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這些動物長得像早餐

2020-12-03 蝌蚪五線譜

筆者今兒正要準備美美地吃頓早餐,卻驚奇地發現,在光怪陸離的動物界,有幾個傢伙的長相竟然和早餐中的美味如出一轍。它們為什麼會長成這種模樣,它們獨特的身體結構中有什麼奧秘,它們又有怎樣神奇的生存技能?來,咱們一邊吃早餐,一邊看「早餐」!

主食:麵包蟹

麵包蟹(黃道蟹屬)的頭胸甲(來源:Wiki共享資源)

麵包蟹多指黃道蟹屬或饅頭蟹屬中的品種。蟹類有一處極為重要的身體部位——保護著頭胸部的頭胸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蟹殼」(對,吃貨挖蟹黃的地方),但麵包蟹的頭胸甲與一般的蟹類有很大區別,麵包蟹的頭胸甲隆起幅度特別大,這就給人以脹大的感覺,和蓬鬆的麵包極為相似;再說頭胸甲上的細節,麵包蟹的頭胸甲上有數條明顯的縱向疣狀突起,這就又和麵包上的褶皺十分吻合;此外,麵包蟹通身顏色呈褐色,這也和由於「焦糖反應」而形成的麵包棕黃色外皮如出一轍……麵包蟹不動時,真像一塊誘人的大麵包。

麵包蟹長成這幅模樣是否和它的生活習性有聯繫呢?是有一定聯繫的。麵包蟹廣泛分布於中國東南部、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附近海域,不管是黃道蟹還是饅頭蟹,它們都偏愛棲息於水深30~100米的沙質或泥沙質海底,晚上還會遊到50米左右尋找獵物。它們尤其愛吃貝類這樣的底棲生物,淺褐色的體表有助於和海底的泥沙融為一體,過於隆起的頭胸甲還可以模仿海底石頭的樣子,因此,它們麵包外形或多或少增加了它們捕獵的成功率。

麵包蟹(黃道蟹屬)遇到危險時用蟹鉗護住腹部(來源:Wiki共享資源)

這種外形也有缺點,它們頭胸甲過於沉重,導致其行動速度遠不如其他蟹類快,但大自然卻賜予它一雙比普通蟹類要強壯得多的蟹鉗:捕捉獵物時,蟹鉗可以粉碎獵物的軀體;被天敵捕捉時,蟹鉗與步足同時放置在腹部,護住脆弱的「肚肚」。雖然麵包蟹生得五大三粗,見到人卻十分「害羞」,蟹鉗護住與眼下方的腹部,就好像要用鉗子蒙上眼睛似的。

荷包蛋:蛋黃水母

蛋黃水母的傘緣部分富含蛋白質和粘多糖,彈性十足(來源:Wiki共享資源)

浪漫的愛琴海淺灘處,遠處飄來飄著一團圓形的事物,純白的邊緣,橙黃的中心,竟是個荷包蛋?你以為自己長了雙假眼,然而揉一揉發現海裡確實飄著一枚荷包蛋,其實這是蛋黃水母。蛋黃水母的 「傘緣」部分呈淡淡的膠狀白色,就像富含蛋白質的蛋清;水母類動物「傘心」部分的顏色,往往由其體內生殖腺或是胃囊等器官的顏色所決定的,蛋黃水母的「傘心」部分對應的胃囊恰好呈橘黃色,並鬼斧神工地向外凸,便像極了令人垂涎的蛋黃。蛋黃水母是一種大型水母,傘體直徑35cm~50cm不等,在其「觸手囊」的帶動下,傘體有規律地在海中縮放,如同在沸水中翻騰的特大號水煮荷包蛋。

蛋黃水母傘心的蛋黃色源於其胃囊(來源:Wiki共享資源)

蛋黃水母長成這樣絕對不只是個繡花枕頭,我們來看看它那怪異的「蛋黃」部分。剛才說了,蛋黃色源於其體內的胃囊,蛋黃水母的胃囊中有「隔板」,這些「隔板」既是它維持生命的「馬達」,又是捕捉獵物的「利器」:一方面,隔板上密布著數不清的小孔,這些小孔使蛋黃水母的體液循環暢通無阻;另一方面,隔板上還附著「隔板肌」,隔板肌上的刺細胞和腺細胞中含有大量毒素,被蛋黃水母抓住的獵物,一旦觸碰這個部位,便會中毒而亡。由此可見,這誘人的「蛋黃」可以致人死命,絕不是什麼美味佳餚。蛋黃水母的「蛋清」也有很大作用,尤其是中膠層十分發達,彈性十足,這是由蛋白質混合粘性多糖而成的「凝膠」,蛋黃水母以此來調節離子濃度,使之在海水中保持一定的浮力。

