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千萬男光棍?人口普查將揭曉,00後男比女多1300萬

2020-12-06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中國3千萬男光棍?人口普查將揭曉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將查清呈現中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況。人口普查結果將作為未來制定和完善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也將為教育和醫療機構布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布、城鄉道路建設等提供決策依據。

按照計劃時間表,此次人口普查分為三個階段,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為準備階段,2020年11月1日至12月10日為普查登記階段,2021年4月將進入為期2年的數據匯總和發布階段。

此次人口普查工作首次全面採取電子化登記方式。數據採集手段由以往使用紙表登記,改為通過手機、PAD等智能設備進行電子化登記,快速完成數據採集並實時上傳。同時,依託雲計算、大數據、安全等核心技術,將有效杜絕在普查中間環節可能受到的人為幹擾。

「這將是中國近30年來準確率最高的一次人口普查,社會各界抱有非常高的期待。」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舸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一方面,通過電子化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匯總查重、定位數據的準確率;另一方面,由於生育政策已全面放開二胎,以往因政策因素和主觀因素導致的漏報瞞報誤報情況,將有極大改善。」

對於此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結果,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人口總量、人口結構、人口老齡化進程、人口流動變化等指標,將是需要重點關注研究的內容。

「這次人口普查結果將檢驗中國過去十年人口政策的有效性,並為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提供重要的人口數據信息支持。」彭希哲表示,「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不可逆,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七普』數據將對未來多項國計民生重大政策的制定產生深遠影響。」

人口負增長將更快到來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之前,中國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將迎來負增長已成為學界共識。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中國總人口將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在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至年均1.76‰,總人口低速慣性增長,總人口年均增量為246萬人。根據發展態勢預測,未來十年將經歷從增長到下降的重大轉折,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預計203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2050年為-5.65‰。從人口總量來看,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為140005萬人,預計2027年將達到峰值14.17億,此後將開始下降,2035年降至14.03億,2050年降至13.21億。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前部長苗圩指出,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帶來的經濟增長、人口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高度重視。2019年中國新生嬰兒1465萬人,出生率已降至10.48‰,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人。全面放開二胎後,也並沒有引發生育高峰。

「中國正面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人口趨勢。」楊舸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已成現實,大家關心的是中國哪一年會迎來人口負增長,前幾年的預期是2030年,今年的預期是2027年,但也許會比預期更快到來」。

事實上,當前中國人口形勢不僅面臨人口規模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性別失衡的結構性危機。

在人口性別結構方面,目前中國性別比已嚴重失衡。1982年開始,出生人口性別比(女性=100)嚴重偏離103-107的正常水平,1990年超過110,2000年接近118,之後一度超過120,目前仍在110左右。0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萬,9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900萬。截至2015年,中國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超2000萬、而同齡未婚女性僅約600萬。預計到2040年,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將超4000萬。

「『七普』數據將檢驗此前提出的『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預測。」楊舸表示,「從性別比數據來看,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偏高,此前積累的問題可能會在不久後發生。婚姻擠壓、性交易、性犯罪等諸多社會問題可能加劇。」

在流動人口結構方面,從2010年開始,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口淨流入速度已經放緩,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流動人口規模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億人,比上年末減少61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36億人,比上年末減少515萬人。

「全國流動人口規模在2014年到達2.53億峰值後,就開始以每年300萬~500萬的速度縮減。今年疊加疫情原因,流動人口將進一步減少。」楊舸表示,「流動人口規模縮減具有多方面原因,包括農村人口的新增勞動力減少,地區經濟發展格局和產業分布發生變化等。『七普』數據將更具體地呈現流動人口的流動方向變化和流動分布。」

在勞動力結構方面,中國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在非常明顯地改善,但也面臨勞動力比例和規模下降的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

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從「十四五」開始,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迎來快速增長期。「十四五」時期年均增長1150萬,大大高於「十三五」年均740萬的增速。預計到2048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5億。預計在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將會達到近40%。

楊舸指出,中國在上世紀50~60年代人口生育高峰的出生人群會在近年進入老年期。由於這部分人群數量基數大,近年的老年人口從總量、佔比等數字指標上會突然加快,進一步加快社會老齡化進程。

「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長期趨勢不可逆。』七普』數據將進一步呈現未來勞動年齡人口變化。目前來看,變化趨勢會對經濟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七普』數據將為未來調整就業政策方向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中國要創造多少新的就業機會?能否通過勞動力的素質的增長抵消數量的減少?這些仍然是考驗。」

