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承載到開放,百度百科打造知識生態圈

2021-01-15 參考消息

中新網12月30日電 作為百度百科年終最重要的大型盤點,「史記.2015」今年的線下活動格外不同,主題「開放生態知贏未來——史記•2015暨百度百科開放論壇」就已經暴露秘密,此次活動的主角不只是盤點,還有開放論壇的無縫對接。

作為當前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坐擁超過1300萬個詞條、每天4億以上用戶檢索,百度百科早已承載了中國人最廣泛知識需求,現在為何再次強調開放?

先從「知識在哪裡」這個問題說起

「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芝諾在教育學生時所說的話。

今天網際網路早已打破了傳統閉塞的信息環境,信息的觸點越來越多,每一次公共事件、每一個新鮮趣聞,都會帶來知識傳播的社會浪潮。同時對於個人而言,更加頻繁的網際網路社交、更高強度的生活節奏,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在對這個變化太快的世界產生疑問。

網際網路知識產品的前景非常美妙,但網民也在對平臺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更全面的要求,人類數千年文明中的知識浩如煙海,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最大的圖書館也無法囊括全人類智慧。再者是更快速的需求,人們更希望一站式獲取有效信息,而不是全網海淘。於是,我們就面臨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知識到底在哪兒?

  知識來源應有三條通道,不應把企業排除在「知識圈」之外

傳統認知中,知識的來源無外乎兩個,一個是權威機構,另一個則是「民間高人」。與一些知識平臺過於沉溺於某個單項內容來源不同,百度百科一直在努力保持內容來源的多樣化,從而讓平臺始終保持在客觀、平衡的狀態之中。

早在2006年網際網路還是以「網站編輯」主導的時候,百度百科就建立起了完善的UGC模式,藉助於民間智慧實現了知識內容的極大豐富。為了保證內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百度百科在嚴格的審核制度之外,還與權威機構加強合作。隨著PGC內容來源的強化,「UGC+PGC」雙通道的平衡使用,讓百度百科的內容建設進入到新的階段:聚攏了眾多權威機構成為內容貢獻者,同時又反饋給這些機構需要的影響力、技術回報。

不過實際上,除了權威機構和民間高人之外,還有一批知識的擁有者一直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企業。很多人提起知識便想起公益,一說起企業卻只知道商業,這其實是一種狹義上的認知,要知道在當今社會中、尤其是在與人們生活最為緊密的實用學科中的知識,大部分都是企業所創造的。

只有一個更開放的百度百科,才能滿足三個內容來源同時開啟的要求。在商業內容與知識平臺中找到嫁接平衡點,不僅不會帶來用戶體驗的下降,反而會解決人們想要得到更全面知識的難題。

  百度百科開放戰略,將網際網路知識平臺帶入新的層次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網民閱讀習慣變化,傳統的圖文形式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的求知需求。雖然百度百科掌握著當前中文網際網路領域最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但在優質內容資源方面仍需要合作夥伴的支持。百度百科的開放戰略是真正意義上的「敞開懷抱」,只要有優質權威內容的機構,便可以與百度百科合作。

在一些景點詞條中,我們能夠看到全景、航拍、天氣和擁擠度數據。在明星詞條中,新聞、微博等版塊被加入其中。在電影詞條中,百度百科不僅可看預告片,還可直接購票。在醫院詞條中,除了介紹之外還可在線預約……從豐富內容到連接人與服務,百度百科打造出了一站式的知識平臺。伊利、Roobo機器人等企業,也藉助百度百科實現了新的玩法,提升了用戶體驗。

百度百科開放自己平臺和技術,機構、企業等提供內容,將科普、用戶需求、商業開發更好的結合到了一起,一站式滿足用戶所有知識需求。企業和權威機構獲得影響力提升的機會,平臺得以持續成長,在共贏的基礎上,人人樂享其成。相比以往人們通過網際網路知識平臺只能實現「閱讀」不同,百度百科的開放戰略讓平臺得以再度進化,已經不再僅是一個平臺,而是搭建了一個完整的「知識生態圈」。