培根:枝吻紐蟲

嗶哩嗶哩上有這麼一段視頻:一隻又寬又扁的肉粉色蟲在一根朽木上蠕動,有人驚呼:培根活了!更要命地是,當視頻中的人抓住這隻「培根」並用手挑逗時,「培根」突然噴出白色絲線狀的「粘液」,這「粘液」好像也有生命似的,黏在人手上後不斷生出新的分枝,同時不停地蠕動……真令人頭皮發麻,以後還能不能直視美味的培根了,這傢伙並非神秘物種。

枝吻紐蟲外形和培根似的(來源:Google圖片)

這種形似培根的蟲叫作「枝吻紐蟲類」,屬於紐形動物 。很多人可能會把紐形動物和扁蟲類混淆。其實紐形動物要比扁蟲類高級得多。紐形類已經具備了獨立的口腔和肛門,大多數雌雄異體,不像扁蟲那樣不男不女。它們前端呈柱形,後端扁平,平時總是喜歡扭成一團。大多數紐形類顏色較為灰暗,而少數呈鮮豔的肉粉色,枝吻紐蟲就是肉粉色的,因此外形就像活了的培根。

枝吻紐蟲吻部的樹杈結構示意圖(來源:道客巴巴)

至於那神秘的白色絲線,便是紐蟲動物的必殺技。紐蟲動物在受到驚嚇或捕食時,會依靠吻鞘內肌肉的收縮產生一定的壓力,從而迫使吻部從吻孔中向外翻出,其吻壁上分泌物可附著在獵物或是天敵的身上,使其陷入困境。更可怕地是,噴出體外的只是其吻的主軸,從主軸會分出若干「一級分支」,每個一級分支再分出若干「二級分支」……以此類推,所以才會出現視頻中白色絲線不斷分叉的詭異畫面。枝吻紐蟲吻部伸縮一次約需要10~20秒的時間,但在脫離吻口數秒後,吻部便會失去活力。

蔬菜:藻類海蛞蝓

藻類海蛞蝓背部突起呈綠葉狀(來源:見水印)

海蛞蝓又被叫做「海兔」,因其頭部兩對明顯的觸角形似兔子的耳朵而得名。它雖然名為蛞蝓,但卻不屬於蛞蝓科,而是獨立的海兔科,這是因為海兔科和蛞蝓科有個極為相似的特徵,那就是身體表面看起來軟軟的、粘粘的,光滑無比,其實背部體表有一層又薄又透明角質膜,用肉眼根本看不到。除了有此特徵之外,一些海蛞蝓的背部還有很多形態各異的「突起」,其中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藻類海蛞蝓,它的背部突起非常奇特,其背部有數量眾多的「樹葉狀」突起,呈綠色,加之頭部呈白色,因此在海底中綠葉狀突起隨波搖曳,宛如一株清爽可口的綠葉蔬菜。

海蛞蝓以海藻為食,一般來說,海蛞蝓吃什麼顏色的海藻,就會呈現什麼顏色。如果你覺得它長了一副綠葉蔬菜的模樣只是為了吸引人類的眼球就大錯特錯了,那搖動的綠葉狀突起中大有文章!我們都知道,光合作用是一些含有葉綠體的綠色植物或是菌類的獨門秘籍,這是利用光合色素將CO2和H2O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能量轉化過程。然而,作為動物,長著綠葉蔬菜模樣的藻類海蛞蝓竟然也被認為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藻類海蛞蝓可劫持藻類基因,進行光合作用(來源:Bing)

其實,這並非藻類海蛞蝓本身具有光合作用能力,而是它可以通過進食藻類來「盜取」藻類的基因,從而能像藻類一樣從陽光中獲得能量。藻類海蛞蝓會將藻類的基因整合到自身的染色體內,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跨物種的「基因劫持」現象,其外部表現為將藻類的葉綠體劫持到自己的消化細胞中去。如果被攝入的葉綠體出現損傷,藻類海蛞蝓還能對其進行一定的「修復」,從而保證其功能的正常運轉。

奶酪:箱魨

箱魨的鱗片高度進化,加厚變硬,如同拼在一起的龜甲(來源:Wiki共享資源)

