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更鮮活 百度百科籤約植物學家顧有容

2020-11-24 千龍網

近期大熱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裡,李爸用三種植物玉米、南瓜、豆角,教育小朋友們團結互助,感動了許多人。

但是……植物學家告訴我們,這是不存在的!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百度百科籤約作者顧有容老師在短視頻中說,這實際上是「人為」的,是一種農作物間的套種技術,而在自然界植物和植物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的互利共生現象。

像這樣挖掘植物背後有趣的故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並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給大眾,已經成了顧老師的日常。從小居住在湖北江漢油田的顧老師,在田野鄉間與各種植物相伴,從那時起就對植物充滿好奇,並一發不可收拾,終將愛好變成了畢生奮鬥的事業:本碩博一路循著植物學專業深造,獲中科院植物學博士學位,如今也在首都師範大學任副教授,從事植物學的教學科研工作。但除了看似嚴肅的高校教師,他其實還有另一重隱秘身份:知識網紅——顧老師在科普界頗有江湖地位,人稱資深「植物人」,全網粉絲近百萬,近期又成為了百度百科籤約作者,通過直播形式,帶領更多人走進植物的奇妙世界。

身處都市,很多人都有鄉野田園夢或野外探險夢,但對植物感性的認識,或許還停留在遙遠校園時代的自然課,即便是旅遊來到山間田野,除了感嘆好美,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此時,就需要顧有容老師這樣的「老司機」來帶帶路了。

8月,顧老師在青海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地區,貢獻了兩場有趣有料的高山植物直播:

在有著中國「黃石公園」之稱的昂賽,顧老師帶你去看石頭縫裡蹦出的花——在嚴酷的高山流石灘上,白日強輻射、夜晚極寒,卻依然有神通廣大的植物存活下來,並綻放出豔麗的花朵,不禁令人感嘆大自然的奇蹟。而這些平日裡難見的珍稀植物,在顧老師的百度直播鏡頭裡得以360度呈現,仿佛身臨其境。

而在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高寒溼地、荒漠和乾草原組成的獨特生態系統,讓這裡成了植物多樣性絕佳的展示地,跟著顧老師的腳步,粉絲們有幸見到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高山植物。

這不是顧老師第一次在百度上線直播。早在今年4月,顧老師就來到世界花卉大觀園,為在家憋了許久的粉絲們貢獻了一場「雲踏青」;隨後,顧老師又從人們日常最熟悉的植物——蔬菜瓜果入手,用植物學家的視角帶領粉絲們逛亞洲最大批發市場——新發地;還和網紅化學家戴偉博士一起用趣味實驗直播的方式,探秘究竟誰是VC之王。

在顧老師看來,植物背後是一個廣闊而有趣的世界,無論是一種植物名字的由來、它的生存和演化、它和其他植物或人的關係等等,都有許許多多故事可以講。因此,除了本職教學科研工作外,顧老師花許多業餘時間精力進行植物科普,而直播,就是他認為最好的能與大眾溝通、傳遞植物背后豐滿故事的方式。

一方面,直播臨場感強,能讓觀眾透過鏡頭,觀察到植物細節,更有直觀感受,讓知識更鮮活;另一方面,直播互動性高,能實時與觀看直播的用戶對話,知道公眾對於植物的興趣點在哪,即時解答,在探討中也讓知識更全面,融入更多人的理解和認識。

這也是百度百科籤約植物學家顧有容,開展數次精彩的植物知識科普直播,開啟「內容人格化」的初衷。

信息爆炸的時代,既有趣又有價值的知識內容,卻是稀缺品。如何讓知識變得更有趣、更鮮活?「人格化」就是解題思路。

網際網路時代的知識獲取,是一種學習場景的遷移,如同在學校需要老師指導一樣,在網際網路世界也需要一些像顧老師這樣的「引路人」。一方面,他們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能夠去偽存真,在謠言漫天的網際網路信息中,輸出真正準確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他們能將枯燥的學科知識,用有趣易懂的方式表達——或用生動的語言,或用幽默的表演,或用奇妙的實驗,或進行實地探秘等等。「活」人的親和力,始終是「死」的信息所無法替代的。人格化,讓知識更有溫度。

通過人格化和直播,百度百科不僅將顧老師這樣的「知識人」的價值最大化,也與廣大有求知慾的用戶建立了更直接的聯繫,實現以技術連接人,用人物傳遞知識。

近期大熱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裡,李爸用三種植物玉米、南瓜、豆角,教育小朋友們團結互助,感動了許多人。