新的「知識生態圈」進入良性運轉,隨著更多具有多樣性和時效性的知識傳播,我們可以預見到百度百科在攜手更多合作夥伴之後,對全民知識水平、社會文明進步所能帶來的推動力。從這個角度看,百度百科開放戰略不僅是平臺的運營進化,還是百度百科社會責任的體現,在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裡,百度百科的知識,或許真的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以中國智慧打造「知識共享3.0」
    中新網7月11日電 自從有了紙張和印刷,人類的知識共享就得以迅速擴散。當網際網路流行,知識共享也由書本為載體的1.0時代進入以UGC為標誌的2.0時代。近期,隨著百度百科與衛計委、北京書法家協會、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專業機構的合作不斷深入,一個全新的「知識共享3.0」圖景正在顯現,UPGC有望帶來模式上的根本變革。
  • 百度百科藝術百科打造網際網路「文藝伊甸園」
    藝術百科聚合藝術之美將視野放在更廣闊的範圍來看,普通百姓從庸眾化身「文化人」的渴望越來越強烈,藝術百科的出現是順勢而為。在改革開放幾十年後的今天,不敢說中產、但小康家庭卻早已是社會主力,人們不再滿腦子想著「怎麼才能吃飽」,更高的生活目標開始出現,對精神、審美層面的非物質追求更多出現。
  • 百度百科推出百科醫典 為用戶提供健康科普知識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6月3日 消息:今天,百度百科正式推出「百科醫典」公益項目,將通過文字、視頻、長圖、問答等方式向用戶科普健康知識。醫學專家認為,現在中國醫學科學素養遠遠落後於醫學技術發展,醫學知識內容傳播魚龍混雜,權威的、老百姓能看懂聽懂的醫學科普知識傳播急需加強。而作為全國最大的百科全書,健康科普將是百度百科的重要一環。百度百科總經理楊明璐介紹,百度百科會在今年成立專門團隊,加大健康科普領域投入,努力將百科醫典打造成最權威、最優質、最親民的百科全書。
  • 百度百科十周年:將用AR+VR打造更炫酷的百科
    百度副總裁、百度移動服務事業群組總經理李明遠表示:「十年的百度百科依然是個特別有創新力的產品,希望和網友一起把這個平臺建設好,真正讓它成為我們人類知識、文明傳承的平臺。」百度百科是一個開放共享的知識平臺,在過去十年,有580萬網友參與詞條的編輯,他們遍布全球586個城市、年齡跨度達到81歲、職業種類多達1838種,在他們的參與下,目前百度百科平均每32秒就誕生一個新詞條。1300萬詞條的積累方便了用戶獲取知識,也為百度百科連接人與服務提供了基礎。
  • 從高校百科看百度百科知識體系的成長
    近日,筆者在幫助一個孩子填報志願時,習慣性地上網搜了一下「浙江大學」,發現百度百科詞條和以前相比又有了新變化,詞條不僅有學校概況和2015最新的招生計劃、歷年分數線、招生簡章等,還能根據生源地和成績測試錄取到學校的概率,幫助考生進行錄取分數預測。筆者搜索了幾個高校後發現,只要是教育部認可學歷的本科或專科高校,在詞條頁的頂部都有一個高校百科引導入口。
  • 百度百科《行走的文明》探索瑞典文化,用直播打造知識傳播新場景
    受疫情影響,宅在家成為許多人的常態,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線上直播、雲看展等關鍵詞搜索熱度不斷上漲。在此背景下,百度也開始積極布局直播領域,以百度App為入口,將信息與知識以直播的形式呈現,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搜索需求。
  • 百度百科美味我在場 感恩節直播"國廚"烤火雞
    就在今年感恩節期間,百度百科創新直播項目「百科我在場」特別邀請人民大會堂西餐行政總廚徐龍、國家一級協會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邊疆等行業專家親臨,直播並點評火雞烤制全過程。詞條直擊火雞烤制現場, 打造透明廚房新概念感恩節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由美國人民獨創,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
  • 百度百科開啟搜索+Feed雙驅動模式 打造全球最大的中文知識庫
    TechWeb報導 12月29日消息,乘風破浪·知贏未來——百度百科史記·2016線下發布會在京召開。百度知識體系總經理徐賀出席並致辭,飛碟說CEO湯懷、小世界創始人張林軒、吐槽電影院主編 Luka、著名網絡作家唐家三少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嘉賓,作為權威內容生產者同臺亮相,共同探討百度百科內容建設創新模式。
  • 百度百科科學百科以網際網路促科普升級
    在全國倡導「網際網路+」轉型的今天,中國科協敏銳洞察到這一時代風口,以「科普中國」攜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以百度百科「科學百科」的上線為契機,開啟了智慧科普戰略計劃,將中國科普事業帶入到新的高度。其中,百度百科「科學百科」專題中的科學詞條,全部由中國科協下屬14個學會專家編輯審核,幾乎聚集了全國各學科領域最頂尖專家學者,近2萬個科學詞條的容量,打造出當前最權威的科學知識平臺,對中國全民科學素養提升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 生產20萬科普詞條,百度百科攜手科協推進「全民科普」