箱魨又被戲稱為「盒子魚」(英文名:Boxfish)是生活在全球熱帶或溫帶海洋的底棲小型魚類,它軀幹呈盒子形,顯得十分笨重生硬;有幾類箱魨體表呈淡黃色,上面還點綴著黑色圓形斑點,和奶酪因細菌釋放而形成的孔洞很像。遠遠望去,真的就如同海中漂浮著的奶酪。為什麼箱魨長出這麼怪模樣呢?其實箱魨還有一個別名叫夾甲魚,顧名思義,與一般的魚類相比,箱魨的鱗片已經進化得加厚並變硬,很像幾塊拼在一起的龜甲,這是一種有效的護身鎧甲。

而我們都知道,大多數魚類通過左右擺動全身或尾鰭來遊泳,箱魨長著如此笨重的鎧甲,想要全身左右擺動基本上是不可能了,那麼它是怎麼遊泳的呢?近前觀察箱魨你會發現,它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盒子,它也有極小的各種鰭,這些鰭的基部並沒有硬化,能夠無壓力的擺動,支持箱魨在水中運動,只不過速度上就大打折扣了。箱魨的各種鰭就像從箱子裡掏出來似的,因此它的遊泳方式特別搞笑,身體無法運動動,只有「腳趾頭」、「手指頭」在划水。

箱魨的嘴巴呈吸盤狀,給人以「嘟嘴」的蠢萌樣兒(來源:見水印)

除了搞笑的遊泳姿勢,箱魨還長著一個蠢萌的嘴巴,它的嘴呈頭足類腕足上的吸盤狀,給人感覺是「嘟著嘴」的模樣。可不要被這純潔的外表迷惑了,箱魨在受驚的時候會向水中釋放毒素。這些毒素主要攻擊對手的呼吸部位,讓人忍俊不禁地是,如果在茫茫大海中,箱魨釋放的毒素還可能很快被稀釋,但如果把它放在魚缸中飼養,萬一你嚇到了箱魨,它在水缸中釋放毒素,濃度過大卻又無法及時稀釋,很可能連它自己都被毒死,簡直是塊兒「毒奶酪」!

【知識拓展】能吐「牛奶」的牛奶蛙

我們發現早餐還缺一杯牛奶啊!很抱歉,筆者並沒有找到長相牛奶的動物,但是找到了一種能「噴奶」的動物——牛奶蛙。這是一種大型樹蛙,生活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全身是棕色與白色相間的迷彩。牛奶蛙在受到威脅的時候,會在布滿白色疙瘩的後背中噴出牛奶一樣的白色毒液,以嚇退進犯者。

牛奶蛙(來源:Wiki共享資源)