但是……植物學家告訴我們,這是不存在的!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百度百科籤約作者顧有容老師在短視頻中說,這實際上是「人為」的,是一種農作物間的套種技術,而在自然界植物和植物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的互利共生現象。

像這樣挖掘植物背後有趣的故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並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給大眾,已經成了顧老師的日常。從小居住在湖北江漢油田的顧老師,在田野鄉間與各種植物相伴,從那時起就對植物充滿好奇,並一發不可收拾,終將愛好變成了畢生奮鬥的事業:本碩博一路循著植物學專業深造,獲中科院植物學博士學位,如今也在首都師範大學任副教授,從事植物學的教學科研工作。但除了看似嚴肅的高校教師,他其實還有另一重隱秘身份:知識網紅——顧老師在科普界頗有江湖地位,人稱資深「植物人」,全網粉絲近百萬,近期又成為了百度百科籤約作者,通過直播形式,帶領更多人走進植物的奇妙世界。

身處都市,很多人都有鄉野田園夢或野外探險夢,但對植物感性的認識,或許還停留在遙遠校園時代的自然課,即便是旅遊來到山間田野,除了感嘆好美,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此時,就需要顧有容老師這樣的「老司機」來帶帶路了。

8月,顧老師在青海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地區,貢獻了兩場有趣有料的高山植物直播:

在有著中國「黃石公園」之稱的昂賽,顧老師帶你去看石頭縫裡蹦出的花——在嚴酷的高山流石灘上,白日強輻射、夜晚極寒,卻依然有神通廣大的植物存活下來,並綻放出豔麗的花朵,不禁令人感嘆大自然的奇蹟。而這些平日裡難見的珍稀植物,在顧老師的百度直播鏡頭裡得以360度呈現,仿佛身臨其境。

而在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高寒溼地、荒漠和乾草原組成的獨特生態系統,讓這裡成了植物多樣性絕佳的展示地,跟著顧老師的腳步,粉絲們有幸見到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高山植物。

這不是顧老師第一次在百度上線直播。早在今年4月,顧老師就來到世界花卉大觀園,為在家憋了許久的粉絲們貢獻了一場「雲踏青」;隨後,顧老師又從人們日常最熟悉的植物——蔬菜瓜果入手,用植物學家的視角帶領粉絲們逛亞洲最大批發市場——新發地;還和網紅化學家戴偉博士一起用趣味實驗直播的方式,探秘究竟誰是VC之王。

在顧老師看來,植物背後是一個廣闊而有趣的世界,無論是一種植物名字的由來、它的生存和演化、它和其他植物或人的關係等等,都有許許多多故事可以講。因此,除了本職教學科研工作外,顧老師花許多業餘時間精力進行植物科普,而直播,就是他認為最好的能與大眾溝通、傳遞植物背后豐滿故事的方式。

一方面,直播臨場感強,能讓觀眾透過鏡頭,觀察到植物細節,更有直觀感受,讓知識更鮮活;另一方面,直播互動性高,能實時與觀看直播的用戶對話,知道公眾對於植物的興趣點在哪,即時解答,在探討中也讓知識更全面,融入更多人的理解和認識。

這也是百度百科籤約植物學家顧有容,開展數次精彩的植物知識科普直播,開啟「內容人格化」的初衷。

信息爆炸的時代,既有趣又有價值的知識內容,卻是稀缺品。如何讓知識變得更有趣、更鮮活?「人格化」就是解題思路。

網際網路時代的知識獲取,是一種學習場景的遷移,如同在學校需要老師指導一樣,在網際網路世界也需要一些像顧老師這樣的「引路人」。一方面,他們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能夠去偽存真,在謠言漫天的網際網路信息中,輸出真正準確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他們能將枯燥的學科知識,用有趣易懂的方式表達——或用生動的語言,或用幽默的表演,或用奇妙的實驗,或進行實地探秘等等。「活」人的親和力,始終是「死」的信息所無法替代的。人格化,讓知識更有溫度。