延遲退休已成定局

根據聯合國的老齡化社會標準,中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且程度正在進一步加深。這意味著,中國的撫養比(是指在人口當中,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將逐漸變大,勞動力負擔將越來越沉重。如果撫養比超出一定範圍,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會嚴重受阻。而控制撫養比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延遲退休年齡。

「在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社會的養老負擔正在加重,未來還會出現更多社保基金結餘不足的挑戰。」楊舸指出,「目前已經有部分人口流出很嚴重的地區出現了社保結餘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國家已經通過統籌調整、擴大投保面等多種方式緩解社保基金結餘不足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會養老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延長退休年齡已經勢在必行,需要建立全民共識和時間表。」彭希哲表示,「目前國家已設計多種延遲退休方案待進一步研究,每種方案都是根據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經濟發展制定的,目標都是緩解勞動就業和老齡化社會的壓力。」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實施」兩個字,標誌著延遲退休將要從此前的研究層面,變成現實。

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框架,始於1951年2月2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男女退休的年齡並不一樣。男性年滿60歲,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齡在55周歲。

「在制定這一套退休年齡框架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足50歲,整體受教育程度也偏低。」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但現在中國新生勞動力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勞動力素質大幅提高,由於受教育年限拉長,年輕人參加工作的年齡比過去晚了十年,偏腦力工作也進一步延長了工作年齡。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和醫療水平進步,中國人在退休後的平均壽命也延長了十年。」

事實上,延遲退休早在2012年6月就被提上議事日程。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人社部同時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採取差別化策略。但由於種種原因,八年多以來,延遲退休方案遲遲未定。

「延遲退休方案之所以遲遲沒有推出,主要是因為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遲退休,還有一些牴觸心理。」彭希哲表示,「從家庭現實層面考慮,延長退休之後,家庭分工安排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以往父母退休後幫助子女帶小孩的情況,將發生變化。」

與老齡化問題同時出現的,還有社會家庭形式的變化。依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世紀50年代前,家庭規模基本保持在5.3人/戶。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年至2017年間,1人戶家庭佔比從7.7%增加到了15.6%,2人戶家庭從18.4%增加到了27.2%,而3-6人戶家庭則由71.4%降至55.1%。家庭結構在規模變小的同時,也愈發多樣化,獨居老人、單親家庭、丁克家庭比例升高,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已成為主要家庭形式。

「人口普查中『家裡幾口人』的提問,實際上就是反映社會家庭形式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彭希哲表示,「這可以反映未來每個家庭子女贍養老人的能力,以及老年人的生存居住環境。這也關係到今後家庭支持政策和養老服務政策的制定方向。」

「從國際人口形勢上看,全球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有快慢,但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類同。」彭希哲指出,「目前發達國家已基本處在人口零增長-負增長狀態,逐步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部分國家在通過移民方式調整本國人口長期下降的趨勢。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可能將成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面臨的社會老齡化形勢和養老形勢非常嚴峻。」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將查清呈現中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況。人口普查結果將作為未來制定和完善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也將為教育和醫療機構布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布、城鄉道路建設等提供決策依據。

按照計劃時間表,此次人口普查分為三個階段,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為準備階段,2020年11月1日至12月10日為普查登記階段,2021年4月將進入為期2年的數據匯總和發布階段。

此次人口普查工作首次全面採取電子化登記方式。數據採集手段由以往使用紙表登記,改為通過手機、PAD等智能設備進行電子化登記,快速完成數據採集並實時上傳。同時,依託雲計算、大數據、安全等核心技術,將有效杜絕在普查中間環節可能受到的人為幹擾。

「這將是中國近30年來準確率最高的一次人口普查,社會各界抱有非常高的期待。」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舸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一方面,通過電子化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匯總查重、定位數據的準確率;另一方面,由於生育政策已全面放開二胎,以往因政策因素和主觀因素導致的漏報瞞報誤報情況,將有極大改善。」

對於此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結果,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人口總量、人口結構、人口老齡化進程、人口流動變化等指標,將是需要重點關注研究的內容。

「這次人口普查結果將檢驗中國過去十年人口政策的有效性,並為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提供重要的人口數據信息支持。」彭希哲表示,「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不可逆,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七普』數據將對未來多項國計民生重大政策的制定產生深遠影響。」