相關焦點

  • 長得一個比一個奇怪,真難相信這些動物竟然真實存在
    長得一個比一個奇怪,真難相信這些動物竟然真實存在 04 巴塔哥尼亞瑪拉 又名巴塔哥尼亞天竺鼠, 長得有點像老鼠又有點像兔子
  • 他是一名日本畫家,畫出的動物十分逼真,而且本人長得很像女生
    他是一名日本畫家,畫出的動物十分逼真,而且本人長得很像女生 文/錢毛毛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看過一部動畫片《神筆馬良》,每次只要馬良用筆畫一隻動物,動物馬上就能活過來。這種看似有些誇張的事情,在生活中倒是不可能發生。
  • 長得像動物的多肉 那些萌萌噠的小動物
    但更萌的是,多肉中還有很多長得很像動物的品種,這更讓靜態的植物有了動態之感。下面這些栩栩如生的「動物多肉」,你是不是也想要入手一盆呢?碧光環顏色翠綠,長得非常非常地萌,像是綠色的頭部上長了一對綠色的耳朵,儼然一副綠色小兔子的樣子。小兔子根系發達,種植時宜選用深盆,夏季是休眠期,要控水,春秋可多澆水。辨別是否缺水的方法-是看兔子耳朵,若耳朵耷拉下來,則說明缺水了。
  • 這水果長得像蘋果,顏色像梨子,太厲害了,經常被人誤認為是石榴
    這些我們都能經常見到,其實還有一些是我們不知道的水果,在我們國家的水果品種實在是太多了,例如就有一種水果,這水果長得像蘋果,顏色像梨子,太厲害了,經常被人誤認為是石榴。每個人喜歡的水果不同,口味也會不同。當然個人對於水果的了解也不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種長得像蘋果顏色像梨子的水果是什麼樣子的?特別好奇吧,這種水果北方人大概見得不多,相反南方人就比較熟悉。
  • 長得像水獺的犬科動物,比平頭哥還兇猛,能捕食大20倍的獵物
    說到動物界的王者,想必大家都會知道是貓科中的獅子和老虎,人們普遍的認為貓科動物是天生的掠食者,雖然人們接觸犬科動物比較多,但其實如果貓和狗一個體系的話,那麼狗是打不過貓的。在犬科動物中好像除了北美灰狼就沒有更厲害的品種了。
  • 哪種動物與「平頭哥」蜜獾長得最像?
    蜜獾是非洲大草原上的「明星」動物,它被網友戲稱為「平頭哥」。蜜獾的外觀與個性用一句話就可以總結:平頭銀髮白披風、非洲大陸我最兇。那麼,在自然界中,有沒有動物與平頭哥長得非常的像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白頸鼬。下面我們一起來對比一下兩種動物究竟有多像。
  • 長得像「狗」的民族,幾乎人人不穿衣服
    世間之大無奇不有,總是會有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也總是有奇奇怪怪的人和動物。說到奇怪,那是因為我們很少去見到,其實現實中很多這樣的事情是存在的!每個人生來都是兩隻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要是有這樣的人生來就和別的民族長得不一樣,你們有沒有覺得很好奇?
  • 五種長得像動物的植物,有像鳥的花,像蛇的草,像跳舞的人!
    在大自然中,動物和植物是自然生命中兩大主要形態,這兩者的外形有很大區別,也有很接近的聯繫,因為大自然有一種擬態行為,有些動物會偽裝成植物,反過來也有些植物會長成動物的形狀,這次來看看五種像動物的植物,有像鳥的花,像蛇的草,還有像跳舞的舞者!
  • 它長得像短鼻子大象,還不怕人,有誰知道是什麼動物嗎
    視頻:這種罕見的野生動物,長得像短鼻子的大象,居然不怕人,時長約3分7秒《夜行動物探秘》攝製組歷時6個月,探索動物們謎一般的夜間生活,窺探這些「其中這種動物罕見露面,它正在覓食,長得像短鼻子的大象。剛剛學會走路的寶寶自己一個人在遊泳池邊玩,一不小心竟掉了下去,危急之時小寶寶竟然自己慢慢浮上水面,又一點一點的遊向岸邊,奇蹟般地將自己救上岸!她被稱為「俄羅斯小龍女」,憑藉一張軍裝照走紅。她是一位真軍事迷,家裡收藏了大量仿真氣槍,還喜歡COS遊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 這隻鼻子長得像狗的動物是什麼?
    動物落難一般都會跑向人群多的地方求救?這可能是動物天生的本能反應吧!10月10日19時許,一隻受傷的野生小動物竟然「闖入」了遂昌縣城水閣一家公司內,一名員工發現這隻小動物的鼻子長得很像狗的鼻子,仔細看又像狐狸?而且它爪子也很長,背上疑似有傷口。好心員工不敢確定這隻野生動物屬於哪個種類?
  • 長得像川普的毛毛蟲?這些小東西可能來自外太空
    蝴蝶、蛾子這類鱗翅目昆蟲的幼蟲都叫毛毛蟲,這些鱗翅目昆蟲的樣子千奇百怪一樣,毛毛蟲的樣子也非常個性。它們可不止有灰撲撲或者綠綠的偽裝外表……怎麼說,像Met Gala中的嘉賓一樣,怎麼博眼球怎麼來的也有。
