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曼侖村舉行的雞類選美大賽海報引發爭議。
微信公號「反盜獵重案組」12月12日對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一處非法捕捉、飼養、買賣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原雞的情況進行了舉報,同時還稱在一些村莊甚至搞起了原雞「選美」大賽,破壞了原雞的野生種群。
12月15日,雲南西雙版納森林公安回應上遊新聞記者(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警方先後兩度派人到相關村民家中進行調查,現場查獲的雞隻均為當地的矮腳雞、茶花雞等普通家禽。
雄性野生原雞。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非法圈養?
原雞屬於我國二級保護動物,是我國廣泛飼養的家雞的祖先,和茶花雞、矮腳雞等家雞長的十分相像,但和家雞在外形、羽毛色澤等方面有明顯區別。
負責「反盜獵重案組」微信公號運營的「讓候鳥飛」基金負責人楊先生向上遊新聞記者表示,原雞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任何人捕捉、收購、運輸、出售原雞,都屬於觸犯刑法的行為,「但我們最近卻得知野生原雞正在被大肆非法捕捉、非法飼養、非法買賣,這一問題在雲南最為突出,甚至相關視頻還正在一些網絡平臺廣泛傳播。」
據楊先生介紹,目前網絡上流傳了許多當地村民捕捉原雞的視頻,捕雞人一般會用飼養的二代原雞做誘餌,將其腿部捆綁放到野外,給其一定的活動範圍,然後在附近布上機關陷阱,等待另一隻野生原雞上套。更讓楊先生等關注野生動物保護的志願者氣憤的是,在視頻平臺上甚至還有人上傳了「原雞選美比賽」的短視頻。
楊先生對上遊新聞記者表示,原雞作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因長得漂亮而被大肆捕捉,飼養,買賣,利用,甚至「選美」,何談保護!」
森警回應:網絡舉報的原雞查實系普通家雞
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新聞辦主任常宗波對上遊新聞記者表示,警方在接到相關的舉報後,立即安排民警前往勐臘縣涉嫌舉辦所謂「原雞選美比賽」的村鎮了解情況。
警方調查了解到相關的情況發生在今年三月傣歷新年期間,是作為當地鄉村新年文化特色項目而舉行的活動。因為舉報比賽的時間和現在間隔較長,有些雞隻已經被出售或食用,森林民警對現在能夠找到的參與了當時「原雞選美」的雞進行了初步鑑定,沒有發現二級保護動物原雞,大部分都是矮腳雞和茶花雞等家雞。
西雙版納森警接到舉報後查實的雞為當地茶花雞。
楊先生等環保志願者還質疑,為何會將一場家雞選美比賽取名為「原雞選美」?常宗波在接受上遊新聞採訪時表示說,當地村委會在舉辦活動時,因為對文字的理解有不同看法,錯誤的將本來想要表達的「最原始的雞」這一含義簡化為了「原雞」,讓外界誤以為這是一場「原雞選美」。
環保志願者楊先生和常宗波在接受上遊新聞採訪時均表示,雖然說茶花雞、矮腳雞等家養雞和原雞在外貌上十分的相似,但是特徵差異還是較為明顯,專業人士基本都能夠一眼看出來。
百度貼吧有網友在兜售野生原雞。
人工捕捉野生原雞繁殖將破壞種群
上遊新聞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在多個短視頻平臺上有用戶發布了聲稱為「原雞」的視頻,其中不乏炫耀用家養雞捕捉野生原雞的內容。在百度貼吧等網絡平臺,也有部分原雞的交易信息,稱能夠保證「100%野生原雞」,可以提供給全國各地的「愛好者」進行二代繁殖。
去年底,勐臘縣森林公安局通過網友舉報,破獲一起非法販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查獲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原雞1隻。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新聞辦主任常宗波向上遊新聞記者介紹,西雙版納當地村民有飼養家禽的習慣,而原雞和矮腳雞、茶花雞等家禽又十分相似,所以警方一直在做相關的法制宣傳,宣傳野生原雞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任何人不得非法捕捉、飼養。
「讓候鳥飛」項目環保志願者楊先生介紹說,有些人認為捕捉原雞進行人工繁殖是「好事」,「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捕捉野生原雞進行人工繁殖,會對原雞的野生種群造成嚴重影響,破壞野生種群可能直接讓原雞消失。」
上遊新聞記者 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