人口負增長將更快到來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之前,中國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將迎來負增長已成為學界共識。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中國總人口將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在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至年均1.76‰,總人口低速慣性增長,總人口年均增量為246萬人。根據發展態勢預測,未來十年將經歷從增長到下降的重大轉折,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預計203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2050年為-5.65‰。從人口總量來看,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為140005萬人,預計2027年將達到峰值14.17億,此後將開始下降,2035年降至14.03億,2050年降至13.21億。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前部長苗圩指出,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帶來的經濟增長、人口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高度重視。2019年中國新生嬰兒1465萬人,出生率已降至10.48‰,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人。全面放開二胎後,也並沒有引發生育高峰。

「中國正面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人口趨勢。」楊舸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已成現實,大家關心的是中國哪一年會迎來人口負增長,前幾年的預期是2030年,今年的預期是2027年,但也許會比預期更快到來」。

事實上,當前中國人口形勢不僅面臨人口規模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性別失衡的結構性危機。

在人口性別結構方面,目前中國性別比已嚴重失衡。1982年開始,出生人口性別比(女性=100)嚴重偏離103-107的正常水平,1990年超過110,2000年接近118,之後一度超過120,目前仍在110左右。0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萬,9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900萬。截至2015年,中國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超2000萬、而同齡未婚女性僅約600萬。預計到2040年,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將超4000萬。

「『七普』數據將檢驗此前提出的『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預測。」楊舸表示,「從性別比數據來看,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偏高,此前積累的問題可能會在不久後發生。婚姻擠壓、性交易、性犯罪等諸多社會問題可能加劇。」

在流動人口結構方面,從2010年開始,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口淨流入速度已經放緩,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流動人口規模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億人,比上年末減少61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36億人,比上年末減少515萬人。

「全國流動人口規模在2014年到達2.53億峰值後,就開始以每年300萬~500萬的速度縮減。今年疊加疫情原因,流動人口將進一步減少。」楊舸表示,「流動人口規模縮減具有多方面原因,包括農村人口的新增勞動力減少,地區經濟發展格局和產業分布發生變化等。『七普』數據將更具體地呈現流動人口的流動方向變化和流動分布。」

在勞動力結構方面,中國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在非常明顯地改善,但也面臨勞動力比例和規模下降的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

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從「十四五」開始,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迎來快速增長期。「十四五」時期年均增長1150萬,大大高於「十三五」年均740萬的增速。預計到2048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5億。預計在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將會達到近40%。

楊舸指出,中國在上世紀50~60年代人口生育高峰的出生人群會在近年進入老年期。由於這部分人群數量基數大,近年的老年人口從總量、佔比等數字指標上會突然加快,進一步加快社會老齡化進程。

「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長期趨勢不可逆。』七普』數據將進一步呈現未來勞動年齡人口變化。目前來看,變化趨勢會對經濟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七普』數據將為未來調整就業政策方向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中國要創造多少新的就業機會?能否通過勞動力的素質的增長抵消數量的減少?這些仍然是考驗。」

延遲退休已成定局

根據聯合國的老齡化社會標準,中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且程度正在進一步加深。這意味著,中國的撫養比(是指在人口當中,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將逐漸變大,勞動力負擔將越來越沉重。如果撫養比超出一定範圍,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會嚴重受阻。而控制撫養比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延遲退休年齡。

「在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社會的養老負擔正在加重,未來還會出現更多社保基金結餘不足的挑戰。」楊舸指出,「目前已經有部分人口流出很嚴重的地區出現了社保結餘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國家已經通過統籌調整、擴大投保面等多種方式緩解社保基金結餘不足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會養老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延長退休年齡已經勢在必行,需要建立全民共識和時間表。」彭希哲表示,「目前國家已設計多種延遲退休方案待進一步研究,每種方案都是根據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經濟發展制定的,目標都是緩解勞動就業和老齡化社會的壓力。」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實施」兩個字,標誌著延遲退休將要從此前的研究層面,變成現實。

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框架,始於1951年2月2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男女退休的年齡並不一樣。男性年滿60歲,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齡在55周歲。

「在制定這一套退休年齡框架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足50歲,整體受教育程度也偏低。」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但現在中國新生勞動力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勞動力素質大幅提高,由於受教育年限拉長,年輕人參加工作的年齡比過去晚了十年,偏腦力工作也進一步延長了工作年齡。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和醫療水平進步,中國人在退休後的平均壽命也延長了十年。」

事實上,延遲退休早在2012年6月就被提上議事日程。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人社部同時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採取差別化策略。但由於種種原因,八年多以來,延遲退休方案遲遲未定。