  • 長得像血吸蟲一樣的動物,這傢伙卻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然而有一種長相類似血吸蟲,又有些像大蚯蚓的動物卻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這種動物就是——版納魚螈。 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版納魚螈隸屬於兩棲綱、蚓螈目、魚螈科、魚螈屬,值得一提的是版納魚螈還是我國唯一的一種蚓螈(蚓螈的特徵:尾極短或無,無四肢和肢帶,蚯蚓狀。體細長,體表周身有縊紋環繞,形成許多排環褶)。
  • 這種動物長得像貓卻不是貓,曾在河南童話中出現過!現是珍稀動物
    這種動物長得像貓卻不是貓,曾在河南童話中出現過!現是珍稀動物 這種動物叫兔孫,現在主要生活在我國北部地區,沙漠、戈壁、荒漠以及草原中,厚厚的毛髮能適應寒冷的天氣!兔孫長得像貓,是貓科動物中最萌的一個,叫聲也和貓叫聲很像!稍微粗野一點!!
  • 世界上最奇特的動物,長得像貴賓犬的飛蛾?究竟是什麼樣的?
    世界上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生物,比如你見過長得像貴賓犬一樣的飛蛾嗎?或者,你見過只有7毫米的青蛙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4個,最新發現的神奇物種吧。2009年在委內瑞拉的卡奈瑪國家公園,發現了一種新昆蟲,這種昆蟲就像是飛蛾與貴賓犬的雜交體一樣。
  • 一種奇特的偽貓科動物,長得像貓科,卻是由貓鼬趨同進化而來的!
    在動物世界中,老虎、獅子、野貓等都具有很強的獵殺能力,貓科動物都是無情的獵手,是其它動物所害怕的一種猛獸,也許正因為這樣,在馬達加斯加的島上就有一種動物長得像美洲豹,卻不屬於貓科的——長島長尾狸貓。長島長尾狸貓的外形長得像美洲豹,也有些像靈貓,所以有些科學家將其認為是靈貓科,但實際上長尾狸貓已列入食蟻狸科中了,所以長島長尾狸貓並不屬於貓科,而是一種大型的偽貓科動物,屬於食蟻狸科。長島長尾狸貓的進化很讓科學家著迷:因為長島長尾狸貓是由貓鼬進化而來的,都知道貓鼬四肢較為短小,是怎樣進化成四肢修長的長尾狸貓?
  • 很難相信這些動物竟然真實存在
    金絲猴世界上總共有5種不同種類的金絲猴有3種只有在中國看得到,都是非常頻危的動物。巴塔哥尼亞瑪拉又名巴塔哥尼亞天竺鼠,長得有點像老鼠又有點像兔子,是草食性的動物。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因為數量稀少也受到了當地政府的保護。
  • 有人說蝙蝠和老鼠長得很像,它們為什麼長得像,是一個家族的嗎?
    01蝙蝠和老鼠長得像嗎?蝙蝠和老鼠,外行看來長得很像,內行看長得很不像。有人又問了,那為什麼老鼠看起來更像蝙蝠,而不是人類呢?這是因為,這幾大類群的分化發生在恐龍剛滅絕的時候,當時陸地上是一個沒有任何大動物的奇怪世界,哺乳動物適應輻射非常迅速。以勞亞獸為例,各目從分化開始到完成,不過300萬年的光景。因此,早分化的目也沒比晚分化的早多少,各目之間的親緣關係相差不大,長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後來的演化了。
  • 被稱為水老鼠的水鼩鼱,長得像老鼠並不屬於鼠,是稀有級保護動物
    在動物世界中,老鼠是一種分布非常廣的齧齒動物,除南極洲外全球都有分布,但也有很多長得像老鼠,實際上並不屬於鼠類的動物,例如這種被稱為水老鼠的——水鼩鼱(qú jīng),長得極像老鼠,其實這兩者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水鼩鼱的身份極其珍貴。
  • 長在水裡的5種美味,吃過3種的算你厲害,圖4長得像「珍珠」
    中國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歷史,其內涵深遠,有很多美味都有地域性的,這5種美味長在水裡,很少見,吃過3種的算你厲害,很多人說圖4長得像「珍珠」,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什麼吧。蒲菜食用的部分是它的嫩莖,其實纖維特別嫩,蒲菜本身沒有什麼獨特的味道,只是有些清香,吃起來口感比較脆,有些像蔥白,嚼一口咯吱咯吱的;吃在嘴裡有一股湖水蕩漾的感覺,如果蒲菜不夠嫩,任你拽掉門牙也奈何它不得。說到「蓴菜」,可能一些朋友並不太知道,更別說吃沒吃過了。
  • 農村名叫「王八蓋子」的蟲子,像魚又似蝦,長得嚇人卻是益蟲
    摘要:農村名叫「王八蓋子」的蟲子,像魚又似蝦,長得嚇人卻是益蟲!今天農夫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蟲子,比水黽更加的厲害,就像是在科幻電影中才會存在一樣。在八九十年代農村的水田裡,或者是臭水溝裡經常能見到它。在我們當地叫它「王八蓋子」,看起來像魚又似蝦,並且長相奇特還有點嚇人,不過卻是益蟲,你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