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後,中國赴日遊客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的消息引發熱議。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在西單買了個馬桶蓋兒,價錢不低沒用幾天就不好使了的議論,讓馬桶蓋話題持續發酵。
中國馬桶蓋製造商如何回應?
一問:代表怎麼看出國搶購外國商品?
有媒體報導稱一位王先生去日本買回的馬桶蓋是「中國製造」,工廠就在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馬桶蓋」成了浙江代表團這兩天熱議的話題。
「國內的產品是『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我經常出國,也會去看、去買、去用外國產品。」浙江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華之毅時尚集團總裁張華明說,「老百姓對於優質產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張華明說,相機、手機、包包、奶粉、尿不溼等用的、穿的、吃的,很多人不都是在國外買嗎?
來自溫州的全國人大代表瞿佳說:「雖然很多產品是國內生產的,其標準卻是國外廠商指定的,一般來說各方面的指標都會比在國內銷售的高一些。」
多位代表認為,儘管不排除有人「崇洋」「跟風」去買外國貨,但一隻馬桶蓋戳中的是「世界工廠」仍遠離製造業「皇冠」的痛點。
二問:日本賣的馬桶蓋有多少產自中國?
「新華視點」記者6日來到王先生所買馬桶蓋包裝盒上顯示的生產廠家——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進行探訪。
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這款智能馬桶蓋確實是杭州出產,而且是出口到日本市場專供中國遊客。
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亮介紹說,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松下旗下智能馬桶蓋產品唯一的生產基地,一年產能約為100萬臺,其中25%的產品供給中國國內市場,75%的產品銷往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地。
福建省廈門市是國內大型的智能衛浴生產基地,為許多國際品牌代工貼牌生產。廈門市衛廚行業協會秘書長徐海明說,全世界百分之七八十選用的水箱配件都是廈門製造。
據廈門注塑工業協會會長戴澤陽介紹,廈門2014年出口的智能衛浴產品和配件產值達16億美元,主要出口歐洲和日本市場,出口日本的佔半數以上。
三問:同樣的產品在中國和日本價格差異有多少?
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事業企劃部部長任少陽介紹,由於受近期匯率影響,中日兩國銷售的同類產品在兩地的售價略有差異,但區別不大。比如,日本賣60000日元——相當於3000元人民幣,同款中國市場零售價2980元。
松下和伊奈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日本的好多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價格上比在日本買還要便宜些。」一位銷售人員舉例說,「一款2900元的松下智能馬桶蓋,一款2400多的伊奈智能馬桶蓋,在日本都要賣3000多元。」
四問:中國與國外產品相比技術和質量如何?
任少陽說,除電壓、防潮等設計略有不同,產品在原材料、功能、質量等方面幾乎完全一致,公司的生產線也是混線生產,並無差別對待。「對於企業而言,差別對待產品會導致開發、管理成本大幅提升。」
徐海明介紹,廈門水暖衛浴企業的科研力量十分強大。「很多國際品牌的衛浴配件就是我們代工製造的。」廈門威迪亞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獲得300多項國內外專利,客戶遍及全球,「TOTO就是我們重要的客戶。」
除了為國際品牌代工、貼牌,國內的衛浴龍頭企業也自主生產智能馬桶。「目前從智能馬桶的技術上來說,中國的企業並不輸給國際品牌。但是在品牌認知度上確實有明顯差距。」
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衛浴分會執行會長王建業坦言,像TOTO、科勒等國際大品牌,即便他們的產品比中國的差,賣得也比國內的好。
王建業說,日本的產品更加注重人機合一,而中國的產品更加注重功能和外觀,如藍牙功能、燈光效果等,這是因為消費群體不一樣,產品有一些針對性的功能設計。
五問:馬桶蓋出口產品的標準確實高於內銷嗎?
很多人認為,標準控制方面的差異,是導致同樣的中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得到不同評價的重要原因。
徐海明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標準是不一樣的,為了出口這些國家和地區,必須分別符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標準。
王建業介紹,智能馬桶的專用國家標準,標委會2014年已經研討完成定稿,預計2015年能正式出臺,與國外標準基本相同。
戴澤陽說,目前國內的智能馬桶蓋主要參照的家電行業標準,要符合電工安全產品安全認證。但總的來說,標準化體系還有些混亂,由於各個地方監管力度不一,高端品牌的企業執行的標準比較嚴格,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企業安全性、質量上要差一些。
六問:「中國製造」如何向「中國智造」轉變?
有人感嘆,一隻馬桶蓋打敗了「中國製造」。「世界工廠」為何難獲消費者青睞?
——生產能力世界第一,缺乏核心技術、人性設計。張華明認為,一直以來「中國製造」解決的是短缺問題,對優質產品探索、研發、生產剛起步,但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已被國際市場逐漸培養,供需之間產生裂痕。
——不尊重智慧財產權,創新企業遭「山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江南控股集團總工程師黃作興說,其實國內很多企業並不缺乏創新能力,但創新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很快就被「山寨」了,仿冒的成本太低、劣幣驅逐良幣。
——品牌「叫不響」,服務難到位。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認為:「現在並非是賣一個或一套產品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品牌建設和服務提升來增加產業附加值。」
——製造業質量基石被忽視。浙江省質監局質量處處長王青說,現在「中國製造」高端低端並存,核心的質量、標準問題仍缺失,夯實基礎的工作還沒完成。
在日本市場佔據40%以上吸管份額的浙江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說,與日本製造堅定信仰的「匠人精神」不同,不少中國製造企業將網際網路營銷視為救命稻草,把像匠人一樣追求產品品質的精神拋在腦後。(記者王政、嶽德亮、朱涵、蘇傑、沈汝發、邰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