「延遲退休方案之所以遲遲沒有推出,主要是因為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遲退休,還有一些牴觸心理。」彭希哲表示,「從家庭現實層面考慮,延長退休之後,家庭分工安排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以往父母退休後幫助子女帶小孩的情況,將發生變化。」

與老齡化問題同時出現的,還有社會家庭形式的變化。依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世紀50年代前,家庭規模基本保持在5.3人/戶。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年至2017年間,1人戶家庭佔比從7.7%增加到了15.6%,2人戶家庭從18.4%增加到了27.2%,而3-6人戶家庭則由71.4%降至55.1%。家庭結構在規模變小的同時,也愈發多樣化,獨居老人、單親家庭、丁克家庭比例升高,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已成為主要家庭形式。

「人口普查中『家裡幾口人』的提問,實際上就是反映社會家庭形式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彭希哲表示,「這可以反映未來每個家庭子女贍養老人的能力,以及老年人的生存居住環境。這也關係到今後家庭支持政策和養老服務政策的制定方向。」

「從國際人口形勢上看,全球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有快慢,但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類同。」彭希哲指出,「目前發達國家已基本處在人口零增長-負增長狀態,逐步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部分國家在通過移民方式調整本國人口長期下降的趨勢。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可能將成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面臨的社會老齡化形勢和養老形勢非常嚴峻。」

