構成了渤海與黃海的天然分界線,蓬萊岬是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
  • 海洋一所啟動渤海野外站現場觀測
    本報訊 (記者 王 晶 通訊員 齊 敏)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舉行自然資源部渤海海峽生態通道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渤海野外站」)揭牌儀式,全面啟動渤海野外站現場觀測與建設工作。  渤海野外站前身為海洋一所2014年聯合煙臺長島共建的「渤海海峽野外臺站」,2019年10月通過自然資源部評估並納入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系列,旨在提升對渤海的現場觀測能力和研究水平。
  • 被忽視已久的渤海,究竟有多美?
    (環渤海景觀群範圍示意,以渤海海域為核心,同時也包含遼東半島東部、山東半島東北部緊鄰黃渤海分界線的部分黃海景觀,製圖@陳志浩&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你沒有理由渤海東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沿岸海岸山脈延伸至海中巖石直面風浪的洗禮形成基巖海岸(大連沿岸,陸地上的基巖伸入海中
  • 東營首批20噸鮮活的黃河口大閘蟹起運香港
    ,首批20噸鮮活的黃河口大閘蟹起運,24小時候將擺上香港市民的餐桌。   為實現黃河口大閘蟹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東營市指導和幫助東營恆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500萬元規劃建設了佔地5000畝的黃河口大閘蟹養殖示範區。通過加強與江蘇等地合作,創新養殖模式與技術,在大閘蟹標準化養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預計畝產成蟹150斤以上,平均單只規格達到3兩以上,畝均利潤4000元。項目區養殖的大閘蟹以其良好的品質得到香港客商老三陽貿易公司的青睞,並達成合作協議。
  • 黃河魛魚現身,另一種黃河神秘的魚類也再次出現
    近日一則有關黃河魛魚現身的報導引爆了大家的熱議: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根據海洋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這是21世紀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有好奇的人就想知道,黃河魛魚到底長什麼樣?
  • 再戰黃河口,中國路通·2020黃河口(東營)公路自行車賽圓滿落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乃馨 東營報導11月29日上午9:00,中國路通·2020黃河口收穫冠軍的崔巍在賽後表示,「這已經是我參加的第四次黃河口(東營)公路自行車賽,在這四年中我的成績不斷進步。今年我組建了自己的車隊,能在家鄉奪得比賽的冠軍,非常高興。」
  • 渤海古陸大平原會再次浮出水面嗎?
    渤海是我國的一個內海,位於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之間,是個半封閉的大陸架淺海,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18米,最深處也不到100米。渤海海底發現的披毛犀牙齒,使學術界對渤海的過去有了新的認識,並且開始了對渤海地形地貌的歷史的研究。人們認為,渤海在遙遠的過去曾是一塊裸露的大陸,因為陸生的披毛犀是無法在海水中生存的。古生物學家認為,可能在晚更新世紀末期,距今10000年前,生活在北國的披毛犀到達渤海古陸並向南遷移。
  • 山東青島:成群野鴨翱翔冰面 場面壯觀
    本文轉自【CFP】;2021年1月12日,隨著氣溫回暖,在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紅島段灘涂越冬的數千隻翹鼻麻鴨等候鳥感受到春天臨近的氣息,它們時而成群展翅飛舞,時而覓食棲息,描繪出一幅海洋生態的新畫卷。
  • 造一個全球最大淡水海,渤海灣圍起來300年,中國能完成嗎?
    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的渤海灣,位於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樂亭縣大清河口,南至山東省黃河口,由薊運河、海河等注入,海床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沉積物以粉砂和細顆粒泥沙為主,渤海灣石油儲量豐富。這裡是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西邊塘沽是重要的港口。
  • 2019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
    渤海海底平坦,多為泥沙和軟泥質,地勢呈由三灣向渤海海峽傾斜態勢。海岸分為粉沙淤泥質岸、沙質岸和基巖岸三種類型。 渤海的海底地形 渤海為一東北—西南向的淺海。海底地勢從3個海灣向渤海中央及渤海海峽傾斜,坡度平緩,平均坡度只有0′28″。
  • 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
    新華社青島1月8日電(記者 徐冰、張旭東)受近日寒潮大風天氣影響,山東沿海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海冰冰情。    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洋站、陸岸和海洋應急監測車、航空及衛星遙感等近日獲得的監測資料分析,受這次寒潮大風天氣影響,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同期最嚴重冰情。
  • 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汙染 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小清河是山東省內的一條大型河流,也是2010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之中,全國範圍內重點監測的20餘條入海河流之一。50歲的羊口鎮近海漁民協會會長孫效寶說,光子魚和米蝦原本是很低等的水產,過去人們都不怎麼吃,但它們耐汙染,還少量存活在小清河入海口。  這天是8月28日,距離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已近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