通過人格化和直播,百度百科不僅將顧老師這樣的「知識人」的價值最大化,也與廣大有求知慾的用戶建立了更直接的聯繫,實現以技術連接人,用人物傳遞知識。

相關焦點

  • 2100萬詞條背後:百度百科和700萬分享者知識傳播進階之路
    一旦這個垂類不夠火爆,平臺往往又更傾向於推薦火爆的垂類,於是形成了馬太效應,娛樂至死的現象越發明顯,泛科普內容的傳播就有些發展緩慢,甚至舉步維艱。這個時候,如果能有一個氛圍更好,粉絲更優質的泛科普平臺誕生,我想將是每個知識分享者的福音。而這個平臺的打造並非一日之功,不過幸運的是,這個平臺其實早已存在,它就是百度百科。
  • 從高校百科看百度百科知識體系的成長
    點入高校百科,我發現,百度高校百科的推出,並不是一次簡單的加法累計,而是有其背後的信息邏輯,這意味著,百度百科的知識體系正在悄然進化。進化之一:知識圖譜與知識地圖縮短知識獲取路徑在此次百度高校百科的變化中,最顯著的一條就是推出全國高校集合頁,收錄了全國所有本科和專科院校,並支持按地區、辦學性質、學校分類等查找自己感興趣的高校。
  • 倒計時5天|百度百科「史記2020·微光年度論壇」論壇即將上線!
    又是一年歲末時百度百科的【史記2020】來了!12月8日 14:30百度百科史記2020·微光暨「讓知識分享者熠熠生輝」年度論壇即將重磅上線2020在一起,2021再出發!http://baike.baidu.com/l/WDnEOPKK【助陣嘉賓】看完了年度熱詞盤點視頻不過癮再來看看各位助陣嘉賓的【百度百科年度記憶
  • 從承載到開放,百度百科打造知識生態圈
    首先是更全面的要求,人類數千年文明中的知識浩如煙海,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最大的圖書館也無法囊括全人類智慧。再者是更快速的需求,人們更希望一站式獲取有效信息,而不是全網海淘。於是,我們就面臨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知識到底在哪兒?
  • 國家文物局聯手百度百科共建權威文物百科平臺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12月4日,國家文物局與百度等公司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籤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關強與百度公司副總裁王海峰進行籤約。中央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出席會議。  文物百科網絡平臺將以百度百科為載體,將詞條、問答、圖片、視頻等多種內容形式呈現在平臺上,為網民提供權威可靠的知識信息。
  • 生產20萬科普詞條,百度百科攜手科協推進「全民科普」
    在12月12日舉辦的百度知識峰會百科分論壇上,百度百科總結了業務2019年的五大關鍵詞:權威、生動、速度、創新、科技,並發布了2020年的業務發展趨勢:精品化、結構化、服務化,為百度的知識生態再度加碼。會上,百度百科的優質貢獻者和合作機構共同見證了多個新產品的發布和籤約,表達了對未來的合作期許。
  • 百度百科十周年:將用AR+VR打造更炫酷的百科
    百度副總裁、百度移動服務事業群組總經理李明遠表示:「十年的百度百科依然是個特別有創新力的產品,希望和網友一起把這個平臺建設好,真正讓它成為我們人類知識、文明傳承的平臺。」百度副總裁、百度移動服務事業群組總經理李明遠在百度百科十周年發布會上演講百度副總裁、移動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陸復斌表示:「創新一直是百度百科的生命力。未來,百科將在AR、VR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動下,變得更炫酷,讓網友獲得知識和服務變得更加簡單、便捷。」
  • 單詞條瀏覽超4000萬 百度百科四周年倒計時
    屆時,活躍在百科上的千萬個忠實記錄者,將共同見證這一知識分享平臺四年來的傳奇成長。同時,「百度百科」這一詞條高達4053萬餘次的總瀏覽量,也成為百度百科四周年紀念日的最好獻禮。據了解,自2006年誕生以來,百度百科的成長速度堪稱迅猛。截至目前,百度百科收錄詞條的總數已經超過200萬個,其內容足以相當於15本最新版《辭海》的總和。
  • 百度百科:以詞條力量照亮2013年的知識之路
    首頁改版、圖片特型展現、手機瀏覽升級等,讓知識的呈現更清晰、直觀、便捷。同時,百度百科還通過建設城市百科、共建數字博物館等形式,在垂直領域不斷深耕,幫助城市、博物館等進行數位化的內容展現與傳播。此外,百度百科還建立了用戶糾錯機制和百科學術委員會,藉助草根網民和學術精英的力量,顯著提升了詞條的質量以及專業領域知識的嚴謹性和權威性。
  • 百度百科個人中心全新改版 引領網絡知識時代
    最近登錄百度百科的用戶會發現,「個人中心」完成了一次大變臉,全新改版後的百度百科個人中心更美觀、更豐富、也更吸引人,透過百度百科的「數字窗口」,讓人們能夠更便捷地認知世界。經過此次改版,百度百科個人中心完成了更具國際化、時尚感的華麗升級,擁有了更酷更實用的用戶體驗。對於百度百科平臺整體來說,「個人」正是組成這一全球最大中文知識平臺的基礎元素,用戶的積極參與是其9年來始終保持活力的基石。
  • 百度百科:以中國智慧打造「知識共享3.0」