相關焦點

  • 中國光棍榜:男光棍廣東最多 女光棍北京居首
    [導讀]北京女光棍比例首次超越東北居全國之首。河南的男光棍佔73.69%,女光棍佔26.31%;而雲南的男女光棍比例更是高達78:22。在江蘇,男光棍裡的DOTA玩家比例全國最高。婚戀網站發布「中國光棍榜」全球都進入了「單身模式」,光棍節期推「舉報單身」活動今天是11月1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小光棍節」。中國哪裡光棍最多?近日,國內實名制婚戀網站根據調查數據發布了「中國光棍盛產地排行榜」。
  • 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第七次「人普」將揭曉答案,人口負增長或將更...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將查清呈現中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況。同時,依託雲計算、大數據、安全等核心技術,將有效杜絕在普查中間環節可能受到的人為幹擾。「這將是中國近30年來準確率最高的一次人口普查,社會各界抱有非常高的期待。」
  • 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第七次「人普」將揭曉答案
    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將查清呈現中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況。人口普查結果將作為未來制定和完善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也將為教育和醫療機構布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布、城鄉道路建設等提供決策依據。
  • 第七次「人普」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靈魂拷問:其中有你嗎?
    「『七普』數據將檢驗此前提出的『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預測。」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舸表示,「從性別比數據來看,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偏高,此前積累的問題可能會在不久後發生。婚姻擠壓、性交易、性犯罪等諸多社會問題可能加劇。」
  • 女多男少的兩個國家,單身女孩越來越多,都位於中國附近
    女多男少或者男多女少,在學術上叫做男女比例失調,一個國家如果出現這種現象,會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嚴重障礙,甚至會造成人口數量的萎縮。 據國際相關統計,世界上出現男女比例失調現象的國家有很多,我國也是其中之一。如今,中國男孩多於女孩的問題已經人所共知,很多人都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
  • 2020年中國光棍3200萬!憑822萬光棍排名第一的省份,竟不是河南
    其實從男孩父母的行為就可以看出當今男孩結婚的形勢有多嚴峻,本來受男多女少人口數量的影響,我國現在男女比例相差3200萬,所以說幾乎有3200萬的男性會找不到伴侶。那麼你知道全國各省的「光棍」數量嗎?知道光棍大省是哪嗎?
  • 中國真的只有3000萬光棍?全國第七次「人普」揭開真相,看完後都慌了!
    3000萬光棍?全國第七次「人普」揭開真相,看完後都慌了!  中國到底有多少光棍?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會感到異常好奇。有人曾說,中國有將近3000多萬名男性單身漢,也有人說這個數據根本不正確,真正光棍數量甚至超過億萬名,但這一切終究沒有個準確的數據。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秘中國目前社會中存在著哪些「病態」,中國一共有多少光棍,光棍問題又該如何去解決?
  • 男多女少 2020年中國將至少有3000萬光棍
    男多女少,婚姻擠壓問題凸現;推行計劃生育以來少生4億多人;2033年前後我國人口將達15億人左右;人口素質難以適應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已成為影響我國競爭力的主要因素。這是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今天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的結果。
  • 為什麼俄羅斯女多男少?
    中國男比女多我們都知道,而我們鄰居俄羅斯也面臨的另一個嚴峻問題,就是男女比例失調 根據2018年全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俄羅斯男性人口為6738萬,佔總人口的46.3%,女性人口為7861萬,佔總人口的53.7%,男女比例為86:100。
  • 古代沒有光棍危機,原因是什麼,不外乎這幾點
    現在大齡剩男剩女很多,但是問題嚴重的還是剩男危機,也就是俗稱的男光棍危機。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比例大概為118.23(女=100,以下同),其中男生783萬,女生662萬,男生比女生多121萬。
  •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即將來臨,我們最關心的男女比例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在11月1日開展進行,普查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隨著11月結束12月到來,人口普查也已經接近尾聲,網上開始出現了一些沒被證實的消息。
  • 全國各省男光棍數量一覽,廣東最多
    全國各省男光棍數量一覽!1、廣東 單身男性人口:432萬2、四川 單身男性人口:269萬3、浙江 單身男性人口:254萬4、湖北 單身男性人口:252萬5、河南 單身男性人口:240萬6、廣西 單身男性人口:225萬7、雲南 單身男性人口:222萬8、湖南 單身男性人口:204萬9、安徽 單身男性人口:201萬10、山東 單身男性人口:178萬據統計我國近些年的男性單身人口越來越多,不少人到了適婚人群依然面臨著單身的困擾
  • 「第一批00後,已經開始結婚了。」
    「她初中畢業就工作了,和男朋友交往一年多,對方比她大3歲,剛滿法定婚齡就領證了。」好吧。第一批00後,已經開始結婚了。前陣子,微博熱搜出現一個話題:#00後都開始相親了#。只有20歲的00後女嘉賓和父母參加相親節目,震驚了許多人。00後已經開始攻佔相親市場?80後、90後和00後,都坐不住了....
  • 中國3千萬男光棍?人口普查將揭曉 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偏高
    其中,6名同志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3名同志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個集體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1個集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還有多人獲省市及衛生系統各類表彰。華科人用實際行動展現了「與人民同舟、與祖國共濟」的使命擔當。
  • 我分析了歷年人口普查數據,發現中國人口結構正在惡化
    近些年來,總有媒體報導,中國在養老、醫療、教育各個行業出現的巨大的人力需求缺口,2017年左右,中國的「光棍危機」開始爆發,小編希望能夠通過數據分析的方式搞清楚產生這系列問題的原因。再添加清洗、過濾規則將「總 計」及「x-x歲」中的特殊字符清理。處理規則也非常多,設置方式也很簡單,還蠻容易上手的!
  • 【人口地理】00後性別失衡地圖,江西最嚴重!看中國有哪些人口問題!
    放在全國來看: 在2019年的中國人口結構中,男性人口7.1億多,女性6.8億多,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當然,這不意味著產生了3000萬光棍
  • 第七次「人普」結果即將出爐,中國男光棍數達3000萬?
    可以說,人口普查的最主要目的除了掌握全國人口的最基本情況之外,在幫助社會學家制定人口政策和對此後社會經濟發展的細緻規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20年11月1日正式開始普查登記階段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作為最近幾十年來最為細緻的一次人口普查,全國人民對此次人口普查的關注度都十分之高,畢竟在開放二胎之後全國的人口情況勢必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和普通民眾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
  • 「黃教授」的三千萬光棍數據
    中國有3000萬光棍」這個說法是不嚴謹不正確的。3000多萬這個數字的來源大多其實是來自中國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簡單計算推論。更重要的是,時任計生司司長陳勝利親自出面闢謠:對於「3000萬光棍」這個數字的可靠性,他給予了否認。「這個事情大家眾說紛紜,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不準確的,純粹是子虛烏有,媒體誇大了事實。」
  • 「光棍男」究竟是怎麼解決下半生的?3位光棍說出了真相,男女比例失調帶來的「中式悲哀」
    近日,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也是在網上掀起了一波「買買買」的熱潮,但實際上,雙十一在電商興起之前還叫做「光棍節」,顧名思義也就是「光棍男」的節日。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男女比例一直以來都是不平衡的,根據「六普」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男女比例為104.9:100,乍一看這個數字並不誇張,但是對比起我國的人口基數,「多出來」的男性就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這些「被多出來」的人就變成了「光棍」。
  •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知識調查報告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處於重要歷史節點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為了讓廣大公眾了解人口普查,於2020年11月4日至2020年12月4日開展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反饋如下:  一、問卷調查結果  1、您的性別?