    在12月12日舉辦的百度知識峰會百科分論壇上,百度百科總結了業務2019年的五大關鍵詞:權威、生動、速度、創新、科技,並發布了2020年的業務發展趨勢:精品化、結構化、服務化,為百度的知識生態再度加碼。會上,百度百科的優質貢獻者和合作機構共同見證了多個新產品的發布和籤約,表達了對未來的合作期許。
  • 百度百科行業名人發布會 打造個人品牌展示新途徑
    百度百科高級經理阮瑜、界面商務總監金逍、山寨發布會創始人陽淼出席發布會並發表主題演講。 展現當代行業名人風貌  打造個人品牌    百度百科負責人表示,「行業名人詞條的建立,將為各行業名人與普通民眾之間搭起橋梁,在網際網路上去偽存真,建立最權威、真實、全方位展現當代行業名人風貌的信息庫,成為個人品牌打造的新始發站。」
  • 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全面升級:助力博物館完成數位化蓄能
    為了擺脫文博行業的困局,助力博物館實現產業復甦,同時也著眼於博物館更好地打造文博品牌文化,百度百科從2月底開始,就開啟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博物館直播活動,涵蓋了包含西班牙、荷蘭、日本、澳洲、瑞典、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14個博物館,直播累計已經覆蓋近千萬用戶,百度百科把這個項目命名為《行走的文明》。
  • 百度百科:以詞條力量照亮2013年的知識之路
    經過一番搜查,小清揚終於在百度百科上詳細了解了只有一個面的物體——莫比烏斯圈。在百度百科近日推出的年度專題(http://baike.baidu.com/hotworld)可以看到,全國各地每天通過百度百科獲取信息、了解知識的人超過了2億,將近300萬用戶,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參與到百科的建設中。
  •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什麼是百度優化推廣?百度優化推廣是使用百度搜尋引擎的規則,對網站進行內部及外部的調整優化,然後改進網站在查找引擎中自然排名的一種技能,也叫SEO優化。
  • 2100萬詞條背後:百度百科和700萬分享者知識傳播進階之路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數位化信息生產、傳播的便捷化,越來越多人通過網際網路生產和分享知識。各行各業的有趣知識不僅滿足了大家的求知慾,也充滿了十足的趣味性,這給整個網際網路內容產業的發展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方向。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類似於晉宏逵這樣的700多萬專業知識分享者聚集到了百度百科平臺。
  • 百度百科個人中心全新改版 引領網絡知識時代
    如今「權威、豐富、時效性」的百度百科,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並且開創了中文知識領域「詞媒體」的先河。百度百科強調用戶的參與和奉獻精神,而個人中心的改版更是從功能設計上給予強調,體現出對用戶參與的重視。而事實上,用戶無論是從百度百科查找信息還是分享知識,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百度百科從小白到大神,更是對人生的全面歷練。
  • 讓知識更鮮活 百度百科籤約植物學家顧有容
    但除了看似嚴肅的高校教師,他其實還有另一重隱秘身份:知識網紅——顧老師在科普界頗有江湖地位,人稱資深「植物人」,全網粉絲近百萬,近期又成為了百度百科籤約作者,通過直播形式,帶領更多人走進植物的奇妙世界。身處都市,很多人都有鄉野田園夢或野外探險夢,但對植物感性的認識,或許還停留在遙遠校園時代的自然課,即便是旅遊來到山間田野,除了感嘆好美,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 中國科協實施「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百度公司副總裁沈抖,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百度百科總經理陳合春,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林群,中國科學院院士、太陽物理學家汪景琇,中國科學院院士、心腦血管專家陳可冀,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楊煥明出席發布會。
  • 百度百科的客觀事實是什麼
    百度百科只收錄客觀事實。事實  「事實」指百度百科收錄的內容應與實際存在的事物保持一致,所有虛假的、編造的、惡搞的、缺乏根據的內容都不應該寫進百度百科。例如,著名的惡搞文章《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中作者虛構出的「夏爾謝夫力」相關內容,或者「食鹽能抗輻射」的著名謠言等,都不適合百科收錄。
  • 百度陸復斌: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生命力
    中新網4月28日電4月28日,百度百科10周年發布會上,百度副總裁、移動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陸復斌表示:「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發展原力。未來,百科還將通過AR、VR等前沿技術,改變網際網路知識傳播方式,讓知識更好的服務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