    中新網7月11日電 自從有了紙張和印刷,人類的知識共享就得以迅速擴散。當網際網路流行,知識共享也由書本為載體的1.0時代進入以UGC為標誌的2.0時代。近期,隨著百度百科與衛計委、北京書法家協會、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專業機構的合作不斷深入,一個全新的「知識共享3.0」圖景正在顯現,UPGC有望帶來模式上的根本變革。
  • 百度陸復斌: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生命力
    中新網4月28日電4月28日,百度百科10周年發布會上,百度副總裁、移動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陸復斌表示:「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發展原力。未來,百科還將通過AR、VR等前沿技術,改變網際網路知識傳播方式,讓知識更好的服務於人。」
  • 百度知識垂類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籤約合作,實現1+1>2效應
    8月21日,百度知識垂類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籤約合作,雙方宣布將協調各自的資源優勢,共建優質內容信息,為網民帶來高效、便捷、權威的內容資源體驗。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黨委書記王嵐和百度知識垂類負責人阮瑜出席了本次籤約合作。
  • 百度百科科學百科以網際網路促科普升級
    其中,百度百科「科學百科」專題中的科學詞條,全部由中國科協下屬14個學會專家編輯審核,幾乎聚集了全國各學科領域最頂尖專家學者,近2萬個科學詞條的容量,打造出當前最權威的科學知識平臺,對中國全民科學素養提升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 百度百科推出百科醫典 為用戶提供健康科普知識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6月3日 消息:今天,百度百科正式推出「百科醫典」公益項目,將通過文字、視頻、長圖、問答等方式向用戶科普健康知識。醫學專家認為,現在中國醫學科學素養遠遠落後於醫學技術發展,醫學知識內容傳播魚龍混雜,權威的、老百姓能看懂聽懂的醫學科普知識傳播急需加強。而作為全國最大的百科全書,健康科普將是百度百科的重要一環。百度百科總經理楊明璐介紹,百度百科會在今年成立專門團隊,加大健康科普領域投入,努力將百科醫典打造成最權威、最優質、最親民的百科全書。
  •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什麼是百度優化推廣?百度優化推廣是使用百度搜尋引擎的規則,對網站進行內部及外部的調整優化,然後改進網站在查找引擎中自然排名的一種技能,也叫SEO優化。
  • 百度:百科 文庫等六大知識類產品生產內容超10億條
    :過去十多年,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等六大知識類產品累計生產內容已超10億條。阮瑜表示,知乎後續會以小程序的方式進入到百度搜索裡面,去滿足專業、深度的內容需求,同時也會供給到信息流專業的內容裡面。「我們投資知乎是希望有更多優質、專業的內容出現在百度APP裡面,在搜索裡面能夠被索引到。我們也評估過知乎的內容質量和調性,對於用戶知識類內容的滿足層面上有很大促進作用。」 阮瑜說。
  • 百度百科藝術百科打造網際網路「文藝伊甸園」
    在網際網路上,每天有數百萬人通過百度搜索有關藝術家、藝術作品的信息,這已經是人們獲取相關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在這時候,權威不應該躲,而是搶先佔領。百度百科和權威藝術界的合作非常匹配,一方是掌握網際網路入口的流量大戶、另一方則是藝術權威信息的終極機構,藝術百科搭建了一個用戶和藝術家的溝通橋梁。
  • 百度文庫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籤約合作 人文社科文獻免費查
    近日,百度知識垂類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籤約合作,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的學術資源接入百度文庫平臺供大眾免費瀏覽,實現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學術資源的整合和開放共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與百度知識垂類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據了解,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幾乎收錄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全部核心期刊,資源總量已達1700餘萬條。
  • 植物學家都捨不得採它,卻被綜藝節目組當「道具」?
    >看到這裡日曆娘不由得一陣心驚,因為視頻中的這株植物,是一株連現在的植物學家們採集標本時都捨不得碰的水母雪兔子圖片:顧有容「雪兔子」這個名字的來歷,是說這類植物像毛茸茸的兔子。然而看到上面那張照片,你可能會說:「這哪裡像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